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课时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类,情景默写,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类(共0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B.振长策而御宇内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才能不及中人(平常的人) ②流血漂橹(船桨)
B.①蹑足行伍之间(小心翼翼地行走)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C.①赢粮而景从(担负) ②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相当)
D.①委命下吏(下达命令) ②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致)
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举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爱护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可靠的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或招致)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外连衡而斗堵侯:衡量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③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端 ④奋六世之余烈:振兴
⑤流血漂橹:类似于桨的行船工具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顺序
⑦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相当 ⑧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制服
⑨振长策而御宇内:振奋 ⑩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踏
A.①③⑤⑧B.②④⑦⑩C.②⑤⑦⑧D.④⑥⑨⑩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B.委命下吏
C.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D.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二、情景默写(共0分)
6.过秦论
(1)《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秦国统一天下战略上的有利地势。
(2)在《过秦论》中,秦国“________”,“________”,经过内外两个方面的努力,轻而易举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3)在《过秦论》中,诸侯为了削弱秦国,“________”,以此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但当秦国军队“开关延敌”时,“九国之师”则“________”,最终“从散约败”。
(4)《过秦论》中写秦始皇发展了前代君主的功业,用武力统治天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阿房宫赋》中用“六王毕,四海一”来形容秦始皇灭掉诸侯国统一天下的过程,《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与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
(6)在《过秦论》中,“________”一句表现了秦朝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事实,而秦朝的暴政最终导致“________”。
(7)《过秦论》中举例说明秦始皇在北方采取的军事行动以及取得的功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8)《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秦始皇的暴力统治不但震慑了北方的少数民族,也震了国内的勇士。
(9)《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然派良将精兵驻守要害之地,控制天下。
(10)《过秦论》中描写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1)《过秦论》中交代陈胜起义时装备简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2)《过秦论》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人们主动担着粮食追随陈胜起义大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3)《过秦论》中描写秦朝灭亡过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4)《过秦论》中论述秦灭亡原因的句子:“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贾谊论
苏 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①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②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节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超然:超然远去的样子。②狷介:性情正直,洁身自好,不与人苟合。
【乙】
且以谊之所陈,孝文略施其术,犹能比德于成、康。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廊庙之上,则举大汉之风,登三皇之首,犹决壅稗坠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
(节选自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B.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C.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D.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自称,表示谦逊的态度,谦称自己不聪明。与之相似的有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等。
B.天子玺,也称玉玺,专指古代皇帝的玉印。玺出于周,到了后来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称玺,而臣民用的只能叫印。
C.赋,汉朝时比较盛行的一种文体。最初的赋能够用来歌唱,也可以朗诵。它外形虽似散文,内部却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D.廊庙,廊指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可避风雨遮太阳,也指殿下屋;庙即太庙。文中指代朝廷。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文开篇提出观点,接着指出贾谊的仕途遭遇,为他虽然是帝王的辅佐之臣却未能施展才华而倍感痛惜,意深沉。
B.苏文第二、三段围绕“待”与“忍”,列举孔子得君之勤,孟子惜君之厚、爱身之至等事例,反思贾谊行为,得出结论。
C.苏文第四段写绛侯、灌婴功高势大,而贾谊仅一年轻后生,地位低微,不可能使文帝采纳自己的主张,从而实现人生抱负。
D.苏文对贾谊之志未能施展详尽评论,同时提醒君主,像贾谊这样的臣子,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2)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11.对于贾谊不被重用的原因,苏轼和欧阳修的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三、文言文阅读(共0分)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从”通“纵”;句意:采取合纵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支援,为一体。
B.没有通假字;句意:挥舞着长长的鞭子统治天下。
C.“弊”通“敝”;句意: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
D.“景”通“影”;句意: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担着干粮如影随形地跟着。
故选B。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橹”应解释为“大盾牌”。句意:血流成河,可以漂浮大盾牌。
B.“蹑足”应解释为“参与”。句意:(他)又是参与在戍卒行军的途中。
D.“委命”应解释为“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句意:(百越之君)把自己的性命交给狱官。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B.“爱”应解释为“吝惜”。句意:不吝惜珍奇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
故选B。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外连衡而斗堵侯: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衡, 指连衡,是秦国采用的离间六国的策略,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
③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秦有剩余的力量利用他们的弱点制服他们。弊,弱点。
⑤流血漂橹: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橹,大盾牌。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统领八州,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序,安置使有序。
⑧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制,统领,统帅。
⑨振长策而御宇内:以武力来统治各国。振,举起。
5.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省略句,省略宾语:以(之)为桂林、象郡;
B.省略句,省略介词:委命(于)下吏;
C.省略句,省略介词: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D.判断句,“……也”表判断。
故选D。
6.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 内立法度 外连衡而斗诸侯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逡巡而不敢进 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崤函、雍州、衡、饶、逡巡、策、御、履、鞭笞、豪、藩篱、报怨、弩、何、焚、愚黔首、斩、揭、赢、景、隳、势。
7.C 8.C 9.C 10.(1)(他)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前往,再派子夏去(以表明自己的意向)。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辛勤努力。
(2)谋略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懂得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伤害自己到如此地步。 11.①苏轼:贾谊不能惜君以厚,没能做到不弃其君,且不爱其身;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②欧阳修:汉文帝不能用才,疏远贤才。
【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皆负可致之才”中,“可致之才”作“负”的宾语,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B、D。
“未必皆其时君之罪”中,“罪”作“未必皆”的宾语,“其时君”作“罪”的定语,故应在“罪”之后断开,排除A。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最初的赋能够用来歌唱”错误,赋是不能用来歌唱的,只能朗诵。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不可能使文帝采纳自己的主张”曲解原意。由原文“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可知,作者认为他只要取信于皇帝,结交大臣,得到他们的支持,便可以从容施展自己的才能,并非“不可能使文帝采纳自己的主张”。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第一个“之”,动词,到;第二、三个“之”是音节助词,不翻译;第四个“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此”,像这样。
第二句中,“见”,被;“安”,怎么;“不复用”,被动句,不再被采用;“自残”,宾语前置句,伤害自己;“至此”,到如此地步。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考生要分别在原文找到相关段落进行分析。
苏轼是从贾谊自身的角度来分析的,有以下论点:“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由此可知,他认为贾谊一遭受挫折便放弃努力,没有做到对君主殷勤与情意深厚,也不爱惜自己。“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更是直接点出贾谊自身的问题。
欧阳修则是从汉文帝的角度来分析,有以下论点:“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天,岂日天年乎”,“茁”此可见,他认为是汉文帝远离贤才,不重用贾谊。
参考译文:
甲
不是才能难得,而是自己把才能施展出来实在困难。可惜啊!贾谊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我看贾谊的言论,如果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去做,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远远地超过?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施展才华而郁郁死去。照这样说起来,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前往,再派子夏去(以表明自己的意向)。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辛勤努力。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晚才离去,还说:“齐王大概会重新召我回朝。”君子不忍心舍弃他的国君,是这样情意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的天下,除了我还有谁(能担当整顿乾坤的重任)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到这种程度。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重用,然后才断定天下确实不值得让他奋发有为,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
绛侯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联合数十万兵力,来(帮助文帝)决定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之间的深厚情分,难道只有父子骨肉兄弟之间才能有吗?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年轻后生,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全部弃旧图新,也真太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向上取得皇帝的信任,向下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深厚地结交他们,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哪有在刚见面站着交谈的顷刻之间,就突然对皇帝危言耸听地谈论值得痛哭流涕的天下形势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心绪紊乱,忧郁愤懑,大有远走高飞、悄然退隐之意。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短命而亡,这也真是个不善于在困穷不得志的逆境中生存的人。谋略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懂得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伤害自己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
古代的人,有超越世人的才能,必定有超脱世俗的毛病。因此,若非英明智慧、不受迷惑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往今来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王猛,在很短的时间内摒弃他的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半个天下,原因就在于此吧。我很同情贾谊的志向,所以对此详尽地进行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而作为贾谊这样的才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啊!
乙
如果以贾谊的论述,孝文帝(汉文帝)大致推行他的主张,(达到的效果)还能与周成王、周康王的功德媲美。假如将他使用于朝廷,使他坐于廊庙之上,那么张扬大汉的风度,升上三皇之首,犹如决堤放水、脱落稗草上成熟后的子粒一样容易了。可怎奈(孝文帝)却抵制辅佐王道的策略,远远地将他流放到诸侯王的地云所以贾谊路过长沙作赋一篇临汨罗江凭吊屈原,而司马迁在屈原之后为其作传,以昭明贾谊同屈原一样忠君爱国,却遭摒弃放逐。但班固不但不讥笑汉文帝疏远贤才,痛惜贾谊不受重用,却说贾谊是命里寿短才去世的。况且贾谊是因为怀志不遇忧伤抑郁而意外早死,怎么能说他寿命短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复习练习题,共9页。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三单元11(过秦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11.1 过秦论随堂练习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选择类,情景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三单元11(过秦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11.1 过秦论达标测试,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小阅读-课内,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句子默写,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