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557783/0-17351075971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二上《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557783/0-17351075971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二上《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557783/0-173510759720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小学语文二上精品教案
- 二上商量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二上《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二上口语交际:商量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二上《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二上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案及反思,共7页。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会写“喝、渴”两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关注语气词,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说法不一样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重难点
1.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2.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任务一:梳理观点。读好对话
活动一:回顾课文内容,明确争辩双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看老师在黑板上写课题,这个字还记得读什么吗?(板书:坐)
生:坐车的坐。
师:座位是这个字吗?
生:不是,座位的座是广字头,“坐”是一个动作。
师:谁能用“坐”组几个词?
生:请坐、坐下。
师:说得非常好。下面我来写笔画并不多的“井”字,谁来提醒我,该怎么写?
生:先写一横,然后再写一横。
师:写这两横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第一横短一些,第二横长一些,两个横都要稍微向右上斜一点儿。
师:你继续说——
生:接着再写一个竖撇,最后写竖,这个字一共由四笔写成。
师:说得很清楚,我按你说的来写,大家注意看,写竖撇的时候先竖再撇,要注意由重到轻来写,最后一笔是悬针竖,注意收笔时要写出像针一样尖尖的样子来。我继续写课题,“guOn”是这样写的吗?(板书:关)
生:不是。如果写成这个“关”,那就是把井里的青蛙关起来了,这个故事是说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所以是观看的“观”。
师:是的,你说得很好。我们要写的是观看的“观”字,这个字的左边是一个“又”,不过捺变成了点,右边是看见的“见”,这个字就是“观”。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看天就叫观天,看花就可以说——
生:观花,有个成语叫走马观花。
师:看景就叫——
生:观景。
师:有一群人都在看,这群就被称作是——
生:观众。
师:一群入围着一样东西在看,他们做的事情就叫——
生:围观。
师:非常好,我们来读读这几个词。(生齐读)
师:昨天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大家一定还记得,这个故事中有两个可爱的小动物,一个是
生:一个是小鸟,一个是青蛙。
师:小鸟和青蛙观天时的位置不同,王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把小鸟和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画的这口井相应的位置上。(生贴图片)
师:我们知道,小鸟是在天上飞的,青蛙是坐在井底的,它们俩怎么会相遇呢?大家回顾课文内容,能不能借助下面的词语来说一说原因,我们先来读读这两个词语。(出示词语:口渴了、找水喝,学生认读)
师:这两个词语大家都读对了,现在,谁能说说它们是怎么相遇的?
生:小鸟口渴了,它下来找水喝,落到了井沿上,于是,它就遇到了坐在井底的青蛙。
生:小鸟能遇到青蛙,是因为它在天上飞的时候,口渴了,想找水喝,就落在了井沿上。
师:非常好,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字——
师:这两个字很像,大家有没有好办法记住呢?
生:“渴”是三点水,因为口渴了需要水。
生:喝水的时候要张开嘴巴,用口来喝,所以“喝”是口字旁。
师:是啊,喝水要用口,所以“喝”是口字旁,来,我们再读一读这两个词语一
生:口渴了、找水喝。
师:我们把这两个字放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
生: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师:同学们,小鸟说它飞了一百多里,真的好远,你们相信吗?
生:相信。
师:可是青蛙根本不相信,它不相信可是有自己的依据的。
活动二:梳理双方观点,读好文中对话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四至第五自然段,梳理梳理青蛙和小鸟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大家都读完了,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青蛙说的话。
生: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真不错,声音很响亮,表扬你!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大话”,知道什么叫大话吗?
生:就是很夸张的说法。
师:你有没有听过别人说的大话,或者自己说过什么大话?
生:我一个朋友说她家的沙发比房子还要大。
师:这就是大话,要读好这句话,不仅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还要注意后面的标点符号,这句话后面是什么符号?
生:感叹号。
师:想想这句话该怎么读,谁来试试?(多人读,教师相机指导)
师:这几位同学读得真不错!同学们,这句话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到底是用飞那么远,还是不用飞那么远呢?
生:不用飞那么远。
师:请你把课文中的这句话换成你说的这句话来读一读。
生: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师:很好,我请两位同学,一位同学读课文中的句子,一位同学读这位同学刚才说的句子,我们比比看有什么不同。
(指名多位同学,两两一组比较着读)
师:读了这么多遍,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意思是一样的,不过语气不一样,课文中的句子语气更强烈一些。
师:是呀,课文中的语气鲜明地表达出了青蛙的观点,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能飞那么远吗?
师:青蛙的观点是天只有井口大,我们再看看小鸟的观点是什么,谁来读读小鸟说的话。
生: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读得真不错,无边无际就是没有边际,“际”是本课的一个生字,看老师来写,我们先写左耳刀,再写右边表示的“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词。
生:无边无际。
师:同学们想想看,天没有边际,大得很哪!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多位学生朗读)
师:大家不仅读好了句子,还梳理出了小鸟和青蛙的观点,非常好,值得表扬!小鸟和青蛙的对话很适合分角色来读,我们请两位同学来读,可以不读提示语,直接读对话。(多组同学分角色朗读)
师:刚刚的几位同学读得很不错,如果能够加上动作,就更好了。你看,平时我们两个人说话时,一般都会先进行眼神的交流,然后再说话,下面,我们再请几组同学来读这段话,注意,你们要有眼神的交流,如果能带上动作,那就更好了!(几组同学带动作朗
读)
任务二:探寻依据。尝试表达
活动一:寻找依据.拓展表达
师:同学们,刚刚大家朗读了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梳理出了它们的观点。下面我们运用刚才的方法,朗读课文第六至第七自然段,同时注意找出青蛙和小鸟观点背后的依据来。(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师: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阅读的收获,说说青蛙观点背后的依据。
生: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依据是它天天都在井里看着天呢,就是井口那么大。
师:你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吧!
生: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师:青蛙说它一抬头就能看到天,容易不容易?
生:容易。
师:是啊,我们也来做动作体验一下吧!站在操场上的时候,我们一抬头就能看到——(天空);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一抬头就能看到——(天空);在院子里玩的时候,我们一抬头就能看到——(天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今天一抬头就看到了天空,明天一抬头还能看到天空,再过两天一抬头还能看到天空,它天天都在看,所以它觉得自己是不会弄错的,谁能读出青蛙的自信来?(指名多位同学朗读)
师:同学们,“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我们还可以换个旬式来表达,谁来试试?
生: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怎么会弄错呢?”
师:真好,这位同学不仅读得好,而且还加上了一个很特别的动作,值得表扬!
师:同学们,这组对话也很适合分角色朗读,哪一组同桌想展示一下,分角色来读一读这部分对话?(指名几组同桌分角色朗读)
师:这几组同桌读得很好,如果还能加上动作,带上表隋,那就更好了!(学生继续展示)
师:刚刚这两组对话大家读得非常好,加上最前面的第一组对话,课文中一共有三组对话,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这三组对话,不用读提示语,直接读对话,哪组同桌愿意试试?(指名几组同桌上台分角色朗读)
活动二:聚焦“笑”字,理解深意
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第三次对话时,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大家想想看,青蛙笑着说我不会弄错时,心里可能在说什么?
生:小鸟可真笨,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错的就是你,小鸟,你弄错了!
师:小鸟也笑了,它可能在想什么?
生:这青蛙可真固执。
生:这青蛙太自以为是了,明明自己弄错了,还不听别人的劝告,唉!
师:所以小鸟提出了建议——
生: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任务三:变换角度。进行思辨
活动一:角色扮演,劝说提醒
师:同学们,现在你就是那只青蛙,请你跳出来看看吧!
师:小青蛙,你跳出来了,赶快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很大很大,还看到了周围的小草小花和树木。
师:小青蛙,跟你之前在井底看到的天空一样吗?
生:不一样,之前在井底的时候,我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现在跳出来后,我看到的天空很大很大。
师:小青蛙,你以前说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对吗?
生:不对。
师:如果再遇到那只小鸟,你会怎么跟它说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当小鸟,瞧,它飞过来了。
生:小鸟,上次是我不对。我原来只看到了井口那么大的天空,就说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是不对的,原来,天空就像你说的一样,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小鸟,你会怎么对青蛙说呢?
生:青蛙,没关系的,只要你能改正就好,以后不能太固执了,要听别人的劝告。
师:小青蛙,现在你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你能不能告诉我们班的同学们,以后要怎么做?
生:同学们,以后你们可不要像我一样太固执了,要听别人的劝告。要走出去看看,看到更大的世界。
师:是啊,我们要开阔眼界,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我们知错要能改错,要听别人的劝告。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这个故事,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让我们记住这个寓言故事的名字——
生:坐井观天。
活动二:多向思考,展开思辨
师:在《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中,小青蛙眼界狭隘,不听劝告,确实不好。其实,这也不能全怪这只青蛙。在我们学过的不少课文中都出现过青蛙,比如这是——(出示《小蝌蚪找妈妈》课文插图)
生:这是池塘里找妈妈的蝌蚪变成的青蛙。
师:这只生活在池塘里的青蛙,此刻蹲在荷叶上,如果有人问它天有多大?它会不会说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不会。它会说天无边无际。
师:为什么?
生: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挡住它的视线,它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出示《青蛙写诗》的课文插图)
生:这是《青蛙写诗》。
师:还有这幅图,这又是哪篇课文呢?(出示《荷叶圆圆》的课文插图)
生:这是一年级学过的课文《荷叶圆圆》。
师:对,这两篇课文也都写到了小青蛙,如果有人问这两只青蛙,它们会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
生:不会,它们会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青蛙看到的世界跟它们住的环境有关系。
生: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师:是啊,《坐井观天》的青蛙生活在井底,它只能看到井口、井壁和小小的天空,所以它说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如果换了环境,它看到的世界就不同了。从多个角度思考,我们的收获也就更多了。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不光学习了生字,还分角色朗读了这个
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以后如果遇到眼界狭隘、不听劝告的人,你就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让他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快要下课了,最后,王老师布置给大家作业:一是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学到的生字,二是给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同时,大家还可以阅读这本《中
国寓言故事》。下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单元情境,分类梳理生字,找区别,寻原因,聪明锦囊分享,学写生字,根据板书小结,回归单元整体,推荐阅读《庄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本教学解读,教学活动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