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选必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选必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页
    选必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页
    选必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3页
    选必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4页
    选必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5页
    选必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6页
    选必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7页
    选必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8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选必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展开

    这是一份选必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共30页。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复习课件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考点01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考点速记】1.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以前,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1)工具:木、石、骨、蚌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2)特点:一定范围内迁徙;学会用火;母系氏族社会2.原始农业的产生(1)原因: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图解历史:生产工具进步与生产力发展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原始社会,生产工具由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并出现了耒耜等生产工具,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考点01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考点速记】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2)出现: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3)起源地:西亚、东亚和中美洲西亚:小麦、大麦的起源地,饲养绵羊和山羊东亚:粟和水稻的发源地,饲养猪和狗中美洲: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驯化了骆马3.农业出现的意义(1)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以来自然资源的状况。农业增加了食物供应,改善了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增长。(2)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由迁徙到定居,由窝棚到住所,并形成聚落。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的一部分人,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也因精神生活的需要产生。(3)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考点01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考点速记】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考点01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考点速记】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土地多为王室、神庙和贵族所有,或出租佃户,或合伙经营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尼罗河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成为宗教信仰的核心商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集体耕作;战国以后铁犁牛耕的应用,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家庭手工业的出现,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兴修水利;秦汉到隋唐时期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谷物和蔬菜轮作,建立果园,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城邦公民才能拥有土地,使用奴隶劳动普遍贵族私有和村社公有并行图解历史: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发展,耧车等生产工具的发明,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的发明,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修建推动了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考点01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考点速记】三、生产关系的变化考点01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考点速记】考点02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考点速记】一、美洲物种的外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州。1、美洲物种在欧洲的传播(1)玉米的传播:玉米最初传入欧洲,只是供人观赏。16世纪中叶起,玉米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17世纪,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2)马铃薯与甘薯的传播:马铃薯最初传入欧洲,只是供人观赏。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食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3)番茄的传播番茄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最初也是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开始作为实用栽培。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种又传回美洲。(4)辣椒的传播辣椒在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其他欧洲国家。考点02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考点速记】一、美洲物种的外传2、美洲物种在中国的传播(1)玉米的传播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玉米传入中国后,先是在丘陵山地种植,后来逐渐扩展到平原地区。清朝前期玉米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嘉年间,玉米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玉米的种植已经遍布全国(2)马铃薯和甘薯的传播马铃薯和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3)番茄和辣椒的传播明朝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做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考点02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考点速记】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咖啡豆等。其中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1、其他地区的植物在美洲的推广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用面粉做成的食物品种繁多,风格迥异,小麦产业也随之兴盛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2、其他地区的动物在美洲的推广欧洲移民把鸡、牛、羊、马、猪、驴等禽畜传入了美洲,极大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考点02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考点速记】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1)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2)玉米、甘薯引入中国,丰富了粮食种类。(3)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1)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2)玉米、马铃薯、甘薯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1)水稻在北美的推广,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1)对美洲①马、牛、羊等动物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②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③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考点02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考点速记】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2)对中国①玉米、甘薯等耐寒高产美洲作物的引进,使得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②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了水土流失。图解历史:哥伦布大交换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意义: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考点速记】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1、农业生产的现代化(1)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过程①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②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考点03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粮食安全【考点速记】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1、农业生产的现代化(3)表现①农业机械现代化原因: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各国特点: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影响: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②杂交育种技术进步考点03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粮食安全【考点速记】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1、农业生产的现代化(3)表现①农业机械现代化原因: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各国特点: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影响: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②杂交育种技术进步成就:美国,1930年,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 墨西哥,1941年培育出小麦新品种菲律宾,20世纪60年代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中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意义: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考点03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粮食安全【考点速记】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考点03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粮食安全图解历史:设施农业与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指的是借助人工设施,创造适合动植物生产的环境,使植物全天候生长的农业生产方式,典型的设施有环境安全型温室、禽畜舍、菇房等。农业机械化体现在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上,一般使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考点速记】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2.畜牧业现代化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规模大型化3、渔业现代化(1)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2)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3)养殖种类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考点03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粮食安全【考点速记】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1、粮食储备技术的发展原始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 古代社会: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20世纪50年代 ,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考点03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粮食安全【考点速记】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2.食物储存技术的发展(1)冷冻食品加工的发展: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2)冷冻食品储存: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3)中国冷链物流产业: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考点03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粮食安全【考点速记】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1、粮食安全(1)产生原因①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②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③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考点03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粮食安全(2)解决措施世界: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中国:1996年,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此后,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考点速记】考点03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粮食安全图解历史:当今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当今世界仍旧存在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尤其是非洲地区,粮食安全问题尤为明显。【考点速记】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2.食品安全(1)产生原因①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并通过食物链进入农作物和禽畜体内。②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③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化学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考点03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粮食安全(2)解决措施①世界:各国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②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中国政府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素养提升】一、原始农业的产生与传播【素养提升】二、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对中国的影响【素养提升】三、现代农业进步的表现【素养提升】三、现代农业进步的表现【素养提升】二、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对中国的影响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