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页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页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共13页。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1.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进行测量,那么由此可能引起测量结果(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2.小利和小松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向东出发进行竞走比赛,若他们的运动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记录下他们通过的路程s和运动的时间t,并画出了如图所示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A.小利的速度大小为3m/sB.小利和小松的速度大小之比为3∶1C.若以小松为参照物,小利向东运动D.在时,小利在小松后面12m处3.甲、乙两人分别坐在相邻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4.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先后四次测得的数值分别为13.3cm、14.4cm、14.2cm、14.5cm,则作为测量结果的数值应记为(  )A.14.4cm B.14.37cm C.14.36cm D.14.1cm5.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小丽同学100m跑步用时8sB.小明同学立定跳远成绩为8mC.一张打印纸的厚度约为8mmD.一根粉笔的长度约为8cm6.关于长度的单位换算,下列四个算式中正确的是(    )A.B.C.D.7.2022年11月29日,湖南航天员张陆乘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在飞船发射升空过程中,若说张陆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飞船 B.月球C.太阳 D.发射台8.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描述的情景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莲叶 B.鱼 C.池塘 D.河岸9.如图是每隔0.1s拍摄一次小球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C. D.10.北京时间2023年2月3日凌晨,在瑞典哥德堡田径室内赛男子60米比赛中,中国“飞人”苏炳添以6秒59夺冠,取得新赛季开门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在奔跑过程中,苏炳添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B.奔跑过程中,以看台座位上的观众为参照物,苏炳添是静止的C.苏炳添奔跑的平均速度约为9.1m/sD.裁判员最终评定苏炳添跑得快,是利用了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11.短跑运动员5s跑了50m,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12.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在这个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B.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C.斜面应保持较大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D.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14.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6.01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cm,该课本的长度应为 cm。15.如图所示,小明选用小车、斜面、秒表等实验器材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斜面的倾角应该小一些,目的是便于测量 。由实验数据可知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16.小文驾车去兰山游玩,上山每小时行20km,下山原路返回,每小时行30km,则汽车上山和下山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17.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它相对于地球是 的;《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宝剑是 。18.如图所示,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闪亮一次,照出的甲、乙两个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则甲物体做 运动,两物体的运动速度之比是v甲:v乙= 。19.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A牌表示汽车在此路段行驶速度不超过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 小时才能到达机场。三、实验题20.如图所示,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气泡从充满油的玻璃底端A点向上运动,点B、C、D是每隔2秒记录的气泡位置。(1)实验中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 (选填“快”或“慢”)些;(2)气泡在A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气泡在AD段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 (选填“保持不变”“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2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斜面保持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3)当小车通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将会偏 (选填“大”或“小”);(4)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5)下图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运动情况的是 ;A.     B.   C.     D.(6)小明继续进行实验研究,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某一位置,路程为s,时间为t,小车在路程中点处的速度为,在时间中点时的速度为,则 。22.为研究小车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如图甲所示每次均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小车,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1)除了图中的器材外,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 (选填“大”或“小”)的坡度;(3)实验时,小明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某一位置,对小车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猜想:①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 ②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实验时小车6次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数据可知,猜想 (选填“①”或“②”)是正确的, 如图乙所示符合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四、计算题23.现在很多公路上设有“区间测速”装置,就是在同一路段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基于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违章。一辆轿车在经过如图甲所示标志牌后,通过相应“区间测速起点”和“区间测速终点”时的速度分别为75km/h和70km/h,通过两个监控点的时间如图乙所示。求:(1)图甲中“80”表示的意义;(2)轿车通过区间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3)在不违章的情况下,轿车通过区间测速路段所用的最短时间。 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12345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04.0016.0036.0064.00100.00参考答案:1.B【详解】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卷尺测量物体长度,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C【详解】由图可知,他们通过的路程 s 和运动的时间 t 的关系图像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故它们均做匀速直线运动。A.小利时间为4s时,路程为24m,则小利的速度为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小松时间为6s时,路程为18m,则小利的速度为则小利和小松的速度大小之比为故B不符合题意;C.小利和小松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向东出发,小利速度大于小松的速度,若以小松为参照物,小利向东运动,故C符合题意;D.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向东出发,小利速度大于小松的速度,在时,小利在小松前面,而不是后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C【详解】以地面为参照物,甲、乙都看到楼房在上升,说明他们都在下降;甲看到乙在上升,乙看到甲在下降,说明甲的速度比乙快,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A【详解】从四个测量结果看,数据13.3cm的准确值13cm与其他三个不同,是错误的数据,应去掉;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由于从题干可知,数据的准确值在个位,小数点后一位是估读位,因此,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5.D【详解】A.小丽同学100m跑步用时约15s,故A不符合题意;B.小明同学立定跳远成绩约为2m,故B不符合题意;C.一张打印纸的厚度约为0.08mm,故C不符合题意;D.一根粉笔的长度约为8cm,故D符合题意。故选D。6.D【详解】因为所以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7.A【详解】A.以飞船为参照物,因为张陆固定在舱内,与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张陆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B.以月球为参照物,张陆和月亮之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C.以太阳为参照物,在飞船发射升空过程中,张陆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D.以发射台为参照物,张陆距离发射台越来越远,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8.A【详解】A.由诗可知,鱼在莲叶的周围运动,所以相对于莲叶,鱼是运动的,故参照物为莲叶,故A符合题意;B.鱼在此题中为要研究的对象,而不是参照物,故B不符合题意;C.鱼相对于池塘的位置也在变化,但诗中没有出现池塘这个物体,故C不符合题意;D.鱼相对于河岸的位置也在变化,但诗中没有出现河岸这个物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9.C【详解】A.如图,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B.如图,物体进行曲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如图,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并且运动路线是直的,所以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D.如图,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C【详解】A.苏炳添在比赛过程中运动速度大小是在变化的,故A错误;B.奔跑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苏炳添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是运动的,故B错误;C.由速度公式知道,苏炳添奔跑的速度故C正确;D.裁判员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判断运动快慢,谁用时间少,谁跑得快,故D错误。故选C。11.C【详解】短跑运动员的速度羚羊奔跑速度v2=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v3=54km/h=15m/s则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2.D【详解】A.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小车在这个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B.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零,因此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故B错误;C.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故C错误;D.若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量的AB段的时间偏大,而AB段路程一定,由可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故D正确。故选D。13.3.60【详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的长度为5.60cm-2.00cm=3.60cm14. 26.42 26.01【详解】[1]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四次读数中,26.4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于错误数据,应去除。[2]物理课本的长度为15. 小车从斜面下滑所用的时间 0.16【详解】[1]为了便于测量小车下滑的时间,应使小车的运动速度较小,使小车在斜面运动的时间长一些,故斜面的倾斜程度要小一些,即倾角小一些。[2]由图可知,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16.24【详解】设上山和下山的路程为s,上山的时间为下山的时间为汽车上山和下山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17. 静止 运动的【详解】[1]同步通讯卫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同步通讯卫星是静止的。[2]剑掉进河底,船则在行驶,所以剑与船的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所以船是运动的。18. 匀速直线 3:5【详解】[1]根据图甲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因此甲做匀速直线运动。[2]根据图甲和图乙可知,在相同的路程内,甲用的时间为0.1s,乙用的时间为0.06s,所以有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所以19. 100km/h 0.3【详解】[1]由图示知,此路段汽车限速100km/h,即汽车行驶速度不超过100km/h。[2]由图示知,A牌处距离机场30km,则此处到机场所用时间至少为20. 慢 0.08 变速 越来越大【详解】(1)[1]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便于测量时间,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2)[2]气泡在AD段运动的时间为路程为50.00cm,平均速度为(3)[3][4]由图可知,气泡由A到D,AB、BC、CD的长度逐渐变大,但这三段用的时间相同,由此可以判断在AD段做变速直线运动,根据知,速度越来越大。21. 较小 小 0.2 C >【详解】(1)[1]该实验需要测量小车的路程和时间,用计算出速度,实验原理是。(2)[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3)[3]当小车通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的时间会偏大,根据可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将会偏小。(4)[4]结合图中信息可知: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5)[5]小车从斜面向下运动,前半程的时间为3s,后半程的时间为2s,因此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大,小车做加速运动;A.如图,速度大小不变,为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如图,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为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如图,路程的增加量大于时间的增加量,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D.如图,物体的路程不发生变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6]有上面的分析可知: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运动时间过半时,路程还未过半,所以路程一半处的速度大于时间一半处的速度,即。22.(1)刻度尺(2)小(3) ② B【详解】(1)实验中需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距离,用秒表测量小车行驶的时间,因此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刻度尺。(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因此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3)[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猜想②正确。[2]分析表格中1s时间内的路程差,依次为12cm、20cm、28cm、36cm,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故v-t图像应选B。23.(1)图甲中“80”表示的意义是限速80km/h;(2)96km/h;(3)0.1h【详解】解:(1)图甲中“80”表示的是此路段允许的最高平均速度,其意义是限速80km/h。(2)由甲图区间测速长度8km,则轿车通过的路程为s=8km由乙图可知轿车通过区间测速路段所用时间为所以轿车通过区间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为(4)当轿车按限速的最高速度行驶时,所用时间最短。所以最短时间为答:(1)图甲中“80”表示的意义是限速80km/h;(2)轿车通过区间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96km/h;(3)在不违章的情况下,轿车通过区间测速路段所用的最短时间为0.1h。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