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项羽之死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项羽之死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学目标,学习者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
课名
《项羽之死》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人教版
章节
选修
学时
第二课时
年级
高二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与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区别。
2.指导学生客观辩证地去评价历史人物,从历史人物的身上所获得的启示。
三、学习者分析
《项羽之死》这篇古文,文意较为浅显,对于已经具备一定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二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此,第一课时,学生主要在自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旨意,教师引导其结合描写人物的方法,抓住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去把握项羽的形象特征,明确这个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文言并举,透过司马迁精心安排的文字看内涵。学生在课下做好对项羽生平相关资料的收集,如鸿门宴,破釜沉舟,巨鹿之战。从而为第二课时中讨论做好了准备。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塑造人物形象,诗文有别是单元重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诗与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区别,在第二课时中,本人将《垓下歌》从课文中节选出来,让学生借助背景音乐反复的品读,体味项羽在吟诵这首诗时的内心活动,感知人物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诗与文虽体裁不同但都塑造了人物形象,但有何区别?
2.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传统中,项羽为何会获封英雄的称号,他到底是不是英雄? 对文本的把握,学生对项羽的性格形象有了清晰认识,在加上课下对其生平事迹的搜集,教师及时指引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再援引古今名家对其的评价,相信对学生如何知人论世的辩证讨论会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最后,教师指导学生用文字的形式形成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这在课前的学案中已有涉及。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导入
0’03”—2’01“
回顾上节课内容
总结项羽的主要人物特征
回忆旧知
配乐营造课堂氛围展示
整体感知
2’05”—3’50”
引出《垓下歌》把握基调
介绍背景联想阅读
学生个体朗诵配乐朗诵学生评价
配乐名家示范朗诵
1.自主阅读感知形象
3’59”—5’28”
诗歌中的项羽形象
感知形象
自主发言
展示诗歌
2.诗与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区别
5’29”—11’27”
思考诗文有别
从篇幅、塑造方法、描写角度等引导
思考自主
发言
教师总结展示诗文的区别
作探究
1. 提出问题如何评价项羽,他是英雄吗?
2.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为项羽写一则评论
11’30”—44’
10”
如何客观评
价历史人物形象做到有理有据知人论世有启示
指导学生结合课后资料搜集与课后相关链接进行有理有据的评价
合作讨论
探究
写作
配乐营造氛
围展示易中天教授和王立群教授对项羽评价的视频
课堂小结
推荐课后阅读书籍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项脊轩志教案,共7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项羽之死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展示教学目标,回顾梳理情节,分析项羽形象,评价人物,学习启示,作业完成对项羽的评价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苏幕遮教学设计,共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