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2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3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4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5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6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7页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7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备考建议,知识结构,考点突破,试题演练,考情分析,谢谢各位聆听和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目录CONTENTS
    根据2021-2024年考情分析,提取考点
    提取考点: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分析及其相互影响;(重难点,常见考向)2.某一要素变化对环境其他要素的影响;(重难点,常见考向)
    ①考查形式:本专题主要是以自然环境为情境,某一地理要素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注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某地某中地理事象的成因,地理事象的变化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把握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及其影响。②考查方式:近五年高考中考查相关考点,题型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难度较大。③新趋势:近五年高考中,历来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考查频度较高。近年来一般以土壤、植被、气候地理要素为切入点,进行深度考查要素间的影响,并且需要结合影响植被分布和土壤形成因素进行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分析,难度较大。
    复习备考时,要有意识整合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知识,调动大气、水、地形等要素进行分析。并训练从试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将地理原理与实际相结合。
    1.自然环境要素及整体性的形成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
    自然环境要素及整体性的形成
    材料一: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位于北纬 37°27.5′- 39°22.5′,东经107°20′-111°30′)。面积达 4.22 万平方公里,曾经这里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绿茵冉冉、牛羊成群。年降水量 250-440 毫米,降水季节和年际变率大,常发生旱灾和涝灾,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图1和图2分别为毛乌素沙地的地理位置图和榆林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问题探究1】据图文资料分析毛乌素的地理位置特征。
    参考答案:毛乌素沙地位于中纬度地带,黄土高原北部地区,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过渡带,生态环境较脆弱。
    材料一: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位于北纬 37°27.5′- 39°22.5′,东经107°20′-111°30′)。面积达 4.22 万平方公里,曾经这里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绿茵冉冉、牛羊成群。年降水量 250-440 毫米,降水季节和年际变率大,常发生旱灾和涝灾,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图1和图2分别为毛乌素沙地的地理位置图和榆林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问题探究2】据图文资料分析毛乌素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参考答案:靠近内陆,受大陆气团影响明显,大陆性气候显著特征:降水偏少且季节变化大,年温差较大。
    材料一: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位于北纬 37°27.5′- 39°22.5′,东经107°20′-111°30′)。面积达 4.22 万平方公里,曾经这里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绿茵冉冉、牛羊成群。年降水量 250-440 毫米,降水季节和年际变率大,常发生旱灾和涝灾,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图1和图2分别为毛乌素沙地的地理位置图和榆林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问题探究3】根据图文材料分析毛乌素的自然环境特征。
    参考答案:土壤:黄土;植被:植被稀少,多草本植物水文:降水少,河流发育差,地表径流少;要素关系:当地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多风力作用为主,黄土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河流发育较少,地表水源缺乏;土层裸露且土壤肥力较差,只能满足耐旱草本植物生长。
    降水较少,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河流发育较少,地表水源缺乏
    以风力作用为主,多砂质沉积物
    1.自然环境要素及其关系
    问题:说出中景观图的自然环境要素。思考各事物之间的联系。
    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2.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
    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1)自然地理要素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2)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①气候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2)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①气候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必背内容
    对地形地貌:干湿状况影响外力作用,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对水文:降水量影响河流的流量,降水的季节分配影响水位的季节变化,最冷月气温影响是否有结冰期。对生物:影响植被类型、分布及形态、生物的生长量、动物分布及特征。对土壤:气温影响有机质分解速度,从而影响土壤肥力高低;水热状况影响土壤性质。
    (2)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②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2)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②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必背内容
    对气候:海拔升高,气温降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影响风速和风向。
    对水文:影响河流的流向、流速、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河道剖面等。
    对土壤: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肥力低; 平原地区堆积作用明显,土层厚,肥力高。
    对植被:阳坡喜光植物,阴坡喜阴植物; 海拔高度差异影响水热条件差异,进而影响山地垂直地带性差异
    (2)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③河流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2)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④植被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2)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⑤土壤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2)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水文、土壤、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的影响必背内容
    对地形:流水作用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地貌。
    对气候:水域广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缩小温差,增加降水。
    对生物:作为生物的栖息地;为生物生长提供水源。
    对土壤:流水侵蚀易使土壤贫瘠,土层浅薄。
    对水文:植被涵养水源,影响含沙量、流速、下渗。
    对土壤:植被保持水土,促进有机物的积累。
    对植被:土壤肥沃程度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
    (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青藏高原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 )A. 基岩风化B. 流水搬运C. 冰川搬运D. 风力搬运
    细颗粒物来源不是当地的基岩风化
    C:冰川搬运不具备分选性,冰川沉积物的粒径大小为杂乱无章,C错误;
    B:流水搬运来的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而草毡层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B错误;
    D:风力搬运范围广,不受地表起伏影响,所以草层中的细土物质多来自风尘输入,其来源可能是附近的冰川与河流沉积物,也可能是千里之外的干早区,D正确。
    (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温低B. 大气含氧量低C. 蒸发弱D. 太阳辐射强烈
    土壤中根系进行厌氧分解
    大气含氧量低对其影响小
    土壤中根系分解在地下进行
    太阳辐射和蒸发对其影响小
    (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 )①增加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②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③增加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④减少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②正确
    水分保蓄及调节地表径流作用
    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水补给,③正确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材料一: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位于北纬 37°27.5′- 39°22.5′,东经107°20′-111°30′)。面积达 4.22 万平方公里,曾经这里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绿茵冉冉、牛羊成群。年降水量 250-440 毫米,降水季节和年际变率大,常发生旱灾和涝灾,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图1和图2分别为毛乌素沙地的地理位置图和榆林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问题探究3】分析毛乌素“沙进绿退”的原因。
    情境2:毛乌素的“沙进绿退”
    参考答案:自然:①毛乌素沙漠地处我国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地区,降水季节变率大(基本条件);②距冬季风源地近,大风天气多,风力作用强(动力因素;③靠近黄河,松散物多,沙源丰富(物质条件)。人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
    材料二:经过几十年治沙,近年来,榆林地区西部的毛乌素沙漠80%得到治理,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许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在沙漠腹地,榆林市还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今非昔比,现在的榆林已是“塞上名城”。 “中国又要干成一件前无古人的事了,毛乌素快要被灭了,前无古人!”。下图1和图2分别是2000年7月毛乌素沙地植被指数图和2019年7月毛乌素沙地植被指数图。 【问题探究3】思考毛乌素沙地变绿后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境3:毛乌素“绿进沙退”
    参考答案:空气湿度增大,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小,降水增加;流动性沙丘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水分含量增多;单位面积生物量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河流流量年变化减小;沙尘天气减少。(任答5点)
    材料五:红碱淖位于陕西省神木县西北,曾经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素有“沙漠明珠”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 也是陕北最重要的渔业基地,其周边地区是重要的农牧业区。自 2000 年以来,红碱淖水体面积下降趋势明显,甚至可能会千涸;水质也不断恶化,pH 值由 7.4-7.8 上升到 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2015 年后,随着毛乌素地区植被覆盖的增加以及政府的管理,使得湖泊水位有所回升。红碱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问题探究4】结合材料,试分析毛乌素沙地“变绿”后对红碱淖及周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的影响。
    情境4:“绿进沙退”奇迹
    参考答案:水位逐年提升,水域面积不断扩大;水质改善,水体含沙量减少;生物多样性提高。
    材料五:红碱淖位于陕西省神木县西北,曾经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素有“沙漠明珠”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 也是陕北最重要的渔业基地,其周边地区是重要的农牧业区。自 2000 年以来,红碱淖水体面积下降趋势明显,甚至可能会千涸;水质也不断恶化,pH 值由 7.4-7.8 上升到 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2015 年后,随着毛乌素地区植被覆盖的增加以及政府的管理,使得湖泊水位有所回升。红碱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问题探究5】除了红碱淖,请思考毛乌素“变绿”还会对黄河和京津冀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黄河泥沙减少,输沙量减少,壶口瀑布变清了;京津冀沙尘减少,改善京津冀的空气质量。
    材料六:我国首个生物质发电厂坐落在乌审旗的乌审召生态园区,该电厂以收购的沙柳条为原料,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养殖出了营养价值极高的螺旋藻。螺旋藻需要充足的二氧化碳才能生长良好,传统做法是分解小苏打获取二氧化碳。乌审召生态园区近年来发展形成了沙、林、电、藻一体化的产业模式,年产螺旋藻400吨,远销国内外。 【问题探究6】分析毛乌素发展“沙、林、电、藻”产业模式的效益。
    1.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整体性原理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演化过程
    问题: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气候要素对其他地理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中的影响。
    地貌:戈壁、荒漠广布,以风成地貌为主
    水文:多内流河,冬季多出现断流现象
    土壤:土壤贫瘠,多荒漠土
    2.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整体性原理的表现2——牵一发而动全身
    问题:根据示意图,说明此地理环境的演化程。
    受板块碰撞挤压作用,该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中部地壳逐渐抬升形成山脉。西侧为盛行风的迎风坡,形成森林景观,而东侧为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少,逐渐形成草原和荒漠景观。
    问题:用整体性规律,分析修建水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问题:根据示意图,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
    整体性原理的表现3——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其他区域
    归纳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归纳用整体型原理分析地理问题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1)判断自然环境的主导性要素。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2)“一果多因”的推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因”。(3)“一因多果”的推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自然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后所引起其他区域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4)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进行分析。
    (2023年全国甲卷)图2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9 ~ 11题。9. 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A.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C.构造运动D.风沙作用
    ①岩层呈现层理结构,为沉积岩层
    ②岩层受到构造运动的挤压褶曲
    ③岩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谷地扩展、增高,向斜谷演变成河谷
    构造地貌特征逐步被流水地貌取代
    内力作用(构造运动)奠定基本格局
    A:没有显示冰川作用的痕迹,错误
    B:流水作用形成沉积物,不是地貌,错误
    D:植被较为茂密,风沙作用比较微弱,D错误
    (2023年全国甲卷)图2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9 ~ 11题。10.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土壤温度D.土壤水分
    气温、降水、土壤温度差异不大。ABC错误
    (2023年全国甲卷)图2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9 ~ 11题。11.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
    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
    塑造地貌的力量以外力作用为主
    把高山削低、低地填平,使地球表面趋于平坦
    山坡和山谷相对高度会变小
    山坡和山谷土壤水分差异较小
    坡地补给谷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减少
    喜湿的草甸植被比例下降
    锦绣地理2025届高考一轮专题复习
    第六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2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配套练习
    (2024年广西卷)大兴安岭北部某山间洼地土壤水分充足、氮素匮乏,植被由低矮灌草、苔藓和地衣组成。近30年来,某种具有固氮功能的阔叶乔木侵入该地并逐渐占据优势,影响当地植被物种组成和垂直结构。该种乔木生长区域在空间上零散分布,被称为“树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推测该种乔木能侵入洼地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 降水增加,土壤变湿B. 地势变低,地表积水增多C. 气候变暖,土壤变干D. 植被覆盖增加,蒸发减弱
    题组1(考点1:气候对其他要素间的影响)
    (2024年广西卷)大兴安岭北部某山间洼地土壤水分充足、氮素匮乏,植被由低矮灌草、苔藓和地衣组成。近30年来,某种具有固氮功能的阔叶乔木侵入该地并逐渐占据优势,影响当地植被物种组成和垂直结构。该种乔木生长区域在空间上零散分布,被称为“树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研究发现树岛内苔藓与地衣逐渐消亡,是因为树岛内( )A. 地表光照减弱B. 地表温度升高C. 表层土变湿润D. 土壤氮素减少
    因落叶乔木具有固氮功能,土壤的氮素会增加,D错误
    因植被覆盖率增加,树木枝叶的阻挡,导致树岛内地表光照减弱,地表温降低,A正确,B错误
    乔木生长需水量大会导致地表土壤湿度降低,C错误
    (2024年全国甲卷)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块状分布着少量的矿物质,并生长着一种苔藓球。这种苔藓球内部由生物体和有机残体交织,形成相对独立的生存环境。它们靠暖季在冰面上滚动方能维持生存,被形象地称为“冰川老鼠”。下图是冰面上的苔藓球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冰川老鼠”在暖季滚动使其( )A.排出水分 B.获得养分 C.躲避阳光 D.保持热量
    A:苔藓球正是通过有机物交织形成的海绵状物质来吸收并保持水分以维持生存的,不必暖季滚动排出水分,选项A错误
    B:“冰川老鼠”正是通过滚动不断切换停留地,并吸收冰面上斑块状分布的少量矿物质来维系生命的。选项B正确
    C:阿拉斯加地处高纬度地区,光照强度不大,植物生长不会出现光饱和现象。因此,选项C错误
    D:无论“冰川老鼠”滚动与否,其接受太阳辐射的表面积从统计上来看是不变的没有机制支持滚动能保持热量。选项D不合理
    (2024年全国甲卷)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块状分布着少量的矿物质,并生长着一种苔藓球。这种苔藓球内部由生物体和有机残体交织,形成相对独立的生存环境。它们靠暖季在冰面上滚动方能维持生存,被形象地称为“冰川老鼠”。下图是冰面上的苔藓球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暖季“冰川老鼠”内部比周边大气( )A.平均温度高 B.氧气含量高 C.水汽含量低 D.气压波动大
    水汽较好地保存在半封闭的环境之中,使其内部空气中水汽含量大于周边自由空气。因此,选项C错误
    (2024年全国甲卷)下图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推测灰绿色泥沼土层上部(深度约230~260厘米)出现的波状形变形成于( )A.冻融造成的变形 B.构造挤压变形 C.流水不均匀沉积 D.风沙差异沉积
    (2024年广东卷)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当气温下降,湿度增大时,硫酸钠易发生水合反应形成芒硝(Na2SO4·10H2O)其体积会强烈膨胀;在气温上升、湿度减小时,芒硝又可脱水形成无水硫酸钠(Na2SO4)。上述可逆反应过程可表示为:四川省仁寿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调查发现,在该县牛角寨山区紫红色砂岩表面及现存唐代石刻雕像表层的裂隙中,存在含有硫酸钠成分的硫酸盐物质。图 11示意牛角塞山区及附近区域地质剖面和石刻雕像位置;图12反映2021年8月牛角寨山区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2)根据硫酸钠的可逆反应过程,简述牛角山区砂岩表面的硫酸钠在图 12 所示三个时段中,分别可能发生的变化过程。(8分)
    I: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II:前期(约 6:00-11:00),气温持续上升(至最高),相对湿度持续减小(至最低),利于芒硝脱水生成无水硫酸钠后期(约11:00-17:00),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III: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19(2)【官方答案】时段I: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时段II:前期(约 6:00-11:00),气温持续上升(至最高),相对湿度持续减小(至最低),利于芒硝脱水生成无水硫酸钠;后期(约11:00-17:00),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时段III: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8分)
    (2024年广东卷)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当气温下降,湿度增大时,硫酸钠易发生水合反应形成芒硝(Na2SO4·10H2O)其体积会强烈膨胀;在气温上升、湿度减小时,芒硝又可脱水形成无水硫酸钠(Na2SO4)。上述可逆反应过程可表示为:四川省仁寿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调查发现,在该县牛角寨山区紫红色砂岩表面及现存唐代石刻雕像表层的裂隙中,存在含有硫酸钠成分的硫酸盐物质。图 11示意牛角塞山区及附近区域地质剖面和石刻雕像位置;图12反映2021年8月牛角寨山区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3)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分析裂隙中硫酸钠的存在对该地石刻雕像表层岩体完整性的影响。(6分)
    19(3)【官方答案】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和湿度变化较为明显;硫酸钠易发生水合或脱水反应,体积胀缩反复交替发生;长期作用下,导致裂隙不断扩大,对石刻雕像表层岩体产生风化作用,破坏完整性。(6分)
    (2024年湖北卷)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升温促使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并带来降水增多,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流域96%被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观测数据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冻土退化深度与降雨量显著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冻土退化深度增加约0.7厘米。这些变化,使流域径流过程变化显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幅最大,达16%。如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2)简述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
    全球变暖,育空河流域积雪面积变小
    气温升高,大气水分含量增加,降水增多
    降水量增加,加剧冻土融化
    冻土融化,增加地下水向径流的补给量
    【官方答案】(2)全球变暖,育空河流域积雪面积变小,地表径流增多;气温升高,大气水分含量增加,降水增多;降水量增加,加剧冻土融化,增加地下水向径流的补给量。
    (2024年新课标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寒冷地区的高(台)地上,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同时带来氮磷等营养元素供洼地内湿(水)生植物生长。这些洼地中植物死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以泥炭形式积累,形成典型泥炭湿地(图7a),当泥炭堆积高于周围区域时,水流方向发生变化,湿地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只能生长藓类等耐贫营养生物,积累成过湿的垫状泥炭藓层,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图7b)。(2)简述典型泥炭湿地和雨养型泥炭湿地水流方向与生物量的差异。(6分)
    题组2(考点2:地貌对其他要素间的影响)
    官方答案:(2)典型泥炭湿地水从周边流向湿地,生物量较多(3分);雨养型泥炭湿地水自湿地流向周边,生物量较少(3分)。
    (2024年新课标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寒冷地区的高(台)地上,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同时带来氮磷等营养元素供洼地内湿(水)生植物生长。这些洼地中植物死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以泥炭形式积累,形成典型泥炭湿地(图7a),当泥炭堆积高于周围区域时,水流方向发生变化,湿地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只能生长藓类等耐贫营养生物,积累成过湿的垫状泥炭藓层,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图7b)。(4)说明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过程中,水中营养元素逐步减少的原因。(6分)
    补给类型:流水 雨水水流方向:流入 流出
    官方答案:(4)缺少周边汇水带来的营养元素(2分);湿地水中的部分营养元素被植物吸收,植物死亡后被固定于泥炭中(2分);部分营养元素随流水流出湿地(2分)。
    (2024年辽宁卷)河谷演化过程中,受坡度、地下水位、地表组成物质等因素的影响,植被会发生地方性分异,各地貌位置的植被处于向地带性植被(与气候相适应的稳定性植被)演替的不同阶段。如图示意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某河谷地貌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图中现存植被最接近地带性植被的地貌位置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2024年辽宁卷)河谷演化过程中,受坡度、地下水位、地表组成物质等因素的影响,植被会发生地方性分异,各地貌位置的植被处于向地带性植被(与气候相适应的稳定性植被)演替的不同阶段。如图示意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某河谷地貌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如果流域整体构造抬升,最早演替为地带性植被的是( )A. 河漫滩草甸B. 洪积扇灌丛C. 沟谷沼泽林D. 分水岭疏林
    流域整体构造抬升,分水岭地势更高,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稀疏,演替为地带性植被的速度可能最慢,D错误
    沟谷地形相对封闭,水分条件较好,流域整体构造抬升对它影响较小,C错误
    流域整体构造抬升,河流流速加大,侵蚀作用增强,冲积扇面积扩大,土壤水分增多,洪积扇灌丛增多,B错误
    (2022年全国甲卷)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9 ~ 11题。9.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A.提供水源 B.挡风保暖C.食物丰富D.围猎场所大
    A:冬季气温低,山上结冰,水源有限,错误
    C:冬季气候寒冷,动植物活动少,食物有限,错误
    B:山地阻挡冬季风,处于背风坡,且为阳坡,取到挡风保暖的作用,正确
    D:冬季气候寒冷,多积雪,围猎场所少,错误
    (2022年全国甲卷)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9 ~ 11题。10.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弱 C.温度较高D.径流较少
    ABC:在相对小的范围内,丘陵坡度可能差异很大,但降水、热量、蒸发差别很小,故A、B、C项与实际不符。
    D: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地处缓丘上的杭盖草原坡面径流较少,下渗的水分较多,故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牧草生长也更好。D正确。
    题组3(考点3:植被或者生物对其他要素间的影响)
    (2024年甘肃卷)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环南极海域表层海水中叶绿素光合作用所需的营养素含量丰富,但陆地物质输入匮乏、铁元素不足,导致该海域光合作用潜力无法充分发挥,成为典型的高营养素一 低叶绿素海域。凯尔盖朗海台是一个顶面平坦宽阔的海底高地,位于46°S—64°S之间, 宽200—600千米,北部最高处有岛屿分布。研究表明,该海台东侧海域叶绿素水平显 著高于周边其他海域。图6示意凯尔盖朗海台及周边等深线。(3)推测环南极海域叶绿素水平变化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6分)
    (3)(6分)气候变暖,水温升高,南极陆缘冰融化提供的营养物质增多,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叶绿素水平提高:叶绿素水平上升,光合作用增强,固定更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含量,降低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缓解气候变暖。
    (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河南卷)挪威南部某高寒地区的植被主要由地衣、小灌木等组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地区灌木向高海拔的地衣群落扩张,植被出现“绿化”现象(下图);夏季地衣下的土壤温度比灌木下的土壤温度高1.4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随着灌木的扩张,该地区土壤( )A. 日温差变大B. 厚度增加 C. 有机质减少D. 生物多样性减少
    【8题详解】随着灌木的扩张,该地区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日温差变小,A错误;生物活动加速土壤的形成,厚度增加,B正确;灌木的枯枝落叶多于地衣群落,土壤有机质增多,C错误;灌木扩张,生物多样性增多,D错误。故选B。
    题组3(考点3:水文对其他要素间的影响)
    (2022年全国甲卷)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9 ~ 11题。11.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A.缺乏鼠类食物 B.冷空气易集聚 C.地下水位高D.鼠类天敌多
    A:啮齿类动物的食物主要为牧草,而河谷牧草丰富,故A项与实际不符;B:啮齿类动物普遍穴居,为躲避天敌而广挖洞穴。由于洞 穴与积雪的保护,冬季冷空气对啮齿类动物的直接影响不大,故B项与题意不符;D:啮齿类动物有蛇、枭、鹰、鼬等多种天敌,天敌多且个体 活动范围较大,很少受到局地地貌影响,故D项错误。
    (2024年辽宁卷)水体性质、运动和库区环境等因素影响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分布。恰甫其海是位于新疆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的水库,周边植被以草原为主。水库消落区主要分布在南岸。如图为2019年6月和9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等值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影响6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透明度B. 流量C. 营养盐D. 流向
    ABC:营养盐分、透明度等主要为浮游动物量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不是影响其移动的主要因素,错误
    题组2(考点2:某一要素演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3年浙江6月卷)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个重要的固碳举措。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 植物多样性增加对湖泊湿地固碳作用的影响是( )A. 土壤碳含量降低B. 根系吸碳量减少C. 碳净排放量降低D. 微生物活性减弱
    (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河南卷)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孔雀河地处天山南麓,源于博斯腾湖,流域内松散堆积物广布,河岸两侧有胡杨林分布。20世纪70年代,图1示研究区(位置见图1)的地下水丰富且基本处于天然状态。1980年以来,流域内水资源利用强度日渐加剧,尉犁镇以下河段出现断流现象。2016年开始,在夏季对孔雀河进行生态补水。图2示意甲、乙、丙三地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变化。(5)有人提出在夏季补水的基础上增加冬季补水,说明该措施的合理性。
    答案:(5)缓解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保障全年有水,维持生态效益;冬季温度低,蒸发弱,补水直接损耗较少,提高地下水位;能更多留存到来年春季,满足胡杨和农作物生长需要;补给沿岸地下水、土壤水;减轻冬春季节干旱风蚀;减轻荒漠化。
    小问5详解:该地降水稀少,冰雪融水是湖泊和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小,河流处于枯水期,水量小甚至出现断流。冬季补水可以缓解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保障全年有水,维持生态效益;冬季温度低,蒸发弱,补水直接损耗较少,补水时水体较多的下渗进入地下,可以补充地下水,提高地下水位;冬季补水能增加地下植被根系对水体的吸收,能更多留存到来年春季,满足胡杨和农作物生长需要;冬季气候干燥,沙尘天气多发,补水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减轻冬春季节干旱风蚀、减少风沙活动,减轻荒漠化。
    (2023年广东卷)草毡层是由土壤物质与植物根系交缠而成的毡状表土层,主要分布在高寒和极地地区。青藏高原上的草毡层,虽然厚度不大,但坚韧且富有弹性,是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与基岩风化物为成土母质的土壤不同,这里草毡层中的细土物质以风力搬运输入的外源粉尘为主。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草毡层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青藏高原上草毡层中风力搬运输入的粉尘物质增加将( )A. 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B. 降低土壤的持水能力C. 加快下覆基岩风化破碎 D. 有助于耕作土壤形成
    A:表层土壤源于粉尘物质,有机质丰富,A正确;
    C:表层覆盖物的增加有助于减少对基岩的风化作用,C错误;
    D:草毡层主要分布在高寒和极地地区热量不足,难于耕作,少人类活动,无法形成耕作土壤。D项错误。
    粉尘物质主要是来自外部的沉积物颗粒,填充在植物根系交错之间可以增强表土层的保水能力,B错误;
    题组3(考点3:要素间的影响、某一要素演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3年广东卷)草毡层是由土壤物质与植物根系交缠而成的毡状表土层,主要分布在高寒和极地地区。青藏高原上的草毡层,虽然厚度不大,但坚韧且富有弹性,是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与基岩风化物为成土母质的土壤不同,这里草毡层中的细土物质以风力搬运输入的外源粉尘为主。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草毡层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如果青藏高原某区域草毡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当地( )①草地初级生产力降低 ②冻土融化速率减缓③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④地表侵蚀强度增加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2024年浙江6月卷)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滦河三角洲潟湖—沙坝海岸是由滨岸沙坝与其内侧的潟湖和陆域海岸组成,曹妃甸岛原为该海岸滨岸沙坝中的沙岛。2003年对曹妃甸岛以北的浅海滩涂(潟湖)实施围海造陆工程,在带来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周边海区潮流等环境产生影响,改变了自然岸线形态特征,挤占了生态空间。近年来部分岸线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材料二 图1为曹妃甸围海造陆工程范围示意图。图2为岸线(海堤和岸滩)生态修复项目设计示意图。(3)分析围海造陆工程对潟湖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官方答案】①围海占用(1分);②潮流减弱,淤积增加,潟湖萎缩;(2分)③潟湖内纳潮量减少,水体交换能力减弱,水质下降;(2分)生物多样性减弱,生态功能退化。(2分)
    (2024年北京卷)18.(12 分)图 10 为俄罗斯普托拉纳自然保护区的局部地形图及景观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说明在该地开展科考活动的主要困难。(4 分)
    【官方答案】(2)地处高纬度,气候严寒,需要克服低温影响;山高谷深,河湖众多,通行不便。
    题组5(考点5: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成因)
    (2023年全国甲卷)44.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蕴含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
    【参考答案】示例:1.自然环境具有生产功能。山水林田湖草沙能构成独特的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物质迁移和能量流动,必须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2.自然环境具有平衡功能。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不能超过资源再生的速度,对环境的污染不能超过其自净的速度。例如,上游山区污染了水源,下游农田灌溉水质会变差。因此必须在合理范围内发挥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3.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制约,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山水林田湖草沙存在时空综合与要素综合,例如山区的森林可以涵养水源,减轻水土流失,削减下游的洪峰,又如沙漠的快速扩张会吞噬农田。因此,必须坚持跨区域、多要素协同治理。
    (官方试题分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内涵丰富,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引。自2016年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多个山水林田湖章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例如,陕西省榆林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山水林田湖草沙工程的主要修复手段为风沙草滩区生态保护修复;祁连山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源涵养功能变弱,雪线退缩日益严重、冰川消融量不断增加,主要实施水源涵养和水资源保护工程等;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主要生态问题是风沙危害严重,生态系统脆弱,主要实施防沙固沙生态修复工程等。这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均聚焦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破坏问题。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修复和保护绿水青山的重要举措,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路径。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表现为:自然环境由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等要素组成,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如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这些功能保证下类的生存和发展。
    (2023年福建卷)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林枯落物能吸收雨水,涵养水源。通常采用浸泡法和模拟降雨法两种方法测算枯落物吸水量。前者适用于满足枯落物长时间浸泡和含水量饱和的环境;后者模拟当地降雨特点,将水降到枯落物后测算。福建某研学小组在当地考察时发现B处枯落物层比A处厚(图8)。为更准确测算冬季A处枯落物的实际吸水量,该小组选择模拟降雨法。分析浸泡法不适用于准确测算冬季A处枯落物实际吸水量的自然原因。
    ~ ~~ ~~ ~~ ~~ ~~ ~~ ~~ ~ ~~ ~~ ~~ ~ ~~ ~~ ~~ ~~
    气候: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西北风影响)降雨量较少;
    地形:等高线密集,A地坡度大,雨水流失严重;
    植被:A地枯落层薄(少),保水量少;
    土壤:A地土壤为砂土,下渗快;
    17【官方答案】A处冬季盛行偏北风,降雨量较少;坡度较陡,枯落物层较薄,保水量较小,雨水流失较多;土壤为砂土,雨水容易下渗;难以达到浸泡法所需浸泡时间长、含水量饱和的条件。(5点,得10分)
    题组6(考点6:分析区域间环境联系)
    (2024年安徽卷)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南美洲的卡西基亚雷河(以下简称“卡河”)是奥里诺科河(以下简称“奥河”)上游的一条汊河,经内格罗河流入亚马孙河(如图)。奥河在分汊口附近堆积有大量沉积物。自分汊口向下游方向,相比较而言,奥河河道宽而浅,卡河河道窄而深,卡河河床纵剖面坡度明显大于奥河。目前该分汊口上游约四分之一的来水流入到卡河,专家预测卡河未来将成为主要河道。(3)如果分汉口上游来水完全流入卡河,分析其对内格罗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参考答案:(3)如果分汊口上游来水完全流入卡河,则卡河水量增加,卡河注入内格罗河,这使得内格罗河河流水量增加,流速变快,侵蚀搬运能力提高,流域内水文特征发生变化,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发育,水域面积增加,陆域面积减小,塑造新的地表形态;随着水文和地貌的发展变化,气候也会变得更加湿润,洪涝灾害也可能增加;水生生物增加,植被和土壤也会相应变化,最终导致自然环境统一演化。

    相关课件

    专题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3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专题复习】202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专题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3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专题复习】202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教材素材变式,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分布特点,影响雪线分布的因素,影响林线分布的因素,变式2林线与树线,读图专练,地方性,地貌部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2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专题复习】202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专题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2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专题复习】202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整体性,教材素材变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 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微专题生物与环境、冻土(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6 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微专题生物与环境、冻土(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频考点·以考定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分析,核心素养·微专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