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1 《赤壁赋》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1 《赤壁赋》教学设计,共2页。
高中语文 《赤壁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剧本表演的形式,学生能够具体说出作者的感情是如何由乐入悲,又是如何转悲为喜的。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感情的具体变化。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 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理清了文章的情感线索“乐—悲—喜”,但是同学们能够具体说出作者的感情是如何由乐入悲,又是如何转悲为喜吗? 学校即将举行文体艺术节,高一(15)班的同学们准备将苏轼的《前赤壁赋》作为课本剧搬上舞台。现在该课本剧已初具雏形,但同学们还有几处把握不准,特来向语文老师请教。假如你是语文老师,你将如何帮助他们完成剧本并指导他们编排节目?二、课堂活动(一)提出任务活动形式:小组合作探究任务一:完成剧本任务二:情景展示(共两个场景,任选一个进行表演)(二)范例引路 (考虑到课本剧有难度以及课堂时间紧的原因,先让同学们观看视频,作为参考以降低难度)(三)规则要求1.小组合作探究时间,8分钟;2.演员要自信,自己不要笑场;3.表演无需面面俱到,但情感表达要准确;4.可带稿子;5.表演时间4分钟,还剩1分钟时,老师会提示;超时老师会打断;6.同学表演时,其他同学要保持安静;同学表演完后,记得热烈鼓掌;7.表演完后,每组推荐一位同学用一句话(我们组的亮点是……)来陈述本组的设计亮点;8.学生点评;9.老师补充(如果有必要);10.评比:评出优胜组1个;优秀表演者4名(每组1人;优胜组2人);优胜组由每位同学投票决出,每位同学有一票的投票权利,但不能投给本组;优秀表演者,由小组自荐;11.奖品:何老师亲笔签名的笔记本一本。(四)完成剧本《赤壁赋》课本剧场景一《赤壁赋》课本剧场景二: 苏轼:( )(7.苏子该处的情感是怎样的?)你知道江水和月亮吗?你看,这流逝的水,永远也不会再回来,可流水一直不断;那一会儿圆满一会儿缺损的月亮,其实终究也没有丝毫增减。如果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万物没有一刻不在变化着;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我们人类和万物一样都是永恒的啊,又羡慕它们什么呢?只有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听到耳里是美音,看到眼里为美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啊,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客:(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8.该处是客的舞台指示,加些什么动作?表情怎样?)苏轼:来,如此良辰美景,我们继续喝酒!(倒酒,举杯对客)客:(举杯)干杯!(两人碰杯,相视而笑,一饮而尽。)(小船在江上自由地漂着,两人你一杯我一杯,一直喝到酒干菜尽,杯盘狼藉。不知什么时候他们相互枕着垫着睡着了。天色渐渐大亮,而他们还在酣睡。)(五)情景展示(六)师生点评三、课堂总结1.苏轼情感的变化过程:乐——悲——乐。2.两个小组的展示小结。3.作业布置: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湖上晚归 [宋] 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嫋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①,鸡犬林萝隐隐声。【注】①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