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34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34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结合实例,分析区域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区域认知: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人地协调观:结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探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措施,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1、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分析
2、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
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分析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地貌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黄土高原的区域过渡性特点。
提示:气候类型过渡地带、干湿区(年降水量)过渡地带、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植被分布过渡地带等。
特点: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差,抗干扰能力弱,自然恢复时间长;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自然灾害频发时空波动性强;生态过渡性显著,环境梯度变化明显。
分析黄土高原的三种黄土地貌的形成过程
(1)分别说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2)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黄土高原→黄土塬:流水侵蚀,沟壑形成,高原变碎,但塬面平坦开阔。
黄土塬→黄土墚:条带状,流水持续侵蚀,沟谷加宽加深增多,更破碎。
黄土墚→黄土峁:条带状变成孤立山丘状,顶部变小,横向切割,更破碎。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分析
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区域内地貌、土壤、生物和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治理目的——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配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治理原则——“三结合”原则:林草、工程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
黄土高原,颠覆了想象,如今已经长满了大片森林
中国黄土高原和大西北地区正在由“黄”变“绿”
(2020年全国卷1)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整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 .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20年全国卷2)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4~5题。
4.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 水文、地貌、植被 B. 地貌、水文、植被
C. 植被、地貌、水文 D .水文、植被、地貌
5.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2018年全国卷②)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城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重和汾川河流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6-8题。
6.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7. 第五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 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
(2020年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²(如图),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
(2021·北京)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对比流域的径流量变化:天水市桥子沟流域包括自然条件相似的东沟和西沟两个小流域。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沟基本保持原状。同学们根据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积内,东沟、西沟年径流量分别为4700m³、12500m³。
径流量减少。截留雨水、径流,增加下渗。
说出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3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区域特征与区域划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35区域荒漠化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荒漠化的形成原因,荒漠化产生的危害,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荒漠化的含义及其表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34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备考建议,知识结构,考点突破,试题演练,考情分析,谢谢各位聆听和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