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19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19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地方性地域分异,地方性分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差异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同时又存在着明显的特征差异,无论是纬向、经向、垂直三维都存在差异。因此本节要求是结合实例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由于植被和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特征的一面镜子,复习时需要用好这两个抓手,通过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来总结差异性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分异规律)
任何一处地点的地理环境都是各要素综合统一的结果,体现整体性沿不同方向,自然地理要素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其他要素的共同变化,呈现出新的统一环境,使得地表不同地点地理环境不同,体现差异性地理环境的分异既有规律性,也有例外,大尺度的即非地带性现象,小尺度的即为地方性分异
一般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带
按照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主要有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和寒带苔原带等类型
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这里降水较少(250-450mm/年)且集中于夏季
自然带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因纬度和热量条件不同,大致可以分为热带草原带和温带草原带
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小于250mm/年)
因纬度和热量条件不同,可分为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
气温变化剧烈,日较差很大。严酷的自然环境限制了许多植物的生存,多生长旱生小乔木、灌木、仙人掌类植物,种类贫乏,结构简单
由于食物不足,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很少,常见如蝗虫、蜥蜴、老鼠和一些鸟类。对于干旱环境,它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如夏眠、夜行、耐旱等。荒漠属于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
分异基础:热量(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方向递减
表现:自然带沿经线方向(东西)延伸,随纬度变化(南北)更替
典型地区:低纬度地区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贯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苔原带(北半球,主要是俄罗斯和加拿大)亚寒带针叶林带(北半球)热带雨林带(南北半球)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基础:水分(海陆位置),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方向递减。
表现:自然带沿纬线方向(南北)延伸,随经度变化(东西)更替。
自然带的变化:森林草原荒漠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017·全国卷1)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C.光照 D.土壤
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如枯叶、枯枝、果实等),下图为世界某地甲、乙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乙树种分布地区在欧洲对应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乙树种冬季无凋落,说明新陈代谢几乎停止,属于落叶树种,凋落集中于秋季
5.甲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下列地区中的( )A.藏北高原 B.大兴安岭北部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
甲树种全年存在凋落,说明是常绿树种,凋落是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冬末春初新老叶片交替,凋落量相对较大。
6.驯鹿的越冬地和繁育地主要植被类型分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苔原C.苔原、冰原D.亚寒带针叶林、苔原7.影响驯鹿越冬地和繁育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C.洋流分布 D.地面状况
驯鹿是一种迁徙动物,春天一到,便离开越冬地往北迁往繁育地。右图为加拿大驯鹿迁徙路线图。读图回答6~7题。
只有常年为冰雪覆盖的地区才是冰原景观,如南极洲、格陵兰岛,以及北极圈内的一些小岛
8.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A.苔原带 B.森林带C.森林草原带 D.草原带
(2020·全国卷2)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下题。
乌拉尔山阻挡盛行西风输送的水汽,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中纬度最显著,即对森林、草原和荒漠的更替影响最大,苔原带贯整个大陆,主导因素是热量
9.沿X、Y、Z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 B.硬叶林、稀树草原、荒漠C.落叶林、草原、荒漠 D.雨林、稀树草原、荒漠10.引起X、Y、Z三地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从西向东降水减少 B.从西向东降水增多C.从西向东气温升高 D.从西向东海拔增加
读澳大利亚西部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9~10题。
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延伸方向:
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更替方向:
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下降,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就是垂直分异规律
规律一: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规律二: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规律三:山体所处的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相对高差越大),自然带谱越丰富(完整)
同一自然带随着纬度的增高,分布海拔高度在降低
规律四:同一自然带,水热条件更好的一坡海拔上限更高
概念:雪线是在气候变化不大的若干年内,最热月积雪区的下限,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积雪不断累积,冰川发育。
副热带山地气温高,降水少,雪线最高
全球山地雪线的分布曲线呈马鞍形,从副热带向南北两侧降低。
安第斯山脉雪线最高可达6400米以上
阿尔泰山雪线最低处只有2800米
在影响雪线高度的三大因素中,主导因素是降水。阳坡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雪线高;阴坡气温低,冰雪消融量小,雪线低。迎风坡降水丰富,雪线低;背风坡气候较干,雪线高。坡度越大,积雪越容易形成冰川下滑、消融,雪线高;坡度和缓处,有利于冰雪累积,雪线低。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迎风坡,又是阳坡,但水分占主导地位,因此南坡雪线低。
同一山体不同坡向的雪线
概念:林线是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森林分布的上限,林线高度则是其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10°C等温线重合。林线以上是抗寒抗风能力更强的草甸或灌丛。
一般来说,阳坡+迎风坡的组合林线最高
(2020·山东等级考)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 )A.垂直分布高差大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
2.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 )A.山体陡峭 B.水分充足C.土壤肥沃 D.热量充足
针叶林与农田存在竞争关系
3.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条件不同 B.水热组合不同C.耕作技术不同 D.耕种历史不同
黔桂喀斯特山区纬度低,且受西南季风影响,水热条件好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坡植被垂直变化及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该山南坡甲处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山地针叶林 D.山地灌丛
【重要知识点】迎风坡的降水量分布规律是少-多-少,降水集中在山腰附近,因此某些干旱地区的山体可能只有迎风坡的山腰处存在森林。而常绿-落叶-针叶植被类型的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热量的分布规律就是山麓从山顶不断减少。
5.该山南坡区域内降水量差异最大的是( )A.海拔400~800 m B.海拔800~1200 mC.海拔1200~1600 m D.海拔1600 m至山顶
6.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2020·全国卷3)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6~7题。
阳坡热量条件更好,林线更高,积雪消融量更大,雪线更高
7.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A.暖湿 B.暖干C.冷湿 D.冷干
雪线主导因素是水分,雪线降低说明冰雪积累量大,降水增多,气候变得更加湿润;林线主导因素是热量和水分,林线升高说明水热条件变好,气候趋暖。
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的判读
判断某山地山麓地带与某一高度植被类型判断某山地某一高度影响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判断山地某一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判断不同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特征差异及分析原因
第一步:基带倒推温度带
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谱的最底层而得名。如:基带是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水平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说明山体位于温带湿润地区。
第二步:带谱数量判高低
一般情况下,海拔高度相当的不同山地相对比,自然带数量越多的山地,其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越高。自然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地所在纬度、山地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
第三步:倾斜方向定南北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和分布高度,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山地因太阳在南边的时间较多,所以南坡获得的光热一般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量多于北坡,自然带谱基带的上界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的山地反之。
第四步:雪线高低定风向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因此雪线高。
第五步:综合差异定位置
第一步:基带是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水平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说明山体位于温带湿润地区第二步:山体自然带谱较丰富,山顶存在永久冰雪,说明海拔高度至少在3000米以上第三步:同一自然带分布上限南坡高于北坡,说明南坡水热条件更好,南坡是阳坡,山体位于北半球第四步:雪线南坡低,说明南坡降水量更大,是迎风坡第五步:山体垂直高度较大,位于北半球温带湿润地区,南坡是迎风坡
(2020·江苏高考)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
1.两山地属于( )A.昆仑山脉B.秦岭C.祁连山D.横断山脉
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①喜马拉雅山:两坡自然带不一致
南坡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又是阳坡,水热条件好;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更低,垂直带谱更复杂。
西北地区的高山的北坡是迎风坡,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沿山间河谷进入,在北坡抬升,所以北坡山腰出现森林干旱地区的山地自然带往往“对称”分布,从山麓到山脚依次是荒漠-草原-森林-草甸-高寒荒漠-冰雪带
②天山:北坡才是迎风坡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无阴坡和阳坡的差异,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东南信风从印度洋上带来丰富水汽
③乞力马扎罗山:赤道地区的高山
西坡是季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晴天多,加上焚风效应,热量状况比同海拔的东坡要好,因此太行山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西坡高于东坡
④太行山:南北走向的山
我国西部山地内某小流域面积23.1km2,海拔2960~4800m,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95mm,主要集中在7~9月,并随高程增大而增加。流域内景观类型多样,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下图为某小流域景观类型图。据此回答1~3题。
1.该小流域内的( )A.高寒草原是其所在山地的基带B.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基本相同C.稀疏林地可出现于各自然带内D.降水变化特点决定了带谱结构
流域位于山体的上部,基带是山麓的自然带
基本都在4000米左右
高寒荒漠带中没有稀疏林地,主要分布于河谷之内
2.高寒草甸与高山寒漠分属不同山地自然带,导致两者发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降水量C.风速大小 D.太阳辐射量
该流域属于半湿润地区,影响自然带垂直更替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3.高寒草甸与高寒灌丛同属一个山地自然带,导致两者发生分异的主导因子是( )A.土壤肥力 B.空气湿度C.日照长短 D.地表水分
属于一个山地自然带,说明热量状况相近,但又存在差异,说明水分导致了自然带内部的分异
(2019年全国卷③)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第4题。
4.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 )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
该地应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有冰川分布,位于西北地区,平均海拔较高。该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位于山区洪积平原上,因此公路北端海拔750米处也应位于山前平原上,其自然带应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为灌丛荒漠带。
(2016年全国卷①)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说明该高度土壤营养物质丰富,土壤含水较多,有利于植物生长,但该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故该处的自然带应是高山草甸带。该山地处四川西部,纬度较低,海拔4000米处不会有高山冰雪带。海拔4 000米处温度较低,热量不足,不适宜森林生长。
6.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少。与4000米处相比,2000~3000米处海拔低,温度高,蒸发强,土壤含水少,不利于磷累积。由于海拔低、热量条件好,有林木生长,该高度地区生物生产量较高。地处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该高度地表径流量较大。
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自然带受某些扰动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和理论自然带不一致的现象,这就是非地带性现象。判断是否是非地带性现象的原则就是先判断理论自然带,若一致就是地带性,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换言之,非地带性现象就是分异规律中的“例外”
地形(地势高低、山体对水汽的阻挡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海陆分布水分
由于海陆分布的差异,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
北极地区缺失冰原带(除格陵兰岛和某些小岛)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受地形、洋流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发生变化。
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信风迎风坡的大陆东岸的热带雨林带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带
自然带的延伸受地形的局限和约束。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区自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
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土壤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黄壤多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下图为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黄壤的分布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分异B.干湿度地带分异C.垂直分异D.地方性分异2.燥红土分布在该岛西南部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沿海,地形平坦 B.蒸发旺盛,降水较少C.终年高温,草原广布 D.流域较小,河流短小
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树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材料二 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材料三 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
(1)海南岛西部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现象?说明判断理由。
【答题思路】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当地的自然带理应是热带季雨林或热带常绿阔叶林,但现在真实景观与地带性景观不符,说明是非地带性现象。
现象:非地带性现象理由: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海南岛西部却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因此其反映的是非地带性现象
(2)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
原因: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因素及作用:风速大,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
地方性分异规律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案例:华北平原地方性分异
华北平原从滨海到山麓依次为:滨海平原、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其间还有两个过渡性洼地地区。各部分的地表组成物质、地表水系、地下水位和矿化度、排水条件、土壤肥力、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等,都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有序性指在地方地形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沿着一定梯度有规律地更迭。
例如在沿海地区,海岸气候随着离海洋的距离加大,受海洋的影响逐渐减小,温差逐渐增大,湿度逐渐下降。
重复性则表现为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在相邻的小区域内重复出现。
例如:在黄土高原的多个小流域内,都能看到川地、冲沟等地形呈树枝状镶嵌在塬、墚、峁、土石山等之间同一类地形单元里。
地方性分异还发生在更小的尺度上。诸如坡麓、坡面、坡顶的地貌部位差别是最重要的小尺度地域分异。 岩性和土质的差别也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
例如:丹霞地貌中坡麓、坡面、坡顶由于坡度的差异,导致植被生长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异
1.科研工作者在贡山自然保护区北纬25°19′,海拔1300米至1500米范围内发现一片新的热带雨林这一现象属于 A. 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 B. 从山麓到山顶的分异规律 C.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现象2.这一片新的热带雨林形成的可能原因 ①西南季风 ②东南季风 ③河谷地形 ④盆地地形 ⑤全球变暖 A. ①③ B. ①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下图为横断山区三江并流地形剖面图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3.此类地区所处的自然带最可能是( )A.高寒草甸 B.常绿阔叶林C.温带荒漠 D.热带草原4.与灌丛斑块周边区域相比,灌丛斑块区( )A.土壤肥沃 B.水源缺乏C.蒸发较弱 D.地势起伏大
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发现某一类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状分布特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由微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隐花植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黏结形成的复合物)产生的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为这类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图。据此完成3~5题。
灌丛斑块区拦截了水分和养分,因此更容易发育相对肥沃的土壤,又因供水充足、植被蒸腾作用更强,因此蒸发较强,侵蚀物质在此堆积形成相对平坦的表面
5.灌丛斑块对当地的生态作用有( )①减轻土地盐碱化 ②维持生物多样性 ③杜绝风沙侵袭④减少水土流失A.①③ B.①②C.②③ D.②④
丹霞地貌典型特征是陡崖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山顶平坦狭小,崖底则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该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m之间,山体相对高度也大多不超过200m。由于相对高度小,山体植被垂直分异呈现出非地带性特征。沟谷中植被多表现出雨林植被的特征,被称为“沟谷雨林”。读湖南省崀山某地丹霞地貌局部区域的植被分布图(左图)和堡状山顶及悬崖植被类型示意图(右图)。读图完成6-8题。
6. 形成“沟谷雨林”的主要原因是A. 土壤水热充足B. 全年降水量丰富C. 太阳光照强烈D. 纬度低,气温高
7. 图中甲处的植被为当地地带性植被,甲植被为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温带落叶阔叶林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 D. 热带雨林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8热力环流与风,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9气压带与风带,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气压带与风带,季风环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10常见的天气系统,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锋面系统,气旋与反气旋,锋面气旋,反气旋,北半球锋面气旋示意图,南半球锋面气旋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