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湘美版美术2024年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展开2024年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习惯还没有养成,易失去注意力。但他们都有着一定的共性,学生特别的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上课喜欢举手发言,喜欢自己动手绘画。但上课纪律一时还没有养成,需要老师耐心的指导。小朋友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的描绘。但由于年龄较小,所以还处于儿童涂鸦期,大部分学生的绘画简单稚拙,构图单纯。但模仿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可以通过美术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对美术的兴趣。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25课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丰富多彩,非常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需要;形式多样有趣,为学生设置了很有趣味的情境,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尝试和体验,有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学习,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三、教学目标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掌握不同绘画材料的使用及保养;(2)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3)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等手工制作法, 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大胆想像,画出或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作品;(2)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自己动手去美化生活。(2) 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四、本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用蜡笔或油画棒的形式进行平涂作画,描绘观察、记忆、想象中的事物;2、线条流畅,色彩均匀丰富,造型大胆、夸张、生动活泼,富有一种童趣; 3、用撕纸拼贴方法进行简单画面制作; 4、欣赏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和中外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二)难点: 1、在绘画训练中,要求线条自然流畅,色彩鲜艳丰富,造型大胆生动,富有儿童趣。 2、在工艺制作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造型能力,培养按步骤操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思维的 灵活性与敏捷性。 3、在欣赏过程中,提高欣赏能力,发现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五、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教具和材料,常和班主任沟通做好课前准备工作。2、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4、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在学生不知不觉游戏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5、运用讲故事、猜谜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6、多示范、多鼓励、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7、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六、教学时间、内容、课时数等具体安排教学进度表单元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课时一1.《我的姓名牌》2.《我和我的好朋友》3.《身边的标识》4.《上学路上》5.《你的家 我的家》1.能够感受、认识生活中的事物。能够介绍自己,讲述自己的作品。在涂涂画画的实践中发现美、感知美,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审美感知)2.运用基本的绘画材料进行绕线画人、设计标识、制作姓名牌,从而提高学生艺术表现的技能,认识艺术与生活的广泛联系。(艺术表现)3.在学习中,能够回忆生活、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创新。在涂画创作中生成独特的想法并在画面中表现出来。在小组合作中增强团队精神。(创意实践)4.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能力。(文化理解)5二1.《可爱的葫芦》2.《葫芦娃》3.《有特色的房子》4.《大眼睛》5.《寻找肌理》1.能够感受大自然中、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形状和肌理。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美、感知美,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审美感知)2.学习线的变化,用线表现葫芦和背景。用基本形拼贴房子,观察四季景物的变化。从大自然中发现肌理,学习拓印方法,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从而提高学生艺术表现的技能。(艺术表现)3.在学习中通过对大自然和艺术作品的观察和了解,感受线条、形状和肌理的变化。在创作中能够大胆用美术语言表达感受。(创意实践)4. 让学生意识到艺术与自然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文化理解)5三1.《美丽的田野》2.《我的太阳》3.《彩云和桥》4.《七彩飞虹》5.《我来画风景》1.能够感受大自然中的线条、形状和色彩变化。在主体形象的想象与联想中发现美、感知美,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审美感知)2.学习线条分隔色块、混色方法,感受大自然中的色彩,利用画材、纸材进行想象创作,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从而提高学生艺术表现的技能。(艺术表现)3.在学习中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在涂画创作中能够大胆形象并用色彩和夸张的手法表达,突出主体及对事物的情感。(创意实践)4. 能够在欣赏大自然时,用线条、形状、色调来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文化理解)5四1.《桑叶和蚕宝宝》2.《寻找昆虫》3.《小小变色龙》4.《动物名片》5.《站立的动物》1.了解动物、昆虫的特征,分析动物造型、色彩特点。发现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在绘画与制作中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审美感知)2.运用剪贴、折纸、绘画等方法创作,通过运用近似色、夸张、拟人化主体等方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通过在艺术活动中创造,提高学生艺术表现的技能。(艺术表现)3.在学习中通过对大自然动物、昆虫的观察和了解,感受动物的形色特点。在在设计名片、纸折创作中能够大胆尝试,突出动物造型特点。(创意实践)4. 能够在欣赏和评价作品中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并用美术语言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文化理解)5五1.《变脸》2.《小鸟的旅行》3.《猜猜我是谁》4.《小人国》5.《拼音图画》1.从民间艺术作品中分析画面内容、组织形式、表现手法等,感受工艺品给人带来的乐趣。(审美感知)2.感受折画变脸、立体纸盒绘画、折纸、拼音联想等游戏的乐趣。通过想象、添画、装饰等方法创作,感受造型游戏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表现的技能。(艺术表现)3.掌握想象画的技巧,运用变换背景、大小对比的技法增添作品创意。(创意实践)4. 能够在欣赏和评价作品中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表达,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文化理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