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7、儒林外史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7、儒林外史导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谈出阅读感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点:1、立足文本,疏通文意,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2、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
难点:1、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
2、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入挖掘作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一、谈出阅读感受
二、探讨匡超人的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讨论一:
课文节选部分的匡超人,已经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为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结合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讨论二:小说是如何描写这个心地善良、讲孝道、重情义的青年的?
(回顾小说15-18回匡超人的形象描写,共同探讨)
讨论三: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小小辩论:
辩题:匡超人由善良变丑恶、由勤勉变迂
腐的过程,责任到底在谁?
正方:责任在于儒林众生,是他们的熏
染、腐蚀导致他的变质。
反方:责任全在于他本身,如果他坚守自
己善良,就不会变质。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为自己开脱辩解
你的独特感受
对待家人的态度
执意送夫人下乡
隐瞒婚史,再结夫妻
置办丧事
对待儒林旧友的态度
潘三入狱,恕不探望
怕承担赏罚明之虞
恬不知耻自夸
误用“先儒”,酿成笑话,不以为耻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语文之文言文复习17:《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微点夯实,记忆导图,重点梳理,考点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五石之瓠复习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挖空训练,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师说》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