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求谏》课件

    《求谏》课件第1页
    《求谏》课件第2页
    《求谏》课件第3页
    《求谏》课件第4页
    《求谏》课件第5页
    《求谏》课件第6页
    《求谏》课件第7页
    《求谏》课件第8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求谏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求谏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唐太宗画像,唐太宗名言,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回天之力”的故事,太宗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唐太宗曾下令,要把洛阳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 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唐太宗不仅没有怪罪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比,怎么样呢?张玄素直截了当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 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扬了张玄素,赏给他500匹绢。魏征听到了这个完满的结局,颇为感触地叹道,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都是因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说的话呀!
    《贞观政要》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政绩及君臣论政的历史著作。全书10卷40篇,以记言为主。全书既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
    吴兢,出生于唐高宗总章三年(670年),病逝于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吴兢具有忠于历史的赤诚。武则天时期武三思领导修撰国史,他以朋党为界限,记事不实。吴兢愤而私撰《唐书》、《唐春秋》,意欲为后人留下信史。唐中宗时,他任右补阙,与刘知几等人共修《则天实录》。刘知几去世后,张说为相,见到书中记载张易之诱他诬陷魏元忠之事,感到不安,故意对吴兢说:"刘五(知几)修实录,记魏齐公事,殊不相饶假,与说毒手。"吴兢从容回答说:"是兢书之,非刘公修述,草本犹在。其人已亡,不可诬枉于幽魂,令相公有怪耳。" 张说几次请求删改,他都断然拒绝,凛然回答:"若取人情,何名为直笔。"吴兢的高风亮节,得到时人赞叹,人们称誉他是当世董狐。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 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 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第一节的两层分别阐述了什么内容?
    1、唐太宗积极求谏的态度;2、唐太宗对求谏的认识:由“君道”及“臣道”。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 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第二节从君臣两方面阐述了君臣关系:君:君臣配合,有如鱼水。臣:以死相谏,罄其狂瞽。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这一节唐太宗的话主要阐述了哪两层的意思?
    1、君主纳谏的必要性:人性的弱点是任情喜怒。2、纳谏的广泛意义:臣子纳谏的必要性。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第四节唐太宗阐述了求谏的良苦用心:
    1、时刻自省;2、包容臣僚。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第五节阐述纳谏的必要性:
    1、人性的弱点:自知者明,信为难矣。2、独断的弊端:一人听断,安能尽善?3、随事的谏正:勉励大臣,效法魏徵。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 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蒲松龄《促织》
    第六节从君臣两方面阐述了进谏及纳谏的具体要求:
    臣:身为诤臣,必谏其渐,防微杜渐。君:为人臣子,或渐或终,皆宜进谏。 为人君主,不得搪塞,及时改过。
    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引导臣子积极进谏?唐太宗的纳谏之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放下架子,创造和谐氛围;2、开诚布公,鼓励直言进谏;3、完善制度,谏官预闻政事;4、身先示范,鼓励大臣纳谏;5、时刻自省,及时补救政失。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勤于政事( “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宽容体谅(“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善于自省,处事谨慎( “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唐太宗君臣在论述“纳谏”、“进谏”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类比论证:“人欲自照,必须明镜; 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反面论证:“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对比论证:“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举例论证:“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相关课件

    语文选修求谏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求谏课文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第二段,学习第三段,学习第四段,学习第五段,学习第六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6求谏 课件1: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6求谏 课件1,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求谏》之唐太宗,原文朗读,梳理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求谏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求谏课文配套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采用的论证方法有,问题研讨,☆勤于政事,☆虚怀若谷,☆宽厚体谅,☆处事谨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