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7、儒林外史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7、儒林外史教案配套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七讲,儒林中的清醒者,作者介绍,六朝名士,泼留希金,视钱如命的阿尔巴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 科举世家、名门望族的高贵出身。 曾祖弟兄五人四进士,其曾祖父吴国对是顺治十五年探花——祖辈两进士,其中一榜眼;“五十年中,家门鼎盛”。敬梓乃长房长子。
吴敬梓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他的少年时代,父母在世的时候,过了几年安逸的读书生活 吴敬梓的父亲去世,族人欺他两代单传,纷纷来侵夺祖产。亲族的恶行,使他看清了封建家族伦常道德的虚伪,并从此变得放荡不羁。至此,吴敬梓的人生道路发生了重大转折。他由激愤变为任达放诞,“迩来愤激恣豪侈,千金一掷买醉酣。他以阮籍、嵇康为榜样,追慕建安文人的风雅,反抗虚伪的礼教,表现出慷慨任气、放诞不羁的人生态度。
第二阶段 在他33岁时,变卖了全椒的祖产,移家南京,开始了卖文生涯。他进一步突破了“名教”的束缚,发展了恣情任性的狂放性格。
吴敬梓曾想走科举荣身之路。可是,他以弱冠之年考取秀才之后,始终不能博得一第。29岁时,参加科考,以“文章大好人大怪”而落第。36岁时,曾被荐举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不愿再走科举仕进的道路。 吴敬梓生活的最后几年常从南京到扬州访友求助,常诵“人生只合扬州死”的诗句。不幸言中,在扬州与朋友欢聚之后,溘然而逝。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1、青白眼见礼俗之士,白眼视之;见贤德之士 ,青眼视之;看人下菜碟2、礼岂为我设耶?
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把“九弄”作为科举取士的条件之一。其留下的“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
《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社会问题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 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它以真人为模特儿,从儒林入手,对民族文化长期积淀下来的霉烂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和批判。
一、儒生形象1、热衷功名、可怜可叹的腐儒: 如:二进(周进、范进) 2、迷信八股、笃守礼教的自害与害人者: 如:马纯上(二先生)、王玉辉 3、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 如:匡超人、牛浦郎
1、少年时期 :孝顺 勤学上进。
2、被举报后:依附权利。3、利己原则,过人的精力、智力和外“乖”内“韧”的性格,已具势利之心。
理想文士的探求 吴敬梓描写了一批真儒名贤,如:虞博士、庄绍光、迟衡山等,他们重文行出处,有真才实学;蔑视权贵,淡薄利禄;鄙视八股,向往真儒。吴敬梓主张以“礼乐兵农”的实学取代空谈性理的理学,以“经世致用”的学问取代僵化无用的科举时文。作品里写了两件大事,一是祭泰伯祠,一是萧云仙重农桑、兴学堂的政绩,体现了作者改造社会的理想。
杜少卿有真儒之操守,而无贤人之迂腐;具名士之潇洒,而无狂士之荒诞。体现了作者对儒林、对人生的新思考,对士人新境界的追求:传统儒学精华与时代新精神的融合。
一、别具一格的艺术结构
鲁迅:“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二、《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鲁迅说,《儒林外史》诞生以后,“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他又说,“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
《儒林外史》的讽刺特征
1、来源于生活的真实 清人评价《儒林外史》,说“慎毋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 2、悲喜交加的美学风格 吴敬梓对世态的讽刺,上升到了制度的 层面,作者不是把读者的憎恨引向某个个人, 而是把这种 憎恨引向那个社会,引向那个 八股科举制度。所以,吴敬梓对人物的讽刺 中是带着同情和谅解的,是一种含泪的笑。
3、“婉而多讽” 的讽刺手法①作品让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去否定自己的谎言,使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行为形成对照,将其卑鄙心理揭示出来,形成强烈讽刺效果。 ②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采取不同的甚至完全矛盾的态度,造成强烈对比,从而产生喜剧效果。 ③对人物最富特征的细节进行夸张的描写, 以揭示人物的真实面目。
到死还惦念灯草的严监生
严监生名严大育,字致和,是个胆小有钱的人。
虽则胆小,但并非善良之辈。他妻子病卧在床,生命垂危,侧室赵氏假意殷勤,骗取正妻王氏答应把她扶为正房,王氏刚一吐话,严监生“听不得这一声,连三说道:‘既然如此,明日清早就要请二位舅爷说定此事,才有凭据。’”只这一件事,就把严监生外柔内奸、心狠情薄的性格本质揭示出来了。
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他是一个在统治阶级中被人捉弄的人物,他有吝啬、薄情的一面,又不乏人情味。
1他“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把随身带的东西都放在一个又一个“套子”里;他把自己的脸也“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坐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2胆小多疑:他胆小,恐惧得让人发笑。“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他又多疑,什么事都让他“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且看他在临死前的那些表现吧!说了些什么话?做了些什么事?这些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活画出一个至死不变其本色的守财奴形象
“到那边来向我交账”的葛朗台
晚上,葛朗台来到太太房间,正巧碰上母女俩在看查理母亲的肖像,葛朗台一见金匣,就像一只老虎扑向一个睡着的婴儿一样抱住不放。欧也妮气得发抖,抓起一把刀子说,如果父亲不把匣子交还给她,她就自杀。葛朗台无奈,只好把匣子扔在了床上,同意女儿嫁给查理。 1822年10月,葛朗台太太平静地死去。太太尸骨未寒,葛朗台便请来克罗旭要欧也妮在财产文契上签字,全部财产归父亲管理,欧也妮一点也不明白,就在文契上签了字,父亲这才放了心。
尽管葛朗台家财万贯,然而他的开销却很节省。他从来不买肉、蔬菜和水果。他什么都节约,每顿吃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总是亲自定量分发;每年11月初一堂屋里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凉;他给妻子的零用钱每次不超过6法郎;多年来给女儿陪嫁的压箱钱总共只有五六百法郎;至于仆人拿侬,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劳作了30年,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只旧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礼物。
传神的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1、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敏捷、迅猛;见利忘义)2、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她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低三下四,强作慈祥,骗子本色)3、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基督圣像是不占地位的。见钱眼开,聚敛钱财)
泼留希金虽家存万贯,但对自己尚且如此吝啬。对他人就可想而知了。女儿成婚,他只送一样礼物——诅咒;儿子从部队来信讨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除了送他一些诅咒外,从此与儿子不再相关,而且连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象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壁下来泼留希金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然而他还没有够,每天每天聚敛财富,而且经他走过的路,就用不着打扫,甚至偷别人的东西。这就是泼留希金的所作所为
他不仅对仆人和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睡不着,便去马棚偷吃荞麦.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不需要陪嫁的老爷
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说着便在自己的鞋口上磨刀,时刻准备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凶残地致安东尼奥于死地,
这四代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简言之,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7、儒林外史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胡屠户,“伟大也要有人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7、儒林外史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缭撩嘹,形容远得无影无踪,结构图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7、儒林外史课前预习课件ppt,共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