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一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物理试卷(B卷)-A4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一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物理试卷(B卷)-A4,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如图所示是四种用厚刻度尺测量长方体长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3分)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B.12.34cmC.12.35cmD.12.36cm
3.(3分)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验证指纹就可以验证一个人的身份,和指纹一样属于人们独特声音特征的是( )
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
4.(3分)依据你所学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越洪亮,在空气中的传播就越快
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5.(3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 )
A.入射角为30°B.反射角为30°
C.折射角为53°D.折射角为37°
6.(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 )
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
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
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
D.蜡烛A的像与蜡烛B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7.(3分)用放大倍数为3倍的放大镜来观察一个10°的角,看到的角度为( )
A.10°
B.30°
C.60°
D.均有可能,取决于透镜与角之间的距离
8.(3分)课外活动实践时,李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 20cm
B.一定小于 8cm
C.一定在 8cm 到 10cm 之间
D.一定在 10cm 到 16cm 之间
9.(3分)下列关于“冰棒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剥去包装纸后,冰棒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B.剥去包装纸后,过一会儿,冰棒会“流汗”,属于熔化现象
C.将冰棒放入茶杯中,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
D.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10.(3分)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水开后继续用大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然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11.(3分)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已知ρ铜>ρ铁>ρ铝,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球可能是实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可能是空心的,而铁球和铜球是实心的
C.铜球可能是实心的,铁球和铝球也是实心的
D.铜球可能是空心的,铁球和铝球是实心的
12.(3分)已知金属甲和金属乙的密度分别是ρ1、ρ2,取质量相等的金属甲和乙制成合金,若再取体积相等的金属甲和乙制成合金,这两种合金的密度分别是( )
A.ρlρ2、ρ1+ρ2
B.ρ1+ρ2、2ρ1ρ2ρ1+ρ2
C.2ρ1ρ2ρ1+ρ2、ρ1+ρ2
D.2ρ1ρ2ρ1+ρ2、ρ1+ρ22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3.(2分)图甲中物体A的长度是 cm。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14.(2分)如图是用带孔的竹管与药瓶制成的简易乐器,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 产生的,用手按住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15.(2分)如图为一段物理创新实验视频的截图:图甲为原图,图乙为隔着空茶杯看此图片,图丙为隔着装满水的茶杯看此图片,茶杯到图片的距离相同。产生图丙所示的情形是因为光的折射所形成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此成像特点类似于 (选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
16.(3分)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是 度,人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在其他方向却看不到反射光,这是由于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为了避免晃眼将平面镜逆时针转过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
17.(1分)如图是我国自主设计的中华牌月球车,自重120公斤,可载重20公斤,寿命为3个月,可在月球上3公里范围内连续行走10公里,具有自动避障等功能,被发射到月球上后,它的质量是 kg。(1公斤=1千克)
18.(3分)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工作原理是利用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边。制冷剂在冷冻室中发生 ,在冷凝器中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并在冷凝器中 (填“吸热”或“放热”)。
19.(1分)小明同学在测量一固体的质量时,误将被测物体放在了托盘天平的右盘,他在左盘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天平平衡时,他得到的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的总和是35.4g,使用的砝码为30g和5g两种,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g。
20.(3分)装纯牛奶盒子上标有“250ml”的字样,则它的体积约为 m3,牛奶的质量是 g,(ρ牛奶=1.02g/cm3)喝掉一半后密度 (变大、变小、不变)。
三、作图题(共8分)
21.(4分)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AB和CD是挡板左侧的发光点S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上作出发光点S.(要求留下作图痕迹)
22.(4分)如图所示,完成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3.(8分)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 (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
24.(6分)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长可能的原因是 。
(3)小明在第9min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
25.(8分)小刚同学要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金属块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 ,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1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g。
(3)他发现金属块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测量金属块的体积,步骤如下: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金属块浸没,在水面达到的位置上做标记,然后取出金属块。
b、先往量筒中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中的水慢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中剩余的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cm3。
(4)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保留一位小数)。
五、计算题(25题7分,26题10分,共17分)
26.(7分)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共100格),但刻度值不准确。用它测量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5℃,用它测量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5℃。
(1)此温度计的每1格代表的实际温度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用这支温度计测某液体温度,如果温度计的示数为50℃,则此时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27.(10分)一个空瓶子的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700g,如果在空瓶盛某种金属碎片若干,使金属与瓶子的质量为1000g;然后再装满水,则出瓶子、水、金属碎片的总质量1409g,试求:(ρ水=1×103kg/m3)
(1)瓶子的容积。
(2)金属碎片的体积。
(3)金属碎片的密度,该金属片最可能是哪种金属。
2024-2025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一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B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3分)如图所示是四种用厚刻度尺测量长方体长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时,要注意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的某刻度线应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测量数据记录包括数值和单位。
【解答】解:A.图中刻度尺的边缘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不是某一刻度线,无法确定物体的长度,故A错误;
B.图中所示的操作,符合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故B正确;
C.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
D.读数时视线与尺面不垂直,故d错误。
故选:B。
2.(3分)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B.12.34cmC.12.35cmD.12.36cm
【答案】C
【分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
(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解答】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4cm+12.35cm+12.36cm3=12.35cm。
故选:C。
3.(3分)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验证指纹就可以验证一个人的身份,和指纹一样属于人们独特声音特征的是( )
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
【答案】B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或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解答】解:
不同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但每个人的声带结构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即和指纹一样属于人们独特声音特征的是音色。
故选:B。
4.(3分)依据你所学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越洪亮,在空气中的传播就越快
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C
【分析】(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
(2)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无关。
(3)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声音越洪亮,声音的响度越大,但在空气中的传播的快慢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5.(3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 )
A.入射角为30°B.反射角为30°
C.折射角为53°D.折射角为37°
【答案】D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的规律作图,先求得入射角,然后可知反射角的大小,再根据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可求得折射角的大小。
【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的规律作图。
设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
由题意知,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则入射角为90°﹣30°=60°;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故ABC错误;
则折射角β=180°﹣60°﹣83°=37°,故D正确。
故选:D。
6.(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 )
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
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
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
D.蜡烛A的像与蜡烛B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答案】B
【分析】玻璃板不竖直,像的底部不在桌面上,所以怎么移动都不会与另一蜡烛重合。
【解答】解:如图所示,根据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特点,作出蜡烛A的烛焰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蜡烛像的位置,可知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蜡烛A的像与蜡烛B不重合,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3分)用放大倍数为3倍的放大镜来观察一个10°的角,看到的角度为( )
A.10°
B.30°
C.60°
D.均有可能,取决于透镜与角之间的距离
【答案】A
【分析】根据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和放大的倍数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度数有关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放大镜放大的只是角的两边长,但角的大小与它的边长大小无关,所以用一放大倍数为3倍的放大镜观察一个10°的角,看到的角的度数仍然是10°。
故选:A。
8.(3分)课外活动实践时,李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 20cm
B.一定小于 8cm
C.一定在 8cm 到 10cm 之间
D.一定在 10cm 到 16cm 之间
【答案】C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解不等式即可。
【解答】解:由图可知:u=20cm,v=16cm。且u>v;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则u=20cm>2f,2f>16cm>f,
解得10cm>f>8cm。
故选:C。
9.(3分)下列关于“冰棒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剥去包装纸后,冰棒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B.剥去包装纸后,过一会儿,冰棒会“流汗”,属于熔化现象
C.将冰棒放入茶杯中,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
D.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答案】A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A.剥去包装纸后,冰棒冒“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剥去包装纸后,过一会儿,冰棒会“流汗”,属于熔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将冰棒放入茶杯中,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3分)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水开后继续用大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然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答案】D
【分析】沸腾是从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解答】解:根据对沸腾的认识,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但是温度不会改变。所以两种方法比较,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3分)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已知ρ铜>ρ铁>ρ铝,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球可能是实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可能是空心的,而铁球和铜球是实心的
C.铜球可能是实心的,铁球和铝球也是实心的
D.铜球可能是空心的,铁球和铝球是实心的
【答案】A
【分析】假设三球都是实心的,根据三球质量相等,利用密度公式可比较出三球的体积大小,由此可知铝球的体积最大,然后再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若三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且ρ铜>ρ铁>ρ铝,所以由V=mρ可知:三球的体积大小为:V铝>V铁>V铜,
已知三个球的实际体积相等,所以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故C错误;
铝球可能是实心的,铝球也可能是空心的,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故A正确,BD错误。
故选:A。
12.(3分)已知金属甲和金属乙的密度分别是ρ1、ρ2,取质量相等的金属甲和乙制成合金,若再取体积相等的金属甲和乙制成合金,这两种合金的密度分别是( )
A.ρlρ2、ρ1+ρ2
B.ρ1+ρ2、2ρ1ρ2ρ1+ρ2
C.2ρ1ρ2ρ1+ρ2、ρ1+ρ2
D.2ρ1ρ2ρ1+ρ2、ρ1+ρ22
【答案】D
【分析】已知甲、乙两金属的质量相等,还知道密度的大小,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求甲、乙体积的大小;甲、乙体积之和就是合金的体积,甲、乙质量之和就是合金的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ρ=mV求合金的密度。
根据体积相等计算质量,结合密度公式计算合金密度。
【解答】解:设甲、乙两金属块的质量均为m,由ρ=mV可知,金属甲的体积:V1=mρ1;金属乙的体积:V2=mρ2;合金的体积:V=V1+V2=mρ1+mρ2=m(ρ1+ρ2)ρ1ρ2;
合金球的质量:m合金=2m;
则合金球的密度:ρ=m合金V=2mm(ρ1+ρ2)ρ1ρ2=2ρ1ρ2ρ1+ρ2。
再取体积相等的金属甲和乙制成合金,假设体积为V,
根据ρ=mV知,总质量为m=ρ1V+ρ2V,总体积为2V;
则密度为ρ'=m′V′=ρ1V+ρ2V2V=ρ1+ρ22。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3.(2分)图甲中物体A的长度是 3.10 cm。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52 ℃。
【答案】3.10;52。
【分析】刻度尺读数时首先要明确量程以及分度值,然后根据刻度线的位置读数。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先看清是零上还是零下的,然后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读出示数。
【解答】解: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端与3.90cm对齐,右端的示数为7.00cm,物体的长度为L=7.00cm﹣3.900cm=3.10cm;
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且液面在0℃以上,温度计的示数为52℃。
故答案为:3.10;52。
14.(2分)如图是用带孔的竹管与药瓶制成的简易乐器,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 振动 产生的,用手按住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解答】解:(1)用带孔的竹管与药瓶制成的简易乐器,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用手按住不同的孔,改变了竹管内空气柱的质量和体积,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改变了简易乐器的音调。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15.(2分)如图为一段物理创新实验视频的截图:图甲为原图,图乙为隔着空茶杯看此图片,图丙为隔着装满水的茶杯看此图片,茶杯到图片的距离相同。产生图丙所示的情形是因为光的折射所形成的 实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此成像特点类似于 幻灯机 (选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茶杯装水后,相当于凸透镜,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由图知,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实像;幻灯机。
16.(3分)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是 60 度,人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在其他方向却看不到反射光,这是由于发生了 镜面反射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为了避免晃眼将平面镜逆时针转过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100 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2)平行光线经平面镜之后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
(3)若将平面镜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可求出入射角的度数,进而求出反射角的度数,然后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解答】解:
(1)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在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90°﹣30°=60°.则其反射角也是60°,
(2)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平行射出,正好反射到有的人眼睛上,觉得很刺眼,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
(3)为了避免晃眼将平面镜逆时针转过10°,此时的入射角是60°﹣10°=50°,则此时的反射角也是50°,所以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50°+50°=100°;
故答案为:60; 镜面反射; 100。
17.(1分)如图是我国自主设计的中华牌月球车,自重120公斤,可载重20公斤,寿命为3个月,可在月球上3公里范围内连续行走10公里,具有自动避障等功能,被发射到月球上后,它的质量是 120 kg。(1公斤=1千克)
【答案】120。
【分析】质量是物体的特性,其大小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
【解答】解:月球车到达月球后,质量不变,还是120kg。
故答案为:120。
18.(3分)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工作原理是利用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边。制冷剂在冷冻室中发生 汽化 ,在冷凝器中发生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并在冷凝器中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冰箱的原理是利用氟利昂一类的物质,容易汽化和液化,汽化要吸热而液化要放热,从而将冰箱内部的热量搬运到冰箱的外部,起到制冷的目的。
【解答】解:当电冰箱工作时,制冷剂在冰箱冷冻室内发生汽化而吸热,使冷冻室温度降低;在外面冷凝器中发生液化而放热,将热量散失在空气中。因此制冷剂起到把“热”搬运到冰箱外,使冷冻室长期保持低温。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放热。
19.(1分)小明同学在测量一固体的质量时,误将被测物体放在了托盘天平的右盘,他在左盘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天平平衡时,他得到的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的总和是35.4g,使用的砝码为30g和5g两种,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34.6 g。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当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2)当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解答】解:最小砝码为1g,砝码与游码示数之和是35.4g,则盘内砝码的质量为35g,
游码示数为0.4g,右盘中物体的质量为35g﹣0.4g=34.6g;
故答案为:34.6。
20.(3分)装纯牛奶盒子上标有“250ml”的字样,则它的体积约为 2.5×10﹣4 m3,牛奶的质量是 255 g,(ρ牛奶=1.02g/cm3)喝掉一半后密度 不变 (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已知从装纯牛奶的盒上找出奶的体积,单位进行换算即可;
(2)已知体积和密度,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m=ρv即可计算出牛奶的质量;同时知道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与物质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
【解答】解:(1)牛奶的体积V=250ml=250cm3=2.5×10﹣4m3,
(2)由ρ=mV,
可得m=ρV=1.02g/cm3×250cm3=255g。
则牛奶的质量为255g;
由于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所以喝掉一半牛奶后,牛奶的密度不变,还是1.02×103kg/m3。
故答案为:2.5×10﹣4;255;不变。
三、作图题(共8分)
21.(4分)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AB和CD是挡板左侧的发光点S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上作出发光点S.(要求留下作图痕迹)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通过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故反向延长两反射光线可得到发光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从而画出发光点S。
【解答】解:首先反向延长BA、DC,交于一点S′,即像点。然后做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
故答案为:
22.(4分)如图所示,完成光路图。
【答案】见解答图
【分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
【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3.(8分)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 较薄 (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 后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
(3)眼睛在物体一侧时,既能看到物体又能看到物体的像;眼睛在像的一侧,只能看到物体,不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4)根据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
(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物像大小相等;
(3)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玻璃板后面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4)由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较薄;(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后;(4)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4.(6分)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水蒸气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长可能的原因是 小华所用水的质量较大 。
(3)小明在第9min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 高于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
【答案】(1)水蒸气;(2)小华所用水的质量较大;(3)高于。
【分析】(1)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2)掌握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是否加盖、是否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等;
(3)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吸热温度不变。酒精灯加热时,玻璃的比热容较小,吸收热量后,玻璃升高的温度较高,停止加热后,水依然可以从玻璃烧杯吸收到热量。
【解答】解:(1)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2)小华加热时间长,可能是小华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
(3)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酒精灯加热时,石棉网和玻璃的比热容较小,吸收热量后,石棉网和玻璃升高的温度较高,停止加热后,杯内水依然可以从烧杯底部吸收到热量。
故答案为:(1)水蒸气;(2)小华所用水的质量较大;(3)高于。
25.(8分)小刚同学要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金属块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 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1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39 g。
(3)他发现金属块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测量金属块的体积,步骤如下: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金属块浸没,在水面达到的位置上做标记,然后取出金属块。
b、先往量筒中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中的水慢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中剩余的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12 cm3。
(4)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 3.3×103 kg/m3(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调节天平平衡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根据两次量筒的示数之差得出金属块的体积;
(4)由密度公式得出金属块的密度。
【解答】解:(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由图1知,金属块的质量m=20g+10g+5g+4g=39g;
(3)由图3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示数为28ml,则金属块的体积V=40ml﹣28ml=12ml=12cm3;
(4)金属块的密度ρ=mV=39g12cm3≈3.3g/cm3=3.3×103kg/m3。
故答案为:(1)标尺左端零刻线处;(2)39;(3)12;(4)3.3×103。
五、计算题(25题7分,26题10分,共17分)
26.(7分)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共100格),但刻度值不准确。用它测量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5℃,用它测量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5℃。
(1)此温度计的每1格代表的实际温度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用这支温度计测某液体温度,如果温度计的示数为50℃,则此时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答案】(1)1.1℃;(2)50℃。
【分析】摄氏温度是最常用的温度计量方式,它的规定是选择了水的凝固点和沸点,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温度点,再将其进行等分的方法。
【解答】解:(1)此温度计的每1格代表的实际温度是:t0=100℃95-5=109℃≈1.1℃;
(2)用这支温度计测某液体温度,如果温度计的示数为50℃,则此时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t=109℃×(50-5)=50℃;
故答案为:(1)1.1℃;(2)50℃。
27.(10分)一个空瓶子的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700g,如果在空瓶盛某种金属碎片若干,使金属与瓶子的质量为1000g;然后再装满水,则出瓶子、水、金属碎片的总质量1409g,试求:(ρ水=1×103kg/m3)
(1)瓶子的容积。
(2)金属碎片的体积。
(3)金属碎片的密度,该金属片最可能是哪种金属。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知道空瓶的质量、瓶和水的总质量,求出装满水后水的质量,根据公式ρ=mV求出水的体积,也就是瓶子的容积;
(2)已知瓶子和金属片的总质量和空瓶子的质量,可求金属片的质量;瓶子装上金属片后再装满水,求出此时瓶内水的质量、水的体积,金属片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减去此时水的体积;求出了金属片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ρ=mV求金属片的密度,然后与密度表比较即可判断。
【解答】解:
(1)空瓶装满水后水的质量:
m水=700g﹣200g=500g,
由ρ=mV得瓶子的容积:
V=V水=m水ρ水=500g1g/cm3=500cm3,
(2)金属片的质量:
m金=m总﹣m瓶=1000g﹣200g=800g,
由ρ=mV可得,瓶中装了金属粒后再装满水时,水的体积:
V水′=m水′ρ水=1409g-1000g1g/cm3=409cm3,
金属碎片的体积:
V金=V﹣V水′=500cm3﹣409cm3=91cm3,
(3)金属片的密度:
ρ=m金V金=800g91cm3≈8.8g/cm3,由密度表可知:该金属片可能是铜。
答:(1)瓶子的容积为500cm3;
(2)金属碎片的体积为91cm3;
(3)金属片的密度为8.8g/cm3;该金属片可能是铜。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物质
金
铅
铜
铁
铝
密度/g•cm﹣3
19.3
11.3
8.9
7.9
2.7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C
B
C
D
B
A
C
A
D
A
题号
12
答案
D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物质
金
铅
铜
铁
铝
密度/g•cm﹣3
19.3
11.3
8.9
7.9
2.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含山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月考,共4页。
这是一份含山一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达标检测卷(含答案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