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课时作业(1.2)《离骚》含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课时作业(1.2)《离骚》含答案第1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课时作业(1.2)《离骚》含答案第2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课时作业(1.2)《离骚》含答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①日月忽其不淹兮(久留)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谣言)
    ③延伫乎吾将反(久久)
    ④回朕车以复路兮(皇帝的谦称)
    ⑤进不入以离尤兮(到朝廷做官)
    ⑥忍尤而攘诟(排斥)
    ⑦宁溘死以流亡兮(突然)
    ⑧苟余情其信芳(苟且)
    ⑨及行迷之未远(等到)
    ⑩驰椒丘且焉止息(驱马疾行)
    A.①④⑤⑦⑩B.③⑤⑦⑧⑩C.②④⑥⑧⑨D.①③④⑥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名余曰正则兮B.伏清白以死直兮
    C.制芰荷以为衣兮D.回朕车以复路兮
    3.下列各句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恐年岁之不吾与B.恐美人之迟暮
    C.不吾知其亦已兮D.高余冠之岌岌兮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名平,字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B.我国文学史上素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优秀传统,前者的源头是《诗经》,后者则始于《楚辞》。
    D.屈原的作品很多,除了《离骚》之外,还有《九章》《九歌》《九辩》《天问》等,这些都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涉江①
    屈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②。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③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④。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有删改)
    【注】①本篇为顷襄王时期,屈原远放江南时,为记叙征程和抒写怨愤而作。②疑滞:即“凝滞”,停滞不前。③儃徊:徘徊不前。④承宇:指山中云气旺盛而与屋檐相承接。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自述自幼对“奇服”的喜好,表明诗人喜欢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象征他洁身自好的品质。
    B.“莫吾知”表明当时没有人理解诗人,诗人因此感到悲哀,于是决定涉江。
    C.登上鄂渚之后,诗人回头遥望国都,秋冬的寒风让他内心伤感,于是发出了长长的叹息之声。
    D.第二段结尾处,诗人认为自己的内心是正直的,无论被流放到哪里都不会改变,表明了他对理想和操守的坚持。
    2.结合所学知识,联系你对屈原的认识,理解“驾青虬”“骖白螭”“游瑶圃”“食玉英”这些情景反映的内容。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远游
    屈原
    悲时俗之迫阨①兮,愿轻举②而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步徙倚③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④。意荒忽而流荡兮⑤,心愁悽而增悲。神鯈忽⑥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漠虚静以恬愉兮⑦,澹无为而自得。
    【注】①迫阨:困阻灾难。②轻举:升,登仙。③徙倚:徘徊不定。④怊(chā)惝(chǎng)怳(huǎng):惆怅失意。乖怀:心愿违背,心气不顺。⑤荒忽:恍惚,神思不定。流荡:心情不定,无所依托。⑥鯈(shū)忽:形容迅速的样子。⑦漠:清静淡泊。虚静:清虚恬静。恬愉:快乐。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揭示了屈原“远游”的原因:对恶浊朝廷的迫害充满悲愤,只得去远游了。
    B.“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表现了屈原内心的愤懑:身处污浊黑暗的楚国,独自苦闷却无从诉说。
    C.“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表达了屈原由于自己不被理解,于漫漫长夜之中,孤单独守直到天明的苦楚。
    D.“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采用联想手法,由天地的无穷无尽,想到百姓辛苦的日子也与天地一样没有尽头。
    2.“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已经来到屈原面前。他的目光正对着我,让我感到他苦站了这么多年,就是在等待我的到来。他着广袖长袍、翘头巾,显得有几分苍凉和孤独,与祠牌上那“孤忠”的意境一致。塑像是青铜制作的,但是我分明看到了他的嘴唇在翕动。好在,他和他的祠静卧在那树丛中。祠顶用的是琉璃瓦,廊柱是深红色的,整个房群依山傍水。祠里依次立着他的文献碑刻。那字是铁笔银钩,那诗是千年不朽,那石是本色质朴,那气象是绯红云雾,是万古流芳。咀嚼着他用生命熔铸的诗章,我豁然开朗。此时,这祠已经成为每一个爱国者的朝圣之地。屈原文学,无疑也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当屈原的爱国之志打不通楚国宫廷的厚墙时,他竟在思想的墙壁上,凿通了一个洞,然后把毕生的意志投到文学的屋子里,筑成了一座辉煌的文学殿堂。
    (节选自杜鸿《拜谒屈原祠》,有删改)
    这段文字中对屈原祠里的文献碑刻的描写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8.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屈”实际上是和姓相关的另一个称呼——氏。历史资料记载,屈原芈姓屈氏,①_____________,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②_____________,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而“芈”姓衍生出来的“氏”,③_____________,如白氏、景氏、叶氏、伍氏、项氏、查氏等。“西楚霸王”项羽便与屈原同姓不同氏。
    9.阅读下面几句话,给“端午节”下定义。要求:不超过40字。
    ①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⑤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
    10.微写作。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面对逆境,屈原选择了死;司马迁与之相反,选择了生。你如何看待“择生”“择死”的问题?请写出你的观点。不少于2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②谣诼:毁谤。④朕:第一人称代词,我。⑥攘:容忍。⑧苟:如果、只要。⑨及:趁着。
    2.答案:C
    解析:A项,名,名词活用作动词,给……取名。B项,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直,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正道。D项,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转回。
    3.答案:B
    解析:A项,宾语前置句,应为“恐年岁之不与吾”;C项,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吾其亦已兮”;D项,定语后置句,应为“高余岌岌之冠兮”。
    4.答案:D
    解析:《九辩》为宋玉的作品。
    5.答案:1.A
    2.这些情景都是诗人想象的与仙人一起生活的情景,突出了诗人理想远大、德行高洁及行为忠贞的特点。
    解析:1.“奇服”不是表明诗人喜欢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而是表明诗人有
    不同于世俗的远大志向和高尚情操。
    2.“驾青虬”等是在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诗人的想象。这些想象的与仙人一起生活的情景表现了诗人远大的理想、高洁的德行、忠贞的行为等。
    【参考译文】
    我从小便喜欢奇特装束啊,如今进入暮年仍兴致不减。我腰间佩有长长的宝剑啊,头戴高高的发冠。身上饰有明月珠啊,美玉佩带在我的腰间。人世污浊无人了解我啊,我正高飞驰骋不再留恋人间。驾着那青龙啊配上白龙,我和重华大神一起在那天上美丽的花园里游览。登上昆仑山啊品尝那美玉一般的花朵,要和天地啊有一样的寿命,要和日月啊同样发出灿烂光辉。哀痛的是南方夷族无人了解我啊,明早我便要渡过江湘。
    登上鄂渚回头远望啊,慨叹秋冬时节大风凄寒。让我的马儿在水边高地上徐行,让我的车子啊来到方林。乘坐舲船我沿沅水上溯啊,众人一起举桨划开水波。船儿徘徊不往前走啊,在急流漩涡中停滞不前。早晨从枉陼出发啊,晚上就留宿在那辰阳。假如我的心正直无偏啊,流放之地即使偏远又有什么可伤感的呢?
    进入溆浦我又徘徊犹豫啊,心里迷惑着不知该去何处。树林幽深而阴暗啊,那是猿猴居住的地方。山岭高大遮住了太阳啊,山下阴沉沉的并且多雨。冰粒雪花纷纷扬扬无边无际啊,浓云密布好像与屋檐相接。可叹我的生活毫不愉快啊,寂寞孤独地住在山里。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6.答案:1.D
    2.①自我反省,坚持操守;②不断地追求,探索真理。
    解析:1.“百姓辛苦的日子也与天地一样没有尽头”错,“哀人生之长勤”指哀叹人生的辛苦坎坷,这里指自己不被理解,仕途艰辛。
    2.“内惟省以端操兮”表现的是自省、坚守正道的高洁品性;“求正气之所由”表现的是诗人追求真理、上下求索的精神。
    【参考译文】
    悲愤于世俗对人的迫害啊,真想飞升登仙到远处周游。禀性鄙陋又没有依靠啊,怎能得人援引上天周游?处在污浊黑暗的尘世啊,独自苦闷向谁去倾诉?漫长的黑夜里心事重重不能安眠啊,孤单独守直到天明。
    想到天地的无穷无尽啊,哀叹人生的坎坷苦辛。过去的事我没能赶上啊,未来的事我难以知闻。我徘徊不定思绪遥远啊,惆怅失意心气不顺。神志恍惚而心神不定啊,心中愁苦而悲哀愈增。忽然间魂灵飞散不复返啊,只留下枯槁的肉体身形。自我反省以端正操守啊,寻求天地正气从何而生。我清虚宁静以安然自乐啊,淡泊无为而怡然自得。
    7.答案:文中对屈原祠里的文献碑刻的描写运用了排比句式。借对字体的刚健柔美、诗歌的不朽、石质的朴素、气象的绯红的描写,来烘托并歌颂屈原坚贞朴实的爱国精神。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判断句子运用的手法,如“那字……”“那诗……”“那石……”“那气象……”构成排比。然后分析这一手法的作用,即对屈原精神的赞美。
    8.答案:①他与楚王同姓不同氏;②姓、氏有别;③有不少大家熟悉的
    解析:材料以屈原的姓氏为背景,介绍了屈原是芈姓屈氏。所给三个空,第①处,结合后面内容可知,应该强调与楚王同姓不同氏;第②处,结合前后内容可知,应该是强调姓、氏有别这一点;第③处,通过后面列举的氏可知,应该突出芈姓衍生出来的氏有很多都是大家熟悉的这一点。
    9.答案:端午节是我国农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传统节日。
    解析:作答这类题,首先要明确定义通常为“……是……”的单句,然后要分析端午节的本质特征,删去非必要信息,最后按照逻辑顺序和字数要求整理成句。①可作为主干句。②筛选出“农历五月初五”的信息。③筛选出“纪念屈原”的信息。④⑤筛选出端午节人们的纪念方式为“吃粽子、赛龙舟”。
    10.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无论选择“生”还是“死”,由题干可知都是值得肯定的,所以可以结合题干中的两人选择“生”“死”的原因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来行文。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