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项脊轩志【教学目标】 1.梳理文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感情脉络。 2.学习本文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3.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研习“多可喜,多可悲”的内涵。 【教学难点】 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教学方法与手段】 导析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要为了解决预习时产生的疑惑。) (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文,结合书注翻译全文,并勾画出疑难之处。) 之前,我们自主预习了课文,并结合练习册梳理了文言知识,同时请同学们遵循“字字落实”的原则翻译了课文。现在,我们共同处理一下你们在翻译时集中出现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古文笔记。 (产生的疑难主要有以下几处:前辟四窗;多可喜,多可悲;凡再变矣;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令人长号不自禁;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除此之外,再看一看你们有没有其他的地方无法落实,或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疑惑。 (学生自主提问,师生共同研究解答。主要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为下一步分析做准备。) 二、课文导析 疏通了文意,接着我们来把握一下这篇文章的情感。让我们共同跟随归有光走进项脊轩。这是一篇“志”,请同学们结合书注,看一看“志”怎么理解,好的,“志”就是“记”,有关“记”我们不陌生,曾学过《游褒禅山记》《桃花源记》,知道“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那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都叙了哪些事呢?请同学们提取文章中的信息,找出所发生的事件。 (学生指出的事有以下几个:修葺书屋、诸父异爨、与老妪对话、与祖母对话、四遭火灾、回忆妻子。) 好的,我们把筛选出来的围绕项脊轩所发生的诸多事分一下类,便会发现归有光通过这些事记载了两种情感——喜和悲。 看看黑板上所记的事,哪些是可喜的,哪些又是可悲的呢?(学生发表见解,教师标注板书。) 可喜的:修葺项脊轩、四遭火得不焚、与妻共处读书习字。 可悲的:诸父异爨、与老妪对话、与祖母对话、回忆妻子。 悲喜交加:回忆妻子。 看看黑板上的这些事,无论是喜还是悲,有哪一处你感触最深?请同学发表见解。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引导补充。) (分析时主要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针对文章中的细节说感悟。诸父异爨——家道没落;回忆祖母结合“象笏”以及回忆母亲时“泣”,而回忆祖母时“长号”——没有完成祖母对自己的期望;回忆妻子抓住“转诸小妹语”“妻死室坏不修”“枇杷树”——明确以喜衬悲。) 三、总结 好,同学们在分析的过程中都注意到了结合文本,抓住了文中的细节,很好,把握情感就需要抓住文中的事件。探究完课文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诸多喜,还是诸多悲,都体现了归有光的内心世界——一种深沉的、难言的、不尽的哀伤。家族没落,想靠读书振兴,而理想却最终难以实现。而作者在表达人生悲凉的时候,重点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些寻常琐事,他的感情一直荡漾在这些生活细节中。在平凡小事中见到真情,这就是以小见大。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很多动人的细节,就请同学们带着敏感的心去感悟并记录这些动人之处吧。 四、作业 品读同类作品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五、板书 项脊轩志 归有光 喜 生活细节 以小见大 悲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教案,共11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