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人教版 (新课标)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名师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68697/0-173536465710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 人教版 (新课标)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名师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68697/0-173536465731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 人教版 (新课标)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名师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68697/0-173536465734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 人教版 (新课标)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名师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68697/0-173536465743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 人教版 (新课标)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名师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68697/0-1735364657544/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 人教版 (新课标)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名师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68697/0-173536465760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 人教版 (新课标)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名师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68697/0-173536465764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 人教版 (新课标)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名师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68697/0-173536465769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评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评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词语认读,通假字,与通“欤”,名词作动词告诉,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词类活用,翻译下面句子,继之庄暴提出话题,齐王变色话不投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王语暴以好乐 庶几 有诸 独乐乐孰乐 臣请为王言乐管籥之音 疾首蹙頞羽旄 则王矣
可得闻与今王田猎于此 今之乐由古之乐直好世俗之乐耳
田,通“畋”,打猎。
“由”通“犹”,如同。
“直”通“只”,只是。
王语暴以好乐 独乐乐,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则王矣
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孟子见梁惠王, 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迷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2、王之 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大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
大王非常爱好音乐,那么齐国就该治理得差不多了吧?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 乐?
5、(1)不若与人。 (2)不若与众。
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和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不如同许多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大王曾经告诉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
6、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假如君王您能同百姓一起娱乐,那么就能称王于天下了。
问题探讨 1、读第一段:庄暴见齐王,王语暴以好乐,暴为何未有以对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 正面提出论题; 制造议论悬念; 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
问题探讨2、齐宣王“变乎色”说明什么?
齐王变了脸色,并称自己喜好的不是先王之乐,只是世俗之乐。齐王变了脸色,固然是“惭其好之不正”(朱熹《孟子集注》),为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俗之乐而羞愧,但他也知道孟子是主张先王之乐反对世俗之乐的,他正面承认自己爱好世俗之乐,也就把自己和孟子的立场对立起来了。这时的谈话气氛并不融洽。
问题探讨 3、“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在整个论辩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庶几乎。”不仅迎合了齐王,引起了齐王的兴趣,改变了谈话的气氛,而且巧妙地把谈话由音乐引入政治领域。然后再补充一句“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既是既是承接齐王“先王之乐”“世俗之乐”之言而来,又改变了原来的概念,进一步转换话题。先王之乐、世俗之乐和“古之乐”“今之乐”既相同又不同,两者雅俗的区分明显,无论今乐古乐,都有雅有俗。在偷换概念中,孟子巧妙地转换了话题。“其实,今乐古乐何可同也?但与民同乐之意,则无古今之异耳。”(朱熹《孟子集注》)避开容易引起齐王反感的音乐的雅俗问题,借题发挥,巧妙地把音乐话题转为政治话题,既不丧失自己对音乐的一贯立场,又把谈话引入了自己想说的领域。
4、孟子描绘了人民个个“疾首蹙頞”“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 离散”的悲惨图景和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象这两幅画面,其作用是什么?
避免直接的、枯燥的说教。通过描写来说理,在议论文中可以借鉴使用。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备课ppt课件,共58页。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背景图课件ppt,共56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说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词语认读,通假字,与通“欤”,名词作动词告诉,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词类活用,“以”字用法,特殊句式,不若与人不若与众,省略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