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1 蜀道难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1 蜀道难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名称,课时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预习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课时数:一课时
三、教材分析
《蜀道难》所在单元的主题是“深邃的人生感悟”。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领悟诗人渗透于诗歌中的深深的时代感慨。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本文是李白在长安时为了送友人入蜀而作,属于一篇古体诗。因此应当结合文本特点,展开有序诵读及体悟。
四、学情分析
经过高一学年的学习,学生语言鉴赏、表达能力已经有了较大提高,对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也有了一定了解。《蜀道难》作为一篇古体诗,篇幅较长,出现的意象、牵涉的历史典故较多,因此对学生来讲,诗歌理解难度较大。而学生平时阅读古典诗词较少,即使接触一点,也是格律诗;因此对于这样的长篇古体诗,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难以抓住重点、不好把握诗歌意蕴也是可以理解的。
五、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
2.品味鉴赏,分析艺术特色;
3.深入体悟,理解诗人情感。
六、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能力。
难点:结合写作背景和诗人身世,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七、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诗音乐性很强,可以说是真正的一咏三叹,所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感情。
2.品读法。本诗艺术特色突出,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内容,提炼手法,体会感情的方式,鉴赏本诗,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有很大帮助。
3.讨论法。本诗的诗歌主题多元,引导学生见仁见智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思辨能力。
八、预习任务
1.熟读全诗。
2.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搜索有关李白和蜀道相关资料,以便课上交流。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唐代诗人杜甫也称赞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学习他的“惊风雨,泣鬼神”之作《蜀道难》。
(二)夯实基础,整体感知。
【质疑问难】
请同学们自读文本,读准字音,理解句意。然后提出自己在字音字意方面的问题我们共同探讨。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找出文言字词方面不理解的问题,先小组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提交到课上交流。
教师可做以下检查:
噫吁嚱(yīxūxì) 鱼凫(fú)
石栈(zhàn) 猿猱(ná)
扪参(shēn)历井 巉岩(chán)
飞湍 (tuān) 咨嗟(zī jiē)
喧豗(huī) 砯崖(pīng)
崔嵬(cuī wéi) 吮血(shǔn)
【整体感知】
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理解。
这个环节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初步感知本诗的风格。
教师提示:诵读就是要读出感情。诵读是情感的表达,内容是情感的载体。要读出情感,我们需要先把握诗歌内容,透过内容感受作者的感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追随李白,神游蜀道,感受一下蜀道之难。
(三)探究鉴赏
【鉴赏环节】
1.速读:找出蜀道“难”在何处?
2.品读:分析诗人如何写得蜀道之“难”?
3.悟读:探究为什么要写蜀道之“难”?
1.速读:找出蜀道“难”在何处?
▲学生活动:在文中勾画出体现蜀道之难的词语和语句,并概括蜀道难在哪几个方面?
参考:高,险,人祸。
高险: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人祸: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2.品读:分析诗人如何写得蜀道之“难”?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然后展示。学生选取一个角度进行交流,找出句子,点明手法,谈谈表达效果。
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反复诵读。
参考: (1)直抒胸臆;(2)夸张;(3)想象;(4)神话传说;(5)侧面烘托。
小结:
李白在《蜀道难》中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引入神话传说,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王国维说:“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蜀道或沧桑渺远,或高耸险峻,或凄清冷寂,都让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诗仙那飘逸的姿态,浪漫的胸怀。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激情重读全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哪位同学想大胆尝试一下。
▲学生活动:找一位同学根据刚才的鉴赏体悟,再读全诗。
3.悟读:探究为什么要写蜀道之“难”?
参考:对于此诗主旨,历来有不同的看法:
(1)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
(2)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
(3)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
(4)此诗暗指自己的仕途坎坷,怀有壮志难酬之意;
(5)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交流,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全文
参考总结:李白通过描绘蜀道的奇崛艰险,抒发对故乡四川和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赞美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也从侧面表达出他对友人的情谊,同时他以蜀道喻仕途,有志难酬使李白大失所望,在经历了一场场是非挫折、看透了繁华背后的腐朽、洞悉了官场的风云变幻之后,李白对仕途的情感也由最初的热衷向往转为失望愤懑,最终发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慨叹。
出示对联:胆气锐气酒气剑气,大气成大器;豪情热情激情诗情,真情写真卿。
▲ 学生活动:学生齐读全诗。
十、课后作业
1.基础作业:背诵全诗。
2.拓展作业:借鉴李白夸张、想象等写作手法,试着自己创作一首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3(蜀道难 *蜀相)3.1 蜀道难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3.1 蜀道难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1 蜀道难优秀教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