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诗歌鉴赏,默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对《蜀相》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前四句写丞相祠堂,后四句写丞相本人,但对祠堂的描写已暗含丞相本人。
B.“何处寻”的“寻”字,饱含着诗人对诸葛亮无限追慕的心情。心思其人,才要寻其庙。
C.“三顾频烦天下计”,写刘备对经常依赖诸葛亮的计策来谋取天下感到很内疚。
D.《蜀相》写于公元760年,杜甫写此诗与当时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有关。
2、下列对《蜀相》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A.首联一问一答,点出祠堂所在,“森森”形容柏树茂盛繁密,展现柏树伟岸、质朴的特征,表达仰慕、凭吊之情。
B.颔联“自”和“空”两字,用得极为传神,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景物传达诗人内心的淡然宁静。
C.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刻画了一位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君报国之心,概括力非凡。
D.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3、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蜀相》是一首咏史诗,“蜀相”即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B.“自春色”、“空好音”的“自”与“空”可以互训,即“自”可以解释为“空”,“空”可以解释为“自”。
C.“天下计”即《隆中对》中所说天下大计,“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及辅佐刘禅守业治国。
D.“长使英雄泪满襟”,指作者杜甫常常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而垂泪。
4、从题材上看,《蜀相》属于( )
A.写景诗B.怀古诗C.哲理诗D.闲适诗
5、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A.律诗B.绝句C.古体诗D.曲子词
6、以下对《蜀相》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B.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C.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D.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7、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导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体诗分为四、五、七言和杂言,没有平仄限制,也不讲求对偶。
B.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诗坛,群星璀璨,出现了李白、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众多诗人。
C.最能反映盛唐精神、代表盛唐诗歌成就的是李白。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着他鲜明的个性。
D.“蜀道难”原本是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在李白之前,也多有人咏蜀地山川之险。
9、下列对《蜀相》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倾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鸟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老臣心”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寄托了诗人济世无人的哀伤。
10、一词多义
寻
①丞相祠堂何处寻( )
②寻逐春风捉柳花( )
③则买灯之事,寻已停罢( )
④飞来峰上千寻塔( )
⑤轻舟泛月寻溪转( )
朝
①两朝开济老臣心( )
②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
③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济
①两朝开济老臣心( )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
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④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
⑤阴谷皆入济( )
1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赞颂诸葛亮的一项是( )
A.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
B.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C.纵论三分天下,审势通策佐先主;长怀一统江山,辅国连治启后人。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下列对《蜀相》这首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祠堂”,今称诸葛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
B.“映阶”,遮蔽着台阶。“好音”,爱好音乐。
C.“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为统一天下三顾茅庐的事。“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朝。
D.“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英雄”,这里是泛指,它包括了诗人自己在内的所有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1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三顾频烦天下计君臣相顾尽沾衣
②两朝开济老臣心夕济兮西澨
A.两个“顾”相同,两个“济”也相同
B.两个“顾”相同,两个“济”不同
C.两个“顾”不同,两个“济”相同
D.两个“顾”不同,两个“济”也不同
二、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秋雨叹三首(其二)
杜甫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
1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题目,写秋风秋雨,连绵不断,天地之间,乌云笼罩。
B.“浊泾”一句写秋雨之大,已经见不到“泾渭分明”的景象了。
C.“黍穗黑”是说因为长时间下雨,黍穗受到雨水浸泡已经糜烂。
D.“斗米换衾裯”写城中百姓很高兴,终能以斗米换昂贵的衣物。
15、“去马来牛不复辨”一句化用了《庄子·秋水》中的“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唐·李商隐)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唐·杜牧)
C.倚杖岩头秋独望,稀疏烟垄是人间。(《北山岩》宋·郑樵)
D.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
16、《秋雨叹》与《春夜喜雨》都是杜甫写雨的名作,请分别概括两首诗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史
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1】,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2】,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注释:【1】晦迹:隐居不求知名。【2】《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相》首联“丞相”和《咏史》首联“先生”的称呼都蕴含了诗人的敬重之情。
B.《蜀相》颈联的“三顾”与《咏史》首联的“三顾”是指刘备曾经三顾茅庐一事。
C.《蜀相》颈联的“老臣心”即《咏史》颈联“托孤”一句中蕴含的忠于汉室之心。
D.《蜀相》尾联的“出师”与《咏史》尾联的“出师”都指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史实。
18、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蜀相》首联用设问的修辞表现了探寻丞相祠堂之意。
B.《咏史》首联化用典故表达了对贤臣得遇圣主的称赏。
C.《蜀相》颔联的“自”蕴含了对丞相已逝的追悼之情。
D.《咏史》颔联中的“鱼”比喻得到刘备赏识的诸葛亮。
E.《蜀相》和《咏史》都通过描绘实景来表达追怀之情。
19、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内容和情感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题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乐景写哀情,写出了蜀相祠堂徒有春色、无人欣赏的景象。
2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表现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作者自问自答,写出武侯祠所在地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蜀相》中表达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敬仰和对他未竟事业的痛惜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____________,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____________。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____________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它靠的不是____________,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如今,草堂的工部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安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成》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悠然自得平分秋色另当别论晨钟暮鼓
B.自得其乐平起平坐另当别论一朝一夕
C.悠然自得平起平坐另眼相看晨钟暮鼓
D.自得其乐平分秋色另眼相看一朝一夕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化的底蕴,其实就是诗的传统
B.有底蕴的文化,其实就是诗的传统
C.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D.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
B.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C.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D.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23、请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屈原沉吟江畔,九死不悔,用满怀高洁之志彰显了生命的价值;司马迁含屈忍辱,发愤著书,用一部传世之史解读了生命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终于明白:生命总归会结束,价值永存世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①_____________,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于华屋高楼,②____________,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为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③____________,特别是在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中,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C.“三顾频烦天下计”的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表现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故选C。
2、答案:B
解析:B.“通过景物传达诗人内心的淡然宁静”错误,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故选B。
3、答案:D
解析:D.“指作者杜甫常常为诸葛亮;师未捷身先死而垂泪”错,这里的“英雄”是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故选D。
4、答案:B
解析:《蜀相》一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并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
和失望心情,故《蜀相》应为怀古诗。故选B。
5、答案:A
解析:本题中,《蜀相》一诗共八句,每句七字,属于律诗中的七律。故选A。
6、答案:A
解析:“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错,杜甫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本诗的情感也是如此。故选A。
7、答案:D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白居易不是盛唐诗人,应为中唐诗人。故选B。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由远及近”错,应是“由近及远”,写草绿鸟啼的美景,又有谁来观瞻和欣赏呢?此句主旨是写诗人的感叹。故选B。
10、答案:1.①寻找;②常,时常;③不久;④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寻;⑤沿着,顺着
2.①朝代;③朝见,朝拜;③朝廷;④早晨
3.①扶助;②渡河;③成功;④帮助、救济;⑤水名,济水
11、答案:D
解析:D项,是文天祥表达自己气节的。
12、答案:B
解析:B项,好音:优美动听的鸟鸣。
13、答案:D
解析:①第一个“顾”是“拜访、探望”的意思,第二个“顾”是“看”的意思;②第一个“济”是“扶助”的意思,第二个“济”是“渡、过河”的意思。
14、答案:D
解析:D项,“城中百姓很高兴,终能以斗米换昂贵的衣物”分析不正确。“斗米换衾裯”写的应该是城中的富人用斗米来换昂贵的衣物,而不是普通的城中百姓。故选D。
15、答案:C
解析:A项,诗句运用了“庄周梦蝶”和“望帝化作杜鹃鸟”的典故。B项,诗句运用了《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所作,被称为亡国之音。C项,诗句中没有使用用典的手法。D项,运用了屈原和白居易的典故。“大夫”是屈原的官职,“司马”是白居易的官职,“江头送别时”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故选C。
16、答案:《春夜喜雨》写出了春雨的善解人意,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欣喜之情,同时赞美了春雨默默润物、无私奉献的精神。
《秋雨叹》极力描写秋雨之大,历时之长,对地里的庄稼和百姓生活造成的恶劣影响,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切与担忧。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再逐句分析诗歌内容,进行归纳。本题题干要求分别概括《秋雨叹》与《春夜喜雨》的思想情感,考生可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概括。《春夜喜雨》诗文原句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题目中的“喜”字和首联中的“好”字,体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出了绵绵春雨润泽了众生,却不宣扬,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诗人的赞美之情。《秋雨叹》表达的情感与《春夜喜雨》不同,一个“叹”字奠定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去马来牛不复辨”,写出秋雨绵绵使天气混沌不清的景象,“禾头生耳”是说雨中禾叶卷起,像耳朵的形状,表明连绵的阴雨使粮食得不到好的收成,“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写出阴雨天气粮食收成不好,带来市井物价的混乱,表达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忧虑。
17、答案:D
解析:D.“‘出师’都指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史实”错。《咏史》尾联“前后出师遗表在”指的是诸葛亮写的前后《出师表》,不是指出师北伐的史实。故选D。
18、答案:DE
解析:D.“‘鱼’比喻得到刘备赏识的诸葛亮”错。结合注释“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可知,这里的“鱼”比喻的是刘备。E.“都通过描绘实景来表达追怀之情”错。《咏史》中没有实景,颔联“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并非写景,而是比喻明君贤相相遇合。故选DE。
19、答案:(1)内容相同点:都写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辅佐蜀汉两代人的功业。不同点:《蜀相》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写诸葛亮的功业;《咏史》则主要概括诸葛亮的一生,叙写其辅佐蜀汉的功业。(2)感情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不同点:《蜀相》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与对国家能够出现这样的人才的期盼,饱含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而《咏史》则主要歌颂了诸葛亮的忠义。
解析:内容上:《蜀相》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叙写诸葛亮的功业。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咏史》则全部写史,这首诗将诸葛亮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写诸葛亮躬逢明主,君臣相契,大展宏志;后一阶段写诸葛亮肩负托孤之重,竭尽忠诚,至死方休。简括地凝缩了诸葛亮的一生。情感上:《蜀相》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写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隆中对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诗的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表达了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咏史》前两联写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林,“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写明君贤相相遇合,这是诸葛亮蜀汉事业的起点。接着写“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说刘备托孤,后句说诸葛亮一生的忠义之心。作为臣子的诸葛亮“忠义心”须倾,倾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地步。诸葛亮为开创蜀汉的基业,殚精竭智,运筹帷幄,历经百战。尤其是刘备托孤以后的十一年,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中,独挡风雨,力挽狂澜。六次北伐,饱尝艰辛,无时不在为光复汉室而“报国还倾忠义心”。可以说,诸葛亮的一生始自“隆中对”,终至“出师表”,他的忠心令人动容。而“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也同时表达了对诸葛亮事业未竟的遗憾。
20、答案:(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1、答案:(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1.鹂;2.锦;3.频;4.襟。
22、答案:(1).B
(2).D
(3).C
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悠然自得”指悠闲舒适,从容自在;“自得其乐”指自己从其中得到乐趣。文中强调诗让人们从中得到“乐趣”,用“自得其乐”恰当。第二空,“平起平坐”指地位或权力平等;“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根据文中的“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可知,此处强调“地位”平等,用“平起平坐”恰当。第三空,“另眼相看”的意思是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另当别论”指当作另外的情况来看待或处置。文中强调“另外的情况”,用“另当别论”恰当。第四空,“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一朝一夕”的意思是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指非常短的时间。文中与“长久岁月”相对,用“一朝一夕”恰当。故选B项。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前文的话题是“诗的传统”,根据主语一致原则,此处的主语应是“诗的传统”,据此可排除A、B两项;根据括号后面的“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可知,此句强调“底蕴”,故选D项。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创造”与后面的宾语不搭配,应改为“造就”;二是语序不当,“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先是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再是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从而“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故选C项。
23、答案:示例:杜甫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用满腔忧国之情凸显了生命的价值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用一颗赤子之心诠释了生命的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仿写时,要注意与例句在内容和形式上保持一致。形式上,应该是:人物+经历特点(两个四字词语)+用……(名词短语)+……(两字动词)了+生命的价值。内容上,这两个例子要能说明“生命总归会结束,价值永存世间”。
24、答案:示例:①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的遭遇
②那中国诗歌史定将黯然失色
③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不仅”应该与“而且”照应,“国家”应该与“诗人”照应,故应填“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的遭遇”之类的语句。②处,“如果”照应“那”或“那么”,“夜空”的本体应是“中国诗歌史”,“星辰宣告缺席”即“黯然失色”,故应填“那中国诗歌史定将黯然失色”之类的语句。③处,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主语应为“他”,即前文所涉及的“柳宗元”,另外前有“败军之将”,此处应填相反词语“王者”,结合后文“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可知,此处应填“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之类的语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3.2 *蜀相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题,语言表达,小阅读-课内,非选择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精品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从题材上看,《蜀相》属于,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精品练习,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