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朗读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诵诗词,理解“黍离之悲”;
2.学习鉴赏诗歌,理解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巧。
学习重难点
学会分析诗词的艺术手法,通过意象感受已经,体会诗词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望海潮》,这是一首以城市为描写对象的诗词,通过柳永的词句我们感受到了富庶太平的杭州城。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以城市为描写对象的诗词《扬州慢》。说到扬州,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流连于此,不吝溢美之词,为扬州留下诸多千古传唱的名篇。大家最为熟悉的可能是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了。
在李白写下这首流传千古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的四百年, 21岁的南宋词人姜夔来到扬州,他的笔下则呈现出什么样的扬州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词。略读序言在正文之前,姜夔还写了一段序言: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序言的前两句,告诉我们词人到达扬州城时的时令、天气及城外的景象。此时正值冬至,一场夜雪刚刚结束,天空放晴,城外野麦满眼,不见人烟,似乎已经预示着城内是同样的寥落荒凉。第三句写入城所见,寒水、暮色、戍角,其声其色,或动或静,皆合“萧条”二字。第四句触景生情,由扬州的昔盛今衰生发出悲怆之情,写出本词的创作缘由。最后一句用“黍离之悲”为本词定评。结合课下注释,我们可以知道,“黍离之悲”是指“故国残破的悲思”,正合当下姜夔“感慨今昔”的场景。由序言可知,本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悲”,同学们试着朗诵此词。问题探究有人说,这首词写了两个人的两座城池。
请解释一下这个结论。
回答:分别是杜牧笔下的扬州城和姜夔笔下的扬州城,且两座城市的特点不同。先欣赏几首杜牧写的关于扬州的诗歌,思考问题:杜牧笔下的扬州有何特点?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杜牧的“名都佳处”“过春风十里”化用自“春风十里扬州路”,写扬州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化用自“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和“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写扬州的娉婷少女,也写扬州风流缱绻、如梦似幻的市井生活;“二十四桥仍在”化用自“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扬州优雅秀丽的风物和闲逸浪漫的文化氛围。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画面:皎洁的月光之下,一架飞桥如彩虹一般落于水面,桥上美人如玉,箫声悠扬,这是一个多么闲逸而浪漫的夜晚啊!如此看来,这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名都佳处”。
2姜夔的“空城”本词是如何表现“空”的特点?请选择喜欢的词句鉴赏分析。
提示:诗词鉴赏可以从炼字、意象、意境、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等方面入手。例如:空旷:与“春风十里”相对的,是“尽荠麦青青”,满目皆是茂盛的野草,廖无人烟,遑论当年熙熙攘攘的街市了。
【朗读指导】
读出前后两句的落差感,“春风十里”温暖舒畅,语调上扬,语气中带有喜悦,“荠麦青青”落寞沉郁,语调下沉,语气中带有凄凉。荒凉:“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荒废的城池和残存的古树,都厌倦了谈论当年的兵燹之灾。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果连无生命的物都如此厌战,那么普通百姓在战乱中遭受的痛苦与离乱便更加难以想象了。而前面叙事一句用一个“窥”字,将敌人南下侵略比作“偷窥”之态,将敌人贪婪阴险的嘴脸和不仁不义、不忠不信的野蛮行径活画了出来,更凸显出扬州屡遭屠戮的悲惨境遇。
【朗读指导】
重读“犹厌”,语调低沉,语气沉郁。孤寂:“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词人来时原只想“少驻”,并未想要久留,而且一座“空城”,又有什么值得词人流连盘桓,竟渐渐挨到了黄昏时分呢?一个“渐”字,写出了词人目睹了扬州的满目疮痍之后,悲戚之情渐渐累积,层层堆叠,令词人彷徨难去,竟不由地滞留到黄昏。这黄昏,不仅仅是天色的黄昏,也是词人心情的黄昏,甚至是扬州城命运的黄昏,是国家民族前途的黄昏。同样的,黄昏时分吹响的“清寒”角声,传达出的不仅是天气的寒冷与音色的凄凉,也是词人心中的凉意,是对国家命运的忧怀与对当政者的失望。
【朗读指导】
轻读“渐”,重读“黄昏”“寒”“空城”,语速放缓。空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与上阙“残破”的景物相比,“二十四桥”似乎幸运地保留了它们原有的样子。然而,如果我们将之与杜牧的原诗对照,我们就能感觉到,当年的月是“明月”,如今的月是“冷月”,“玉人”不见,“箫声”不闻,水波荡漾之中,只留下一池寂静的、冰冷的、破碎的月光。扬州物是人非之苦,国家万马齐喑之哀,尽在于此。
【朗读指导】
重读“冷”,“无声”语气轻,语调下沉,语速放缓。乐景衬哀情:“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一丛桥边的红药,与前一句桥下的月光冷暖相对,似乎是所有景物之中最醒目的一抹亮色。但是,词人真的看到了盛开的芍药花吗?从小序中所说的时间来看,当下正值隆冬,是不可能见到红艳的芍药花的。
因此,这里的“念”是“想到”的意思,写的是想象中的景象:这娇嫩鲜艳的花朵,每年都开得那么灿烂,那么热烈,仿佛依旧在等待着风流的才子,等待着绝色的佳人,等待着一场浪漫的邂逅,等待着玉人悠扬的箫声。可是,这一切都早已在硝烟中化为灰烬了。
要知道,扬州的芍药在历史上名闻遐迩,广陵芍药曾与洛阳牡丹齐名,而扬州的芍药栽培,始于隋唐,盛于宋代,自宋之后,极盛而衰。又或许,广陵芍药的命运,就如同南宋王朝的命运一样,词人在这里以乐景衬哀情,用一个问句道尽红药终将落空的等待,令人愁肠百转,倍感凄凉。
【朗读指导】
重读“红药”“年年”“为谁生”,语调上扬。总结全词两阕的写作手法都是运用一种鲜明对比,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学生朗读,再次体会情感。教师评价)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记忆,曾经的扬州,有过繁华,有过荒凉,如今的扬州已成为繁荣昌盛的现代化都市。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除了感受诗歌的黍离之悲和本身的艺术美之外,更应该为我们现在拥有和平生活而感恩,为拥有强大的祖国而自豪。
作业背诵本首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优秀教案及反思,共13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课前导读,教学步骤,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