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6569402/0-173538889137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冬至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6569402/0-173538889143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冬至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冬至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让学生深入了解冬至节的起源、历史、传统习俗、文化内涵等知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 通过参与冬至节相关的活动,如包饺子、讲述冬至故事、朗诵冬至诗词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4. 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中,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温馨的班级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全面系统地讲解冬至节的各种知识,包括起源传说、习俗活动、饮食文化、相关诗词等,使学生对冬至节有深入的认识。
- 组织学生亲身体验冬至节的传统习俗,如包饺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节日的乐趣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 引导学生思考冬至节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2. 教学难点
- 如何将丰富多样的冬至节内容以生动有趣、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 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如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良好品质,如耐心、细心、合作精神等。
-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冬至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真正从内心认同并愿意传承传统文化。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冬至节的起源、历史、习俗、文化内涵等知识,使学生对冬至节有初步的理性认识。
2. 演示法:教师演示包饺子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包饺子的技巧。
3. 实践法: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包饺子、制作冬至贺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冬至节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讨论法:提出一些关于冬至节的话题,如“冬至节习俗的演变”“冬至节对现代人的意义”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冬至节相关的音乐、视频,展示冬至节的图片、实物等,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冬至节的文化魅力。
6.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讲述冬至故事中的人物、表演冬至相关的小品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加深学生对冬至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准备
1. 收集冬至节的相关资料,包括起源传说、历史故事、传统习俗、诗词歌赋、图片、视频等,制作成教学课件。
2. 准备包饺子所需的食材和工具,如面粉、馅料(猪肉白菜馅、韭菜鸡蛋馅等)、擀面杖、案板、餐具等。
3. 准备制作冬至贺卡的材料,如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贴纸等。
4. 安排学生分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活动。
5. 布置教室,在教室四周张贴冬至节的图片、挂上彩灯、摆放一些与冬至节相关的物品,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一段欢快的冬至节音乐,如《冬至的饺子》,同时在教室前方的大屏幕上展示一些冬至节的图片,图片内容包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人们在冬至祭祖、冬至的雪景等。音乐响起后,教师走进教室,微笑着向同学们打招呼。
2.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和看到的图片都与一个传统节日有关,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引导学生回答出“冬至节”。然后教师说:“冬至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冬至节,去探索它的奥秘吧!”
(二)知识讲解
1. 利用制作好的教学课件,向学生讲解冬至节的起源。教师说:“冬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它最初是一个祭祀性的节日。在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所以在这一天要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关于冬至节的起源,还有一些传说故事,比如‘冬至馄饨夏至面’的传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传说呢?”请几位同学起来讲述他们所知道的传说,如果同学们不太了解,教师便详细地讲述这个传说:“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便成了习俗,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冬至吃饺子。”
2. 接着讲解冬至节的历史。教师说:“冬至节在我国历史上一直都受到高度重视,在周朝时,就有了‘冬至日天子率三公九卿迎岁’的记载,这表明当时冬至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而且是国家层面的庆典活动。到了汉代,冬至被称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并且放假休息。唐宋时期,冬至更是盛极一时,与新年并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家族团聚、走亲访友等。明清时期,冬至节的习俗基本延续了唐宋时期的传统,并且在民间更加普及。同学们,从这些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冬至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啊!”
(三)习俗介绍
1. 展示一些反映冬至节传统习俗的图片,如祭祖、吃饺子、吃汤圆、九九消寒图等,向学生介绍冬至节的各种习俗。教师说:“冬至节有很多有趣的习俗,首先是祭祖,这是冬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或祠堂,献上祭品,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和敬意。祭祖的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接下来是吃饺子,这是北方地区冬至节必不可少的美食。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呢?除了刚才我们讲的传说故事,还有一个原因是饺子的形状像耳朵,人们认为在冬至这天吃饺子可以防止耳朵被冻掉。在南方地区,冬至则流行吃汤圆,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圆满,寓意着家庭幸福和睦。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有喝羊肉汤、吃赤豆糯米饭等习俗。”
2. 重点介绍九九消寒图。教师说:“在冬至节,还有一种很有趣的文化习俗叫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很多种形式,比如画梅花、写书法等。最常见的是画梅花的形式,人们会在白纸上画一枝梅花,共有九朵梅花,每朵梅花有九个花瓣。从冬至这天开始,每天涂染一个花瓣,等九九八十一个花瓣全部涂染完,春天也就到了。这不仅是一种记录时间的方式,也是一种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的活动,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对春天的期盼。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幅九九消寒图呢?”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做铺垫。
(四)文化内涵探讨
1.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了解了冬至节的这么多知识和习俗,那么你们想一想,冬至节仅仅是一个吃吃喝喝的节日吗?它背后还蕴含着哪些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并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
2.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有的小组代表可能会说:“冬至节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家庭团圆的重视,就像春节一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汤圆,共享天伦之乐。”有的小组代表可能会说:“冬至节的祭祖习俗反映了我们对祖先的敬重和感恩之情,这是中华民族传承孝道的一种方式。”还有的小组代表可能会说:“九九消寒图等习俗展示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们通过这些活动来度过漫长的冬季,迎接春天的到来。”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说:“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冬至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家庭团圆、孝道传承、尊重自然、期盼美好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这些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传承和弘扬。”
(五)实践活动:包饺子
1. 教师说:“了解了这么多关于冬至节的知识,现在我们来亲身体验一下冬至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包饺子。”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包饺子食材和工具分发给各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摆放着面粉、馅料、擀面杖、案板、餐具等。
2. 教师首先进行包饺子的示范。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同学们,包饺子首先要把面粉揉成面团,像这样,将面粉倒入盆中,慢慢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用手不停地搅拌,直到面粉变成絮状,再开始揉面,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揉好面团后,我们要把它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然后切成小块,用擀面杖把小块擀成圆形的饺子皮。大家看,擀饺子皮的时候要注意中间厚边缘薄,这样包出来的饺子不容易破。接下来就是包饺子了,取一张饺子皮放在手心,用勺子舀适量的馅料放在饺子皮中间,然后将饺子皮对折,捏紧边缘,一个饺子就包好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包出不同形状的饺子哦。”
3. 学生们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开始分组包饺子。每个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有的揉面,有的擀皮,有的包饺子,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教师在学生们包饺子的过程中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包出各种形状独特的饺子,如元宝形、月牙形、麦穗形等。同时,教师也会提醒学生注意卫生,如包饺子前要洗手、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清洁等。
(六)展示与分享
1. 各个小组将包好的饺子摆放在盘子里,进行展示。教师组织学生们一起参观各个小组的饺子作品,评选出“最具创意奖”“最美观奖”“最整齐奖”等不同奖项的小组。评选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们欣赏其他小组饺子的优点和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请几位同学上台分享自己在包饺子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以前从来没有包过饺子,通过这次活动,我学会了包饺子,感觉很有成就感。”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在包饺子的过程中,我和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合作,大家互相帮助,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觉得冬至节包饺子的习俗很有趣,这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以后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教师对同学们的分享进行总结和点评,说:“同学们,通过包饺子这个实践活动,我们不仅学会了一项生活技能,还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和冬至节的欢乐氛围。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多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七)诗词朗诵与创作
1. 教师说:“冬至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词来描绘冬至节的景象和情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首冬至节的诗词。”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唐代杜甫的《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教师先朗读一遍这首诗,然后逐句讲解诗的含义和意境,让学生感受古人在冬至节时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对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之情。
2. 接着,教师展示宋代陆游的《辛酉冬至》:“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教师同样先朗读后讲解,让学生体会诗人在冬至节时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诗词欣赏完后,教师说:“古人用诗词来表达他们对冬至节的感受,现在我们也来发挥自己的才华,创作一首关于冬至节的小诗吧。同学们可以结合我们今天所学的冬至节知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创作,字数不限。”给学生 5 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创作,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发挥想象力。
4. 邀请几位同学上台朗诵他们创作的冬至节诗词,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朗诵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评价和交流,肯定学生的创作成果,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文学创作兴趣。
(八)总结与拓展
1. 教师对本次冬至节主题班会进行总结。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冬至节主题班会。我们了解了冬至节的起源、历史、习俗、文化内涵,还亲身体验了包饺子的乐趣,欣赏了冬至节的诗词,并且自己创作了诗词。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感受到了冬至节的独特魅力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继续关注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让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
2. 布置课后拓展作业。教师说:“课后,请同学们回去搜集更多关于冬至节的资料,比如不同地区的冬至习俗差异、冬至节在现代社会的新变化等,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交流。同时,同学们可以把今天在班会上学到的冬至节知识和自己的感受讲给家人听,和家人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冬至节。另外,大家还可以用自己制作的九九消寒图记录冬至后的日子,感受季节的变化。”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冬至:传统节日里的文化瑰宝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班会背景,班会目的,教学重难点,班会流程,班会延伸,班会评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4节气——霜降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感谢师恩”教师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班会主题,班会背景,班会目的,班会时间,班会地点,参与人员,班会准备,班会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