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共5页。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用典的特点,领会《锦瑟》的主题思想和感时伤怀的情感基调。3、学习《马嵬》中所运用的对比反衬的讽刺手法。4、反复诵读,背诵这两首诗。【课前预习案】【知人论世】1、走进作者李商隐(约813—858),晚唐诗人。字 ,号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李商隐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最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锦瑟》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题目“锦瑟”是一种乐器。对《锦瑟》一诗的旨意,自宋以来,歧见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以为是悼念亡妻王氏,有人以为是怀恋令狐楚家名“锦瑟”的婢女,有人认为是描写瑟之华美及其音之清和,有人认为是伤唐室残破,有人认为是作者懊悔少年风流,有人认为是自伤生世遭际,有人则认为是对自身诗歌写作的回顾与总结……一般认为,此诗可能作于作者晚年,是他回首往事,对一生遭际坎坷而发的感慨。3、《锦瑟》一诗中用到的典故 ①庄周梦蝶——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庄周与蝴蝶是应该有所区分的。庄周梦蝶,蝶梦庄周,这就是事物的区分和变化。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②望帝啼鹃——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③东海鲛人——《太平御览》卷803引《博物志》云:“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东海有鲛人织水为绡坠泪成珠。有一次一个鲛人出来玩,住在一个农民家里,住了几天这家人的米吃完了,于是农民就要去变卖东西,这个时候鲛人让农民取一个碗,坠泪成珠。这个典在陆游的钗头凤里也有“泪痕红浥鲛绡透”。 ④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4、《马嵬》诗背景简介: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后攻入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以向天下谢罪。为抵搪民怨,杨贵妃被赐以三尺白绫,,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夯实基础】1、诵读诗歌,给字注音。 锦瑟( ) 弦( )柱 惘( )然 马嵬( ) 未卜( ) 宵柝( ) 晓筹( ) 驻( )马2、李商隐名句集锦: ,东风无力百花残。 ,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 。 春心莫共花争发, 。 天意怜幽草, 。 夕阳无限好, 。【合作探究案】一、讨论研习《锦瑟》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典丽精工的李商隐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的诗后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以《锦瑟》为例,分析一下梁启超为何会这样说,他所提到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应怎样理解?点拨:从主题和典故方面思考。二、讨论研习《马嵬》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用诗句回答) 2、颔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3、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什么关系? 【我的反思】【课堂检测】1、下列句中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 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杜鹃(子规)B.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 锦瑟(一种管弦乐器) 华年(青春年华)C.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 惘然(迷惘、茫然) 莫愁(不要愁苦)D.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可待(可以)2、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B.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表达失落、困惑之感。C.颈联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之下,鲛人滴泪,化为明珠。D.尾联“此情”与“惘然”相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句表达了全诗主旨。3.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义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4、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C.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无题诗是其的独创,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两首。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人。他写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