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娄底涟源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选科考试暨12月联考及答案(九科)
2025涟源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选科考试暨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涟源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选科考试暨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B
C
3.D
4.①“西方的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夫妇是主轴,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
②“中国的家族”主轴是在父子之间,是纵的,夫妇成了配轴;是根据父亲单系亲属原则所组成的社群。
5.①中国乡土社会以“家族”为事业单位,以“血缘”“地缘”构建的人际关系已经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相适应。
②陌生人的流动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或一个普遍特征,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让个体不可避免地被纳入社会的分工体系之中,越来越细致的社会分工是转向陌生人社会的重要原因。
C“主要是为了感谢父皇恩赐”错误,这不是他送衣冠冢来此地的主要目的,通过太子口谕可知,主要是为了感谢全郡百姓厚爱,激励诸位官员勤政爱民。
7.D “都必须是真实的”错误。昭明太子、崔中琪、编文选、钓鱼、救灾、葬衣冠等人物和情节不一定都属于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昭明太子贤德、主编文选是真实的,其它的人物和情节是可以虚构以帮助塑造主要人物的。
8.①“最后的相遇”指的是崔中琪等官员及百姓与太子衣冠的相遇。
②这种相遇一方是官员、百姓对太子的感念、关心,一方是太子对百姓的感念、希冀,属于精神的相遇。以此为题,引人思索,深化了主题。
9.①有助于以旁观者的视角,客观比较太子与其他官员的不同,突出太子爱民的形象。②通过崔中琪对太子的观感,便于从不同侧面(谦抑爱民、重视文化、鞠躬尽瘁)展现太子形象。③更能表现二人在为政方面的契合,以崔中琪的言行心理,映衬、凸显太子的形象。
【解析】
8.“最后的相遇”,从表层看,结合文本“崔中琪斗胆上前揭开珠帘,车内只有太子当年来视察时所着衣冠”来看,指的是崔中琪等官员及百姓与太子衣冠的相遇。
从深层看,结合“崔中琪忙率众官员往城东迎接。满城百姓也纷纷赶来,成千上万的百姓挤满了城东官道”“太子殿下口谕,石郡乃江南福地,幸蒙父皇恩赐,又赖全郡百姓厚爱,上下官员齐心,方能有今日之福祉。我昭明无以为报,送来衣冠,葬于山水之间。望我去后,诸位仍能一如从前,勤俭立业,心系百姓,我当含笑九泉矣”可知,石郡官员、百姓对贤德的昭明太子心存感恩和爱戴,而太子去世前不忘感谢全郡百姓厚爱,激励诸位官员勤政爱民,可见,双方互敬互爱,精神上契合,这种相遇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意义,成为一种精神上的相遇。
9.本文主人公是昭明太子,而崔中琪的视角是一种旁观者的视角,结合“各方传来的消息,雪上加霜。众多朝廷官员认为,江南旱情,并无地方官上报的那般严重。地方官习惯了夸大其词,无非是套取朝廷税费”“昭明太子满脸疲惫,摆了摆手,让崔中琪上马,一行人未及休息,就赶往周边田庄查看灾情。次日,太子令崔中琪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可知,三年前,江南大旱,朝廷官员不积极救助,而崔中琪修书一封给太子,太子亲自察看灾情并令崔中琪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从崔中琪的视角做对比,太子爱民如子的形象才更加鲜明。
从表现人物角度看,结合“只见太子并没有立即过来接见文武官员,而是直接走到路两边跪伏的百姓面前,大声说……”“进城后,崔中琪安排了丝竹管乐和美酒佳肴”然而太子拒绝了,体现了太子谦抑爱民;“太子广邀江南各地大儒名流,齐聚池州……崔中琪苦劝不止,最后还是皇上圣谕,太子才于秋凉时离开石郡返回京城”体现太子重视文化,鞠躬尽瘁。从崔中琪的视角表现人物,是一种侧面描写,表现角度更加灵活自由,使太子形象更加客观真实。
从表现人物手法看,结合“石郡太守崔中琪心里一直牵挂着秀山书院,恨不得连夜赶出最后一版文选的审定稿,因为那是太子最后的心愿”“崔中琪几乎每天都要到城北门眺望……可他心里的希望之火始终不灭。第七天,突然听到远处传来马蹄声。大喜,忙命人备马,出城迎候”“崔中琪受命领衔赞画。太子终日参与其中,劳累过度,身体常有病痛。崔中琪苦劝不止”可知,在赈灾和编辑昭明文选等事件中,崔中琪和太子都参与其中,以崔中琪的言行心理,映衬、凸显太子的形象。可见,从崔中琪的视角表现太子,更能表现二人在为政方面的契合,突出太子形象。
B
C
12.D
13.(1)齐王非常高兴,派遣五万大军,让田忌率领军队救援东周,随后秦军撤退。(2)齐王说:“您多次来,还是不想给(寡人)罢了!”
14.答案一:
①劝说目的:第一次为了向齐国借兵,第二次为了让齐国放弃九鼎。
②劝说策略:第一次诱之以名利,第二次畏之以难。(意思对即可)
答案二:
①第一次出使,目的是向齐国借兵,策略是诱之以名利。
②第二次出使,目的是让齐国放弃九鼎,策略是畏之以难。
【解析】
11.A.文中的“师”是军队的意思,“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的句意:秦国兴师兵临城下威胁东周。《师说》中“而耻学于师”的“师”是“老师”的意思。句意: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C.文中的“致”是“送达”的意思,“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的句意: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送达)到齐国。《劝学》中“而致千里”的“致”是“到达”的意思。句意:而能够到达千里之远的地方。
12.D.“一定找不到合适的人运送九鼎”说法错误。原文“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表明颜率只极力陈说“找不到合适的运输道路”,“一定找不到合适的人”于文无据。
13.(1)“使”,让、派遣;“将”,统率、率领;“罢”,停止,此处指撤军。
(2)“数”,多次;“犹”,还是;“与”,给。
14.关于颜率两次前往齐国劝说齐王,他劝说的目的和策略,可以从以下内容分析:
颜率第一次去齐国劝说齐王出兵解救东周,对齐王说“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意思是:如今秦国的行为暴虐无道,想要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主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筹谋对策,我们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不如送给贵国。保全面临危亡的国家,这是美好的声名啊;得到九鼎,这是尊贵的宝物啊。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此次出使的目的是向齐国借兵,颜率指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不如送给齐国,同时,如果齐国出兵救周,还会获得好名声和九鼎,这样齐国就可以名利双收,这是用名利来诱使齐王出兵。
颜率第二次去齐国,向齐王探寻把九鼎送往齐国的途径,在分别否定了道经魏国和楚国后,又指出将九鼎送到齐国,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同时也没有途径将九鼎送到齐国。所以,此次颜率去齐国,目的是让齐国放弃九鼎,他所采取的策略是指出将九鼎送到齐国是非常困难的,让齐王因为畏难而放弃九鼎。
参考译文:
秦国兴师兵临城下威胁东周,并向东周君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忧心忡忡。就将这件事告诉了颜率。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往东去齐国借兵求救。”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国的行为暴虐无道,想要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主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筹谋对策,我们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不如送给贵国。保全面临危亡的国家,这是美好的声名啊;得到九鼎,这是尊贵的宝物啊。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齐王非常高兴,派遣五万大军,命令田忌率领军队前往救援东周,随后秦兵撤退。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君又一次忧心忡忡。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回我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保全,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国,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不会再运出来。”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不行,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地方名)进行谋划。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不会再运出来”。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哪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所谓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九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士兵、工匠、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条件都具备才能完成此事。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出呢?我私下为大王担忧这事啊。”齐王说:“您多次来(的原因),还是不想给(寡人)罢了!”颜率赶紧解释说:“我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们东周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齐王终于打消了获得九鼎的念头。
15.A
16.①“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发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悲叹和报国无门的愤懑。②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故抒情,表达了自己不服老、愿为国效力的情感,以及对奸佞误国的忧虑和痛恨。
【解析】
A. “庆祝端午节”错误,“酬”指“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
16.“万事一身伤老矣”意思是: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这一声长叹,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老矣”包含着年华老去的悲叹、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故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自己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由此可见,辛词以廉颇之典故,表示自己不服老,有为国效力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奸佞惑君误国的忧虑和痛恨。
17.(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解析】易错字词:驽、尊、酹、漫、浩。
18.A
19.C
20.构词特点:将三个形容词单字并列合成为一个新词。示例:麻辣烫,假大空。
【解析】
18.第一空,“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如出一辙”:好像从一道车辙上走过来,形容两种言论或行动一模一样(多含贬义)。此处是说“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与“工匠精神”的要求是一致的,且没有事先商量,故选填“不谋而合”。
第二空,“方寸之间”:一寸见方,形容可操控的空间范围很小,也比喻形容人的心地。“咫尺之间”:比喻很近的距离。此处是说工匠在很小的空间范围内改变着世界,故选填“方寸之间”。
第三空,“离群索居”,指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凌空蹈虚”:没有史实根据的虚构。此处是说坚守工匠精神并非要求工匠离开集体或群众,故选填“离群索居”。
19.从逻辑关系的角度看,工匠对世界的“改变”首先表现为工匠创造了器物,其次才是影响社会的“审美”,因此要把“赋予器物以生命”放在第一位;排除AB;从递进关系的角度看,“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要放在“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之前。
20.首先要分析“高精尖”“炫彩酷”的构词特点,这两个词都是由三个单音节形容词构成的,语言简洁,可以形象描述事物的性质、状态,类似的如“高富帅、白富美、高大上”等。
21.C
22.①正成为休闲娱乐界的又一“网红”②还能体验(传承)传统文化③并不在于流行什么娱乐项目(写出“不在于追求什么内容”这层意思即可)
【解析】
21.原文“种草”“拔草”引号都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特殊含义,与原文相同;D.表示否定讽刺。
22.第一空,由后文“各大娱乐平台频频推出相关照片和视频,引得众人追捧”可知,“围炉煮茶”火了,成了新的休闲“网红”,可填:正成为休闲娱乐界的又一“网红”;
第二空,由前面“不仅能”可知此处用“还能”衔接;由后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可知此处与“传统文化”有关,可填:还能体验(传承)传统文化;
第三空,由“而在于”可知此处应用“不在于”衔接;内容上,“围炉煮茶”是一种休闲娱乐项目,可填:并不在于流行什么娱乐项目。
23.从西游团队可以看出,一个团队想要成功必须做到:
1、创始人必须要有信仰,坚定方向;
2、运营者必须要具备强大的人脉关系和资源,有效率的执行和解决方案;
3、中层管理靠的是团队,团队必须要有人帮、有人教、有人带;
4、基层靠的是强有力的执行,忠诚,听话,照作...
人的一生光阴,20岁靠技术,30岁靠”技术+人脉“,40岁靠人脉。每个人的成功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就必须走什么样的道路。
一个人若想成功,要么组建一个团队,要么加入一个团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单打独斗者,路就越走越窄,选择志同道合的伙伴,就是选择了成功。用梦想去组建一个团队,用团队去实现一个梦想。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团队而卓越,因感恩而幸福,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一个人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站在那里的时候,在他身后站着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西安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语文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涟源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考试暨12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河南省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选科考试语文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