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冀教版(2024)三年级下册四 毫米和千米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2024)三年级下册四 毫米和千米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千米,建立毫米和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 1 厘米 = 10 毫米,1 千米 = 1000 米。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毫米和千米,建立毫米和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毫米和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建立毫米和千米的长度观念,能够准确地进行毫米和千米的测量与估算。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毫米和千米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演示法: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毫米和千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长度概念。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测量、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长度单位,你们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呢?(学生回答)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种新的长度单位 —— 毫米。
提问: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毫米呢?(学生思考回答)
引出课题:毫米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毫米和千米。
(二)探究新知
认识毫米
观察直尺: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直尺上的刻度,看看 1 厘米中间有什么?(学生观察后回答)
介绍毫米:直尺上 1 厘米中间的小格就是毫米,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感受毫米:让学生用手指捏住直尺上的 1 毫米,感受一下它的长度。
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的刻度,思考 1 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 厘米 = 10 毫米。
测量物体: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身边的物体,如铅笔、橡皮等,看看它们的长度是多少毫米。
认识千米
情境引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距离较远的地方,比如高速公路、铁路等,这些距离通常用千米来表示。
介绍千米: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1 千米 = 1000 米。
感受千米:让学生想象一下 1 千米有多长,也可以通过实际走路来感受一下。
千米与米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 1 千米等于多少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 千米 = 1000 米。
生活中的千米: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千米。(学生回答)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完成教材第 2 页 “做一做”,让学生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
拓展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地方用到了毫米和千米,并用数学日记记录下来。
实际应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从家到学校的距离等。
(四)课堂小结
回顾内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说一说毫米和千米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总结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认识了毫米和千米,还学会了如何测量和估算长度。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毫米和千米的长度概念。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四 毫米和千米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达标反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冀教版四 毫米和千米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下册四 毫米和千米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巩固提升,总结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