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优质教学设计1(第1课时)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优质教学设计1(第1课时)第1页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优质教学设计1(第1课时)第2页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优质教学设计1(第1课时)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人教统编版4.1《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4.1《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晓孔子,识背景,诵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细读课文,品读文意,厚积而薄发,选择品德高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
    3.理解儒家有关“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观点。
    4.学习先秦儒家经典篇章论述道理时譬喻、对比的论述方法的运用。
    5.思考先秦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思考这些经典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
    2理解儒家有关“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观点。
    3.学习先秦儒家经典篇章论述道理时譬喻、对比的论述方法的运用。
    难点
    联系现实,领会先秦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对自己的启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通读选文并积累文言重点知识。
    2.诵读课文,理解选文各章节的内容。
    3.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课文,理解选文各章节的内容
    3.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部书,凝聚儒家思想精华,充满智慧,读之让人获益匪浅;一部书,历经岁月洗礼,依旧鲜活生动,在现代社会依然能为迷茫的人们指导人生,并让中华民族重新看到文化复兴的希望。这就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论语》。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十二章》,品读它的魅力。
    二、晓孔子,识背景
    1.请三名学生分别介绍孔子、《论语》及孔子生活的时代特点。
    2.请两名同学谈谈他们理解的孔子学说。
    三、诵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自读选文,勾画出自己读不准或者不会读的字词。
    2.借助工具书或小组间交流,解决勾画出的字词,有争议的地方记录下来,待解决。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教师随时更正读音和断句。
    4.学生齐读选文。
    四、细读课文,品读文意
    1.齐读选文。
    2.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自己翻译选文各章,勾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教师就巡视发现的问题集中讲解。
    5.讨论探究。
    (1)选文各章的文意是什么?
    (2)选文第一章中,孔子认为好学的表现是什么?
    (3)选文第二章中,孔子是如何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的?
    (4)如何理解“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
    (5)在孔子看来,什么是“仁”?
    (6)孔子认为如何做到“仁”?
    (7)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有怎样的修养品质?
    (8)孔子为什么要强调弟子学习《诗》?
    明确:(1)第一章:对君子的道德要求:重精神轻物质。
    第二章:阐明仁和礼乐的关系。
    第三章:反映了孔子一生对“仁义之道”的执着追求。
    第四章: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第五章;君子要善于反省,见贤思齐。
    第六章:君子的理想人格是“文质彬彬”。
    第七章:读书人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要以“仁”为己任。
    第八章: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第九章:君子要有智、仁、勇三德,才能不惑、不忧不供。
    第十章:克己复礼为仁。
    第十一章:君子要宽容待人,要关心体貼他人。
    第十二章:强调学《诗》的重要性。
    (2)孔子认为,一个人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上,勤于做事而言行慎五、厚积而薄发,选择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老师而向其求教,以求其指正,才算是好学。
    (3)孔子在“人而不仁”这一章论述了“仁”对礼乐的重要性。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仁”是礼乐的本质,只有仁者实行礼乐,才能赋予礼以仁的德性光辉,才能展现出礼乐文明的精神真谛,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礼乐作为仁德的外在展现形态,礼乐的威仪秩序、制度文章都含着“仁”的精神,它的礼节、礼器都有待于“仁”赋予它活的、富有人性的仪式意义,在这章中,孔子把礼、乐、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的道德理想,也是最高的道德准则。
    (4)“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甚至为了捍卫它,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5)孔子认为,“仁”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就是“克己复礼”。
    (6)孔子认为,做到“仁”,要从处世和自处两个方面努力。首先,从处世的角度,要想做到“仁”,就要“恕”人,对人要宽容,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爱护别人,要推己及人。其次,从自处的角度,要做到克服一己之私,遵循礼的规定。具体而言,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7)孔子认为,君子要重义轻利,要好学。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做事要勤勉,谨慎小心,要向有道德的人学习来匡正自己的言行,见贤思齐。君子要经常检讨自己,“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要有责任感,要勇于担当,要“以仁为己任。
    (8)在孔子看来,学习《诗》有六个方面的好处:学习《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设计意图:在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梳理清楚选文文意的前提下,设置问题探究,引导学生理解儒家“仁”“义”“礼”的观点,便于学生把握孔子的“君子”观。)
    五、布置作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理想人格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内容,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1.请联系现实,结合所给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话题,写一个完整的作文提纲。
    2.选几句你最有感触的《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写一个完整的议论文段。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经典的现实意义。)
    板书设计
    备课资料
    教学建议
    本课包括《论语》十二章、选自《礼记》的《大学之道》、选自《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些都是儒家经典作品,反映了儒家学派的思想,所以教学中要注重多诵读。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课文选段比较多,翻译语段时语意正确,句子通顺即可。《论语》中各章节涉及的主题不同,上课时可以把重点讲解与学生自读相结合,尽量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大学之道》是《大学》的开篇章节,重点引导学生明白“纲”“八目”的具体内容及内部联系。《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重点让学生了解孟子的“不忍人之心”的具体内容及孟子论述说理的方法。
    重难点突破
    本课的教学重点:层层推进的论证结构。
    《大学之道》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篇文章在论述过程中都采用了这种论证结构。
    解决的办法:采用温故知新法
    1.温故。
    回顾学过的经典课文《齐桓晋文之事》的论证方法。(指定学生板演课文的脉络图,其他同学补充)
    《齐桓晋文之事》的脉络图显示,这篇课文虽然属于对话,但论述说理过程却有极强的层次感。在齐宣王提出“齐桓晋文之事”的问题时,孟子巧妙转换话题,将话题纳入自己的轨道,明确王道话题,并借助“以羊易牛”事件,步步揭示齐宣王有不忍之心,这就是有“保民而王”的思想基础。接下来从“不为”“不能”两个方面分析齐宣王有“保民而王”的思想基础却不实行的原因,并进一步从反面分析施行霸道的危害,强调施行王道仁政的必要性。孟子的说理让齐宣王心悦诚服,齐宣王主动提出“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的要求。至此,孟子水到渠成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制民之产”和“谨庠序之教”。从经济建设、文明教育两个方面解决了“怎么办”的问题,为齐宣王描绘了王道乐土的美好蓝图。
    全文基本遵循了以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纵式递进议论为思路,层次明晰,富有极强的说服力。
    在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中,一层紧接一层,层层推进,就是运用了层层推进的论证结构。
    2.知新。
    要求学生读《大学之道》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文段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可以提示学生:《大学之道》一文中,语句之间的衔接有什么特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语段层次之间有什么关系?
    《大学之道》一文的语句衔接特征:顶针式的句式衔接,语句内容层层推进。要求:学生画出脉络图: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美好的品德,弘扬美好的品德能使百姓明理向善,百姓明理向善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有坚定的志向,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够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一环紧扣环,一层推进另一层,层层推进。
    根据图示,《大学之道》第二段同样一层推进一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选文的论述脉络: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所以有“不忍人之政”,人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见孺子将入于井”,有“怵惕恻隐之心”,由此观之,若无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就“非人也”。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概括:层层推进论证结构:采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形式,文章层次分明,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共2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品经典,启智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第一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第一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点争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化常识,听读课文,文白对译,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提高,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