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阅读专题3】兼爱与非攻:破译墨家之法》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阅读专题3】兼爱与非攻:破译墨家之法》教学设计第1页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阅读专题3】兼爱与非攻:破译墨家之法》教学设计第2页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阅读专题3】兼爱与非攻:破译墨家之法》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专题解释,预习任务,学习任务,课外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墨家是其中非常重要而又异常独特的一家。本专题通过精读《兼爱》,联读《非攻(节选)》,分析墨子论述“兼爱”对于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梳理践行“兼爱”之道的具体方法。
    【预习任务】
    1.说说你所了解的墨子及墨家主张。查阅相关资料,增加对墨子及墨家的了解。
    2.通读第7课《兼爱》和补充阅读材料《非攻(节选)》。利用工具书和注解,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准句读。整理、归纳虚词“之”“而”“也”“以”的意义和用法。
    3.口译《兼爱》和《非攻(节选)》,能用自己的话概述文中的墨子主张。
    4.儒家主张“爱人”,墨家主张“兼爱”;前者强调“亲亲”“尊尊”的等级差别,后者主张爱无等级差别,不分厚薄亲疏。你更认同谁的观点?写下你的初步思考。
    【学习任务】
    任务一 墨子生平知多少
    1.《史记》中关于墨子的记述。
    墨子似乎是个“谜”。司马迁的《史记》,其《孔子世家》洋洋近万言,其对老子、庄子的介绍也有数百言,然而对墨子的介绍却只有24个字:
    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2.其他资料中关于墨子的记述。
    资料一:墨子名翟,鲁人,年代略后于孔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在许多问题上同儒家尖锐对立,故遭到孟子强烈反对。墨子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他的中心思想是“兼爱”。他的“兼爱”和“非攻”的主张,在“强劫弱”“众暴寡”的春秋战国之际,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和渴望。不过他从主观愿望出发,要求统治阶级“兼爱”人民,是不可能的。书中《七患》《辞过》《节用》等篇指出天下乱源在于统治阶级“单(殚)财劳力,奢侈无度”,深刻地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尚同》《天志》《明鬼》等篇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资料二:孔子之后,下一个主要的哲学家是墨子。他姓墨名翟。《史记》上没有说他是哪国人,关于他的生平也说的很少,实际上等于没有说。因而关于墨子是哪国人历来有意见分歧。有些学者说他是宋(今豫东鲁西)人,另一些学者说他是鲁人。他的生卒也不能肯定是哪年,大概是在公元前479——前381年以内。研究墨子思想,主要资料是《墨子》一书,共五十三篇,是墨子本人及其后学的著作总集。
    在周代,天子、诸侯、封建主都有他们的军事专家。当时军队的骨干,由世袭的武士组成。随着周代后期统治权力解体,这些武士专家丧失了爵位,流散各地,谁雇佣他们就为谁服务,以此为生。这种人被称为“游侠”,《史记》说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游侠列传》)。这些都是他们的职业道德。大部分的墨学就是这种道德的发挥。
    在中国历史上,儒和侠都源出于依附贵族“家”的专家,他们本身都是上层阶级的分子。到了后来,儒仍然大都出身于上层或中层阶级;而侠则不然,更多的是出身于下层阶级。在古代,礼乐之类的社会活动完全限于贵族;所以从平民的观点看来,礼乐之类都是奢侈品,毫无实用价值。墨子和墨家,正是从这个观点,来批判传统制度及其辩护者孔子和儒家。这种批判,加上对他们本阶级的职业道德的发挥和辩护,就构成墨家哲学的核心
    墨子及其门徒出身于侠,这个论断有充分的证据。从《墨子》以及同时代的其他文献,我们知道,墨者组成一个能够进行军事行动的团体,纪律极为严格。这个团体的首领称为“钜子”,对于所有成员具有决定生死的权威。墨子就是这个团体的第一任钜子,他领导门徒实际进行的军事行动至少有一次,就是宋国受到邻国楚国侵略威胁的时候,他们为宋国准备了军事防御。(《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资料三:关于墨子的出生地,古今学者约有6种说法:
    1.阙疑。司马迁的《史记》说“盖墨翟,宋之大夫。”“盖”是个不十分肯定之辞。“宋之大夫”,是指墨子在宋国做过大夫,没有讲他是哪个诸侯国的人。
    2.宋人说。东晋葛洪《神仙传》说:“墨子者名翟,宋人也。”杨倞《荀子修身》篇注说:“墨翟,宋人。”这两说可能是同一来源。明确而详备的考订,指明墨子为宋人的,有近人顾颉刚。他在《禅让传说起源于墨家考》中,指出墨子为伯夷之后,为宋襄公后人。
    3.楚邑鲁阳人说。此说倡自清人毕沅、武亿。
    4.鲁人说。《吕氏春秋》高诱注说:“墨子名翟,鲁人。”清人孙诒让主此说。
    5.墨子为印度人或阿拉伯人说。主此说者有胡怀琛、卫聚贤等人(见《墨子为印度人辩》及卫聚贤《古史研究》第二集)此说轻率、武断,后来不再有人提起。
    6.邾国人说。今人王献唐、童书业、杨向奎、张知寒主此说。本书赞同此说。(《墨子与墨家》,任继愈著,北京出版社)
    任务二 把握墨家核心观点——兼爱
    1.把握文意,梳理《兼爱》的说理脉络。
    2.在墨子看来,“天下之害”有哪些具体体现?墨子认为如何才能改变“天下之害”?
    在墨子看来,“天下之害”表现在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
    墨子认为,要解决只知道自爱而不相爱所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就要实行与之相反的方法,提出“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兼相爱”就是普遍地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互相爱,与只知道自爱而不互相爱的做法相对立;“交相利”就是互相使对方得利。
    3.同样主张相爱,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有何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
    儒家的“仁爱”是建立在“礼”(等级制度)的基础上,也是以“礼”为原则和指导的,所以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亲情为纽带,推己及人,从家庭亲人到整个社会,实现“仁爱”。而墨家的“兼爱”则是建立在所有人平等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利益共享。
    儒家的“仁爱”是有等级差别的。《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墨家的“兼爱”则是无等级差别的,不分厚薄亲疏。显然,墨家的主张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里,是难以实现的。墨家思想后来逐渐衰落,也可以作为佐证。
    至于孟子说的“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一是说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有着根本区别(一个强调等级,一个强调平等),二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派之间互相争论,批评对方,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所以说墨家的“兼爱”因平等而“无父无君”。
    任务三 了解“兼爱”思想在战争问题上的体现——“非攻”
    非攻(节选)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以此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1.借助辞典或网络,通读《非攻(节选)》,说说“非攻'”的含义及文章大致的思路。
    “非攻”,即反对攻伐无罪之国。“非攻”是“兼爱”思想在战争问题上的体现。
    文章条理清晰。从窃人桃李不义,说到窃人犬豕鸡豚不义,再说到窃人牛马不义,再说到杀死清白无辜的人并抢劫其财物不义,最后说到最大的不义是攻国。而世人指责小的不义,却赞誉大的不义,可谓荒谬到了极点。
    2.联系《非攻(节选)》,结合下面一段文字,说说墨子和孟子战争观的异同。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孟子·离娄上》)
    墨子主张“非攻”,孟子也认为“善战者服上刑”,墨子和孟子都反对不义的战争。
    墨子之所以主张“非攻”,是因为他认为攻打别的国家是“不义”的。墨子又说:“义,利也。”在墨子看来,“义”即“利”,墨子的“非攻”更多是出于“利益”的考量。
    孟子反对战争,也是因为战争的“不义”,孟子对“杀人盈野”“杀人盈城”“率土地而食人肉”的战争深恶痛绝,认为“罪不容于死”。他还说过“春秋无义战”。但孟子的“义”与墨子的“义”不同,其内核是“仁”,而非“利”。“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
    任务四 墨子的文风,为何如此别具一格?
    1.墨子与孟子都颇具论辩之风,结合文本,说说二者的风格有何不同。
    墨子:善于运用具体的事例进行说理,由小及大,以此例彼,层层推演,逻辑严谨。语言浅显,文章质朴,较少文采。反复论说,有时也会让人觉得啰唆。
    孟子:善用譬喻和对比,思路简洁明晰,文章明快练达,酣畅犀利,气势磅礴。
    2.《墨子·兼爱上》的内容,换成《论语》式的表述,可以这么说:“子曰:‘天下之乱,皆起不相爱;使天下兼相爱,治矣。’”但墨子却用了反复论说的方式表达。联系相关背景,推想墨子这样表达的原因。
    (1)可能与墨子的出身及言谈对象有关。墨子并非贵族出身,他为庶民代言,很少引用典故,力求语言浅显,把几个重要观点反复讲,诚如刘勰评价《墨子》“意显而语质”。
    (2)可能与墨子所处的时代有关。《论语》里,孔子针对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直接给予是非对错好坏的评判和论断,这是“真理言说”模式的“论”。而战国时代,人与人对话的共识基础越来越弱,你有你的立场,我有我的立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于是“辩”取代了“论”。墨子围绕核心观念,反复论说,多方举证,铺陈因果,极力表明自己的立场,说服他人。
    任务五 作为曾经的显学,墨家为何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
    《淮南子·道应训》:“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者。”
    《吕氏春秋·不侵》:“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也。”
    秦汉之前,儒墨并称显学。汉以后,墨家趋于消沉,之后几乎从思想界消失。查找资料,和同学合作探究其消沉的原因。
    思考角度:(1)墨家自身的原因。(2)时代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原因。
    参考资料:(1)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六章《继往开来》。(2)任继愈《墨子与墨家》第十章《墨学的历史地位》。
    【课外练习】
    1.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鲁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亓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答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墨子·鲁问》)
    (1)概括语段所体现的墨子的思想。除此之外,墨子的主要思想还有哪些?
    (2)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文段所体现的墨子思想的认识。
    2.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子墨子自鲁之齐,即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墨子·贵义》)
    (1)用两个词语概括文段中墨子的形象特征,各不超过4个字。
    (2)墨子的上述言行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1.(1)①讽刺了打着漂亮幌子而侵犯他国的不正义行为,具体指楚国的鲁阳文君借口助天进攻郑国,体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②墨子的主要思想还有“兼爱”“尚贤”“节用”“贵义”等。
    (2)①“非攻”就是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对防御战,墨子是支持的,他自己就曾经带人帮人守城防御。②“非攻”和“兼爱”密不可分,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无论古今,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利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人与人之间针锋相对只会激化矛盾,引发祸乱。③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仍有一些国家借口“民主”“人权”,干涉别国内政,不断制造战乱。在此背景下,我们重读墨子,了解他的“非攻”思想,对维护世界和平非常有意义。
    2.(1)坚守正义,说理委婉(或“以理服人”),崇尚实干。(答出两个即可)
    (2)①要有坚守正义而不动摇的决心,要有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②要讲究说理的技巧,设喻说理,语言委婉,态度诚恳,以理服人。③要崇尚实干,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段落
    内容概要
    说理脉络
    第1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己任,就要知道天下动乱的根源,否则就无法达成目的。
    提出问题,治天下要知道天下动乱的根源。
    第2段
    战国时代伦理崩坏、诸侯攻伐,人人只知“自爱”而“不相爱”。君臣、父子、兄弟之间互相损害,盗贼侵夺财物、杀伤性命,乃至大夫、诸侯之间的争斗攻伐,皆因“不相爱”。
    分析问题,批判现实,指出动乱的根源在“不相爱”。
    第3段
    如果反其道行之,大家将心比心、以己度人,做到互相爱护,则“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继续分析,从正面立意,假设天下人“兼相爱”,就能消除种种乱象,使天下大治。
    第4段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鼓励人们奉行兼爱思想。
    得出结论,也是《兼爱》的总论点: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相关教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学设计,共30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走近墨子,诵读文本,理清结构,写作特色,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定位,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技法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