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优质教学课件2(第2课时)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优质教学课件2(第2课时)第1页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优质教学课件2(第2课时)第2页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优质教学课件2(第2课时)第3页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优质教学课件2(第2课时)第4页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优质教学课件2(第2课时)第5页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优质教学课件2(第2课时)第6页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优质教学课件2(第2课时)第7页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优质教学课件2(第2课时)第8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4.1《论语》十二章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4.1《论语》十二章教学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目标,品读《大学之道》,明明德,止于至善,彰显美好的品德,“四端”,拓展延伸,比较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并身体力行地宣扬他的学说,《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成为反映儒家思想的经典作品。儒家思想博大精深,除了《论语》之外,《礼记》《孟子》也是反映儒家思想的经典作品。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两部经典,感受儒家思想的魅力。
    品读《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理解“大学”的教育宗旨。2.理解孟子的“四端”学说及其文化内涵。3.学习孟子运用对比和比喻的说理方法。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探究讨论:(1)《大学之道》的首句提出了“三纲”,那么“三纲”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在治国、平天下和修身的关系中,哪个是前提?
    明确:《大学之道》这三条纲领不是并列的,而是一个逐渐推进的关系。
    (1)《大学之道》的首句提出了“三纲”,那么“三纲”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亲民”就是“新民”,意思是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另一种解释认为“亲民”就是推己及人,亲近爱护民众。
    让整个社会都能达到完美的道德之境并长久地保持下去
    这三者之间,做好自己是基础。做好自己才能有真正的担当,才能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除旧自新,而且能做到完善的地步,并坚持不变。所以说“三纲”之间的关系是逐步推进的关系。
    (2)在治国、平天下和修身的关系中,哪个是前提?明确:通过文章论述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目”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儒家强调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所以最后总结概括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拾皆以修身为本”。
    1.学生自读课文。2.《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重点讲解重要的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3.探究讨论:(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四端”各指什么?(2)“四端”的内涵是什么?联系实际,列举实例理解“四端”的内涵。(3)孟子认为作为人,每个人都具备“仁义礼智”四端,那这是否意味着人同时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如何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4)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即性本善,但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是否矛盾?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四端”各指什么?
    (2)“四端”的内涵是什么?联系实际,列举实例理解“四端”的内涵。
    (3)孟子认为作为人,每个人都具备“仁义礼智”四端,那这是否意味着人同时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如何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不是。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等于仁义礼智四种美德,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境界的潜能。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扩而充之”。
    (4)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即性本善,但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是否矛盾?不矛盾。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而这“四心”只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的发端,这“四端”就像刚刚燃烧的火或者刚刚流出的泉水一样,还需要“扩而充之”,不然的话,就会熄灭或枯竭。在孟子看来即使人的本性是善的,人的私欲膨胀,也会导致善的本性逐渐泯灭,所以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大充实自己的善心。
    故事一:(这是发生在广州街头的暖人一幕)一个穿校服的男中学生由于打着伞骑车重心不稳,不小心剐蹭了停在路边一柄价值百万的豪丰。男生停下主动与车主商量赔钱事宜,车主一直关切地询问男孩的学习情况,后来车主自己说:“赔10块钱吧。”问学生有没有10块钱,男孩说有。后来学生从书包掏出两个红包,每个里面拆出5元钱,见此情景,男子心有不忍,直说算了算了,并叮嘱男孩以后注意,记得要好好学习,然后让男孩离去。后来车主告诉记者,当初也是本着教育的目的才说让男孩赔10块钱的。
    故事二:著名的小品《扶不扶》台词节选。
    一般的人认为:不忍人之心指的是对别人的痛苦、不幸等觉得不忍,简单地说就是同情心,所以得出的结论就是:“不忍人之心”相当于“恻隐之心”,“侧隐之心”相当于“仁”,“仁”相当于“同情心”。阅读上面三个故事谈谈你对“仁”的理解。
    明确:这些故事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恻隐之心不只是简单的怜惜和同情,更应是一种理解和体谅,使应做出力所能及的帮助。“仁”应该是源于本性,发自内心,对别人真正的、完全的同情理解和体谅,要学会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理解别人。
    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的代表人物,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但是二者也有一些区别。请结合学过的课文和积累的知识,谈谈你的想法。
    ①都是追求仁义道德而淡漠物质利益,“仁”是儒家学者终身追求的目标,通过人的爱心和善心肯定了人的自身价值。②对“仁”的解释都是仁爱、爱人,用爱处理人际关系,强调了人处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③都主张推行仁政,反对霸权,通过礼乐制度约束人民的行为,提高人民的自身修养。
    ①孔子论述的“仁”的思想,强调的是个人的修养;②孔子注重个人如何做到“仁”;
    ①孟子在孔子“仁”的思想的前提下提出了“仁政”,将“仁”扩充到了政治上;②孟子则注重在个人做到“仁”之后,如何将“仁”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君王通过“仁政”的实施,可以达到社会“大同”;
    孟子完善了孔子“仁”的思想,将“仁”的思想发辰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孟子的学说在整个儒学史上可以说是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孟子继承孔子的学说,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后世将孔子与孟子的学说结合之后,最终形成了中国儒学思想发展的基础。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教学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目标,检查预习知人论世,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深入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目标,检查预习了解作者,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细读课文探究文意,大学之道,层层推进,比较鉴赏拓展思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教学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目标,晓孔子识背景,细读课文品读文意,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