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襄阳市2024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2024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B.火烧赤壁C.铁杵磨成针D.凿壁偷光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
A.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2B.手于生产氮肥的N2
C.用于医疗急救的O2D.用于飞艇的He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B.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残留固体
C.清澈的泉水D.铝合金
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用蓝紫色火焰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生石灰:CaOB.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C.2个锌离子:2Zn+2D.60个碳原子:C60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B.倾倒液体
C.氧气验满D.液体读数
7.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的局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砷和硒均属于金属元素
B.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x小于69.72
C.镓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1
D.Se2+的核外电子数为34
8.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
D.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g
9.ClO2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剂,其制备反应为:2NaClO3+SO2+H2SO4=2ClO2+2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O2的名称为二氧化硫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X的化学式是NaHSO4
D.ClO2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
10.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生成物不属于空气质量标准监控对象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
11.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12.向含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铁粉(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隔绝空气)得固体质量仍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 )
A.49:80B.7:80C.1:1D.任意比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35 分)
13.从①N ②K ③④⑤氦 ⑥Cl中进行适当选择,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用语。
(1)2个氦原子 。
(2)③表示的微粒 。
(3)由④形成的阴离子 。
(4)写出氯酸钾的化学式并标出氯元素的化合价 。
14.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红爸爸生日那天,妈妈为爸爸斟了满满一杯白酒,小红远远就闻到了酒的特殊香味,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爸爸点燃了生日蜡烛。许愿后大家一起将蜡烛吹灭。 这种熄灭蜡烛火焰的原理是 。
(2)红薯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蔬菜,富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红薯中含有的钙、磷、钾等,是指 (填“分子”“原子”“元素”)。
(3)目前我国南海可燃冰成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5.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某学校直饮水机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 步骤如下图所示:
(1)取等量的自来水和饮用水,分别加入等量的 ,搅拌,比较自来水和饮用水的硬度大小。
(2)①对应的作用是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杀菌消毒B.吸附杂质C.沉淀过滤D.蒸馏
(3)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____。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16.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实验I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 色固体。
(2)实验Ⅱ为电解水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气体a在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实验三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 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17.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标号①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为了得到更纯的氧气,收集装置最好选 (填字母);如果要控制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则对发生装置的改进方法是 。
(3)A与C装置比较,A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你写出一个利用A装置此优点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4)用装置G收集CO2气体时,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检验CO2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8.向AgNO3和Mg(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和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滤液中一定有
19.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已知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E、F是氧化物,C是气体,H的水溶液呈蓝色,农业上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波尔多液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G、H的溶液中的阴离子相同。
(1)写出C、F的化学式: C ;F ;
(2)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 。
20.为探究影响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1)【猜想与假设】甲同学:
丙同学:溶液温度; 乙同学:酸的浓度。
(2)【设计实验】小组同学将稀盐酸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四支试管中进行下列对比实验。
【实验验证】写出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 比较下表是同学进行的探究记录,请完善表格。
三、计算题(3 分)
21.碱式碳酸铜是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俗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受热可分解生成CuO、水和二氧化碳。铜绿分解生成22g的二氧化碳的同时,生成CuO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
【解析】【解答】A、司马光砸缸,物质本身没变,只是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火烧赤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铁杵磨成针, 物质本身没变,只是铁杵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凿壁偷光,物质本身没变,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解析】【解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成分,但不含有氢气;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分析。
【解析】【解答】A. 冰水混合物只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B. 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残留固体由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 清澈的泉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铝合金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析】【解答】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故A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硫,故B不符合题意;
C、蜡烛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产物而不是实验现象(实验现象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故C符合题意;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镁条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硫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和结论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氢气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A、化学式表示物质,生石灰表示为CaO。A答案正确;
B、原子里,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为。B答案错误;
C、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个数,两个锌离子表示为2Zn2+。C答案错误;
D、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60个碳原子表示为60C。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学式表示物质分析;
B、根据原子里,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
C、根据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分析;
D、根据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分析。
【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然后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A答案正确;
B、倾到液体的操作是打开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左手倾斜拿容器,口对口倒入液体。B答案错误;
C、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C答案错误;
D、读液体体积时,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B、根据倾到液体的操作分析;
C、根据验满氧气的方法分析;
D、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
【解析】【解答】A、四个小方格中表示的元素名称分别是镓、锗、砷、硒,砷、硒属于非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一般规律可知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X大于69.72,故不符合题意;
C、镓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31,故,符合题意;
D、砷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4,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34,Se2+的核外电子数为32,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性质及一般规律进行解答。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原子核电荷数=原子核内质子数。
【解析】【解答】A、由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的,故A符合题意;
B、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14):65=144:22:224:65,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72:11,故C不符合题意;
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
【解析】【解答】A.SO2的名称为二氧化硫,说法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B.置换反应形式为: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故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B符合题意
C.等号左边有两个钠、氢、硫、氯,12个氧;等号右边已经有两个氯和四个氧,则X的化学式= = NaHSO4,说法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ClO2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5.5:32=71:64,说法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学式的读法分析
B、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分析
【解析】【解答】由题目所给信息判断该反应为:2CO+2NO=2CO2+N2,通过该反应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
生成单质为N2,故A符合题意;
空气质量标准监控对象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故B符合题意;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两者的质量比为:14×2∶2×(12+16×2)=7∶22 。
故本题选C。
【分析】根据具体的原子结合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该图横坐标是硫酸,所以不能反应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a点盛金属锌的烧杯中酸有剩余;
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b点时金属锌产生的氢气少;
D选项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是正确的叙述;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反应时,等质量的酸完全反应产生相等质量氢气, 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完全反应镁消耗酸的质量大于锌分析。
【解析】【解答】假设生成的铜的质量为6.4g,由题意可知,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6.4g。
设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所含硫酸铜的质量为y
x=5.6g y=16g
与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6.4g-5.6g=0.8g
设混合溶液中所含硫酸的质量为z
z=1.4g
原混合溶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1.4g:16g=7:80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生成的铜的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可计算硫酸铜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根据铜和铁的质量相等,可计算与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将与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计算硫酸的质量,根据硫酸的质量和硫酸铜的质量可计算二者的质量比分析。
【解析】【解答】(1)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只表示微观意义,故2个氦原子为;
故答案为:;
(2)③中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8,而8号元素为氧元素,故③表示的微粒为;
故答案为:;
(3)硫的质子数为16,则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因此,硫易得到2个电子,故由④形成的阴离子;
故答案为:;
(4)氯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由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的化合价为+5价【(+1)+氯的化合价+(-2)×3=0】,故氯酸钾的化学式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前加数字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到2个电子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合价的简单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1)能闻到酒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吹灭蜡烛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红薯中含有的钙,磷,钾是指元素;
(3)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灭火的原理分析;
(2)根据是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析;
(3)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解析】【解答】(1)用肥皂水检验软硬水,产生丰富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杂质。
故答案为:B。
(3)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答案正确;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答案正确;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可以减少水体污染。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B。
【分析】(1)根据用肥皂水检验软硬水分析;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3)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分析。
【解析】【解答】解:(1)仪器①是集气瓶,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2)电解水的反应方程式:2H2O 2H2↑+O2↑,图中a气体体积大约是b气体的2倍,可以判断a为氢气与电源负极相连;(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再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冷却到室温后观察集气瓶中水减少的体积。
【分析】(1)根据铁丝燃烧的实验现象分析
(2)根据水通电的实验现象和结论进行分析
(3)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析】【解答】(1)标号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可将长颈漏斗换为分液漏斗;
(3)A装置制取的气体要求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符合该装置优点的化学方程式有;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用装置G收集CO2气体时,气体应从长管a端进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及用途分析;
(2)根据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分析;
(3)根据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分析。
【解析】【解答】镁的活动性比锌和铜的活动性强,硝酸镁溶液不会与锌和铜发生反应,根据先远后近的原则,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铜也发生反应,溶液中含有了铜离子,证明锌全部参加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银,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硝酸锌和硝酸铜。
【分析】根据镁的活动性比锌和铜的活动性强,硝酸镁溶液不会与锌和铜发生反应,根据先远后近的原则,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由于溶液呈蓝色,说明铜也发生了反应分析。
【解析】【解答】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因此,B是Fe,A、E、F是氧化物,A可能为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E可能为一氧化碳,C是气体,故C为氢气,氢气可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故F为氧化铜,H的水溶液呈蓝色,农业上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因此H是,G、H的溶液中的阴离子相同,因此,均含硫酸根:
(1)C、F的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2)氧化铁可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3)铁可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流程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1)影响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可能是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探究温度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选择的对照组是①③,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③中产生的气泡比试管①中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选择对照组③④可以探究反应速率与接触面积有关,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③产生气泡速率比实验④快,可说明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分析】(1)根据影响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分析;
(2)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温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都会影响反应速率分析。
【解析】【解答】解:设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x
x=80g
答:生成氧化铜80g.
【分析】根据将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计算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析。实验目的
对照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温度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和 。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应速率越快
③和④
实验③产生气泡速率比实验④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3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3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