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1 小熊购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1 小熊购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过 “小熊购物” 的情境,理解混合运算中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能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中乘加、乘减先算乘法的算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有趣的地方 —— 动物超市,看看小熊在超市里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信息。(小熊要买 4 个面包,每个面包 3 元,还要买 1 瓶饮料,每瓶 6 元)
(二)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小熊该付多少钱呢?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列出算式。
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式,教师巡视,倾听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比如轻轻拍拍学生的肩膀说 “你想得真不错,再和小组同学分享分享”,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汇报展示:
预设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
① 3×4 = 12(元),12 + 6 = 18(元)
② 3×4 + 6
③ 6 + 3×4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的含义,重点讲解乘加算式的意义:先算出 4 个面包的总价,再加上 1 瓶饮料的价钱就是小熊要付的钱。
讨论运算顺序
对于算式 3×4 + 6 和 6 + 3×4,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结合生活实际情境,让学生明白:要先算乘法求出面包的总价,再算加法求出一共要付的钱,即先算乘,后算加。
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3×4 + 6
= 12 + 6
= 18(元)
强调脱式计算的格式,等号要对齐。
拓展乘减运算
教师:假如小熊带了 20 元,买 3 个面包,每个 3 元,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20 - 3×3
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理解乘减运算先算乘法的顺序,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20 - 3×3
= 20 - 9
= 11(元)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出示几道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题,如:
4×5 + 3 =
8 + 2×3 =
15 - 3×2 =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批改,对做得快又好的学生竖起大拇指说 “你真厉害,计算又快又准确”,对有困难的学生,弯下腰耐心辅导,比如 “别着急,我们一起看看这一步,你是哪里不明白”。
解决问题练习
创设一些生活情境问题,如:小明去文具店买文具,铅笔每支 2 元,买了 5 支,笔记本每本 3 元,买了 1 本,一共花了多少钱?
让学生分析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然后同桌互相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混合运算中的乘加、乘减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强调在计算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书写格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表扬同学们在本节课的积极表现,摸摸学生的头说 “今天大家都特别棒,老师看到了你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希望下节课继续保持”。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
让学生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记录购买的物品及价格,编一道混合运算的数学题,并解答。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小熊购物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巡视过程中的关爱举动,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在今后教学中,继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上册1 小熊购物第2课时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上册一 混合运算1 小熊购物第1课时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混合运算-小熊购物_北师大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