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成都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1卷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笞题卷交回, 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有, 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顶: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題)和第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用2B铅笔填途
    4.考试结束后,将笞题卷交回。
    我国预计在2020年左右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读下表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 有关火星与地球的比较,正确的是
    A. 火星的自转周期比地球短
    B. 火星大气与地球一样都有大量氧气存在
    C. 火星的质量、体积、大气密度都比地球小
    D. 火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比地球短
    2. 火星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表面低得多,其最主要原因是
    A. 空气稀薄,无保温作用
    B. 质量体积太小,热量散失快
    C. 距太阳较远,太阳辐射能密度小
    D. 自转、公转周期太长
    3. 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星球,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相似,主要表现为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和地球上几乎一样
    ③火星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④火星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1. C2. C3. D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知,火星的自转周期比地球长,火星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比地球长,故A、B、D错误。火星的质量、体积、大气密度都比地球小,C正确。
    【2题详解】
    由材料知,火星距太阳较远,太阳辐射能密度小,平均温度较低,C正确;火星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保温作用强,热量散失慢,自转、公转周期与地球相差不大,故排除A、B、D。
    【3题详解】
    火星体积、质量小,大气层较为稀薄,火星的公转周期为1.9年,四季长度比地球长,故①②错误,火星自转周期、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③④正确,故选D。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地球的能量只占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
    A.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即太阳辐射
    B. 太阳能量来源于强劲的太阳风
    C. 太阳辐射能量巨大,是目前人们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唯一能源
    D. 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上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比其他行星多
    5. 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有( )
    ①煤②石油③水能④核能⑤风能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⑤
    【答案】4. A5. D
    【解析】
    【4题详解】
    太阳辐射是太阳内部核聚变产生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A正确,排除B;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人们还可以利用来自于地球内部能源的地热能和核能,以及引力能的潮汐等能源,排除C;热地距离适中代表地球能够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不代表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排除D。故选A。
    【5题详解】
    来自于太阳能的是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等,①②③⑤正确,核能属于地球内部能量,排除④,排除ABC,故选D。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2、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2022年10月9日,我国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夸父一号”绕地运行轨道距地表约720公里,全年绝大多数时间可24小时不间断地对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进行观测,为灾害性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数据支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夸父一号”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在运行期间属于( )
    A. 行星B. 流星体C. 卫星D. 星际物质
    7. “夸父一号”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有利于( )
    A. 提高空间天气预报的时效B. 降低磁暴现象发生的频率
    C. 使地球免受太阳风的危害D. 测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
    【答案】6. C7. A
    【解析】
    【6题详解】
    “夸父一号”绕地运行,属于人造卫星,C正确。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自身不能发光,近似球状的天体,A错误;流星体是太阳系内,小至沙尘,大至巨砾,成为颗粒状的碎片,B错误;星际物质是存在于星系和恒星之间的物质和辐射场的总称,用来表述“夸父一号”并不准确,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结合材料“全年绝大多数时间可24小时不间断地对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进行观测,为灾害性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数据支持”可知,“夸父一号”全天候运行,为灾害性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数据支持,有利于提高空间天气预报的时效,A正确。“夸父一号”主要起观测作用,本身并不能降低磁暴现象发生的频率,也不能使地球免受太阳风的危害,BC错。测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不属于“夸父一号”的功能范畴,D错。故选A。
    【点睛】恒星是由气体组成,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自身不能发光,近似球状的天体;卫星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彗星一般由冰物质组成,绕恒星运转的天体,其亮度和形态一般会随距离恒星远近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图为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 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 正比例B. 正相关C. 没有相关性D. 负相关
    9. 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 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B. 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 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 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答案】8. B9. D
    【解析】
    【8题详解】
    观察图中曲线变化趋势可知,当太阳黑子相对数增多时,年轮宽度也较大,表明二者之间的数值变化趋势呈正相关,B正确,CD错误;图中显示,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也不成固定比例变化,因此不具有正比例关系,A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太阳活动时,太阳风导致两极地区出现的极光,是很微弱的光,对中高纬度地区树木没有什么影响,而且这不是此图反映的问题,A错误;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这些与树木年轮宽度变化无关,这些不是此图反映的问题,B、C错误;树木年轮宽度的周期性变化受水热条件变化影响所致,即受气候变化所致,此图反映太阳黑子相对数与树木年轮宽度具有正相关关系,表明太阳活动能够影响地球气候,影响植物的生长,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活动高峰年,激烈天气现象增加,影响农业产量。②影响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和航天。③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2021年9月19日,西班牙拉帕尔马岛火山爆发,火山灰直冲4千米高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这些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啊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11. 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圈可以杜绝流星体对地球的撞击
    B.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10. A11. B
    【解析】
    【10题详解】
    火山喷发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灰,首先进入大气圈,之后从空中降落到地面,进入水圈和生物圈,降落到地面的火山灰在外力作用下在地表地势低洼的地区沉积,并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进入岩石圈。故选A。
    【11题详解】
    大气圈可以减弱流星体对地球的撞击,但无法杜绝,A错。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的上部,C错误。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与地球的内部圈层也有密切的关系,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的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各个圈层既围绕地表可各自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同时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共同促进地球外部环境的演化。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 古生代、三叶虫B. 中生代、恐龙
    C. 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D. 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13. 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 湿热草原地区B. 温暖广阔的浅海
    C. 湿热的森林地区D. 干旱的陆地环境
    【答案】12. B13. C
    【解析】
    【12题详解】
    结合材料“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可知,该煤层形成时裸子植物繁盛,对应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这个时代的代表性动物为恐龙,B对;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煤是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而转变成的沉积有机矿产,该煤层中出现银杏,银杏为高大的树木,生长在温暖湿润的陆地,所以该煤层形成时地理环境是温暖湿润的森林地区,C正确;草原地区很少有高大的树木,A错误;浅海不利于树木的生长,B错误;干旱的陆地环境水分少不利于树木生长,D错误,故选C。
    【点睛】古生代的代表性植物为蕨类植物;中生代的代表性植物为裸子植物,动物为爬行动物;新生代的代表性植物为被子植物,动物为哺乳动物。
    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人们了解地球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物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的球体。下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其中虚线代表不同圈层的交界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N圈层为( )
    A. 上地幔B. 下地幔C. 地壳D. 外核
    15. 图中M为软流层,该层以上的圈层( )
    A. 厚度均匀B. 合称岩石圈C. 由铁和镍组成D. 呈熔融状态
    【答案】14. B15. B
    【解析】
    【14题详解】
    N圈层的深度位于900-2900km,上下地幔分界面的深度大约为900km,古登堡界面深度大约为2900km,所以图中N圈层为下地幔,B正确;上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之下,900km之上,A错误;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上,莫霍界面平均深度为17km,C错误;从图中可知,外核深度为2900km-5150km处,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M为软流层,其以上为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B正确;岩石圈厚度不均匀,A错误;由岩石组成,含有氧硅、铝、铁等多种元素,C错误;为固态,D错误。故选B。
    【点睛】岩石圈是地球内部上层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厚约60~120公里,为地震高波速带。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其下为地震波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厚度100公里的软流圈。
    下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变化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 )
    A. 寒武纪比奥陶纪生物种类更加丰富B. 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
    C. 第三次物种大灭绝可能与地表升温有关D. 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内能
    17. 自寒武纪开始( )
    A. 生物逐渐向高级的发展阶段进化B. 动物还不具备有外壳和骨骼结构
    C. 全球气温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D. 地表为一片深浅多变的广阔海洋
    【答案】16. C17. A
    【解析】
    【16题详解】
    图中显示,寒武纪至奥陶纪生物多样性明显呈升高趋势,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侏罗纪是爬行动物繁盛时期,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出现在新生代,B错误;图中显示,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时,地表温度明显上升,因此该次灭绝事件可能与地表升温有关,C正确;生物的生长主要依靠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因此其演化也应主要依赖于太阳能,而不是地球的内能,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自寒武纪开始进入显生宙,生物进化加速,生物逐渐由低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化,A正确;寒武纪以来,动物已具有外壳和清晰的骨骼结构,B错误;图中显示,全球气温波动较大,不同时期气温变化趋势不同,整体上有波动下降趋势,C错误;寒武纪以来,地壳活跃,变动较大,整体上表现为陆地面积呈上升趋势,只有在寒武纪以前的太古宙地表才为一片深浅多变的广阔海洋,D错误。故选A。
    【点睛】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阶段。地质时期的气候以冰期(寒冷期)与间冰期(温暖期)交替出现为特点。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地球处于温暖期,15世纪~19世纪,地球处于寒冷期。近现代的气温呈上升的趋势,降水也有明显变化,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
    下表是地球低层大气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8. 表格中未显示,但却对地球生命有重要保护作用气体是( )
    A. 甲烷B. 氨C. 一氧化碳D. 臭氧
    19. 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
    A. 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B. 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C. 含量少,可有可无D. 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答案】18. D19. D
    【解析】
    【18题详解】
    大气中臭氧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平流层中,臭氧能够强烈吸收紫外辐射,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辐射的伤害,对地球生命有重要保护作用,臭氧在题中表格中未显示,D符合题意;大气中也存在甲烷、氨、一氧化碳等物质,在表格中也未显示,但这些物质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不明显,排除ABC。故选D。
    【19题详解】
    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虽少,但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可以使大部分地面辐射能量保存在大气中,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给地面,因此对地面具有明显的保温作用,D符合题意;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不是产物,排除A;二氧化碳不具有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的能力,具有这一能力的主要是臭氧,排除B;由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因此对地球环境非常重要,不是可有可无,排除C。故选D。
    【点睛】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臭氧含量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不同。紫外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裨益。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①——为太阳长波辐射
    B. ②——是大气运动的根本热源
    C. ③——为地面短波辐射
    D. ④——晴朗的夜晚辐射量较强
    21. 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原因是青藏高原的()
    A. ①弱,④强
    B. ②强,③弱
    C. ②强,④弱
    D. ③弱,④强
    【答案】20. B21. C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图中箭头的位置和指向判断,①由宇宙空间指向大气上界,应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A错误;②是指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应表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热源,B正确;③由地面指向大气,应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C错误;④由大气指向地面,应为大气逆辐射,其强弱与天气密切相关,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则大气逆辐射量较弱,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强,白天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④)弱,地面降温快、降温幅度大,气温低,与当地地面辐射(③)关系不大,因此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气温日变化的因素:天气、下垫面性质(大陆性)、地势等。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与天气直接相关,因此天气是影响气温日变化的重要因素,晴朗天气日温差大,阴雨天气日温差小。
    读“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若用该图表示海陆热力环流,则关于白天黑夜以及C、D之间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此时为白天②CD之间为清爽湿润的海风③此时为黑天④CD之间为温暖干燥的陆风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23. 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D>C>A>BB. A>B>D>CC. C>D>A>BD. C>D>B>A
    【答案】22. A23. A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此时陆地上空A处等压面上凸,说明A处为高压,近地面与上空气压状况相反,陆地近地面C处为低压,应是气流膨胀上升所致,表明大陆气温高;海洋上空B处等压面下凹,说明B处为低压,则海洋表面D处为高压,应是气流冷却收缩下沉所致,表面海洋气温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大陆升温快,气温高,海洋升温慢,气温低,由此可推断图示时刻为白天,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陆地气温高,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①正确、③错误;前面分析可知,在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因此C、D之间为清爽湿润的海风,②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此时陆地上空A处等压面上凸,说明A处为高压,海洋上空B处等压面下凹,说明B处为低压,近地面与上空气压状况相反,陆地近地面C处为低压,海洋表面D处为高压,即A处气压高于B处,D处气压高于C处;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因此近地面的气压高于上空,即C处气压高于A处,D处气压高于B处。综合起来,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序为D>C>A>B,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等压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高。等压面凹陷,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低。同一地点的高空等压面与低空等压面往往对称相反。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描述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可能就在重庆市渝中区佛图关。佛图关地势高险,两侧环水,三面绝崖,明代建有夜雨寺,相传佛图关上曾有块状如石笋的“夜雨石”,白天干燥,入夜后就湿润流水。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下列描述与“巴山夜雨涨秋池”现象产生原因相关的有( )
    ①秋季昼夜温差大②佛图关水汽充足③佛图关有夜雨石④夜间盛行上升气流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25.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是( )
    AB.
    C. D.
    【答案】24. B25. B
    【解析】
    【24题详解】
    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山夜雨涨秋池”主要与水汽含量、大气运动等有关。结合材料信息“佛图关地势高险,两侧环水,三面绝崖,明代建有夜雨寺,相传佛图关上曾有块状如石笋的“夜雨石”提示并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佛图关水汽充足,②正确;与山坡相比,夜间山谷大气层厚度更大,保温效果更好,降温慢,气温高,山坡降温快,冷而重的气流由山坡下沉到谷底,山谷暖气流被抬升(即夜间盛行上升气流),④正确;由于秋季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幅度较大,山谷暖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水汽更容易凝结,成云致雨即形成“夜雨”①正确;而“夜雨石”,白天干燥,入夜后就因为昼夜温差较大,夜晚温度较低,在空气中丰富的水汽在岩石表面冷凝形成的,不是夜间降水造成的,③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B。
    【25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及各选项可知,“巴山夜雨涨秋池”主要是夜晚形成山风,谷底气流被沿坡面下沉的气流推挤上升形成的对流雨,B图所示正确,故排除ACD,选B。
    【点睛】巴山夜雨的原因就是:山谷地区与山顶地区两个地带晚上温度降低快慢的不同所致。在我国的巴蜀地区经常会有诗句中那种的自然现象。在夜间,山谷降温慢,山顶乃至山坡降温较快,温度较低,冷气流会随着山坡滑向山谷,山谷的暖气流被迫上升,在暖气流上升的过程中受冷,水蒸气液化,当达到饱和状态就会成云致雨了。这就是“巴山夜雨”地理科学解释的原理。
    下图示意某地等压线(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6. 若此图表示北半球高空同一水平面,则0点稳定风向为
    A. ①B. ②C. ③D. ④
    27. 若此图表示南半球近地面同一水平面,则0稳定点风向为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26. D27. C
    【解析】
    【26题详解】
    高空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风向在梯度力右侧,故选D。
    【27题详解】
    南半球近地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影响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故选C。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下图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 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 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C. 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 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29. 图中数字②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其突出的地理意义有( )
    ①将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
    ②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更新
    ③是影响气候的决定性因素
    ④塑造地表形态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答案】28. D29. C
    【解析】
    【分析】
    【28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②③属于自然水循环过程,③通过水汽输送转化为①和人工降水,①又转换成为②,②又转化成地表水体,地表水体又转换成③,可推断③代表蒸发;①代表降水,②代表地表径流,这样④代表社会循环中的跨流域调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9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②代表地表径流。将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的是水汽输送,①错误;地表径流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不断补充更新,②正确;影响气候的决定性因素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③错误;地表径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联系四大圈层,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内涝”增多。下图示意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 )
    A. 水汽蒸发减少B. 地表径流增加C. 大气降水减少D. 地表水下渗增加
    31. 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②疏浚河道③发展城市道路④完善排水系统⑤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④⑤D. ②④⑤
    【答案】30. D31. D
    【解析】
    【30题详解】
    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会增加下渗,土壤中的水分增加,会使水汽蒸发量增加, A 错误, D 正确;会减少地表径流, B 错误;蒸发量增加,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降水量可能增加, C 错误。故选 D 。
    【31题详解】
    兴建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污水,但是不能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故①错误。疏浚河道,可以扩大河道的容水量,雨季容纳更多的雨水,从而减少城市内部的积水,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故②正确。发展城市道路,城市道路硬化为主,会减少径流的下渗,加大城市内部的地表径流,不利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故③错误。完善排水系统,可以减少城市内部的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故④正确。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可以增加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可以达到缓解城市内涝的作用,故⑤正确。②④⑤正确,排除ABC,故选 D 。
    【点睛】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城市内人口大量增多,交通运输压力增大,城市建设越来越密集,道路铺建面积越来越多,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城市区域的地表环境,致使城市雨水不能像农村或是古代雨水那样,从地表渗透到地下,只能依靠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排水。而现在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是在城市建设初期建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建设标准偏低,导致以前的排水系统跟不上现在城市所需,造成城市内涝现象多发。
    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③冬季大于夏季④城区大于郊区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33. 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32. B33. A
    【解析】
    【分析】
    【3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又据图可知,北京时间12-14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正相关,故大气散射辐射夏季大于冬季,①正确,③错误;又据图可知,阴天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大气透明度反相关,城区比郊区污染较严重,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城区大于郊区,故②错误,④正确。综合起来①④正确,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33题详解】
    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①正确;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太阳光要穿过较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光、青光、紫光大部分已被上层大气散射掉了,到达近地面大气时主要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了,故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②正确;秋冬季节出现霜冻,与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有关,与大气散射无关,③错误;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是因为云层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少,不只是散射作用,④错误。综合起来,①②正确,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秋冬季节气温较低,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降温明显,当温度低到0°C以下时,就会出现霜冻。
    下图示意1961—2013年海口的雨季和旱季日均太阳辐射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 与海口雨季日均太阳辐射量年际变化呈明显正相关的是( )
    A. 纬度位置B. 平均云量C. 日照时数D. 植被覆盖度
    35. 影响多年来海口雨季和旱季日均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太阳高度B. 海拔高度C. 大气厚度D. 污染程度
    36. 受太阳辐射季节变化的影响,当地植被( )
    ①雨季加速生长②雨季减少蒸腾③旱季加速生长④旱季减少蒸腾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答案】34. C35. A36. C
    【解析】
    【34题详解】
    读图可知,1961-2013 年间,海口纬度位置未发生改变,与太阳辐射年际变化无相关性,A错误。海口雨季日均太阳辐射量大,与太阳辐射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有太阳高度、日照时数等,但 50 年来,太阳高度没有显著变化;雨季降水多的年份,平均云量多,日照时数短,日均太阳辐射量少;雨季降水少的年份,日照时数长,日均太阳辐射量大,B错误、C正确;太阳辐射与植被覆盖度无明显相关性,D错误。故选 C 。
    【35题详解】
    读图可知,多年来,海口雨季的日均太阳辐射量多于旱季,主要是因为海口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半年虽然为雨季,但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A正确。海拔高度在雨季和旱季没有变化,B错误;大气厚度和污染程度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C、D错误。故选 A 。
    【36题详解】
    读图可知,海口日均太阳辐射量的值雨季较大,会加速植被生长;而旱季较小,会减少植物蒸腾, ①④ 正确,②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 C 。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直接提供光、热资源,维持着地表的温度;(2)为大气运动、水的运动及生物活动提供主要动力;(3)太阳辐射直接或间接为人类提供各种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等。
    37.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高能带电粒子被两极俘获,与大气摩擦会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 ,扰动磁场产生_______现象。
    (2)不考虑气候等因素,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是( )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一样强
    (3)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水汽和杂质。其中既能光合作用,又有保温作用的气体是_______。
    (4)氧气含量对人体健康与机能至关重要,目前世界最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主要来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国家( )
    A.地处低纬,耐高温 B.地处高原,有适当的缺氧条件
    C.太阳辐射强,降水多 D.运动员刻苦科学的训练
    【答案】 ①. 极光 ②. 磁暴 ③. A ④. 干洁空气 ⑤. 二氧化碳 ⑥. 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知识。
    【详解】(1)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太阳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轰击地球的大气层,与大气摩擦以后会产生极光现象,并扰乱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2)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不考虑气候等因素,纬度成为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由于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因此成为太阳辐射最强的区域。
    (3)本题考查大气层的组成部分及功能。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二氧化碳既能光合作用,又具有保温作用。
    (4)氧气含量对人体健康与机能至关重要,目前世界最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主要来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国家海拔较高,有适当的缺氧条件,能够对运动进行缺氧训练,增加他们的身体素质,故选B。
    3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晨报2010年10月7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 城市夏季午后气温示意图。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B. 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 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D. 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4)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答案】(1) ①. 热岛 ②. 由郊区吹向市区 (2)A
    (3)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绘图,城区空气上升,郊区空气下沉,近地面郊区流向城区。
    (4)不合理。理由: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
    【解析】
    【分析】本题以城市夏季午后气温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工业选址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获取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素养。
    【小问1详解】
    仔细读图,气温曲线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说明图中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市中心作为“热岛”,即是热岛效应。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而郊区近地面气温低,气压高,空气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即从郊区吹向市区。
    【小问2详解】
    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A正确;它与城市高层建筑的多少基本没有关系,C错误;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那么地面吸热就少,城市热岛效应就弱,B错误;城市热岛效应也是雨岛效应,城市上空云量多,城区的降水几率一般大于郊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D错误。故选A。
    【小问3详解】
    在近地面,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而郊区近地面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郊区吹向市区;在垂直方向上城区空气做上升运动,在高空形成高压,而郊区在垂直方向上空气做下沉运动,高空形成低压,所以在高空风从城区吹向郊区。于是形成城区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按上述原理绘图,城区空气上升,郊区空气下沉,近地面郊区流向城区,高空风从城区吹向郊区,形成环流。
    【小问4详解】
    由于钢铁厂大气污染严重,除了需要考虑布局在城市中的合理方位外,还应考虑城市热岛效应,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圈之外;读图可知,由于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随城市风从郊区回流到市中心,不能起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作用,故不合理。
    【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3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该地某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1)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______;
    (2)此时,山林和石质地面分别对应图中的______和______(P或Q),补充完整下图中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并在图中画出近地面处的等压面______。
    (3)若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__(阴天或晴天)的______(山林或石质地面),并分析其原因。______;
    (4)材料二图中①②两处相比,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
    (5)此时A处的风向为______,影响风速大小的力是______,______;
    【答案】39. 热力环流
    40. ①. Q ②. P ③.
    41. ①. 晴天 ②. 石质地面 ③. ①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②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温差大;③石质地面比热容小,增温降温快,所以是晴天的石质地面。
    42. ①. ② ②.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43. ①. 偏北风/北风 ②. 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 摩擦力
    【解析】
    【分析】本题以穿堂风为背景材料设置五个小题,考查学生对热力环流、大气的受热过程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因为山林和石质地面的温度不同导致的,所以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热力环流。
    【小问2详解】
    图中有太阳是白天,白天石质地面升温快,温度高,气流上升,气压低;山林升温慢,温度低,气流下沉,气压高,在水平方向是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山林是Q,石质地面是P。 根据低压等压面向低处凸,高压等压面向高处凸。
    【小问3详解】
    阴雨天气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会太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温度不会太低,昼夜温差小;下沉气流容易形成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温度低,昼夜温差大。从下垫面看石质地面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温度高;夜晚降温快,温度低;昼夜温差大。
    【小问4详解】
    ②风力大,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小问5详解】
    根据材料图为该地某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偏转30度-45度,是偏北风。
    与太阳平均距离(百万千米)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大气密度(地球为1)
    大气主要成分
    表面平均温度(°C)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地球
    149.6
    1
    1
    1
    N2 、 O2
    22
    23时56分
    1年
    火星
    227.9
    0.11
    0.15
    0.01
    CO2
    -23
    24时37分
    1.9年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氮(N2)
    78.08
    75.52
    氧(02)
    20.94
    23.15
    氢(Ar)
    0.93
    1.28
    二氧化碳(CO2)
    0.03(变动)
    0.05

    相关试卷

    四川省遂宁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推测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总分100分,试卷页数5页,5倍,即纵坐标“0, 雷兽最可能出现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内江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