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2.2* 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2.2* 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播放图片,思考导入,整体阅读,思考探究,小组交流,挖掘内容,全班展示,当堂训练,比较阅读,拓展赏析,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理解大战中的插曲曲折而又很有意义。
2.理清作者叙述的线索。
3.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聂荣臻对日本小姑娘无微不至的关怀,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4.学习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做促进中日友好的使者,明白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5.深刻理解中国人民在残酷战争中对革命人道主义的坚守。
6.微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清作者叙述的线索。
2.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聂荣臻的个人魅力;理解相关内容,从而对聂荣臻产生崇敬之情,做中日友好的使者。
3.理解大战中的插曲曲折而又很有意义。
难点:
1.深刻理解中国人民在残酷战争中对革命人道主义的坚守。
2.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案例二
教学设计
一、播放图片,思考导入
师生谈谈对百团大战的了解,进而扩展到对战争的认识;同时,多媒体播放日军入侵中国,杀害中国人的图片,尤其突出虐杀中国儿童的图片。在这种背景之下,老师要求学生思考:聂荣臻将如何对待日本小姑娘呢?
(设计意图:直观导入,引发思考。)
二、整体阅读,思考探究
1.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和日本小姑娘(敌人的孩子)该如何相处?聂荣臻是怎样做的?
2.如何理解大战中的这个插曲曲折而又很有意义?
3.结合前文内容,找到与“活菩萨”相对应的内容。
明确:1.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人对中国军民进行了毫无人性的屠杀,对少年儿童的虐杀也是一样,但八路军和聂荣臻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暂时收留、照料日本小姑娘,并把她们送回日军手中。这表现了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表现了我们追求和平的一种信念。
2.学习了全文之后,我们知道了聂荣臻在指挥百团大战过程中,在炮火与鲜血的残酷环境里,收留了两个日本小姑娘,但因战争中的不定因素和困难太多,聂荣臻打算把孩子送回去。虽然有所挂念,但没有想到,四十年后被救助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来中国探望他。曾经的救助成为中日友好的佳话,对中日友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这就是曲折而又很有意义的表现。
3.“活菩萨”:聂荣臻让医生和警卫员给小女孩找奶喝;拿洗干净的梨给美穗子吃,还给她喂饭;送两个小女孩回日军部队还在筐里放了许多梨,留着她们路上吃。
三、小组交流,挖掘内容
小组交流,提出课文中自己不懂的问题。(交流时组员要认真倾听,适时补充,组长组织,互相监督)
四、全班展示
1.全班展示交流成果。(发言要踊跃、大胆、有序)
2.老师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做好点拨、补充,适时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问,答疑,发散思维,提高能力。)
五、当堂训练
1.开动脑筋,主旨填空。
战火之中救孩子,悉心照料菩萨心,孤女感恩传佳话, 。(可以赞美聂荣臻,可以祈盼和平,也可以谈对战争的理解)
2.对课文中的第一幅照片进行描述,要求符合实情。
明确:照片中,身材魁梧的聂荣臻穿着朴素的八路军军装,挺拔而立,左手拉着小姑娘的手,脸上是慈祥的微笑,日本女孩穿着整齐的花条纹衣服,依偎在聂荣臻的身旁。不少人看了照片都误认为是父女的合影。是啊,统率千军万马的聂荣臻,此刻就是孩子的父亲,一位慈祥的父亲。只是我们谁都不会想到照片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战争受害国赫赫有名的元帅,一个是战争发动国的弱小遗孤。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转化知识,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比较阅读,拓展赏析
联系《长征胜利万岁》,思考它与本文在叙述方式、手法运用、行文构思等方面有何异同。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2.展示,归纳。
明确:(1)叙述方式上。
两文都是回忆录,都以第一人称讲述历史为主。《长征胜利万岁》在叙述的基础上融人恰当的议论和抒情表达感受,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本文用第一人称回忆讲述了救助日本小姑娘的事,朴实感人。
(2)《长征胜利万岁》手法多样,语言更灵活生动,使用了比喻、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句式有整有散,增强感情气势。本文语言朴素真诚。
(3)两文线索都清晰明确,情节紧凑。《长征胜利万岁》使用叙事、抒情两条线索,讲述了三个典型事件:胜利到达陕北、伏击追兵、召开军事干部会议。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事跨越了四十年的故事,前因后果讲述清楚,因果照应,结构完整。
七、布置作业
美穗子四十年后来看望聂将军还会说些什么,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大战中的插曲
“活菩萨”中日友好的佳话
比较阅读:叙述方式、手法、构思
备课资料
比较阅读同题材作品
教学目标
比较鉴赏同类题材作品,拓展课内所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方法,学生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教学过程
一、讲解同题材作品的阅读方法选准“对比点”
1.从文章的思想内容上去选取对比点。
2.从语言的运用上去选择对比点。
如,《孔乙已》中人们对孔乙已的“笑”与《范进中举》中,人们对范进中举而疯的“笑”是不尽相同的。孔乙已言行迂腐可笑,人们把孔乙已当作笑料,揭示了人们的麻木、冷漠。而范进的疯笑,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
的毒害之深。小说中旁人对范进疯态的笑,不乏阿谀奉承的色彩。
3.从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去选取对比点。
文章都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分为记叙、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等。
如能从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去比较阅读,不仅容易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还能掌握所揭示的知识规律,拓展思维。
4.从写作的技法上去选择对比点。
如,使用“照应”这一写作技法时,每篇文章是不尽相同的。比较这些“照应”的特点,即能理解课文结构特点。
又如,对详写和略写进行区分和比较,可以明确中心;迅速抓住重点段来分析,可以培养自己的快速阅读能力。
二、比较阅读同题材作品(提前印发另外两篇文章)
《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
《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见证》
《大战中的插曲》
1.分组研读三篇文章。
2.合作探究。
3.各组展示。
4.师生评价。
展示比较阅读结果:
1.比较内容。
三篇文章都讲述了收留日本孤女、送走日本孤女、四十年后孤女报恩的情节。
2.比较不同文体对于故事内容的呈现的不同。
《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对聂荣臻无微不至地照顾日本小姑娘进行了细致刻画,凸显聂将军的个人魅力;新闻《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见证》的观点更加突出,评论到位,大力地宣扬了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回忆录《大战中的插曲》因是本人的回忆讲述,所以最接近当时的情况,第一人称叙述更能带给人真实之感。
3.比较三篇文章的中心主题。
《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见证》一文,题目就是新闻主题,鲜明突出;《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侧重表现聂荣臻的慈爱和对小姑娘的关心照顾,表现聂荣臻的个人魅力;《大战中的插曲》侧重表现聂荣臻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
4.语言方式和技法。
《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见证》一文,叙议结合,表现聂荣臻的精神境界,语言直白有力。
《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从第三人称角度进行讲述,语言生动细腻,使用鲜明的动词,着力表现聂荣臻对日本小女孩的关爱。
《大战中的插曲》是聂荣臻自述,语言朴实无华,线索清晰。
三、总结
文章的写作技法很多,并且富于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比阅读中要统观全局,选择对比点时应有所侧重。
总之,选准比较阅读对比点的方法有很多,运用对比法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能更好地揭示知识规律,让学生乐于思考,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2.2* 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2* 大战中的插曲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含英咀华,一探究竟,回顾总结,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2.2* 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含英咀华,一探究竟,回顾总结,拓展延伸,创设情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