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多样的文化》名师单元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多样的文化》名师单元教学设计,共6页。
《第三单元多样的文化》名师单元教学设计学习任务群知能对标学习任务群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语言目标:通读本单元的四篇小说,用精练的语言给小说写推荐语,推断人物性格特点,了解小说的语言风格,梳理小说的叙事方式。2.思维目标:探究本单元小说的情节叙事技巧,探究本单元不同人物不同性格的人物的性格根源。3.价值目标:能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挖掘出本单元小说的内涵。结合作品和作者,深入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构建小说阅读的鉴赏体系。【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并预设学情,完成专题活动方案设计。完成展示课件,备好相关的文档资料。2.学生准备:预习;分组。【课时安排】4课时学习任务群活动实践一、教学导入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文学欣赏水平,学校推出了一系列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你们小组抽到了外国文学作品研读,活动结束以后,请整理所有学习成果,在全校的文学论坛上进行展示。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开启外国文学作品的欣赏之旅吧!教学策略:导语环节设置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精讲步骤一、轻与重:小说题材内容的取舍环节1:我来为________写推荐语。通读本单元文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细读后写推荐语。推荐语至少包含以下内容:作者简介、内容概述、选材特点和思想高度。范例一:这是一篇硬汉的战斗檄文。“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海明威以新闻记者冷静简洁的笔触,直接呈现了惊心动魄的捕鱼场景。小说描写了一个老人在茫茫大海上与鲨鱼搏斗的故事。而被打败的有自然规律上的年老体衰,情感上的孤独迷茫,更有意志上的畏惧放弃。人生如海,永不言败。范例二:一个老人、一条小船、一片大海,抒情安逸的故事情境上增添了一批批凶猛的鲨鱼。于是“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海明威为他所钟爱的硬汉找到了灵魂、自信、坚毅,永不言败。这是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现代回响。一个人真正的胜利,应该体现在精神与灵魂上的永不言败。环节2:分析推荐语的高频用词,看看同学们使用了哪些高频词。(预设:揭露现实、取材普遍、主题深刻……)分析这些高频词,你有什么发现?教师总结伟大作品的一般性特点:取材的普遍性(小说的“轻”),主题的深重性(小说的“重”)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从本单元涉及的四部作品中选择一本书,成立阅读小组,共读一本书,并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单。教学策略:设计四个活动,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设计意图:环节1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环节2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经典作品的共性,明确小说的取材普遍的“轻”和主题深厚的“重”。培养学生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的核心素养,提高批判赏析的能力。步骤二、实与活: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环节1:本单元四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试着从多个角度来说明理由。(人物性格、人物品质、人物形象等)环节2:猜一猜别的同学不选你喜欢的人物的原因。环节3:为你喜欢的人物写一段形象介绍语,上台模仿“感动中国颁奖形式”来展示。范例:人物形象介绍语大卫·科波菲尔你无疑是不幸的,小小的身躯承载着太多辛酸磨难;然而你又是幸运的,总有温暖的光束抚慰着人生的伤痛。你用善良、宽厚、仁爱的品格书写了一段与命运抗争的血泪史,传达着震撼人心、磅礴向上的力量;你用人道主义精神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童年之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枯木逢春。“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在逆境中挣扎的强者总会看见黎明的曙光,大卫·科波菲尔,你不仅救赎了自我,也成为千万读者成长的摆渡人,诠释着善良的人终会找到可喜的归宿意义。环节4:四人一小组,选择一个人物形象,结合文本,探究“是什么使得人物如此鲜活”,并选派代表说说你们的发现。教师相机点拨小说的人物塑造方法,引导学生明白人物形象的丰满性和人物的个性。教学策略:通过理解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意义,深入分析鉴赏,进行学习。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拟写人物形象的介绍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分析。通过这一活动来探究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技巧,从而提高学生领会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的核心素养。步骤三、隔与通:小说语言风格的体现环节1:我来言说小说语言风格——隔与通。教师给出若干体现小说语言风格“隔”与“通”的选题(如简繁、缓急、隐显等),供学生参考。选题1:小说语言的简与繁[结合《老人与海》(节选)和《百年孤独》(节选)]选题2:小说语言的缓与急[结合《老人与海》(节选)和《大卫·科波菲尔》(节选)]选题3:小说语言的隐与显「结合《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和《复活》(节选)]选题4:小说语言的庄严与轻松[结合《复活》(节选)和《百年孤独》(节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本组的选题。组内分工合作,找出小说中与该选题契合的文本依据,运用网络和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讨论拟写讲演稿,组内推选讲演人,组内彩排等。环节2:正式举行班级微讲坛,互动分享。环节3:根据微讲坛的学习成果,汇编各组讲稿,形成语言风格鉴赏集。后续活动或作业:模仿该小说的语言风格,创作小说片段。教学策略:通过群文对比阅读,小组合作深入文本,研讨交流。教师进行预设,加以点拨。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讨,活动探究,完成任务。培养学生交流与语境、直觉与灵感的素养,提高学生应用交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步骤四、常与变:小说叙事方式的选用活动全称“换种方式讲故事”。要求学生采用不同于作者的方式来讲述节选的故事,从而体会故事叙事方式的“常”与“变”。环节1:换种形式讲故事。教师出示几个选题,供学生选择。选题1:用第三人称叙述《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中的段落。(参考章节:我去监狱看望米考伯)选题2:用玛丝洛娃的视角重新讲述故事。(参考章节:法庭上再相遇、监狱见面的片段)选题3:按照现实主义的手法重新讲述丽贝卡到达马孔多后发生的故事,要求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选题4:按照浪漫主义的手法重新讲述渔夫与鲨鱼搏斗的场景,要求使故事变得离奇、不可思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确定本组的选题。组内分工合作,有序进行准备工作——梳理讲述思路,组内推选讲述人,组内讲演彩排等。环节2:举办故事分享会,互动分享。环节3:(讨论)如果原文的讲述就是“常”,现在的讲述就是“变”,你觉得哪一种方式更好?讨论时,教师出示讨论的议题。议题1:人称的选择是不是小说家刻意选择的结果?“让谁来说”有没有小说家的考量?议题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叙事方式有没有高下之分?这样的选择有没有作者的考量?小结:合适的就是最好的。作者在选择叙事方式时往往根据小说的主题、呈现的效果、作者本身的用语习惯、社会的影响等因素来确定。课后作业:有人说:“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自身史。”对此,你怎么看?请阅读本单元的四部作品,查阅相关资料,选择一或二部,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在班级举办交流分享会,分享发现或者出版一期班刊。教学策略:1.设活动、深探究。本活动主要想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叙事风格,在理解的基础上,拓展到整个单元乃至课外,最后形成自己的叙事风格,学以致用,进行自己的创作。本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发散创新、内化完善的能力,培养学生选择与继承、关注与参与的核心素养。2.内化完善能力。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习得了关键知识,可以运用关键能力,学会联系生活,将课堂所学应用到自己与他人身上,从而思考自己的成长。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人称叙述的视角是作者考量的结果,叙事方式与文章的主旨等因素有关。知人论世,结合作品和作者,深入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选择与继承、欣赏与评价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批判赏析的能力。专题分布能力素养命题热点1.小说题材内容的取舍2.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3.小说语言风格的体现4.小说叙事方式的选用1.学习解决主题表达与题材取舍的问题2.理解小说塑造人物的方式,对人物形象进行批判赏析3.把握小说多样的语言风格4.学习小说的叙事手法,借鉴作者的优秀作品,学以致用1.感受并分析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塑造、情节叙述的手法2.小说中的语言风格、叙事手法是近几年高考侧重引导学生关注的鉴赏角度,要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