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小结,任务五,任务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2.通过赏析诗词,学习并掌握“抓意象-析意境-品感情”的词作鉴赏方法。
3.通过对重点诗词内容的分析及高考链接,学习并掌握虚实结合的手法。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赏析诗词,学习并掌握“抓意象-析意境-品感情”的词作鉴赏方法。
难点:通过对重点诗词内容的分析及高考链接,学习并掌握虚实结合的手法。教学设计
引用诗词,导入新课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借“沧海”、“巫山”这样的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隐喻他和亡妻之间的情感,深表自己的怀旧悼亡之情,感人至深。百年之后,又有一位著名的词人像他一样借诗词来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悼怀之情。这位伟大的词人是谁呢?
明确:苏轼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苏轼悼念亡妻的作品《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元稹的悼亡诗句导入,引出悼亡诗,从而导出苏轼开创的悼亡词,能够帮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更好地学习新课。)
二、任务一:检查预习,知人论世
(一)写作背景
(一)写作背景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王弗贤淑端庄,对苏轼的事业、人生给予了巨大的激励和帮助。王弗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就去世了。这对苏轼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苏轼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年,公元1075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这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现实里的境遇,对亡妻依旧的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二)悼亡诗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并整理资料,这样不仅能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强化他们对这些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积累。)
三、任务二:诵读诗词,体会情感
(一)听读并跟读、反复诵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二)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真挚的爱情
深沉的思念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诗词的节奏,深入体会诗词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任务三:整体感知
速读诗词内容,找出这首词的线索,分析全词是如何围绕线索来抒情的。
明确:明确: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
梦前——(十年生死两茫茫,……尘满面,鬓如霜)此情无计可消除。
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此时无声胜有声。
梦后——(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此恨绵绵无绝期。
(设计意图:通过速读诗词内容,独立思考,概括分析词人的写作思路,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人的情感。)
五、任务四:合作探究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呈现交流成果。)
1.读上片,找到你认为较清晰的画面,并说说你的感受。
明确:千里孤坟 尘满面,鬓如霜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写死者在千里之外,没有昔日的伴侣近在咫尺相陪,九泉之下若有灵,连诉话凄凉的地方也没有。这该多么孤寂清冷!作者通过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
“尘满面,鬓如霜”概括作者的形象特点———一个老者、饱经风霜、灰尘满面、鬓角如霜、生活坎坷。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压,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遭际不幸,转徙外地,艰辛备尝。可以说,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作此词时,苏轼年仅四十,说"鬓如霜"不无夸张,但我们也由此可见其生活之遭际挫折和心境之凄凉。
2.读下片,找到梦境里最清晰的画面,并说说你的感受。
明确: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明月夜,短松冈
“小轩窗,正梳妆”,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动写照。十年死别,思念至苦,夫妻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端感慨要向对方倾诉;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无言胜过有言,万千思绪尽在其中了。语言又是那么的笨拙和苍白。感情的浓烈已不需语言来表示。将思念与感慨以“泪千行”来互诉衷肠。
“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短松岗,即指王弗的墓地。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
3.赏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明确:“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不也同样吗?“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两茫茫”所表现出凄婉、沉痛的感情,直笼罩全篇。
“不思量,自难忘”,是抒情。人虽去世,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呵!这十年间,诗人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看似矛盾的心态,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思念。 “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因为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可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所以是“不思量,自难忘”。
4.请结合诗词内容总结本文的艺术特色。
(1)以虚映实,虚中见实。
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
(2)情感真挚,以情动人。
感情的表现在梦前和梦中前后一致;随着入梦和梦醒,一步步深化:死别相思苦;相思不见,无处话凄凉苦;积思成梦,幽梦话凄凉亦苦;梦醒而只剩得冷月松冈,则更苦。全词凄婉哀伤,出语悲苦,真可谓一字一泪!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以情动人。
(3)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字展开描写。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情节,有起有伏;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4)语言质朴,纯系白描
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得到纠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六、小结
上阙: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写景、记事、抒情
为“记梦”作好了铺垫 。
下阙:梦中相逢之喜和醒后之悲――写人、记事、抒情
七、任务五:高考链接
(一)知识点:
虚实结合:“实”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
“虚景”常包括三类:
1.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以虚象显实。
2. 已逝之景之境。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3. 设想的未来之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二)课本溯源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李煜《虞美人》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此句再现了周瑜火烧赤壁时的景象。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感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这是设想的别后所见之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凄清,更写出诗人心中无限孤独伤感之情。
(三)答题思路
怎样解析虚实结合的诗词鉴赏题呢?
1. 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
2. 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增加了诗歌的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扩大了诗歌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诗人的感情。
(四)真题研习:
(2015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月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⑵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⑶未缺:指月圆。⑷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①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②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设计意图:通过高考链接,知识点的总结,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住知识点,通过真题研习,了解高考中常见的考查形式,设问方式等,从而系统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八、任务六: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面问题。
水龙吟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有人说苏词的最后一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写得最为精妙,请赏析它的妙处。
明确:画龙点睛。情中景,景中情,总收上文,深化主旨,既干净利落,又有味无穷。词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华。是离人泪似的杨花,还是养号花般离人的泪。虚中有实,实中箭戌,总在虚实之间,似与不似之间,盖不离不即也。
板书设计:
记梦
上阙: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写景、记事、抒情
下阙:梦中相逢之喜和醒后之悲――写人、记事、抒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共10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