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将进酒》名师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72914/0-173552363590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将进酒》名师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72914/0-173552363593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将进酒》名师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72914/0-173552363596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将进酒》名师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72914/0-173552363599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将进酒》名师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72914/0-173552363602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将进酒》名师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72914/0-173552363607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将进酒》名师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72914/0-1735523636098/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将进酒》名师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72914/0-173552363612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选择性必修 上册将进酒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上册将进酒集体备课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将进酒,----欢,----愤,----狂,追求精神自由,建立丰功伟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杜甫《不见》: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拔扈为谁雄?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将进酒
唐 李白
1.通过有感情地吟咏诗文,体会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精神。2.通过知人论世,品析诗句,掌握分析诗歌情感的方法。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725)
初入长安无功而返(730)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742)
奸佞当道赐金放还(744)
与友畅饮作《将进酒》(752)
写作背景: 李白曾因吴筠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36),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到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1.初读提示(明确字音):将进酒qiāng 金樽zūn 烹羊pēng 岑夫子cén 馔玉zhuàn 恣zì 欢谑xuè 沽酒gū 斟酌zhuó 千金裘qiú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和重音的读法。
任务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听范读音频,体会感情;3.高声诵读:王安石说李白的诗“词语迅快”。看来,非高声诵读不能传达其情感气势。(自由诵读4分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快速浏览诗文,分析这首诗中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是怎样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脉络为:
任务二:理清脉络,分析情感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问题,讨论交流之后小组代表呈现讨论结果。
任务三:分析诗文,挖掘主旨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歌开篇的长句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3.说说“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的作用。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5.分析诗人的愁源于何处?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歌开篇的长句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长句开篇,起势突兀,郁积胸中的不平之气,如“黄河之水”挟天风海雨之势,倾泻笔端,渲染出诗歌强烈的抒情意味;“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夸张的手法来写青春易逝,人生苦短,感情由高昂转为低回,为下文“劝酒”铺垫。
明确:表现了诗人渴望施展胸中抱负,建功立业的愿望。
2.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3.说说“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的作用。
明确:诗人酒酣之际,加入短句,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十分真切。这时诗人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简直忘了是在写诗。
明确:内容同:鄙视权贵。 异:前者低沉、消极;后者对精神追求,富有昂扬之气。 表述形式异:前者委婉,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后者直指“权贵”,直白。
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5.诗人的愁源于何处?
“且为乐”——“万古愁”“必有用”——“不复醒”“必有用”——“不足贵”“不足贵”——“不复醒”
怀才不遇,可以说是封建时代多数才人的共同命运,所以说是“万古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源于生命本体的愁 追求精神自由就会蔑视权贵,反抗反抗秩序;要建功立业,就要向传统妥协,和权贵达成和解。他既想做孔子,又想做庄子,结果既做不成孔子,也做不成庄子。李白执着的两种东西是悖论式的人生追求。他希望在人生的各个向度上都取得成功,他的理想超越了时代所能忍受的极限。他是不可教训的理想主义者,千古独步的精神超人。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用典,也叫用事,使事,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它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
按内容分类: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1.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如: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按形式分为:1.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如“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三国时期周瑜的典故。2.暗用典故。如果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就是暗用典故。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里的“天狼”其实用了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3.正用典故。古人常常将典故用来自比,我们称之为正面用典。如“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作者李白借“建安风骨”和“小谢”自比,从而表达对他们的推崇。4.反用典故。用典也有反用其意的,称为反用典故。如辛弃疾的“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反用《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
用典的作用: 1.用典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强化感情色彩等作用。 2.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注意:典故的用意往往是因人因诗,根据诗歌表达的意图和情感而异的,在答题过程中切忌死记、照搬典故,而应根据具体的诗句体会。
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典故? 2.请谈谈这首诗(词)运用典故的表达作用。答题步骤: 1.点明运用了什么典故。 2.简要说明典故的具体内容,辨明用典形式。 3.点明运用该典故的表达效果。答题模版: 这首诗运用了……典故,……(典故具体内容),借此表达了作者……(思想、情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2013全国卷Ⅰ)鹊 桥 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释】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问题: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答:(步骤一)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步骤二)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阅读李贺的《将进酒》,分析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的异同。 将进酒 李贺 (唐)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明确:相同点:两首《将进酒》都运用了典故,李白选用了曹植,李贺则选用了刘伶。虽然都隐含怀才不遇之意,但深层意味却有所不同。 曹植性格放任,不苟礼法,与李白性格有相似之处。李贺则因元稹设计陷害,以犯父讳之名不得参加科举,空负满腹才识,宦海生涯短暂卑微,无奈之中只能向往的豁达的刘伶。 这样看来,曹植与刘伶实际上也是李白与李贺自我形象的隐射。
不同点:语言方面:李白的诗追求自然,任情随性,从不刻意雕琢。出语或灵感突现,妙手偶得;或情之所至,奔迸而出。《将进酒》就属于后者:想到时光如水东流不回,他大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然而,李白终究是李白,短暂的叹息之后,自信的他又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的呐喊,性格所致,更是盛唐时代的强音!
李贺长于锤炼语言,遣词造句瑰丽诡谲。《将进酒》中,李贺用琉璃、琥珀、龙笛、鼍鼓等异乎寻常的名物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然而,狂欢之中,身世悲戚而生性敏感的李贺想到了青春将暮,自己所能做的也只有“劝君终日酩酊醉”……瑰丽的语言、乐景中的哀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孤单的苦吟诗人,一个作诗要呕出心沥血才肯罢休的鬼才李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将进酒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9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将进酒图片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青莲居士,浪漫主义,奔放飘逸,想象丰富,豪迈瑰丽,第一次漫游,第二次漫游,人生经历,将进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将进酒授课ppt课件,共19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