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徐州市等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徐州市等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加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劳动者再没有以往那么单纯,人和机器人建立了多重内部关系,这都体现了劳动者的深刻变化。
劳动者的变化,已不是蓝领、白领、金领之类的升级和变化,也不是体力型、知识型、科技型的智能化升级。当下,人的健康、安全和长寿,以及人的体质和智能,是劳动者最重要的内涵。
劳动者质量取决于人的体质和智能。农业科技促进了粮食增产,现代医学科技渐渐普惠大众,这都使更多劳动者的健康和营养得到保障。老弱病残虽然不是直接的劳动者,但如果他们的疾病能够得到治疗,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也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实际上也能间接改善劳动者工作、生活的条件和环境。
教育科技(特别是这些年数字技术)的兴起,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跻身劳动者行列,促使了劳动生产的精准化,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智能技能水平,进而提高了劳动效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取代了劳动者的一些急难险重的岗位,这能大大减少人类劳动的风险,使人可以更加安全、舒适地劳动。可以预见,未来机器人、人工智能作为新的劳动力将取代部分人的劳动和工作,人类将主要从事科技、研究、娱乐、游戏、创作等获得精神快乐的智能劳动,这更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
生物技术与基因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的跟进,诸如生产新器官、大脑记忆体、骨干、皮肤等医药产品,加之健康护理服务不断完善,在减少病痛的基础上,使人类的寿命得到了普遍延长。这都有可能激活劳动者的活力,潜在地延长劳动者的有效劳动时间。
总而言之,我们体会到恩格斯所说的劳动创造的“人”是一种未完成的、开放的存在。劳动与人也不是终极定义,而是一个发展和开放的体系。数字智能科技对人的积极影响揭示了人在持续进化,我们有可能对人进行重新定义,人和劳动都将会有新的内涵。
(摘编自邵春堡《劳动力内涵发生深刻变化》)
材料二:
近年来,人们享受着数字劳动带来的自由与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被数字平台和智能算法遮藏的危机。数字劳动是随着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兴起,由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共同创造的劳动新形态。在数字劳动中,作为劳动者的用户和数字平台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再单纯。这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反思数字劳动。
第一,用户主体被异化。数字劳动依托数字平台,以创造价值为目的。当下,用户主体可以随时随地在微信、抖音等平台更新状态、图片、轨迹,平台将用户更新的内容生成数据,这使得平台上的用户拥有了“数字身体”。“数字身体”具有经济价值,有时候还会对现实身体产生数据霸权,从而控制人的行为。此外,数字劳动主体在线分享、点赞、发帖、转发等行为,隐含了情感倾向、伦理道德原则与消费理念等。你是否发现,每次打开熟悉的APP,都能看到你想看到的推送?这是因为,平台会不断监控用户兴趣、浏览内容、社会关系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以一种定制化的方式共享给更多用户。这种把用户注意力和意识进行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行为,也被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而在此过程中,用户自身情感状态和影响力往往会被隐蔽地让渡给数字平台,但并不会因此得到相应的报酬。故而,用户的主体性被遮蔽,甚至被异化。
第二,休闲时间劳动化。数字劳动场所也发生了变化,工作地点从“工厂”扩展至“生活世界”,社会成为工厂的一种功能,即社会的工厂化。社会工厂的形成,导致数字劳动具有了娱乐性与生产性的双重维度,工作和娱乐的关系正在发生改变。在此意义上,数字劳动重构了娱乐与工作的界限,对生活世界的时间进行了侵蚀和掠夺。为获得更多利润,企业会尽可能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或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996”“007”等工作模式正成为许多打工人无法避免的困境。因此,数字加速主义正在诞生,数字劳动不再是简单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是把休闲时间变成了劳动时间。
第三,数字平台的规训力量。作为人和生活世界的技术中介,数字平台通过量化、提取的方式,将生活简化为可被记录和交换的数据和商品。数字劳动尽可能利用算法攫取非物质生产劳动中的信息交流、情感、认知、合作等一般智力要素,进而将这些要素在用户持续生成、复制和反复使用一系列数字化过程中升值。对于更广大的层面而言,数字平台可以通过分类识别各类人员、数字劳动行为和结构偏好,重塑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劳动方式。更有甚者,数字平台通过信息收集与整合、判断与决策、执行和反馈,塑造了强大的数字劳动秩序。
(摘编自张灿《多维反思数字劳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农业科技、医学科技和教育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劳动者体质和智能的提升,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的质量。
B.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等科技的发展,延长了人类寿命,可激活劳动者的活力,潜在地延长了有效劳动时间。
C.数字劳动以数字平台为场域,使用户主体拥有数字身体,相对于现实身体,数字身体更能控制人的行为。
D.数字劳动尽可能攫取平台上情感、认知等要素,并在用户持续数字化运作过程中实现对要素的利用与升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为新劳动力,未来机器人、人工智能将取代部分急难险重的工作,这让人们探索智能劳动更有动力。
B.依据恩格斯的观点,未来劳动者的内涵可能会超越“人的健康、安全和长寿,以及人的体质和智能”等范畴。
C.数字劳动具有娱乐性与生产性的双重维度,社会变得工厂化,这使得工作地点从“工厂”扩展至“生活世界”。
D.两则材料都运用举例论证的手法,以具体生动、贴近生活的事例,呈现了数字科技发展塑造的新型劳动样态。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是( ; )
A.教育科技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兴起,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短期培训得到发展,劳动者能够即时学习。
B.AI翻唱孙燕姿歌曲说明无论人的情绪多么复杂,AI都可能以细腻表达叩击灵魂深处,取代人类歌声。
C.Chat GPT拓展了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的边界,在许多岗位上有望取代人类,这促使劳动者提升劳动力。
D.随着医疗水平和粮食供给的改善,中国人平均寿命增长至2023年的77。3岁,我国人口数量平稳增长。
4.两则材料对“劳动者”的看法和态度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5.请依据材料,从数字技术对劳动者的影响这一角度简要分析以下材料。
某公司员工小A在上午11点下单,半小时后,便收到“外卖已送达”的送餐提示;加班至晚上10点,他打开网约车平台,5分钟内坐上了回家的车;洗漱过后,小A如往常一样刷着手机,各大APP推送的内容正是他最近关注的话题,他看到一个关于“效率提升”的知识付费项目与其工作息息相关,于是立即购买了该课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弦歌(节选)
李骏虎
过了雨霖桥,就望见当地人叫“一颗印”的两层居所了。闻太太照旧伫立在桥头迎接,夕阳把她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白天五华山又拉警报了。”她迎上来接过闻先生的包抱在怀里说,“我给你炒了新的烟丝……”一边与何新之互相问好。
“城里也听到了,我很担心你们。”闻先生下意识去摸摸袍襟处尚有余温的烟斗,“孩子们呢?都好吧?”闻太太轻声地回答:“孩子们都好,等着你吃晚饭。”
何新之把伞递给先生,先行告辞。“新之,一起吃晚饭吧。”闻先生挽留他。“不了,谢谢先生!他们约了我的……”①何新之匆匆走了,他想到了闻先生家里有很多人要吃饭,闻先生总是夤夜秉烛制印养家。
“去江边站一站吧。”闻先生扶着太太的臂膀说。闻太太看着何新之远去,轻声问:“青年们都去了哪里?一直都有很多人跟你一起回来,更多人在这里接你,怎么——真是因你不写诗了吗?”闻先生望着江畔树影下的波光,慢慢地说:“青年们总会懂得的,没有比历史更伟大的诗篇。我是要抗战,不要内战的,这就是我加入民盟的原因。我是要从历史中看清这民族的病症,我已为她开出了药方!青年们会懂得并回来跟我一起,很快,不信你就看!”闻太太笑着问:“到底是你引领青年前进,还是青年推着你在走,我看不清。”“你自是看不清,我也未必非要弄个清楚。”闻先生看一看太太,“我知道的是,青年代表着进步的力量,青年就是进步的方向!”
闻先生伸出手臂,一指眼前那东去的江水,说:“就像这不息的江水,不舍昼夜执着地奔向大海,这就是进步的方向、进步的精神。他们创造着历史的诗篇,而大海就是真理的存在。”闻太太笑起来了,说:“还说不作诗了,这不就是诗吗?走吧,回去吃饭了,孩子们等得着急了。”
推开大门,走过天井,上到二楼。朱自清先生一家正在吃晚饭,看到他们回来,朱先生放下筷子,出来笑着说:“我还在担心下那么大的雨,路一定不好走,怕你们回来得太晚。刚才新之先回来报平安了,我才放心。”又望着闻太太笑着夸赞,“今天是领略了闻太太制作烟丝的高超手艺了,滴了好几滴香油和酒进去,就那么慢慢地文火翻炒,倾注了多少的温馨甜蜜在里面啊!”闻先生笑道:“你哪里知道,这是我半夜刻字倦了提神用的!”
②两位先生相对大笑,引得楼上浦江清先生用昆曲念白问道:“何处笑声,倒隐含着一丝苍凉?”闻先生学着他腔调念道:“乃是‘清华双清’加一个姓闻的疯子!”
三人又一阵笑,惊飞窗外栖息的鸟雀,几个住在一楼的研究生也跑到天井来抻长脖子朝上张望。三人笑罢,各自回去吃晚饭。
夜,静得使人忘却今夕何夕、此地何地,若不是手中刮骨疗毒似的刻刀,真让人怀疑置身的是静夜中的清华园。闻先生吹吹刻好的印章上的石屑,又用软毛刷清理字面,在朱砂印泥上摁几下,捏过一方宣纸来,试钤一个印,颇为满意。他轻叹一声,擦过手,拿起烟斗把白日里太太炒的烟丝填了结实的一斗,点着了,深吸一口,又咳着吐出抖抖的青烟来,起身推开窗去望那星空。③月辉如霰,幽幽洒满江树,此刻的自己真就比在清华园时更为通透了。然而闻先生心里自然是颇不平静的,想起傍晚在江边太太所提出的问题来,自己以江水作答,而他又何尝不似那滚滚入海的大江?他引领青年,同时也被青年们裹挟,就像一个冲浪的弄潮儿,必定要经受惊涛骇浪的考验。
这星月交辉、江山无恙的静夜,闻先生想起了在《北平晨报·诗刊》、在青岛大学的自己,那时跟着他的青年们很多,他领着他们作诗,他们高声朗诵他的《死水》《口供》,跟着他从“一沟绝望的死水”里向着一个理想——“咱们的中国”挣扎、呐喊,而自从自己有了“考据癖”并以学者自居后,青年们就渐渐地离开了他。这时候,独对这万籁俱寂的宇宙,在这仿佛无声的世界里,他听到了自己胸中又响起战鼓一般沉闷而有力的心跳声——
静夜!我不能,接受你的贿赂。
谁稀罕你这墙内方尺的和平!
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
这四墙既隔不断战争的喧嚣,
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是放下刻刀,从故纸堆里抬起头来做回一个斗士的时候了。案头这部唯物史观的《中国文学更稿》还没有完成大纲,而他已经为这民族开出了药方,明白自己应该去做一个披荆斩棘的实践者了。
这注定是一个无眠之夜,然而白天照常光临了。“昨夜望见你的窗口烛光彻夜地燃着,想到你定是在思考什么大事,没想到今天就宣布要举家搬回城里去了!”朱自清先生讶异地把茶杯放回桌案上,望着闻先生,“听说是民盟要你去主编《民主周刊》,你是要跳出学术去从事政治了吗?”
浦江清先生惊异道:“你知道政治吗?你不懂政治的吧!”他抬起双手来甩一甩看不见的水袖,“唉,你这一去,我们开创的中国文学史研究的‘闻一多派’就算终结了,这可是你开辟的一条新的研究道路,你好忍心!”
闻先生举着烟斗,抖动着胡须,因为熬夜嗓音有些沙哑,眼也是发红的。他昂然道:“我今天请二位喝茶宣布这件事,为的是说出我长久的痛来。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我迟早要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光和热来。”
朱先生和浦先生面面相觑。
④“这是会受青年们的热烈欢迎的。”朱先生笑着说。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太太做好晚饭后在桥头迎接闻先生,给闻先生用香油和酒炒提神的烟丝,从这些行为都可以看出闻太太贤惠能干。
B.闻先生和闻太太在江边的对话,交代了闻先生现在的处境,从中可以看出闻先生想要带领青年解决民族问题的决心和担当。
C.闻先生静夜沉思,内心颇不平静,“他引领青年,同时也被青年们裹挟”回答了“是你引领青年前进,还是青年推着你在走”的问题。
D.闻先生、朱先生、浦先生三位是同事也是挚友,对于闻先生跳出学术去从事政治的做法,朱先生和浦先生都坚决反对。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通过何新之的心理描写,从侧面写出了闻先生家庭负担很重,要靠制印养家。
B.句子②中写浦江清先生用昆曲念白询问,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鲜明,颇具个性化。
C.句子③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皎洁,洒满了江树,营造了安谧的氛围。
D.句子④中朱先生的话指出闻先生定能引领青年向前,也流露出对青年投身政治的期待。
8.小说中的画框的诗句出自闻一多的《静夜》,引用这些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小说中闻先生的原型是闻一多,闻一多的人物标签有“诗人”“学者”“艺术家”“民主战士”“爱国主义者”等,请结合本文和教材中的《红烛》,从五个人物标签中选择三个并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文本一: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
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不屡策,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方驾,则虽倾轮绝勒,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铢量其能而审处之。如是则士之愚萦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纵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者,吾不信也。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文本二:
古之取士,取于盗贼,取于夷狄。古之人非以盗贼、夷狄之事可为也,以贤之所在而已矣。夫贤之所在贵,而贵取焉;贱,而贱取焉。是以盗贼、夷狄,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而绳趋尺步、华言华服者,往往摈弃不用。何则?天下之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者众也。朝廷之政、郡国之事,非特如此而可治也。彼虽不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然而其才果可用于此,则居此位可也。布衣寒士而贤,则用之;公卿子弟而贤,则用之;巫医方技而贤,则用之;骨吏贱吏而贤,则用之。
(节选自苏洵《广士》)
10.材料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夫材A之用B国C之栋梁也D得之E则安F以荣G失之H则亡I以辱。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患,意为担忧,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患”字含义相同。
B.苟,意为如果,与《赤壁赋》中“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中的“苟”字含义相同。
C.铢,本是古代重量单位,重量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铢量,这里形容极精细地衡量、推究。
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与《师说》中的“巫医”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认为人才和一般人的区别在于,人才遇到事情时能够把事情治理好,出谋划策时能够分清利害关系,治理国家能使国家安定。
B.王安石认为在马棚里很难辨别出良马和劣马,而在二者一起拉车赶路时,则能够看出劣马即使拉断缰绳,昼夜不停,也追赶不上良马。
C.王安石用刘邦、项羽、唐太宗等人的例子,说明如果国君真正渴求人才,会激励人才的出现,提醒当时的统治者应该广泛地寻求人才。
D.苏洵认为古人常从盗贼、夷狄中选拔人才,循规蹈矩、言辞堂皇、服饰华美的人,往往舍弃不用,因此提倡应多从身份卑贱的人中选拔人才。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
(2)是以盗贼、夷狄,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
1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王安石和苏洵在任用人才方面的观点?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刘长卿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注】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左右,诗人结束了十多年的赋闲乡居生活,到鄂州担任转运使判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从御命赴任写起,通过探问路途寄寓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探索。
B.颔联写所见之景,千峰一同在夕阳照耀下,呈现出气象万千之态,宛如一幅色彩鲜明的夕阳秋峰图,表达了诗人与千峰共赏夕阳的闲适、愉悦。
C.颈联回扣标题“怀旧居”。对诗人来说,此去一行,昔日交游的友人和故乡已经越来越遥远。
D.尾联回应首联中的“路何长”。诗人跋涉深山,露水沾湿衣衫,可见旅途跋涉的风霜劳顿。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中,“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从侧面烘托音乐的巨大感染力和弹琴者技艺的高超,《琵琶行(并序)》中也有类似的诗句“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异族祠堂香火旺盛,传达出对收复中原的隐忧。
(3)叠词用得好,可将自然景色或人物描绘得生动形象。古代诗词中运用叠词而又能产生这种效果的有很多,如:“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被称为“中国游戏行业的里程碑与工业奇迹”的《黑神话:悟空》,②是设计团队围绕中国神话为背景,③深度挖掘《西游记》中的经典元素,④并融入现代游戏设计理念,⑤打造出既熟悉又新颖的西游世界。在《黑神话:悟空》中,山西的“木头”成为震撼世界的中国符号。世代居住于此的山西人用木头搭建了无数的古建奇观。
一望无际的塞北草原上,甲__________的应县木塔是我们实实在在能见到木构建筑征服天空的极致高度。在应县木塔的身上,古人使用了现代修建摩天大楼时常用的双层套筒结构,67米的高度甚至已经超过了如今绝大多数居民楼。
然而这些古人所钟爱的木头材料又生得太过娇贵,怕水、怕火、怕虫蛀、更怕人为破坏,这些无可避免的短板使得木构建筑天生“短命”。永宁寺塔建成后仅16年便毁于雷火。这并非材料与技术不足的无奈之举,因为华夏先民早就已搭建了4000年来不朽不化的石峁古城。
古人的想法或许有些浪漫到匪夷所思:他们相信木头是有生命力的。树木的春荣秋枯,就如同人的乙__________,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用树木搭建的众生居所,便自然地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力。
木头是有极限的。但有些极限的意义,就在于超越。中国人则将榫卯的艺术雕琢到了极致,创造出不逊色于汉字的伟大发明:斗栱。数十个方形“斗”与弯弓形的“栱”彼此榫卯交织,如同乐高积木一般搭建出一个无比精巧的承重结构。正是这种精巧的结构,造就了应县木塔历经40余次地震、200多发炮击而900年不倒的奇迹。
古人选用木头修葺房屋,为它们注入了灵魂与生命,同时也注定了他们不会永恒存在。正因如此,每一座从时光的罅隙中遗落下的建筑,更显得丙__________。
18.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黑神话:悟空》问世,引起全球范围的互动狂欢,这也是促成中华文化软实力输出的机会,请你依据材料内容,使用转折关系的语句,为外国友人介绍木质建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桂花原产南方低纬度地区,属于短日照植物,也就是说日照时间缩短到一定程度就会开花。可是,每年日照开始缩短的时间都一样,按理说,开花时间也应该差不多,那么为什么会出现2024年桂花开花这么晚的现象呢?
原来,虽然日照时间的周期每年都一样,但是①__________。在温度足够的情况下,即便日照减少,植物仍然可以维持一定效率的光合作用,多积累一些营养。所以,②__________,桂花还会考虑环境温度来作为是否开花的另一个决定因子。
桂花树考虑多个因素来决定自己开花的时间,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植物在努力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学会的“本领”。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本领”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传说小满为蚕神生日,在江浙一带还有一个“祈蚕节”。
C.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障壁”太难了。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作家冰心在《春水》中有这样一句短诗:“墙脚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著名演员陈道明却认为:“孤芳自赏已经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格——因为要孤芳自赏,你就必须坚守自己的个性和原则。至少,它还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C。“数字身体更能控制人的行为”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有时候还会对现实身体产生数据霸权,从而控制人的行为”可知,原文并没有把数字身体和现实身体进行比较,得出“更”的结论。
故选:C。
2.答案: A
解析: A。“未来机器人、人工智能将取代部分急难险重的工作”错误,变已然为未然。由材料一第四段“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取代了劳动者的一些急难险重的岗位”可知,未来机器人、人工智能取代部分急难险重的工作,已经发生。
故选:A。
3.答案: C
解析: 材料一的观点是:数字智能科技使劳动者和劳动发生深刻变化,人和劳动都将会有新的内涵。
A。“劳动者能够即时学习”,体现材料一“人的体质和智能,是劳动者最重要的内涵”等观点。
B。“取代人类歌声”体现材料一“人工智能跻身劳动者行列,促使了劳动生产的精准化”的观点。
C。“在许多岗位上有望取代人类,这促使劳动者提升劳动力”错误,材料一观点“取代部分人的劳动和工作……这更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与材料观点相悖,不能做论据。
D。“平均寿命增长”,是劳动者数量的变化,“人的健康安全和长寿……是劳动者最重要的内涵”
故选:C。
4.答案: 材料一认可劳动者的进步,认为劳动者能利用数字智能科技,全面提升自己素质。材料二担心在数字时代,劳动者被异化,休闲时间被侵占,劳动秩序也被重塑。
解析:
5.答案: “半小时后”“5分钟内”等时间词及“送餐提示”,体现了数字技术促使了劳动生产的精准化,进而提高了劳动效率。
“各大APP”“网约车平台”等的使用及“购买了该课程”,体现了数字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智能技能水平,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
“推送的内容正是他最近关注的话题,他看到一个关于‘效率提升’的知识付费项目与其工作息息相关”,体现了数字技术使得劳动者拥有了“数字身体”,主体性被遮蔽,甚至可能被异化。
解析:
6.答案: D
解析: D项,“朱先生和浦先生都坚决反对”错,起初不理解和反对,在闻先生述说后,朱先生的“这是会受青年们的热烈欢迎的”这句话体现了他对闻先生的理解。
7.答案: D
解析: D项,“也流露出对青年投身政治的期待”错,朱先生的话里并没有这个意思,只是对闻先生投身政治后的预测。
8.答案: ①有助于刻画闻先生的人物形象。诗句中写诗人不接受静夜的贿赂,不稀罕尺寸的和平,刻画了他勇于直面现实、敢于斗争的人物形象。
②引出下文的内容。结构上,引用的这些诗句引出下文闻先生决心做一个斗士的内容。
③突出小说的主旨。赞扬了以闻先生为代表的怀有满腔热血、想要振兴民族大业的爱国之士。
④增添了小说的诗意,激情洋溢,富有感染力。
解析:
9.答案: ①诗人:无论是《死水》《口供》《静夜》还是《红烛》,闻一多的诗作都注重格律之美,表现出了很高的审美意趣。
②学者:他开创的中国文学史研究的“闻一多派”,是一条新的研究道路。
③艺术家:他艺术造诣高,他的诗歌具有艺术美,他可以靠篆刻印章养活全家。
④民主战士:他参与抗战,拒绝内战,加入民盟,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⑤爱国主义者:小说中他“从历史中看清这民族的病症,我已为她开出了药方”,《红烛》中“他”为了照亮他人不惜牺牲自己。
解析:
10.答案: BDG
解析: “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为判断句式;“得之则安以荣,失之且则亡工以辱”以对称句式为断句标志。
11.答案: A
解析: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患”是祸患的意思,与加粗的“患”含义不同。
12.答案: D
解析: “多任用身份卑贱者”有误。苏洵认为任用人才以贤能为标准,没有提倡多任用身份卑贱者。
13.答案: (1)有才能的人,他的外表凭什么和一般人区别开呢?
(2)因此盗贼小偷、外族人,即使是奴隶也认为他们可耻,可是(他们)往往能够进入朝廷。
解析: ①“人之有材能者”,定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有材能之人者”;“形”,外表;“何以”,凭什么,根据什么;“异于人”,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于人异”。译文:有才能的人,他的外表凭什么和一般人区别开呢?②“是以”,因此;“虽”,即使;“耻”,意动用法,认为可耻;“登”,进入。译文:因此盗贼小偷、外族人,即使是奴隶也认为他们可耻,可是(他们)往往能够进入朝廷。
14.答案: ①王安石认为应该仔细考察人才并审慎任用人才,让其承担符合他能力的职务;
②苏洵认为应该不看身份,而看能力(贤能)。
解析: 结合“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和“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铢量其能而审处之……”可知,在上层的人如果不能仔细地考察他,慎重地使用他,影响极大;所以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而是用尽一切方法去寻找人才、考察人才。考察人才的方法,就在于给他才能相当的工作罢了,特别仔细地衡量人才的本领而慎重地任用,这是王安石的在任用人才上的观点。结合“古之取士,取于盗贼,取于夷狄。古之人非以盗贼、夷狄之事可为也,以贤之所在而已矣。夫贤之所在贵,而贵取焉;贱,而贱取焉”和“彼虽不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然而其才果可用于此,则居此位可也。布衣寒士而贤,则用之;公卿子弟而贤,则用之;巫医方技而贤,则用之;骨吏贱吏而贤,则用之”可知,苏洵认为身份高低贵贱,只要有才能都可以任用,这是他在任用人才方面的观点。
15.答案: B
解析: B。“诗人与千峰共赏夕阳的闲适、愉悦”错误。颔联写夕阳照耀在千峰之上,发出灿烂的光彩,色彩艳丽、气象万千,韵味悠长。此联透露出诗人旅途孤寂,只能与千峰共赏夕阳之意。
故选B。
16.答案: ①怀才不遇之感。首联写诗人为多年未报皇恩而深感惭愧,不知道前方的路还有多长,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情以及对前途的茫然。
②孤独寂寥之叹。颔联写诗人看到秋雁从万里之外的家乡飞来,夕阳映照群山,透露出诗人在途中的孤独寂寥。
③思念家乡之情。颈联写诗人离旧友和家乡越来越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旧友的思念。
④旅途漂泊之悲。尾联写诗人跋涉于深山,每日露水沾湿衣衫,表现了诗人风餐露宿、旅途劳顿的辛酸悲苦。
解析:
17.答案: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3)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解析:
18.答案: 高耸入云(巍然屹立、拔地而起)生老病死弥足珍贵
解析:
19.答案: ②将“围绕”改为“以”或将“为”删掉。⑤将“打造出”的“出”改为“的”或在“打造出”后加“的”。
解析:
20.答案: 木质建筑虽然有难以保存且易于损毁的缺陷,但以其结构精巧(承托能力强)、富有生命力的特点,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奇观。欢迎大家前来欣赏。
或者:各位外国朋友,大家好!木质建筑虽然结构精巧(承托能力强),富有生命力,但也有难以保存且易于损毁的缺陷。现存木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奇观。
解析:
21.答案: C
解析:
22.答案: ①环境的温度却并非每年都一样
②除了日照时长之外
解析:
23.答案: 例文:
孤芳且自赏
如一句经典歌词所说:“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世上没有两朵一模一样的雪花,更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多么独特而珍贵的存在啊!我们不妨孤芳自赏。
在我看来,孤芳自赏,实质上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和对庸俗生活的反抗。世界很大,我们每个人却可能平庸而渺小。但是,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却不能平庸如流水线上生产的工艺品。尽管卑微,但我们却可以做自己精神王国的国王!世界是残酷的,孤芳自赏注定是一条少有人走的崎岖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感受孤独,更会遇到众多的嘲笑甚至不公,但请一定不要放弃,因为一个孤独的理想主义者应当坚守自身的价值并守护自己的内心。如果我们没有错,如果我们没有妨碍公众和他人的利益与自由,我们为什么要向世界的不公低头!孤芳自赏,是个人区别于芸芸众生的标签,是自我存在的价值与理由!
纵观人类历史长河,有多少倜傥非常之辈在孤芳自赏中闪耀于人类的史册。“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是庄子的孤芳自赏;“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是屈原的孤芳自赏;“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是唐寅的孤芳自赏;“除了才华,我一无所有”是王尔德的孤芳自赏;“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是斯特里的孤芳自赏。他们孤芳自赏,他们为世俗世界所不容,在现实生活中沦为社会边缘人,但人类的星空却因他们的名字而闪耀!因为,在他们的孤芳自赏中,分明镌刻着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以及,人类高贵的灵魂!
当然,人终究是社会的人,人的价值最终体现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如果我们陷入孤芳自赏而无法自拔,无异于给自己戴上精神和思想的枷锁,让自己成为一个自怜自怨的自恋者。因此,我们在孤芳自赏之余,又何妨将目光放远,学会去发现世界,去欣赏他人。毕竟,这世上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灵魂、伟大的头脑和美丽的心灵,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发现,去学习,去敬仰!
人们啊,让我们的精神在孤芳自赏中高贵,让我们的思想在孤芳自赏中丰厚,让我们的学识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让我们的心灵在相互拥抱中滋润!孤芳自赏,而又不陷于孤芳自赏,且让我们用一生的智慧去探索,去追寻!
解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联测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徐州市等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徐州市等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