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市黄浦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上海市黄浦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一)默写(10分)
1. 默写
(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3)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4)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傍晚放学路上,小陈同学看到落日,不禁想到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塞上燕脂凝夜紫 ②. 我报路长嗟日暮 ③. 惊起沙禽掠岸飞 ④. 感时花溅泪 ⑤. 山气日夕佳 ⑥. 飞鸟相与还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燕、脂、暮、禽、掠。
(二)(15分)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丙】
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②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其幸甚!
(选自蔡襄《乞用韩琦、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惮:怕,畏惧。
2. 甲诗作者是 (人名)。
3. 解释加点字词
(1)衡于虑________________
(2)使良医不得尽其术________________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 对画线理解正确的一项时( )
A. 现在天下存在的疾病,我请求把它比作疾病。
B. 现在天下存在的问题,我请求把疾病比作它。
C. 现在天下存在问题,我请你把它比作疾病。
D. 现在天下存在的问题,我请求把它比作疾病。
6. 甲诗中作者认为周瑜获得战争胜利凭借的一个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这一偶然因素,表达________________可以造就英雄人物的观点;乙文列举六个历史人物,阐述________________造就人才的作用,证明若想要成就大业必先经历苦难磨练;丙文论述了治理国家应“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答案】2. 杜牧 3. ①. 通“横”,梗塞,指不顺。 ②. 假使
4. 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5. D
6. ①. 天时(东风) ②. 机遇 ③. 逆境 ④. 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
【解析】
【分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赤壁》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牧。杜牧,字牧之,大和进士,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1)句意:在内心中有困扰,在思想上有阻碍。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2)句意:假使良医不能用尽他高明的医术。使:假使。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有:所以,通过这些;曾,同“增”,增加;益,更加。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关键词语:当今:现在;第一个“病”:问题。请:请求。譬:比作。第二个“病”:疾病。正确翻译为:现在天下存在的问题,我请求把它比作疾病。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①②甲诗写的是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根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知道,周瑜获得战争胜利凭借的必要条件是“(天时)东风”。这句诗也表达机遇可以造就英雄。这是一个假设的语句,意思是如果周瑜没有东风相助火烧赤壁,那么曹操就会胜利,大小二乔也会命运悲惨被锁在铜雀台中。正是东风相助,造成曹操兵败赤壁,损失惨重,最终也使得曹操一统天下的梦想无法实现,为后期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③根据乙文中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可知,舜是农民,傅说是建筑工人,胶鬲是鱼盐贩子,管仲是囚犯,孙叔敖是渔民,百里奚是奴隶,这些人都出身贫贱,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阐述逆境造就人才的作用,证明若想要成就大业必先经历苦难磨练。
④丙文结合“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其幸甚(希望皇上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收集大家的治国良策,不害怕改革,来成就治国的丰功伟业,那就是全天下最大的幸运了)”可知作者的观点:选拔人才,收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
【点睛】参考译文:
【乙】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方法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定,更增加他们原本所没有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在内心中有困扰,在思想上有阻碍,这样以后才能奋发;(一个人的想法)在脸色上流露出来,在声音中抒发出来,这样以后才能被人们知晓。(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那么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明白,常处忧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丙】现在天下的存在的问题。我请求把它比作疾病:定时调养身体使之舒适,本不会得病了;疾病在皮肤时,医生能把它治好,病去并且身体安康。以上两种情况都达不到了,疾病已在身体内,如果得到良医的医治,可以快速的痊愈。天下存在的弊端,形势已经像这样了,在可以医治的时候,皇上有选拔任用了良医,倘若对他们深信不疑,听从他们的安排,不仅仅治愈了疾病,还会让百姓延年益寿。如果这个时候,假使良医不能用尽他高明的医术,那么天下的弊端会越积越深。希望皇上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收集大家的治国良策,不害怕改革,来成就治国的丰功伟业,那就是全天下最大的幸运了。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一)(14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免疫之战:做事就得“二”一点
①你永远也不知道,生活下一秒给你带来的是惊喜还是惊吓。所以,凡事必须两手准备,免疫系统,也处处体现“二”的精髓。
②对抗敌人,我的战略有二:阻挡、猎杀。区分杀敌,我的机制有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这些战略、机制虽“二”,相辅相成,“双剑”反复合璧,先聊阻挡,再聊猎杀。
③所谓阻挡,就是盖墙,构筑物理屏障。
④我盖的墙,就是你的皮肤。不管你的皮肤是细腻白嫩,还是粗糙暗沉,它比人类的任何建筑都精巧严密百倍。你的汗液可以轻松渗出皮肤,外面的水分子却难以渗入,更别提病毒、细菌了,皮肤的功能是屏障,健康皮肤存在的目的,只要皮肤没伤口,病毒、细菌就无法强攻。不过,也有漏洞。皮肤防线的漏洞,就是你身上的各种洞——吃喝拉撒的必由之路当然,皮肤防线不仅覆盖体表,还延伸到体内。包裹着所有通往外界的通道,就是你的上皮组织。
⑤说是物理屏障,其实,上皮组织还装配了生化武器,它们是你身体里的土著。这些土著自古以来就在这里渔樵耕读,每一寸上皮组织都是它们不可分割的固有领土。外源病菌偷渡而来,形成菌落,深度渗入。破坏环境,土著们自然要与这些侵略者拼个高低。这里顺便说一句,抗生素不能乱吃,这就是自降防御值了。化学武器由上皮组织自产自销,比如:黏膜,变成痰咳出,或者咽到胃里。上皮组织还能产生毒性物质,口腔里还有溶菌酶,胃里还有消化酶和酸性环境。
⑥因此,绝大多数敌人都被物理防线挡在墙外。不过,因为病菌无处不在,侵入皮肤创面,避过机关暗器,摸进墙内。
⑦如采病菌进了墙,就得启动我的第二个免疫战略:猎杀。
⑧混进墙内的病菌环顾四周,发现这里太宜居了,温暖和谐,迎面走来一胖子,只见这胖子身形一变,“啪”地一声搭在病菌身上。病菌只觉眼前一黑,就被胖子活生生吞进肚里去了。病菌还没来得及反应,无数个小玩意扑遍全身,撕咬分拆,整个病菌就彻底解体。这胖子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个吃货,不论死活,巨大侠者吃,甚至连死亡的正常细胞也吃,兢兢业业清洁你的肌体。巨大侠的绝招也有二:一个是吃另一个就是拆解。病菌被吞后,巨噬细胞体内的一个小细胞器——溶酶体,降解一切可以降解的垃圾,包括各种病菌,什么过氧化氢、一氧化氮、超氧离子……品种齐全,质量可靠,别无选择。
⑨由于病菌无处不在,所以你遭受病菌入侵是常态。也就是说,其实你每时每刻都“生病”,都会被免疫系统及时扑灭。
7.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思维导图填写。
8. 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
A. 画线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人体的“皮肤”与人类的任何“建筑”进行比较突出强调免疫系统物理屏障的精巧严密。
B. 人类的皮肤非常严密,汗液可以轻松渗出皮肤,外面的水分子却不能渗入,更别提病毒、细菌了。
C. 巨噬细胞会病菌接触上皮组织时,趁病菌还没来得及反应,就撕咬分拆,将整个病菌彻底解体了。
D. 溶酶体可以降解部分可以降解的垃圾,如过氧化氢、一氧化氮、超氧离子等。
9. 读完文章,小晶说:“免疫系统如此厉害,我们以后不用再紧张病毒和细菌了。”小志说:“免疫系统不是铜墙铁壁它需要我们的精心保护”你赞同谁的说法?请依据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7. ①人体外部的体液免疫阻挡;②装配生化武器;③拆解病菌;④逻辑 8. A
9. 我赞同小志的说法。免疫系统威力虽大,注意不让皮肤出现伤口、细菌容易进入,否则自降免疫系统的防御值。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结构、顺序的理解。
本文说明对象,“免疫之战:做事就得‘二’一点”。
由第②段“对抗敌人,我的战略有二:阻挡、猎杀”可知,①为:人体外部的体液免疫阻挡;
第③段“所谓阻挡,就是盖墙,构筑物理屏障”和第⑤段“其实,上皮组织还装配了生化武器”可知,针对上皮组织的阻挡策略是构筑物理屏障和装配生化武器;据此,②空填:装配生化武器。
第⑦段“如果病菌进了墙,就得启动我的第二个免疫战略:猎杀”,提出“猎杀战略”;第⑧段“这胖子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提出猎杀防线是: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个吃货,只要是病菌,不论死活,‘巨大侠’都吃”和“巨噬细胞体内的一个小细胞器——溶酶体,会释放很多消化酶,降解一切可以降解的垃圾”可知,巨噬细胞的功能是吃掉病菌和拆解病菌。所以③空填写:拆解病菌。
第④空,文章第①②段,总的介绍了人体的免疫系统;文章第③到⑤段,介绍了人体外部上皮组织对细菌和病毒的阻挡和消灭;文章第⑥到⑧段,介绍了人体内部的免疫系统对细菌和病毒的清理和消灭;文章将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外到内的进行说明。可以看出本文采用了逻辑顺序。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B.“人类的皮肤非常严密,汗液可以轻松渗出皮肤,外面的水分子却不能渗入,更别提病毒、细菌了”过于绝对。 结合第④段“只要皮肤没伤口,病毒、细菌就无法强攻。不过,也有漏洞。皮肤防线的漏洞,就是你身上的各种洞——吃喝拉撒的必由之路当然,皮肤防线不仅覆盖体表,还延伸到体内”可知,皮肤也有漏洞;
C.“巨噬细胞会在病菌接触上皮组织时”有误,第⑧段原文“混进墙内的病菌环顾四周,发现这里太宜居了,温暖和谐,迎面走来一胖子,只见这胖子身形一变,‘啪’地一声搭在病菌身上。病菌只觉眼前一黑,就被胖子活生生吞进肚里去了”,应是“巨噬细胞会在病菌进入上皮组织时”;
D.理解不全面。第⑧段原文“病菌被吞后,巨噬细胞体内的一个小细胞器——溶酶体,降解一切可以降解的垃圾,包括各种病菌,什么过氧化氢、一氧化氮、超氧离子……品种齐全,质量可靠,别无选择”;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我赞同小志的说法。根据文章第④段“记住,皮肤的功能是屏障,健康皮肤存在的目的,就是拒绝吸收外物,因此,只要皮肤没伤口,病毒、细菌就无法强攻”和文章第⑤段“这里顺便说一句,抗生素不能乱吃,不然这些土著也会被杀掉,这就是自降防御值了、化学武器由上皮组织自产自销”可知,免疫系统威力虽大,但不是无坚不摧,注意不让皮肤出现伤口,否则病毒、细菌容易进入,不乱吃抗生素,否则自降免疫系统的防御值。
(二)(15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来时
何君华
①过完年,父亲又该出门去打工了。
②临出门,他却放下行李,重新打开家门,扛了一把梯子爬到三楼,将三楼房檐下的玻璃窗推开了一道缝儿。我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做——他是想让我们家的燕子在春天里能进屋筑巢。父亲说过,燕子是念家的,一旦选定一户人家筑巢安家,终其一生都会回到这户人家里,哪怕 山 水,也会年年回到“故乡”。
③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来。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家里住的是泥瓦房,有一只燕子在我们家屋顶筑巢。后来,看着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听着夜深人静时的呢喃,我心里想,它们的窝里还有什么?一个周末的午后,我心血来潮,拿一根竹竿将房顶上燕子的巢穴捅了。父亲回来,我看到他铁青的脸时,才知道自己闯祸了。父亲说:“古话说‘燕子不进苦寒门,燕子不落忧愁家’,农人都把燕子入户筑巢看作是吉祥的征兆,燕子勤劳肯干,终日在空中捕捉苍蝇、蚊子等害虫,是农人最亲密的益鸟,巢穴也是一口泥一口泥地衔来的……”
④听了父亲的话,我哭了!心想:“燕子再也不肯回我们家了!”整个下午,我一个人呆呆地坐着,盯着房顶那被我捅掉后残留的一角巢穴,像我空落落的心!
⑤果然,整个春天和夏天,燕子再也没回我家。我经常望着那房顶发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放心吧!明年春天它还会回来的。”
⑥于是,我日日盼望过年。因为年一过,春天就要来了。春天来了,燕子就该回来了。
⑦在我的朝思暮想中,第二年春天,真有一只燕子飞到了我家。我急切地问父亲:“是去年那只燕子吗?”父亲抬头仔细看了看,肯定地点了点头:“你看,它的脸颊是砖红色的,它回来啦!”听了父亲的话,我喜出望外,好像我的罪责减轻了一样。父亲的话得到了印证,燕子回来了,它是念旧的!我又看到了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又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了!
⑧燕子的寿命只有十年左右。终于有一年春天,那只有着砖红色脸颊的燕子没有回到我家。我知道,它再也不会回来了。我虽然知道这是世间一切生物都难逃的宿命,但仍然难过不已。好在没过多久,又有一只燕子来到我家“安家落户”——那是一只有着普通棕红色脸颊的燕子。很快,又看到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又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了。这使我感到心安,整个春天抑郁的心情终于得到缓解。
⑨去年,我们拆了家里的泥瓦房,当然连同燕子的巢穴也拆掉了。在原来的宅基地上盖起了一幢崭新的三层小楼,特意用青琉璃瓦盖了屋顶——是为了方便燕子回来筑巢。父亲心里一直记得,来年外出打工时,一定要将房檐下的玻璃窗留一道缝儿。这样,即便一整年锁着门在外头打工,我们家的燕子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⑩是的,父亲说的是“我们家的燕子”,他已经将燕子当成我们家的一员了。一种温暖的情思像爬山虎的藤蔓一样在我的心里蔓延着……我的耳畔又响起了儿时的歌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⑪“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车窗外的行道树已经吐出新芽,坐在车里的父亲分明感到,新的春天已经来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0. 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bá)山____(shè)水
11. 下面是选文主要内容脉络图,请阅读全文,将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12. 联系语境分析第②段画线的语言表现力。
临出门,他却放下行李,重新打开家门,扛了一把梯子爬到三楼,将三楼房檐下的玻璃窗推开了一道缝儿。
13. 结尾一段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14. “圆月”意合家团“子”意珍爱和平。在中国人的心中“燕子”也是一个文化符号,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燕子”的寓意。
【答案】10. ①. 跋 ②. 涉
11. (1)第二年春天
(2)捅燕巢
(3)新燕来
(4)喜出望外 12. 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通过“放下”“打开”“扛”“推开”一系列动词,准确、具体地描写了父亲临出门时专门为燕子留通道的整个过程,表现了父亲对燕子回家的期待。
13. 内容上,暗示了父亲对燕子回归的期盼,对家和家人的呵护,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一主题;结构上,照应标题和文章开头,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
14. 文章中有诗句“谁家新燕啄春泥”、儿歌“小燕子年年春天来这里”、内容上多次出现“春天”“燕子是念家的”,所以,我认为燕子有恋家、爱家、勤劳持家及春天使者等寓意。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跋山涉水(bá shān shè shuǐ):指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梳理。
(1)根据第⑦段“在我的朝思暮想中,第二年春天,真有一只燕子飞到了我家”提炼出该处的内容:第二年春天。
(2)根据第③段“一个周末的午后,我心血来潮,拿一根竹竿将房顶上燕子的巢穴捅了”提炼概括出该处的内容:捅燕巢。
(3)根据第⑧段“又看到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提炼概括出该处的内容:新燕来。
(4)根据第⑦段“听了父亲的话,我喜出望外,好像我的罪责减轻了一样”可知,第二年春天燕子回来了,“我”喜出望外。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根据“放下”“打开”“扛”“推开”等动词,判断为动作描写。句中具体准确地写出父亲爬三楼推玻璃窗的整个过程,这一细节是父亲为燕子回家留通道。表现了父亲对燕子回家的期待。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结构上: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照应题目“燕子来时”,“坐在车里的父亲”照应文章开头“过完年,父亲又该出门去打工了”,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内容上:引用诗句“谁家新燕啄春泥”,暗示了父亲对燕子回归的期盼;“行道树已经吐出新芽”“新的春天已经来了”,含蓄地表达了父亲对家和家人的呵护,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升华文章主旨。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寓意。
根据第③段“农人都把燕子入户筑巢看作是吉祥的征兆,燕子勤劳肯干”可知,燕子寓意着吉祥、勤劳;根据诗句“谁家新燕啄春泥”、儿歌“小燕子年年春天来这里”可知,燕子寓意着春天使者;根据“燕子是念家的”可知,燕子寓意着对家的爱恋。
(三)综合运用(6分)
15. 下面是班级“科普作品·智慧之光”小组阅读成果分享现场。请你参与其中,结合《昆虫记》的作品内容,补充两同学的发言。
甲:《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著的科普著作,被誉为“___________”其中星现的科学研究方法闪耀着智慧之光尤其是“先假设后求证”的研究方法同学们在阅读中感受最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乙:好。我发现科学工作者往往循着“提出假设——用实验或数据分析等推理求证——得出结论”的路径进行研究。下面,我们请丙同学说一个具体的例子。
丙:__________________
甲:说得真好,这样的研究方法充满智慧。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真知,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
【答案】 ①. 昆虫的史诗 ②. 示例一:《昆虫记》中,法布尔提出了蝉的歌唱与爱情无关这一假设。之后他多次实验,发出各种声音,但雌蝉都没有任何反应,得出蝉的听觉很迟钝,蝉的歌唱只是表达生命乐趣的手段,与爱情无关这一结论。
示例二:《昆虫记》中,法布尔提出大头黑步甲会因地表环境改变而采取假死之外逃生方式假设。之后他多次实验,把大头黑步甲放在木头上、玻璃上、沙土上,还有松软的泥土地上,发现它始终采取假死的方式,于是得出假设不成立的结论。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①《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②结合《昆虫记》或《寂静的春天》中的相关内容,按照“提出假设——用实验或数据分析等推理求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完成材料的重新组织。
示例一:《昆虫记》中,法布尔提出蟋蟀的洞穴都是自己主动建造的假设。之后他多次试验,发现蟋蟀选择住宅并不会随遇而安,而是会精心挑选。通常选择排水条件好、阳光充足的地方,在选择这些地方后,他们还必须自己建造……因此,他得出蟋蟀的住宅都是亲自建造的,从不随意选择天然居室。
示例二:《昆虫记》中,法布尔提出干泥蜂喜欢将巢筑在潮湿温暖的地方的假设。他寻觅各种温暖潮湿的地方,后来发现烟囱里的温度适宜干泥蜂生存,但是干泥蜂的幼崽们经常会憋死,所以,在宽阔的烟囱里往往生活着更多的干泥蜂,后来的观察果然证明了他的假设。
16. 戏剧家罗斯丹评论法布尔的《昆虫记》时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的想,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而且抒写。”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
【答案】(示例)《昆虫记》这部科学著作的魅力源于敬畏生命的情怀,在作者笔下处处洋溢着对昆虫生命的尊重和赞美;还源于科学的精神,作者用观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客观记录了昆虫的本能和习性;更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作者多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
要认真阅读原著,了解内容,梳理思路。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昆虫记》作品内容,谈谈对这一评论的理解。以《蝉》为例,“像哲学家一般地思”侧重《蝉》一文蕴含的作者的哲学思考;“像美术家一般地看”侧重作者细致地观察、描绘蝉的生长过程和习性,如同画家写生;“像文学家一般地写”侧重作者对蝉形象生动地描写。
示例:①像哲学家一般地思:在《昆虫记》中,作者将科学观察与人生感悟熔于一炉,他观察昆虫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思考生命的意义。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却只有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这种独特的生活习性,蕴含着对生命的礼赞:无论生命多么短暂,都要勤恳生活,全力拼搏,活出自己的价值。
②像美术家一般地看:作者对自然界的各种小生命充满好奇,兴趣盎然,他像美术家一样细致地观察它们,生动地描摹它们,字里行间洋溢着由衷的欣赏和喜悦。他长时间细致观察蝉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并像写生一样详实而生动地记录下来,给我们描绘出蝉美妙而真实的生命画卷。
③像文学家一般地写:《昆虫记》不仅是科普典范,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蝉》用文艺化的笔调描绘蝉的习性和生长,拟人化的语言生动传神;对蝉产卵、孵化过程的叙述,像讲故事一样情节连贯,引人入胜;说明中间有议论抒情,语言饱含感情,表现对蝉和昆虫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三、写作(40分)
17. 题目:《别样的生活味道》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3)不得。
【答案】例文:
别样的生活味道
那渗入嘴角的味道,那别样的生活味道,你是否常常想起?
那年夏天,残酷的太阳无情的炙烤着我,燃烧着我。当时期末体育考试,本略占优势的我却名落孙山,到底为何?或许是那满分的压力让我落入深渊,或许又是那个连自己都没信心的我导致了一切。那时,我就暗下决心,刻苦练习。篮球的三步上篮有偶然性,只要有一点失误就可能导致没有进球。因此我更加严格练习,风雨无阻。
暑假期间,我和父母去父亲一个校长朋友的学校球场练习。开始时就是基本功练习和身体素质的练习,不断的运球,让活泼的篮球在自己手中变换自如。汗水如细雨,唏嘘如歌。当然我曾想放弃过,但热爱给我力量,为了让我重拾自信,或为了中考体育作准备。汗水,流入嘴角的,是苦涩的。
汗水的味道,是苦涩的。那是一种未曾享有的味道,当然在这之前,与其他汗水有所不同的是,它是痛苦的,可是没有那至死不悔的痛苦,哪里来的现在的成功?
汗水的味道,是甘甜的。今年学校的篮球夏季联赛,我侥幸成为我们班级球队的一员。开始的几场比赛,我们队都感觉不在状态,团队意识的欠缺让我们几乎没有发挥出我们的实力。在我们分析自身和敌方实力之后,大家商量出应对方法,最后一场最后一个小节在队友的团结合作下,我展现了真正实力,让我也在这场比赛取得了“MVP”的称号,当同学为我欢呼时,我没有喜极而泣,但也激动万分。那时的汗水是一丝甘甜。
汗水的味道让我明白为人处事不应该用泪水博得同情,应该用汗水赢得掌声。回首过往,往昔一切竟如此清晰,时间或许可以尘封往日的波澜,但汗水的味道,却挥之不去。停止奋斗,生命也就停止了。如果什么也改变不了,那就在尘埃落定前奋力一搏。
汗水的味道,是苦涩的,但终将是甘甜的。这别样的生活味道,永记我心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中心词是“味道”,限制词是“别样的生活”。“味道”本义是“滋味”,比喻义是指某种感受,即可以理解为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一些人和事给你的真切、深刻、难忘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启发了你在某方面的认识和收获。就其味道写味道,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味道”的深刻内涵,掘而深之,那文章的立意就会高人一筹。“别样的”是不同寻常、特别的意思,怎样的味道才是“别样的生活味道”呢?如清晨,微风中夹杂着湿润的花香;傍晚,厨房里飘出可口的饭香;夏日荷塘边传来缕缕荷香;秋日田野里散发着阵阵稻香。都是“别样的生活”味道,也就是说某种体验和感受是不同一般的,是对生活的独特的发现或感悟,也许不合常道,甚至是不易察觉,需用心体会才感觉的到。
二、构思选材。本文适宜写成记叙文或叙述散文、抒情散文。可以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选材,也可以从身边的人和事中选取素材。如可以选择酸、甜、苦、辣四种味道分别代表不同的经历和感受,通过一些经历和感受来展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意义。内容上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经历和感受来详细描述,通过这些经历和感受来突出主题。如从父母的关爱中体味到“温馨、幸福”的家的味道;从老师、同学的无私帮助中体味到友爱、奉献的集体生活的味道等。写作时要运用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烘托等写法,多种表达方式凸显内容和主题。同时注意叙事上的详略得当,使文章张弛有度;还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性,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恰当使用,提高感染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黄浦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22题;, “何”在词典中的解释有, 梳理全文思路,完成下列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黄浦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22题;, “何”在词典中的解释有, 梳理全文思路,完成下列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黄浦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