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573575/0-173553710151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573575/0-173553710157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573575/0-173553710159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 默写,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两文都与“拒绝”有关, 根据拼音写汉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2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24分)
(一)默写(8分)
1. 默写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饮酒》)
(2)____________,惊起沙禽掠岸飞。(《采桑子》)
(3)寡助之至,____________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小文阅读战争书籍,读到将士们冒着严寒星夜进军的情形时,不禁想起《雁门太守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4分)
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________(人名),诗中的“周郎”指________(人名)。
3.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借古物“折戟”引出对历史的感叹。
B. 前两句暗含着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受。
C. 后两句从正面指出东风帮助周郎取得胜利。
D. 诗中“二乔”的命运折射出东吴的命运。
(三)(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
企生赴死
桓南郡①既破殷荆州,收殷部下十许人,咨议罗企生②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
既出市③,桓又使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④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⑤之。
(选自《世说新语》略有删改)
【注释】①桓南郡:即桓玄,桓楚开国皇帝。②罗企生:时任咨议参军。 ③市:刑场。④嵇绍:嵇康的儿子。嵇康被诬害处死,但嵇绍累升至散骑常侍。⑤宥:宽恕,赦免。
4. 【甲】文选自我国第一部_____体通史《史记》,作者是汉代的_______(人名)。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已而之细柳军( ) (2)桓又使人问( )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写三军的情况意在突出霸上、棘门军队戒备松弛。
B. 【乙】文企生引述嵇绍的故事是希望桓玄不要伤害他弟弟。
C. 【甲】文结尾汉文帝称赞周亚夫,表现他的开明、识大体。
D. 【乙】文桓玄因为待企生厚,杀之前两次遣人问话罗企生。
8. 两文都与“拒绝”有关:【甲】文周亚夫的军队“拒绝”随意打开营门,侧面体现了周亚夫(1)__________、(2)__________的“真将军”形象;【乙】文罗企生宁可赴死也要“拒绝”篡权者桓玄的谢罪求生,表现出罗企生(3)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二、现代文(28分)
(一)(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背影
朱自清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fù xián。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⑥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⑦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9. 根据拼音写汉字
fù xián( )( )
10. 结合第④段和第⑤段的内容,完成以下题目:
(1)概括这两段中父亲送“我”时的具体表现。
(2)结合上下文,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11. 联系全文,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言外之意:
(1)__________,(2)___________。
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我”因祖母过世和家庭的变故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B. 第⑥段“我”因目睹父亲“我”爬月台买橘子感动落泪。
C. 第⑤段“太”和“过分”修饰聪明,强化了“我”的愧疚之情。
D. 第⑦段两个“自然”写出“我”不理解父亲,觉得他暴怒无常。
(二)(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娇气的荔枝
①我国本土的水果王者,非荔枝莫属。无论是名气、身价,还是口味接受程度,都相当高。
②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栽培荔枝了。长期栽培过程中,培育成了众多优秀荔枝品种,市场上常见的妃子笑、桂味、糯米糍和仙进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可以根据果皮颜色、裂片形状和果肉味道不同来加以区分。
③妃子笑,是上市最早、产量最大的荔枝,青绿色的果皮上有一些稀疏的红晕,乍看之下,还以为果子没有成熟。桂味,有典型的荔枝香气,浓甜中掺杂着一点微酸,味道浓郁而不甜腻,果肉比较爽脆。糯米糍,真的有点像糯米糕的感觉,果肉又软又厚;味道甜到发腻,但是仍然有荔枝香气。
④荔枝的娇气也相当出名。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评价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这种特性是由荔枝果实的结构和生理特性所决定的。
⑤荔枝的可食用部位并不是像桃子那样的果皮,而是一个叫“假种皮”的结构,这个结构与外皮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维管束相连,当外皮失水的时候,不能从果肉处获得补充。另外,荔枝的外皮虽然看起来非常坚硬,但其实空隙不少,很容易丧失水分。
⑥既然荔枝这么娇气,那么住在长安城里的杨贵妃吃的荔枝从哪儿来?不少人认为是从岭南送过去的。实际上,岭南与长安相距遥远,即便是按照今天的高速公路里程,从广州到西安也约有1800千米。唐朝的1里约相当于今天的450米,那么即便是日行500里的快马跑到长安也至少需要7天。而按照当时的道路情况,运送时间至少要两三倍于此,送到长安,荔枝早不新鲜了。
⑦杨贵妃吃的荔枝是来自四川的。唐朝的气温比现今高1-2℃,所以可以在四川大量种植荔枝。运送荔枝的关键则是适当的保鲜方法。当时的运输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工匠们会把挑选好的荔枝树栽种在大木桶里,等到果实即将成熟时,就会连树带桶装车一起运往长安。第二步,到了需要翻越秦岭、大车不便通行时,荔枝恰好成熟,此时把采收好的荔枝封在新鲜竹子做成的竹筒中,一日就可以送到长安。这样,杨贵妃就可以尝到新鲜、甘甜的荔枝了。
⑧那么,如何判别荔枝的新鲜程度?首先,壳要饱满、有弹性,外形要“尖嘴猴腮”的,如果已经贴在果子上,就不太新鲜了。其次,颜色要鲜亮而不暗淡。外皮颜色暗淡,说明已经摘下来太久了。再者,新鲜的荔枝有香气,如果闻不到,说明不是最新鲜的荔枝。
(选自《科学世界》2022.06有改动)
13. 第④段加点词“娇气”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
14.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1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常见”一词表明妃子笑、桂味等荔枝在我国市场很受欢迎。
B. 第③段介绍三种荔枝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常见荔枝品种的区分方法。
C. 第⑤段指出荔枝的“假种皮”结构不能直接从果肉里补充所需水分。
D. 第⑦段介绍荔枝从四川进长安保鲜方法是先快马运果再大车运树。
16. 下面这段文字,你认应放在第几段后面?请简述理由。
荔枝果实的呼吸强度很高,会导致果实品质急剧下降。植物的果实同我们一样需要呼吸,在呼吸过程中,糖类物质被分解。如果氧气充足,会转化为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则会产生一些影响风味的醇、醛类物质。荔枝的呼吸强度是苹果和梨的4倍以上,所以容易变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另外,荔枝自身还会不断产生乙烯,而乙烯是加速果实成熟甚至腐烂的信号分子,这么一来,荔枝自然更容易变质。
放在第____段后面,理由:_____
三、综合运用(8分)
学校开展了“培育科学素养,科技实现梦想”为主题的科普节活动。请你参与完成有关《昆虫记》的活动任务:
17. 任务一:探•昆虫知识
请你结合书中内容,完成读书卡片。
18. 任务二:思 • 科学精神
请你结合阅读《昆虫记》的体会,谈谈对下列文字的理解。
“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昆虫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法布尔
四、写作(40分)
19. 味道,通常指味觉所体会到的滋味,也可指抽象的情味、意味、趣味。
请以“特别的味道”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①
②父亲为我的行李,和脚夫谈价钱。
③
读书卡片
书本基本情况
书名
《昆虫记》
评价
这本书被誉为“(1)________”
作者
(2)_______ (国家) 法布尔
书中主要内容
昆虫名称
昆虫习性
(3)____
它的幼虫在地下要待四年,才出洞蜕变;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被称为“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
(4)____
脖颈柔软,大腿上又锋利的齿刺;喜欢吃活食,嗜肉成性;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交配之后,雌性经常吃掉雄性;产卵时身体倒挂,一边制造泡沫一边产卵。
……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 默写,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两文都与“拒绝”有关, 根据拼音写汉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本试卷共26题, 翻译下列句子,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解释句中加点词,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 默写,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两文都与“拒绝”有关, 根据拼音写汉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