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4.1《望海潮》精品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73578/0-173553719667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4.1《望海潮》精品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73578/0-17355371967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4.1《望海潮》精品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73578/0-17355371968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4.1《望海潮》精品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73578/0-173553719681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4.1《望海潮》精品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73578/0-173553719683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4.1《望海潮》精品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73578/0-173553719685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4.1《望海潮》精品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73578/0-1735537196878/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4.1《望海潮》精品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73578/0-173553719689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精品课件+教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课文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江花江水,西湖群山,莲叶荷花,春水画船,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创作背景,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透过吟诵领悟词的意境。
思维提升与发展:培养学生透过词的语言,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创作诗词。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词作中呈现出的宋代杭州盛景,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激发对历史的热爱,引发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叹。
词,即歌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淡绿,朦胧,清新,画面远近协调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树木/堤岸/沙洲/浪潮
近堤岸远浪涛,沙白树绿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集市/街道/人流/物品
人流如织,奇珍异宝锦衣奢裘,浓色艳丽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西湖/山岭/桂花/荷花
粉白黄相间,粗勾与细描搭配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翠绿间以粉白,钓叟莲娃为主体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
街道人流如织,旗帜高悬人威马大,杂色
“古代江南城市印象”主题的明信片
钱塘江浪潮拍打,溅起的水沫因湿身而激起围观者尖叫,跑动声。
商贩叫卖吆喝声,顾客讨价还价声,女子环佩作响声,寒暄声。菱角清香,虾蟹腥味,炊烟气。
风吹树叶柳条飘飞声,门帘拍响,窗户吱呀声,说话声,泼水声,人声鼎沸。
采莲曲悠扬欢快,采莲女的嬉戏声,小孩玩闹声。桨击水声,水拍船声。莲子香味。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
人群中的嘈杂声,喧闹声,马蹄声,觥筹交错声,箫鼓声,和人们擦肩时的拥挤感。
身上感觉黏腻燥热,荷花香气沁脾,桂花香飘阵阵,顿时觉得清爽。
同学们借助意象,色彩,调动多种感观,借助现代科技,真切描摹了杭州的城市风光与自然风景。江南水乡的秀美雅致,鳞次栉比的繁荣景象,美丽雄奇的自然风光,竞相奢华的市民风气,更有西湖风光,人事风情,无不让我们看到杭州繁荣、壮丽的景色,感受到国泰民安的盛世图景。
《望海潮》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所呈现的繁荣太平景象。当然,在这种表象之下,也不乏“官租未了私租逼”而造成广大盐民“虽作人形俱菜色”(《煮海歌》)的苦况。那本词是否有粉饰太平之嫌呢?
这首词是写给当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的(见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实质为干谒诗(投赠诗),虽为赠献之作,有一定的奉承成分,却不能说就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作品,它反映了当时一定的社会现实。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十一引杨湜《古今词话》: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
干谒诗(投赠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据说“《望海潮》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近时谢处厚诗云:‘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鹤林玉露》)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并不正确。诱使金兵入侵,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是由于统治阶级“竞豪奢”,醉生梦死的腐朽本质所造成的;引起金兵南下,给南宋王朝带来威胁的,仍然是统治阶级“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的腐朽本质造成的,与柳词本无关系。不过,从这个传说中却可以说明,《望海潮》的写作是很成功的,读了这首词,不由得会使人对杭州心向往之。
通过对比赏析,最能展示江南风貌的作品是:
理由:这首词最为全面的展示了江南一带的富庶与美丽。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既有桂花甜美,又飘荷花清香;既有钱塘大潮的壮阔,又有徜徉湖畔的悠然;既有活泼采莲女,又有自在钓鱼翁;既有自然天籁,又有羌管悠悠。可谓是全景式多角度描绘。
思考:反复诵读品味《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两首词,比较二者在意象选取、意境营造和手法上的不同。
扬州慢·淮左名都【宋代】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首词在意象、意境、手法层面的诸多不同:
第一:《望海潮》意象上专取美丽富庶之景物,《扬州慢》则是兼采昔日繁华与今日萧条,既有自然景物也有历史典故;第二:《望海潮》描绘了杭州的富足昌盛,营造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扬州慢》则描绘了扬州的残破荒凉,营造出感伤哀婉的情境;第三:《望海潮》在铺叙写法中运用渲染、烘托等手法营造意境,《扬州慢》则综合采取今昔对比、用典和反衬手法营构意境。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4.1 *望海潮(东南形胜)课堂教学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八声甘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演示课件ppt,共9页。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4.1 *望海潮(东南形胜)完美版课件ppt,文件包含41《望海潮东南形胜》课件pptx、41《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