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精品课件+教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1 蜀道难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1 蜀道难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题,了解诗人,创设情境,走进李白《蜀道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蜀道难
课型
新授课
课
标
解
读
课标要求: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蜀道难》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诗歌,该单元为中国的古典诗歌单元,该首诗歌主要是唐代诗人李白想象了友人入蜀过程中蜀道的高、险、乱,规劝诗人早日还乡。诗人运用了多样的手法,描写层层深入,内容丰富,情感浓烈,强烈体现了其浪漫主义的风格。
学
情
分
析
学生此前已习过众多诗歌,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但对于诗歌的阅读还停留在字面意义,对于诗歌中的意象把握不深刻,对于情感学生缺乏一定的阅历很难共情,《蜀道难》是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诵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杂言古体诗的参差错落之美,想象作者笔下蜀道的雄奇险峻。
核心素养目标
学习目标:
①语言建构与运用 诵读诗歌,感受句式的灵活,了解蜀道的历史及特点,体会李白豪放浪漫的风格。
②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想象等方式,加深对反复、动静结合等多种手法的理解。
③审美鉴赏与创造 领略蜀道雄奇险峻的壮美。
④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李白笔下体现的生命力量感。
重点
诵读诗歌,感受句式的灵活,了解蜀道的历史及特点,体会李白豪放浪漫的风格。
难点
通过想象等方式,加深对反复、动静结合等多种手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具:一体机、课件
学具:笔、本(课本、练习册、作业本)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蜀道难》配图歌曲视频和古诗:
引导1: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这样的蜀道是怎样建成的。蜀道最早通行的是故道(陈仓嘉陵道),绝大部分地段是在先民沿着嘉陵江河谷自然踩踏基础上形成的,但蜀道的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金牛道诸多地段,须经过险江峡谷,无路可行,于是先民们发明了架设“栈道”这一交通形式,即在临江石壁上开凿栈孔,插木为梁,立水为柱,架设桥阁以通行,东汉时还在位于褒斜道南端出口之地开凿了一个人工山体隧道“石门”,据学者研究,系世界史上第一个人工开凿的山体隧道。据史志记载,这一隧道是采用“火焚水激”的办法开凿而成,即用木柴将山石烧红,再泼上冷水致使岩石炸裂,再开山凿洞。
大致从元代开始,栈道修建有所变化,即在山上开挖土石成道,盘山而上。因为避开洪水冲毁,有的路段甚至高至山顶,因此险峻程度相较之秦汉三国栈道有过之而无不及。
引导2:蜀道,如此险峻的一条道路,从关中平原穿越秦岭、翻越大巴山到达四川盆地的大动脉。开通于先秦,开辟于汉魏六朝,兴盛于隋唐两宋时期,完善于元明清。以牧马立国的秦人先祖从这里出发,一路向东,合六国,统华夏;楚汉之争,刘邦麾下大将韩信“明修栈道”,另遣奇兵从这里“暗度陈仓”,一举平定三秦大地,成就大汉王朝之基;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在这里留下出师未捷的千古遗恨。蜀道,究竟是条什么样的道路?今天让我们跟随李白一起走进《蜀道难》。
选择视频热点进行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了蜀道险、高、难的氛围。
新课教学
活动一:积累常识,了解背景
一、解题
蜀道难:南朝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学者研究认为,此作应该是李白的一首赠友诗。当时他的好友王炎要入蜀地为官,他写下这首诗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久留蜀地,希望早日回到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的不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
二、了解诗人
播放李白相关视频:李白与四川
疏通文意
重要实词检测:
〔西当太白有鸟道〕:当,正对着。
〔横绝〕:横越,飞越。
〔回〕:回转。〔高标〕,指高耸的山峰。
〔冲波逆折之回川〕激浪冲撞岩石倒流形成的回旋。急流。冲波,激浪。逆折,倒流。〔盘盘〕盘旋曲折的样子。
〔扪(mén)参(shēn)历井〕意思是,山高入天,由秦入蜀的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到星宿,甚至可以从中穿过。参、井,星宿名,二者邻近,分别是蜀和秦的分野(古人把地域与星宿分别对应,称为分野)。扪,摸。历,穿越。
〔仰胁息〕仰着头,屏住呼吸。胁息,屏住呼吸。
〔西游〕指入蜀。
〔 巉(chán)岩〕高而险的山岩。
〔凋朱颜〕使容颜大变。凋,用作使动,使……凋谢。
〔飞湍〕急流。
〔喧豗(huī)〕形容轰响。
〔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急流和瀑布)冲击山崖,使大石滚动而下,千山万壑间响起雷鸣般的声音。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用作动词,“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啊!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要来这里呢?嗟,叹词。
〔剑阁〕指今四川剑阁北的大剑山和小剑山,群峰如剑插天,两山如门,极为险要。山间有栈道,即剑阁道,为诸葛亮所开辟,是秦、蜀两地间要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剑阁易守难攻。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此句与上句语本西晋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zī jū)。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狼与豺,比喻叛乱为害的人。
〔咨嗟〕叹息。
补充:相关词语图片
新课标要求学生“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即加强文学常识的积累。因此加强文学常识积累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把握整体大意,建立宏观框架,引领诗歌阅读。
通过逐段分析,学生对诗歌的主题与李白的用词风格都能加深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了解文章的手法和语言服务于主旨,能感受到太白先生内容安排的巧妙。
课堂笔记环节: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明确本文重点,把诗歌重要的手法进行归纳能起到示范作用。
思考情景关系对于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提问学生能加深对此的理解,启迪其思维。
李白的句式很有特点,让学生进行分析,能更好地体会杂言诗抒情的特点,体会李白的情志与语言表达。
活动二:以文为本,情境引领,逐段突破
三、创设情境,走进李白《蜀道难》
情境创设:蜀道的研学团队给我们发出了邀请,邀请我们宣传蜀道,老师拟请大家在蜀道上朗诵李白的《蜀道难》并以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社交平台,为此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此刻就让我们去参观研学吧!
提问:研学蜀道主题设计: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是那句话?又分别突出了蜀道怎样的特点?请大家朗读课文并思考,注意标注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和句式。
明确: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次出现,第一段段首,第二段中间,第三段结尾。它们有相同词汇,但也有不同。第一段,用“危乎高哉”,第二段“使人听此凋朱颜”,第三段“侧身西望长咨嗟”。从“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道之乱”三个维度突出蜀道难。三句话直抒胸臆,突出蜀道之难。
提问:
第一站:思路探究
都说蜀道很难,请大家以研学者的身份,思考梳理蜀道的难体现在哪里?请大家试着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
明确:【第一段思路】蜀道修建:开国——无道——鸟道——天梯石栈
山之高:上下极限——动物难渡——山路崎岖——人们长叹
【第二段思路】 蜀道路途:气氛恐怖——蜀道绝壁枯松奇异——蜀道急流瀑布惊险
【第三段思路】蜀道常居:剑阁易守难攻——守关人可能招致的祸患——凶猛的动物带来的人身威胁
第二站:浪漫风格探究
蜀道的难,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这与太白先生生动的刻画有直接的关系。李白究竟有什么样魔法让从未去过蜀道的我们有了如此真实的感受呢?作为研学团队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弄清楚。请大家先细读课文,可以按照下面给大家的思路梳理,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交流吧,每个小组可以挑不同的角度。
补充:课堂笔记环节:
技巧归纳,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
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等。
②描写方式:观察的角度(视角):远近高低俯仰:从高到低(高低结合),从远到近(远近结合),俯仰结合。
感知(感官)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视听结合、声色结合、色彩绚丽、色彩鲜明、色彩黯淡、明暗对比,富有层次感。
综合角度:细节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化静为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
③抒情方式:四种情景关系: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结情、用典抒情;四种内在联系: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以乐写乐、以哀写哀
【参考答案】
修辞手法:
夸张: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拟人: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引用:民间神话和远古传说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地崩山摧壮士死
指出蜀道修建非人力所为,增强了蜀道的神秘色彩,且“五丁”最后全被压死,为蜀道奠定了悲壮的基调。
想象:
回川、黄鹤、猿猱、仰胁息,抚膺长叹……
互文: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两句为互文,写出了这是自然的祸患,一不小心则有可能丧失生命,作者此时描写的“蜀道之乱”带来的祸患则上升到了人身安全的角度,层层深入,体现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
观察角度:
俯仰结合: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感知角度:
视听结合: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氛围恐怖)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综合角度:
动静结合: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点面结合:“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
以虚衬实:六龙回日的传说、黄鹤、猿猱都是虚写,以此来衬托实写——蜀道的高危。
正面描写: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第2段用了众多的景物描写,作者把景情关系联系起来:主要通过①借景抒情。如“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借景渲染蜀道环境的凄凉冷清,烘托了蜀道之难,暗示了友人旅途艰难。②情景交融。“愁空山”一句中的“愁”和“空”字,写出了夜晚的凄凉难耐和孤独空寂,蜀道难越之情溢于纸上。③用典抒情。诗人用“子规”“悲鸟”的典故,借子规”不如归去“的叫声,一方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另一方面委婉表达了对友人的盼归之情。
小结:李白的想象异常丰富奇特,如同奔腾的骏马,奔驰原野,不可羁绊。同时,诗人又把夸张运用到了极致,大胆想象,展现了一幅气势迫人、惊险万端的画面。描写山势高峻,则写黄鹤不能飞过,摸着星星喘息,山峰距离青天不到一尺。写溪流的危险,便用急流和瀑布奔涌而下发出巨大的响声,水流撞击石壁在山涧像打雷一样。写野兽的险恶,则是“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来形容。上述种种描写无不设想奇异,夸张突出,耸人听闻。同时诗文引用了如蚕丛鱼凫开国、太阳神驾车返回,望帝化为杜鹃啼血哀鸣等神话传说,增加了诗歌的神奇色彩。从全诗综合来看,以蜀道难行为出发点和主要描写对象,从山峰的险峻、道路的难行、环境的阴森和气氛的愁苦、剑阁的高耸等方面,发挥大胆的想象,以奔放的语言,描绘了险峻无比又风光壮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激荡风云的感情,产生了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量。
第三站:回归本心
提问:面对这样的蜀道,诗人有怎样的建议?
明确: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提问:诗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大家继续研学后给出自己的看法。(播放:蜀道地貌物种地势图片,补充李白写作诗歌时相关经历。)
明确:《蜀道难》写作的具体时间问题绕不开李白的两次入长安。新旧《唐书》李白本传中言及他于天宝元年至天宝三年曾入过一次长安,这时期的李白是四十二岁。在此前的开元十八年(731年),李白也曾入过一次长安。李白的两次入长安,第一次并未得到皇帝召见甚至是得以任用,第二次虽得以供奉翰林,却很快就遭谗言而赐金还山。(注:开元是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天宝是玄宗统治后期的年号)
现学术界公认这篇《蜀道难》写于开元十八年,是李白第一次入长安寻求机遇却不得志后在返乡途中途所创作。天宝初年李白再入长安的时候,这部作品与李白一同进入长安而出名。
因此关于《蜀道难》的主题自古以来便多有争议,如:长安送别友人入蜀说;歌咏山水风月说;感慨仕途坎坷,功名难求说等等。
【送别友人入蜀说】如文中的“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诗是李白送友人王炎入蜀之作,主要目的在于规劝友人不要羁留蜀地,以免遭小人之手,蜀地惊险,势力错综复杂,还是早日回长安为好。
【歌咏山水说】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
【仕途感慨、功名难求说】李白初入长安:李白在玉珍公主别馆写罢《长相思》,依旧“长相思、摧心肝”地苦等玉真公主的出现。然而,等来的依然是“卷帷望月空长叹”。万般无奈,李白托人给张说丞相府送了两首诗,即《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其中有一首的末句写道:“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这句本是以冯谖弹铗而歌的典故,来倾诉怀才不遇的满腔之苦。但没想到却让张说臣相把李白拒之门外。
互动:面对这样的蜀道,你有怎样的建议?
第四站:蜀道朗诵活动
提问:在蜀道朗诵《蜀道难》的活动,我们必须掌握朗诵技巧,而研读文章语言句式的变化十分重要。请大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思考:这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这对本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本篇的体裁是七言歌行体,语言热烈奔放一泻千里而又变化多端。七言歌行在五七言诗中形式最为自由,它以七言句为主,可以兼用长短不齐的语句,长的可以是九言或九言以上,短的可以只有三言。李白擅长写七言歌行,在这种样式里,他充分继承并发展了楚辞、古乐府以至鲍照《拟行路难》的艺术特色,把七言歌行推进到高峰。在本诗中,李白以天纵之才,自由挥洒,诗句从三言到四言、五言、七言、九言、十一言自由变化,长短句交错运用变化灵活,语言自由奔放,句式丰富多采。综合来说前两段大量使用长句,造成语言如大河奔泻而下;后一段大量使用四言句,显得峭劲有力、端庄凝练。具体来说本诗第一段诗句以七言为主,掺入五言、八言、九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蜀道的高峻。第二段在七言中插入三言、四言、五言、十一言,极尽错综变化之能事,把蜀道的可怖之情尽情渲染。第三段以四言为主,揉进五言、七言,把蜀道环境的险恶描写得惊心动魄,阴森恐怖。
提问:诗歌的构思立意也很有特色,掌握构思,有助于我们把握了诗歌情感。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给出答案吧!注:构思立意技巧主要有:开门见山、卒章显志、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等。
【参考答案】诗中多处运用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来强化旋律,增强艺术感受。诗歌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开头,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收尾,与开头语句相互呼应,增强气氛的效果。中间还有三处当一个片段结尾时,也表现了类似的咏叹:“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种感情强烈的小结语句,因为紧跟在各小段具体描写之后,在读者已经获得道路艰难的具体印象的基础上作出激动的咏叹,就显得非常有力。它们又同起句结句互相呼应,使结构盘旋反复,就更丰富了全诗如旋风般强烈的感情抒发和奔腾不止的韵律,使读者产生振奋精神,昂扬奋进的作用。
全班齐诵《蜀道难》!
拓展延伸
1.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提问:同样是写蜀道,李白的两首诗歌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请大家朗读诗歌并思考。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诗人淡化了蜀道的凶险,极力描绘了蜀道的美好风光,虽然蜀道的山路贴着人脸而过,但是由长安入蜀的道路两旁,处处都是花枝招展;虽然蜀道的云朵随着马首的起伏在升腾,但是春江的流水在蜀城外正缓缓流淌,由此可见,同样的蜀道同样的风景,不同的心情里,在不同的情怀里,风貌也就自然不同。
2.提问:经过我们的研学,相信大家对蜀道的前世今生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古蜀道足以体现中国人的古老智慧,如今蜀道古柏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如果让你给蜀道写一段宣传语,你会如何设计?
【参考答案】
敬畏雄奇瑰丽,这里有生生不息的自然与生命,
感悟秦关汉月,这里有唐风宋韵的历史与文化,
何以中国?
嘉陵奔涌,蜀道绵延,
翠云环绕,松柏长青。
联系古今,
可以让学生提升表达和理解能力,树立文化自信,并提高思辨能力。
课堂小结
同学们, 无限风光在险峰。蜀道作为历史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也有它适应或者不适应的命运轨迹。但蜀道从开辟以来,就是一条统一的路,对外开放的路,文化的路,精神向上的路。蜀道作为文化凝结体,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今的蜀道不再难,天堑变通途,但传承不变的是蜀道继往开来的生命的力量。戴建业教授说过,太白先生他只是借蜀道来放纵自己的想象,来进行放肆的夸张,来展开疯狂的抒写,蜀道是李白生命力的对象化,是李白本质力量的确证。
马克思说过,你的对象就是你本质力量的确认,你的对象就是你本身。这首诗抒发了李白强悍的生命激情,只有有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胆量,这样一种危险的对象才能成为他审美的对象。这首《蜀道难》是李白雄豪强健的生命在做健美表演,他展示了我们民族在大唐盛世的雄风!如今的蜀道有了新模样,变成了了不起的文明遗存。生命的力量跨越时空,希望大家阅览山河,去懂中国的伟岸与优雅!
激发学生对李白诗歌生命力量的探索,激发学生永无止境的追求,对中华文明遗存的关注与保护。
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借鉴李白夸张、想象、细节描写等写作手法,运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以《遥想漫长蜀道》为话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章。
此作业的布置,可以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语言来抒写文章,巩固所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3.1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检测,整体感知,比较阅读,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1 蜀道难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课堂活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3(蜀道难 *蜀相)3.1 蜀道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