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下册三 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下册三 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词语释义,文言文知识,翻译句子,文章分析,主题探究,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文学常识
(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作者是( )。
A.欧阳修
B.苏轼
C.韩愈
D.柳宗元
(2)关于《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
B.本文通过伶官的故事赞扬伶官的高尚品格。
C.欧阳修在文中强调“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本文属于史传类记叙文,采用第三人称叙述。
二、词语释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②满招损,谦得益。
③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④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选择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宋之兴/闻之于宋君
B.逸豫可以亡身/不豫者,众之害也
C.传之其人/其真不知马也
D.闻者为之动容/君子不为不知也
三、文言文知识
1.词类活用
(1)骄而亡之者
(2)盖追先王之殊遇
(3)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特殊句式
(1)判断句:指出下列句中判断句并翻译: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倒装句:找出文中倒装句并翻译。
四、翻译句子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3)满招损,谦得益,斯其道也。
(4)感斯人言,是有“亡国之音哉”?
五、文章分析
1.结构分析
根据内容将文章分为三部分,分别简述各部分的大意。
2.思考题
(1)文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如何体现主旨?
(2)文章是如何以伶官的事例论证道理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六、主题探究
1.问答题
(1)如何理解“满招损,谦得益”的思想?结合现实举例说明其启示。
(2)欧阳修在文中借伶官之事意在劝诫宋仁宗,你认为这种“以史为鉴”的写作方式是否有效?
2.拓展题
结合《五代史伶官传序》,谈谈个人如何保持清醒认识避免“盛极而衰”。
六、课后作业
1.背诵与默写
背诵“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段落,并准确默写。
2.论述题
结合《五代史伶官传序》与实际生活,论述“谦虚是成功的重要品质”,字数不少于300字。
第3.3课《五代史伶官传序》课时练答案参考
一、文学常识
1.(1)A.欧阳修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醉翁亭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
2.(2)C.欧阳修在文中强调“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A错误:《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
B错误:文章通过伶官的故事揭示“盛衰之理”,而非赞扬伶官的品格。
D错误:本文是史论类散文,而非记叙文,采用议论与夹叙夹议的写法。
二、词语释义
1.(1)加点词解释
①理:规律,事物发展的道理。
②招:招致,引来。
③科:法律、法令。
④惩:吸取教训。
2.(2)词义相同的一组
A.宋之兴/闻之于宋君
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B豫:安逸/豫:参与。
C其:代词“他的”/其:语气副词。
D为:因、感到/为:做。
三、文言文知识
1.词类活用
(1)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2)追:追念,动词的意动用法。
(3)北通:动词作状语,向北通达。
2.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翻译: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人事的结果吗?
(2)倒装句
例句:感斯人言,是有“亡国之音哉”?
翻译:听了这个人的话,难道不是“亡国之音”吗?
四、翻译句子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翻译:勤勉操劳能够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却可以导致身亡,这就是自然的道理。
2.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翻译:国家兴盛和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但难道不是人事造成的吗?
3.满招损,谦得益,斯其道也。
翻译:骄傲自满会招致损失,谦逊可以获得益处,这是自然的规律。
4.感斯人言,是有“亡国之音哉”?
翻译:听了这个人的话,难道这不是“亡国之音”吗?
五、文章分析
1.结构分析
(1)第一部分(开篇):通过伶官的事迹引入议论,指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第二部分(中段):通过五代兴衰史论证“盛衰之理”,揭示人事的重要性。
(3)第三部分(结尾):以伶官的悲剧故事为例,警示统治者吸取教训。
2.思考题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主旨体现
作者以史实为基础,指出国家的兴衰与统治者的行为密切相关,倡导勤政节俭,反对骄奢淫逸,警醒当朝君主。
(2)伶官事例的论证作用
伶官从“盛时受宠”到“衰时受辱”,是“盛极而衰”的典型体现,进一步证明骄奢淫逸的危害和“谦得益”的重要性。
六、主题探究
1.问答题
(1)“满招损,谦得益”的现实启示
启示: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骄傲自满。
示例:企业家成功后仍然低调进取,避免陷入盲目自信导致失败的例子。
(2)“以史为鉴”的写作方式是否有效
有效:通过真实的历史教训引发共鸣,更能让读者深刻理解主旨。历史事实具有说服力,尤其能警醒统治者。
2.拓展题
避免“盛极而衰”的方法
保持谦逊,时刻警惕骄傲自满的倾向。
不断学习,吸取教训,重视危机意识和风险管理。
七、课后作业
1.背诵与默写
背诵并默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论述题
谦虚是成功的重要品质
谦虚是一种美德,能让人保持清醒头脑,不因成功而骄傲。谦虚有助于接纳他人意见,避免盲目自信。
结合实际:如一些科学家尽管取得巨大成就,但仍不断钻研,推动社会进步,正是谦虚使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病梅馆记巩固练习,文件包含《病梅馆记》原卷版分层作业docx、《病梅馆记》解析版分层作业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三 人生的境界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人生的境界》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人生的境界》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一 作品简介课时作业,文件包含第41课《乡土中国》同步训练-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时练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原卷版docx、第41课《乡土中国》同步训练-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时练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