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承德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5承德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语文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承德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语文含解析,共11页。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小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不少城市花大力气改造古城镇,目的是将其变成旅游胜地,以所谓的“古色古香”来吸引游客。有媒体调查发现,不少文物保护院落修缮后被“改头换面”,商业气息浓厚,开发有余、保护不足,被人诟病。如何让古城镇焕发新生机?关键要保留好古城镇的“老味道”,在传承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才能让古城镇气质更加迷人,生命力得到更好的延续。
古城镇的形成无不经历漫长的历史,保留下来的古建筑独具特色,但大多存在年久失修等问题。修旧如旧、传承文脉,是古建筑保护的重要价值取向。古城镇不仅作为实体而存在,也承载着宝贵的精神文化内涵,有人们心中守望的“乡愁”。保护古城镇不只是修缮几栋古建筑,而是在守护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家园”,重拾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加强对古城镇传统文化的保护,才能让古城镇既古老又年轻。
现实中,很多地方以保护之名行商业开发之实,背离了推动古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初衷。对于古城镇的发展而言,保护永远处于第一位,开发处于第二位,任何决策都要慎之又慎,常怀敬畏之心。在开发过程中,不应对古建筑造成二次破坏,更要避免对常住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干扰。在引入商业以后,相关业态不能与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产生冲突。某些地区过度对古城镇进行商业开发,将古城镇历史文化视为敝屣,生搬硬套商业模式,导致“千镇一面”,终因缺乏特色而难以打动人心,游客难免产生“审美疲劳”,古城镇开发也成了“鸡肋”。
古城镇是历史的见证,因古老而迷人,因与时俱进而存续。如何保留好古城镇的“老味道”?关键要确保古城镇保护开发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对此,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贯彻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但在现实当中,古建筑遭破坏不是个案,拆真建假、仿古变味,基层文保部门监管缺位、乏力的问题依然存在。少数景区为了博眼球、赚流量,甚至不顾实际情况斥巨资乱建地标。对于种种乱象,各地应完善古城镇保护开发的监管制度,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及时制止违法违规、危害和破坏文物安全等行为,不能让古建筑无序开发甚至遭破坏的悲剧重演。
有特色、有文化、有内涵、有品位的古城镇,才是游客心向往之的旅游胜地。古城镇不应沦为小商品市场、街头美食集散地。商业化开发不能仅停留在浅层,而要和古城镇的历史文化深度融合。品一盏茶、听一段曲、赏一出戏······游客在古老的街道上触摸历史,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脚步慢下来,静静地住下来,沉浸式体验古城镇“原住民”生活,才能让古城镇旅游“活”起来、“火”起来。古城镇,可以是喧嚣热闹的,更应该是安静质朴的。古城镇既有市井烟火气,又有诗和远方,只有如此,才能不断焕发光彩、历久弥新。
(摘编自《古城镇开发别丢了“老味道”》)
材料二: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们渐渐发现,本该是主打慢生活的古镇,结果又成了商业市场的试验田,陷入走马观花、打卡和快闪式的旅游节奏。游客本来是想远离城市的喧嚣,可是到了很多古镇获得的不是宁静和淡然,而是吵闹和疲惫。
严格来说,“千镇一面”还不是一种恶性竞争,而是无效竞争,是一种竭泽而渔的短视竞争,它最终伤害的,是古镇这个文旅资源池。别的不说,“古镇都长一个样”,这句话本身就十分具有“杀伤力”,它折射出的是人们对整个古镇概念的失望和疲惫,也势必会影响消费者对古镇旅游的热情和期待。
那么,什么样的古镇才具有生命力?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当游客没有去过时,马上就可以说出来“据说哪里哪里不错”;当游客去过了之后,在某些方面可以留下深刻的美好印象。这种独特的预期和感触,便是一个古镇的特色之处,也即生命力之所在。也因此,每一个古镇都该做这样的扪心自问:古镇,给游客带来的到底是什么?
有业内人士分析,乌镇之所以如此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乌镇有居民。有了人,有了日常生活在这里的人,古镇才有生活气息,这是商业化无论如何都无法替代的。乌镇能取得商业成功,除了古镇本身景致优美之外,还把特有的民居水阁、老宅深巷、船拳皮影和民间作坊当作重要的财富精心呵护,并对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层次挖掘。
对照古镇的发展思路和经营模式,今后一些地方再开发或者“兴建”一些新的古镇,是否应该设置一些必要条件和考核要求?或者说,古镇所在地方的上级部门,能否扮演一个把关人的角色,将古镇建设作为一个严肃性、全局性、长期性的事业去对待,而不是谁想上马就上马。
当下,是时候树立这种意识了:古镇,也是需要门槛的,也应该先天有一定的门槛。只有拥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才配得上一个“古”字;拥有一定数量的本地居民,保留一定的生活风貌,具备一定的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才配得上一个“镇”字。
(摘编自《“古镇都长一个样”,商业化也应个性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多地方花大力气改造古城镇,通过倾力宣传当地美食来吸引游客,将其变成旅游胜地。
B.古城镇是历史的见证,不能对其“改头换面”,使其充满浓厚的商业气息。
C.人们对“古镇都长一个样”的评价,说明古镇布局虽多大同小异,但不一定影响消费者对古镇旅游的热情和期待。
D.有业内人士分析,乌镇之所以如此成功,就是因为乌镇风景优美,而且对民居水阁、老宅深巷、船拳皮影等进行了保护。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保护古城镇不是修缮古建筑,而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重拾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B.对于古城镇的发展而言,保护永远比开发更重要。开发时,不应对古建筑造成二次破坏。
C.“千镇一面”是无效竞争,是竭泽而渔的做法,它最终会伤害古镇这个文旅资源池。
D.我们可以通过古镇给游客带来的预期和感触,来判断古镇是否具有生命力。
3.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中所述“古镇开发”相关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束河仿古新镇以飞花触水区的小巴黎酒吧区、哈里谷国际乡村酒吧区为代表,通过“雪山音乐节”等高端文化和营销活动,逐渐走向高端定位。
B.某开发公司投资80亿开发的“悠游”风景区,是一座现代化的古镇,但是它的建筑风格却是江南名镇三河古镇的翻版。
C.四川李庄古镇现存古建筑多,总体保存状态良好,至今仍然有人居住使用。当地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兼顾文化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李庄文化。
D.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通过仿古建筑、美食特产、传统技艺表演等形式,打造集生态、开发、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度假区。
4.材料一第三段使用“千镇一面”“审美疲劳”“鸡肋”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
5.如何避免“古镇都长一个样”?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最美女兵
王培静
快黑天时,车子向前栽了两下,停了下来。司机小李轰了几下油门,却不管用,气得他直拍方向盘。鲁队长说:“我下车看看。”
车外的温度至少有零下40度。一开车门,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在割。风刮起的雪粒和沙土,使人几乎睁不开眼睛。
鲁队长看到,车的大半个右轮陷进了一个雪坑里。她让跟着下车的两个男兵去周围找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石头之类的东西。10多分钟后,二人两手空空地回来了。鲁队长想了想,脱下自己的皮大衣,抱着向车轮走去。司机小李和两个男兵异口同声地说:“鲁队长,你快穿上,用我的!”鲁队长说:“先用我的,万一不行你们再脱。”
大家都知道鲁队长的性格,平时有什么事找她都行,什么话也可以和她说;但执行任务时,她是说一不二。
鲁队长说:“小李,你上车准备。小宋、小姜,你们俩戴上手套,把车轮边的雪扒开一些,把大衣塞到车轮的前面。”
等两个兵塞好大衣,小李加大了油门。车屁股冒了好大一会儿浓烟,车才勉强开出了那个深坑。
鲁队长的大衣全是雪水,不能穿了。几个人都要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她。她说:“你们都年轻,要是冻坏了,你们的老爸、老妈找我算账怎么办?再说,你们将来还要找对象呢!谁愿意找个有毛病的人?我这老胳膊老腿儿了,不怕冷,也冻不坏。”
在车上,女护士小慧好奇地问:“鲁妈妈,我问你一件事,你可不许生气。”
“保证不生气。你这个小机灵鬼',要问什么就随便问。”鲁队长笑着说。
“听老兵说,你年轻时上线,有时会和男兵们一起睡大通铺。这事是不是真的?”
鲁队长沉思了一下,回答说:“是真的。那时,有的兵站条件差,一个班就住一间宿舍。到那儿就我一个女的,不可能让全班人出去站着,我自己在屋里睡。”
“那得多难为情!”小慧红着脸说。
“我可不只是曾在兵站和战友们睡过一个屋,还有更不方便的,就是上厕所。兵站从来就没来过女人,哪里会有女厕所?都只有一间男厕所。只要我想上厕所,随便拉住一个战友,向厕所一指,他就明白我的意思了。他先进去“清场”,然后,叫上一个同伴为我“站岗'。全国多少妇女同胞,这待遇也只有我独享过。”鲁队长说。
晚上9点多,医疗队的车才赶到沱沱河兵站。没想到,官兵们正整齐地站在营房门口迎接。官兵们看到鲁队长,有的叫她“鲁妈妈”,有的叫她“鲁阿姨”。鲁队长能准确地叫出每名官兵的名字。大家像久别的亲人见面一样,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每每在一个兵站离别的时候,鲁队长总说:“我今后上线的机会不多了,你们要多保重身体。”
官兵们说:“鲁妈妈,我们会想你的。我们心里很矛盾,又盼着你来,又不希望你来。”
她的身世,每名高原兵都知道,都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了解。
她12岁时,在高原部队上开车的父亲因病去世了。母亲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上气来,一年后,跟别人跑了。祸不单行,一年后,她的祖母得了病,去世了。15岁那年,她的祖父也得了重病。临死前,祖父拉着她的一双小手,塞给她一个皱巴巴的信封,说:“一贤,爷爷不能把你养大成人了。这是你爹部队上的地址。你也只有这一条路了,你去找找部队吧!或许,部队上能给你一口饭吃。”
乡亲们帮她埋葬了祖父,她就踏上了通往格尔木的征程。
部队接纳了她。先是让她继续念书,后来,又送她上了军队的医校。她毕业后,申请回到格尔木青藏兵站部。
因为她的父亲在这儿。
她的父亲死后,就被埋在了烈士陵园的外边。他是病死的,没有评上烈士,所以没有资格被埋到烈士陵园里。
直到她从军校毕业回来的那年,父亲墓前的杨树才终于吐出了绿芽。
看到树活了,她激动地跪在父亲坟前,说:“爹,我知道你的小心眼。你过去不让树活,是怕女儿不回来陪你了,是吧?”
树长大后,能为父亲挡一挡夏天炽烈的阳光。
她的个子不高,身材瘦小,脸上是大自然恩赐的两片云霞。由于长年奔波在海拔平均4000多米的高原上,紫外线的照射导致她的脸黑里透红。她的脸上写着刚毅和果断,同时也流露出母爱的慈祥。
她50多岁了,一生未嫁。她把青春和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青藏线,她是昆仑山的女儿,她有一颗冰清玉洁的心。昆仑山会记得她,青藏线会记得她,所有在线上待过的官兵都会记得她。
在线上官兵们眼里,她是他们心中的“女神”,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女兵。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队长在车辆陷入雪坑时,脱下自己的皮大衣垫车轮,体现了她甘于奉献的精神。
B.文章中提到鲁队长与男兵们共睡大通铺和共用男厕所的经历,主要是为了展现她当兵时的尴尬和无奈。
C.鲁队长对年轻士兵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她在官兵们心中的重要地位,都能看出她的母性光辉。
D.鲁队长的身世背景和她对父亲的深情怀念,加深了读者对她坚韧不拔、忠于事业的性格的理解。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有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有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从不同角度刻画了人物形象。
B.文章详略得当,详写了鲁队长雪中救车及其人生经历,略写了她这次在沱沱河兵站的活动内容,使文章主次分明。
C.文章中对话描写自然流畅,鲁队长与女护士小慧的对话,主要目的是展现鲁队长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
D.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具体的记叙和生动的描写为主,结尾句以抒情方式表达了对鲁队长的崇敬,全文基本上没有议论。
8.请分析本文在记叙顺序上的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9.文中某些场面可能会触动你的心弦,请选取一个场面,结合文本分析这个场面具有感染力的原因。(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也。祖玄,晋车骑将军。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袭封康乐公,食邑三千户。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
性豪侈,车服鲜丽,衣物多改旧形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为相国从事中郎,坐辄杀门生,免官。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惋。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
文帝即位,征为秘书监,再召不起。使光禄大夫范泰与书敦奖,乃出。令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寻迁侍中,赏遇甚厚。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既自以名辈,才能应参时政,至是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王华等名位素不逾之,并见任遇。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灵运乃上表陈疾,上赐假东归。灵运以疾东归,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复为御史所奏,坐以免官。
灵运因父祖之资,生业甚厚。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徐知是灵运乃安。又要琇更进,琇不肯。
在会稽亦多徒众,惊动县邑。太守孟顗为灵运所轻。灵运与王弘之诸人出千秋亭饮酒大呼,顗深不堪,遣信相闻。灵运大怒曰:“身自大呼,何关痴人事!”
会稽东郭有回踵湖,灵运求决以为田,文帝令州郡履行。此湖去郭近,水物所出,百姓惜之,顗坚执不与。灵运谓顗非存利人,政虑决湖多害生命,言论伤之。与顗遂隙。因灵运横恣,表其异志。灵运驰诣阙,上表自陈本末。文帝知其见诬,不罪也。以为临川内史。在郡游放,不异永嘉,为有司所纠。司徒遣使生收灵运。灵运兴兵叛逸,遂有逆志。追讨禽之,送廷尉,廷尉论正斩刑。
(选自《宋书》,有删改)
材料二:
谢灵运之被诛,当时谓其逆迹昭著,而史官独以恃才凌物,为其致祸之由,诚有特见。灵运一文人耳,吟诗遭忌,锻炼深文,已为可悯。
(选自蔡东藩《南北史演义》,有删改)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灵运少A好B学C博览D群书E文章F之美G江H左莫逮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坐,犯······罪,与《鸿门宴》“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中的“坐”意思不同。
B.素,一向,与《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中的“素”意思不同。
C.“以疾东归”和《木兰诗》“东市买骏马”的“东”意思不同。
D.“当时谓其逆迹昭著”与《五代史伶官传序》“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的“其”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灵运幼年就很聪颖,有悟性,祖父谢玄对此感到很惊奇。
B.谢灵运性情奢侈,他的车子和衣服鲜艳美丽,世人都把他当作祖宗看待。
C.谢灵运撰写《晋书》,仅是粗略地立好了提纲,而书最后没有写成。
D.谢灵运伐树开路,王琇以为是山贼,后来知道是谢灵运才安下心来。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
(2)灵运一文人耳,吟诗遭忌,锻炼深文,已为可悯。
14.材料二中,史官认为谢灵运“恃才凌物,为其致祸之由”,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史官的观点?请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赣州郁孤台吊辛稼轩作
[明]张以宁
郁孤台前双玉虹,一杯遥此酹英雄。
风云有恨古人老,天地无情流水东。
精卫飞沉沧海上,鹧鸪啼断晚山中。
清江不管人间事,烟雨年年属钓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题目可以看出,诗人在赣州郁孤台凭吊辛弃疾时,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B.“郁孤台前双玉虹”,描绘了郁孤台前的美丽景色。诗人以酒洒地,凭吊英雄。
C.颔联诗人感叹历史的风云变幻,又感慨天地无情,时间如流水般东逝。
D.尾联运用拟人手法写清江的悠闲自在,表达了诗人对钓翁的赞美之情。
16.请赏析本诗颈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孔子对“学”与“思”关系的思考,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认为二者的关系是: 。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与谚语“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意思相同的两句是:“ ”。
(3)“玉”的意象常常为古人所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表达一种强烈的抒情意识。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在神舟十八号返回舱距地面10公里左右时,返回舱的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相继打开,伞的面积从几平方米到1200平方米。这朵绚丽的“太空之花”,带着返回舱缓缓降落。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作为“生命之伞”,神舟大伞已为神舟系列飞船绽放整整18次,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从空间实验室到空间站建造的发展巨变,一次次(甲),让他们与家人团圆。
降落伞具有两大特点。(乙),这是神舟大伞的突出特点。这个巨型降落伞在地面铺展开来大约可覆盖三个标准篮球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航天器降落伞。整个伞由1900多片伞衣、90多条径向带、20多条纬向带、96根伞绳构成。要完成大伞成品,前后需要30多个制作工序、20多个包装工序和40多个装配工序,缝线总和长达10公里。另一个特点是打开时间短。如此巨大的降落伞,从冰箱大小的伞包到绽放成完美的伞花,过程只有短短数十秒。
降落伞成功着陆的背后,是一支A的队伍。在航天的征程中,我们看到了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们B的付出。20世纪90年代,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后,特大型降落伞技术攻关迫在眉睫,载人飞行对降落伞的可靠性、稳定性、下降速度等性能指标要求极高。①受当时技术与制造水平所限,②主降落伞伞衣锦丝绸的缝纫,③竟成了打扰团队的首个技术难题。④经过激烈地多次讨论,⑤大家达成共识:创新。经过8年攻关,研制人员才攻克了特大型降落伞的设计、制造、试验、总装等多项技术难关。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树叶”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5分)
20.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2.下列句子中的“左右”与文中加点的“左右”,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吴老师看起来三十岁左右。
B.这件事令他左右为难,不知所措。
C.他看了一下四周,然后吩咐左右退下。
D.哼!你想左右我,没那么容易!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古镇,也是需要门槛的”。其实,现实生活中,许多行业都有无数有形或无形的“门槛”。但也有人认为,“门槛”会阻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届河北承德高三12月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B【解析】A项“通过倾力宣传当地美食来吸引游客”错,原文是“以所谓的‘古色古香’来吸引游客”。C项“不一定影响”错,原文是“也势必会影响”。D项以偏概全。原文是“乌镇之所以如此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乌镇有居民。……并对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层次挖掘。”
2.A【解析】“不是……”错,原文是“不只是……”。
3.C【解析】两则材料都强调保持古镇的本色,对古镇要避免过度开发,不要“千镇一面”。A项和D项都是仿照的古镇,B项是现代化古镇,而且是“翻版”。
4.①“千镇一面”化用成语“千人一面”,指出古镇的开发改造缺乏特色而难以打动人心。②“审美疲劳”强调游客对千篇一律的古镇失去兴趣。③“鸡肋”运用比喻,把“千镇一面”的古镇比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④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形象地指出了古镇开发出现的问题和后果。
(评分参考:每点1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5.①保留好古城镇的“老味道”,在传承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让古城镇的生命力得到更好的延续。②保护古建筑要修旧如旧、传承文脉,加强对古城镇传统文化的保护。③避免对常住居民产生干扰,让古镇充满生活气息。④保留古镇特色,避免生搬硬套商业模式。⑤商业化开发不能仅停留在浅层,要和古城镇的历史文化深度融合。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制止开发乱象。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6.B【解析】并非是为了展现她当兵时的尴尬和无奈,而是为了凸显她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和乐观。
7.C【解析】对话的主要目的是揭示鲁队长过去的艰苦经历和乐观态度。
8.①采用了以顺叙为主、插叙为辅的方式。②主要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从车辆陷入雪坑到鲁队长脱衣救车,再到医疗队抵达沱沱河兵站并受到官兵热烈欢迎,这一系列事件都是按照时间顺序逐步展开的,故事连贯流畅,脉络清晰。③在叙述中插叙了鲁队长的身世背景以及她在部队中的其他感人事迹。这些插叙内容不仅让读者更加了解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和内心世界,也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评分参考:①点2分,②③点各1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
9.示例:医疗队抵达沱沱河兵站,官兵们站在营房门口迎接鲁队长的场面。
①画面感强,官兵们整齐地站在营房门口迎接鲁队长,亲切地称呼她为“鲁妈妈”“鲁阿姨”,温馨的画面在读者面前显露出来。②细节描写突出,“大家像久别的亲人见面一样,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展现了战友们见到鲁队长时的激动和感动;“鲁队长能够准确地叫出每名官兵的名字”,更能体现她对战友们的重视和关心。③这一场面体现了鲁队长与战友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并在情感上引发了读者的共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可以如此纯粹和真挚,增强了感染力。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其他场面和分析也可,言之有理即可)
10.CEG
(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1分,共3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解析】原句为: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意思是:谢灵运从小便爱读书,博览经史等各种书籍,他写的文章非常漂亮,江东没人赶得上。
11.D【解析】“当时谓其逆迹昭著”的其是代词,指谢灵运;“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的“其”是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二者意思不同。
12.B【解析】“车子和衣服鲜艳而美丽,世人都把他当作祖宗看待”错,原文“车服鲜丽”的意思是他车子的装潢鲜艳美丽,“世共宗之”的“宗”意思是尊崇。
13.(1)按照国公任职的先例,谢灵运被朝廷授予员外散骑侍郎的职务,他却没有到任。
(评分参考:“以”,按照;“除”,任命,授官;“就”,就职,赴任。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
(2)谢灵运仅仅是一个文人罢了,他吟诗作文却因此遭到嫉妒,有人甚至故意曲解他的诗文,罗织罪名,这实在是令人怜悯。
(评分参考:“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锻炼”,罗织罪名,陷害人;“悯”,怜悯,同情。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
14.①谢灵运本性偏执,言行过激,经常违背礼仪法度。他自以为自己的才能应当执掌权要,得不到皇上知遇赏识,就经常满腹怨愤。联合煽动一些有不同意见的人,指责诋毁执政的大臣。②任永嘉太守时,纵情山水,民间诉讼等事,不再放在心上。③文帝即位,两次征召都没有前去。让光禄大夫范泰给他写信敦促鼓励,才出来就任。④常常声称有病而不上朝值班。出城游玩,十几天不归,既没有上表,也不请假。赐假东归后,仍然夜以继日地游玩宴集。⑤凿山浚湖,工程不断,还想决湖求田。在日常生活中不恤百姓,大兴劳役在千秋亭饮酒,大声喊叫,不顾太守孟的感受,还破口怒骂。⑥他在临川游玩放浪,不异于在永嘉,被有关部门检举,以致被拘捕。(评分参考: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两点3分,三点5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谢灵运是陈郡阳夏人。祖父谢玄,晋朝车骑将军。谢灵运幼年就很聪颖,有悟性,谢玄对此很觉惊奇。谢灵运从小便爱读书,博览经史等各种书籍,他写的文章非常漂亮,江东没人赶得上。谢灵运继承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享受三千户的税收待遇。按照国公任职的先例,谢灵运被朝廷授予员外散骑侍郎的职务,谢灵运没有到任。做了琅邪王的大司马行参军的官职。
谢灵运性情奢侈喜爱豪华,他车子的装鲜艳而美丽,他的衣着玩的用的东西,大多改变以往的旧样式,世人都学他的样子跟着变,人们都叫他谢康乐。担任相国从事中郎,犯了擅自杀害门生的罪被免官。谢灵运本性偏执,言行过激,经常违背礼仪法度,朝廷只以文辞之事任命他,并不任命他有实权的职务。他自以为自己的才能应当执掌权要,既然得不到皇上知遇赏识,就经常满腹怨愤。少帝登上皇位,权力掌握在大臣手中,谢灵运联合煽动一些有不同意见的人,指责诋毁执政的大臣,司徒徐羡之等人把他看作祸害,将他调出京师任永嘉太守。永嘉郡有著名的山水风景,这是谢灵运向来喜爱的,外调作郡守既然不能实现执掌权要的愿望,于是就任意游玩,走遍了永嘉郡所属各县,动不动就超过十天或一月,民间诉讼等事,不再放在心上。每到一处他便要吟咏作诗,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意趣。
文帝即位,征调他做秘书监,两次征召都没有前去。便让光禄大夫范泰给他写信敦促鼓励,才出来就任。让他撰写《晋书》,粗略地立好了提纲,而书最后没有写成。不久调任侍中,奖赏和待遇都很丰厚。谢灵运的诗和书法都很独绝,每次文章作罢,就亲自把它写下来,文帝称为二宝。既然自以为是名流,才华能力应该参与朝政,但是到现在只是被以文学的身份对待,常常陪同皇上宴饮,不过就是闲谈欣赏。王华等人的名位素来都不超过他,却都被赏识重用,心里很不平衡,于是常常声称有病而不上朝值班。出城游玩,有时远达一百六七十里,十几天不归。既没有上表,也不请假。皇上不愿意伤害大臣,委婉地暗示让他自己辞职。谢灵运于是上表陈说自己有病,皇上赐给他假期让他东归。灵运因为疾病东归,却游玩宴集,夜以继日,又被御史中丞参奏免官
谢灵运凭借祖父的产业,生活的资本很丰厚,奴僮很多,旧时门下供使役的人有几百个,凿山浚湖,工程不断。他曾从始宁南山伐树开路,直到临海,跟随的有几百人。临海太守王琇很吃惊,以为是山贼,后来知道是谢灵运才安下心来。谢灵运又邀请王琇继续前进,王琇不肯。
在会稽也有众多的随从,惊动了全县。太守孟顗被谢灵运所轻视。谢灵运与王弘之等人出去到千秋亭饮酒,大声喊叫,孟顗深感无法忍受,写信向他们提出不满。谢灵运大怒说:“我们自己大叫,跟痴人有什么关系?”
会稽东城有个回踵湖,谢灵运请求放水开为田地,文帝让州郡实行。这个湖离城郭很近,对于湖中的水产,百姓们感到很可惜,孟顗坚持不给。谢灵运说孟顗并不是打算有利于民众,而是顾虑决开湖水会害死水中许多生命,于是便用言论对他进行攻击。谢灵运与他便产生了矛盾。借着谢灵运的横行放肆,孟顗上表说他心有异志,并且上报朝廷。谢灵运骑马到皇宫,陈述事情的原委。文帝知道他是被诬陷,并不降罪。任命为临川内史。他在临川游玩放浪,不异于在永嘉,被有关部门所检举。司徒派遣使者活着拘捕了谢灵运。谢灵运兴兵叛逃,于是便有了造反的想法。官兵追讨,捉住了他,送交给廷尉,廷尉判为斩刑。
材料二:
谢灵运被诛杀,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的叛逆行为已经十分明显。但史官们却认为他是因为倚仗自己的才华而轻视他人,这才是导致他遭遇祸端的原因,这确实是一种独到的见解。谢灵运仅仅是一个文人罢了,他吟诗作文却因此遭到嫉妒,有人甚至故意曲解他的诗文,罗织罪名,这实在是令人怜悯。
15.D【解析】“对钓翁的赞美之情”错误,尾联中诗人是以清江“不管人间事”,钓翁垂钓于“清江”,表达对清净无为、超脱世俗的向往之情。
16.①颈联对仗,音律和谐,“精卫”“沧海”两个意象营造了悲壮宏大的意境,“鹧鸪”“晚山”两个意象营造了哀婉凄清的意境,“飞沉”“啼断”两个动词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画面感极强。②第五句用典,虚写想象之景,暗寓辛弃疾具有精卫填海般坚持不懈、不怕牺牲的抗争精神。第六句借景抒情,转写听觉形象,也是对辛词“山深闻鹧鸪”的化用。③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哀思、敬仰、怀念以及对其壮志未酬的同情、惋惜之情。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学生围绕语言、手法、意象、意境、情感等作答,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7.(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之所学也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示例: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评分参考: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18.A.示例:精诚团结(精明强干)B.夜以继日(默默无闻)
19.示例:一阵秋风吹来,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脱离了树枝,在空中盘旋、摇摆,最终落到了地上。
(评分参考:语意完整1分,使用借喻2分,借喻贴切1分,表达流畅1分,共5分)
20.③将“打扰”改成“困扰”④将“多次”移到“激烈地”之前
(评分参考:改对一处给2分,序号1分,修改1分。共4分)
【解析】原文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应将“打扰”改成“困扰”;二是语序不当,应将“多次”移到“激烈地”之前。
21.示例:甲:护送航天员回家乙:一是空间大(评分参考:每处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2.A【解析】A项和文中加点的“左右”都是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B.指左和右两方面。C.指身边跟随的人。D.指支配、操纵。
23.【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由本试卷的现代文阅读I引出作文的关键词“门槛”。“门槛”可以理解为特定的条件、要求,也可以理解为难以跨越的鸿沟。对于“门槛”,人们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其实,我们应该辩证地看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不是需要设置“门槛”。设置了恰当的“门槛”,可能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有利,而不恰当的“门槛”,则会阻碍个人和社会发展。
【参考立意】
1.要“零门槛”,更要“高门槛”。
2.“门槛”是限制还是保护?
3.有“门槛”与无“门槛”。
学生根据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立意、写作,只要在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符合相关要求,即可酌情给分。答案中的立意仅供参考。
【评分参考】
满分60分,以44分为基准分,分五类划分作文档次:
1.一类文(60分53分):①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材料典型、丰富、新颖;②文体特征鲜明,结构严谨;③语言流畅,有文采。
2.二类文(52分46分):①基本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个别材料不切题;②文体特征较鲜明,结构完整;③语言通顺。
3.三类文(45分38分):①部分偏离题意,中心松散,内容单薄,大部分材料不切题;②文体特征不鲜明,结构松散;③病句较多。
4.四类文(37分30分):①完全偏离题意,中心分散,内容空洞,材料不切题;②文体特征不鲜明,结构混乱;③语言不通,错别字多。
5.五类文(29分。分):大段抄袭、完全抄袭等。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于文体特征鲜明、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阐发透彻、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得体有表现力且书写认真,能体现较高语文素养的作文要敢于按照一类文甚至是满分的标准赋分。2.没有标题扣2分,不符合相关基本文体格式扣2分。
3.错别字1字扣1分,不累计,上限3分。标点符号错误多,酌情扣分,不超过2分。
4.字数不足:600字以上,每50字扣1分;600400字,35分左右;400200字,25分左右;200字以下,15分以下。
5.抄袭:全篇抄袭,10分以下;抄袭一半左右,20分以下。大段抄背无关内容,在五类文中酌情赋分。
6.完全是作文材料的扩展,不得高于40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承德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1页。
这是一份2025河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语文PDF版含解析,共14页。
这是一份2025西安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