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5讲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第25讲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全国通用)第1页
    第25讲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全国通用)第2页
    第25讲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全国通用)第3页
    第25讲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全国通用)第4页
    第25讲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全国通用)第5页
    第25讲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全国通用)第6页
    第25讲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全国通用)第7页
    第25讲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全国通用)第8页
    还剩3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5讲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第25讲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全国通用),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考情分析,考点精析,网络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5讲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
    课标要求 2022版课标中对于记叙文阅读的考查,有如下几点。 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标要求 3.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课标要求 5.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 6.领略数字时代精彩的文学世界,欣赏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艺术魅力。
    考查重点 1.词语的理解及赏析 2.句子的赏析
    命题趋势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选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大多出自文摘类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微型小说选刊》)等精美时文,作者一般集中于当代热点作家(如张丽钧、张抗抗、毕淑敏、刘亮程、周国平、李丹崖、周海亮、马德、丁立梅等)。二是从选文内容看,更加贴近《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挖掘,十分重视选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占较大比例。
    命题趋势 三是从命题方向看,分值比重仍会不断加大,主观试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有所体现。试题重点考査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考生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体现阅读个性。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应注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考向1:词语的理解及赏析
    一、常见题型 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把句子中的“xx”改成“xx”好不好? 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二、思路分析 (1)文中xx词语指的是什么。 ①指示代词:在上下文中找,一般先往前找,再往后找,由近及远地找。“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 ②非指示代词:从理解词义入手,找到关键词句,把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代入原句,看与原文的思路、意思是否一致。
    (2)说说加点词语的含义。 【答题策略】 明确词语本义→揣摩词语语境义→把握引申义(指代义、临时义、修辞义、象征义)→分析表达效果→联系主旨。 【答题模板】 XX词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写出了...的特点(状态、情态),表现了的心情(品格)。
    (3)XX词语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题策略】 ①词义角度。理解词语本义→分析词语语境义→表达的情感。 ②修辞角度。运用的修辞手法→修辞的作用→表达的情感。 ③词性角度。判断词性→表现出的作用(人物形象、品质等)。
    A.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B.副词:修饰(限制)了XX一词,贴切形象地体现了...的特征,表达了...的情感。 C.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的情感。 D.叠词:音律和谐,富有节奏感,加深语意。 ④感情色彩角度。运用反语或褒贬反用,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表达特殊感情。
    答题模板 ①XX词有的意思,写出了的情景,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②XX词写出了...(结合文章内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③XX词运用手法,表现/揭示/突出了事物/人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4)XX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策略 ①从词语含义角度。注意词义的不同侧重点。 ②从词语感情色彩角度。褒义词不能用于贬义,贬义词不能用于褒义。 ③从词语生动形象角度。
    (5)XX词语能否改换成X X
    答题模板①(一般情况)不能。②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③(动词)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④换成XX后,没有这种效果,所以不能换。
    考向2:句子的赏析 句子的赏析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题,无论是何种文体都会有要赏析的句子。 句子赏析的考点包括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体会句子包含的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当然,前提是理解句子的含义。考查形式灵活多样,或给出赏析的角度,或任选一句赏析,或以批注的方式进行赏析。
    1.答题思路(1)从结构上看作用。处在文章不同位置的句子,其作用不同,一般情况下:(1)统领句起总起下文的作用。(2)过渡句起前后照应,承上启下的作用。(3)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开头)、首尾呼应的作用。(2)从内容上分析含义。紧扣文章主旨、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记叙类文章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揭示文章主旨,因此应在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主旨对表达作者感悟的句子进行拓展,明确表述所透露的意思。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那就可以从它带给你启迪的角度来品味。
    (3)从艺术手法上看表达效果。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等角度入手去分析句子。 思路: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艺术手法 散文中常用来赏析的句子一般有: 运用修辞的句子。 人物描写的句子。 景物描写的句子。 富有深意的哲理句、主旨句。
    2.思考角度 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从修辞角度赏析 答题四步:(1)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3)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4)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答题格式】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修辞格作用)地刻画了(表现了、描写了)……,表现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某某事物的……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答题五步:(1)判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2)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其内容。(3)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心情)。(4)突出了人物什么性格(精神品质)。(5)揭示出了文章什么主旨。
    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①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姿态、服饰、神情、音调等的描写。作用: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②神态描写的作用:主要是透过特定环境,特定时刻人物的情态、表情看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人物的性格,表现出人物的品格、精神;然后,结合作用仔细阅读有关神态描写的内容并分析归纳。 答题格式:通过对XX的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XX的心理,表现人物XX的性格(品质、精神等)。
    ③动作描写作用:显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等。 答题格式:运用动作描写,“……”“……”等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人物……的动作,表现出人物的……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④语言描写作用:言为心声,语言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题格式:这里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人物……心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⑤心理描写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答题格式:运用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人物……性格(品质)或揭示人物的……心理。
    (3)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4)从句式角度赏析。 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 反问句:加强语气。 感叹句:抒发强烈的感情。
    (5)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 议论句:揭示……的道理,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抒情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
    【例题剖析】(2023上·山东聊城·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灯  花①那是我15岁那年的一粒灯火。②那年深秋,整个公社的人在我们大队集结,参加水库建设会战。一个小道消息,突然从此起彼伏的打夯号子声中溜出来,在人山人海中乱窜。当时初中毕业已经4个月的我,也在水库工地参加劳动,耳朵获得了这个消息,嘴上却无从求证。父亲在外地任教,把确切的消息急切地送回家来:招生考试制度恢复了,已经向全国发布。③我知道了,我没有资格报考大学,但我凭着一张初中毕业证可以报考中专。当时,我们院子里住满了来修水库的民工,其中有我读初中时高年级的校友,他们和我一样没被推荐读高中。④他们和我一起报考中专之后,再也不到我住的木楼上来了。木楼顶上盖了一片亮瓦,西墙开了一扇小窗,靠窗有一张木桌和一盏煤油灯,摆上一个学习小组不在话下。可他们对我说,你是尖子生,就指望你脱下草鞋穿皮鞋,怎么还敢来影响你呢?⑤距离考试时间已经不足20天,转眼就入冬了。白天,谁都要上水库工地,没有复习迎考那一说。夜里,不管多累,我都会坐到煤油灯前复习政治。数学和语文,我觉得自己用不着复习。母亲买回了足够的煤油,只对我说了一句,把灯点亮些。她知道我会心疼煤油,舍不得让灯芯往上冒一冒。民工队伍好像全都转入了院子地下,没有一点动静,我只偶尔听到头顶亮瓦过风的声音。那扇小窗一直紧闭着,我和灯都不需要冷风。我更不需要看一看夜晚的模样,反正如同一个大得无边的锅底,连个灯花花都没有。
    ⑥当时农村生活已有改善,并不是都穷得连一盏灯都点不起了,但电灯依然是一个遥远的梦。谁家有一盏带玻璃罩儿的煤油灯,那简直就是“轻奢”了。而我们自制的煤油灯,灯芯结出的一粒或半粒火苗,就像叶尖上的一粒或半粒露珠,呼吸重了它都会灭掉。那灯花花,只有被什么遮挡起来才会有一点安全感,比如,一面没有裂缝的墙,一扇关得严实的门,一本打开并且站立的书。一粒灯火大不过露水,再被贴身拦截,别说远处,就是到了跟前,都不一定看得见。⑦一天深夜,我被困在了一道几何题里,就抬头看了看亮瓦,知道月亮出来了。我有一个醒脑的办法——不要逻辑,胡思乱想。我想,灯火虽小,却也会让亮瓦晕出一块长方形的亮光,再由下到上泄露给月亮,并且会让整个天空都知道。地上的灯光连天上都看得见,为什么在地上看不见?我这样没来由地想一通,就狠下心来,让灯芯往上冒了冒,然后站起来,把小窗也打开了。那由我独占的一粒灯火,发出又大又亮的一团灯光,从窗口跳跃出去,让我看见了月色,也看见了霜。⑧我还看见,远处山上有个灯花花,一眨眼就不见了。⑨我没有多看外面,也没有把小窗关上。我好像需要一点其他亮光,月色,霜,另外的灯花花。还有,要是有人在远处能看到我的灯,也好。不一会儿,我就识破了几何图里一个梯形的真面目,再一次站起来,就好像踩在真正的梯子上了。我“更上一层楼”,好像立即就看得更远一些了。⑩我希望再看到那个灯花花,却落了空。
    ⑪尽管夜里都下霜了,但在我的印象里,那是一个暖冬。如今,深夜开窗那一幕在我的记忆里早已模糊,说不定只有“明月光”而没有“地上霜”,或者相反。那灯花花,也可能是个梦花花。我却清楚地记得,考试那天,没有雨,没有雪,也没有风。考完,回到家中,我继续下地干活,直到收到信封上写着我名字的一封信。那是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也是我平生收到的第一封信。⑫从此,我读书、教书并且写书,没有哪个夜晚离开过一盏灯。⑬我在读书时遇到了“灯花”,误以为就是那个所谓的“灯花花”。不过,我很快就弄明白了,灯花,它是灯芯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从古至今都以它为吉兆,甚至把它和喜鹊相提并论。⑭我知道了,灯花,它不是灯芯在火焰里的灰烬,而是灯火在亮度中的结晶。⑮我在15岁那年一定见识过或含蓄或兴奋的灯花,只不过因为我当时懵懂无知,让它被忽略、被遮蔽、被埋没了。“灯花”这个词,它在那个暖冬,一定会以喜结万家的温情,不时爆起爆落,乍开乍放。旮旮角角,星星点点,五湖四海,万水千山,灯花,连同那还有一口气的灯花花,汇成了一个时代的吉兆。(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独句成段,小巧别致,“一粒灯火”总领全文内容,成为文章的线索。B.文章第⑦段中“我”面对灯火的“胡思乱想”,其实并不是没有逻辑,也有道理。C.文章第⑨段写“我”深夜开窗后,头脑清醒,豁然开朗,最终解决了几何难题。D.文章第⑫段写“我”以后的人生经历,突出了“我”命运的改变和对灯的看重。2.“我”报考中专之后,众人都表现出对“我”支持的态度。请完成下面的表格内容。
    3.文章第⑧⑩⑪段三次写到远处的“灯花花”,有什么作用?4.赏析句子:而我们自制的煤油灯,灯芯结出的一粒或半粒火苗,就像叶尖上的一粒或半粒露珠,呼吸重了它都会灭掉。5.文章意蕴丰富,我们从中感受到不管哪个时代,奋斗是不变的主题。思考本文为什么以“灯花”为标题?
    【答案】1.D 2.(1)再也不到我住的木楼上来了,因为“我”是尖子生,不敢来影响我学习。(2)买回了足够的煤油,让“我”把灯点亮些,支持我学习。 3.第⑧段写看到远处的“灯花花”,是表现“我”需要另外的灯花花。第⑩段“我希望再看到那个灯花花,却落了空”可知,“我”很希望看到别处的“灯花花”,远处的“灯花花”给予了“我”温暖和力量,让“我”意识到“我”不是一个人,还有别的人和“我”一同并肩作战。第⑪段写没有再看到“灯花花”,猜测那“灯花花”可能是个“梦花花”,这些都表现了远处的“灯花花”给“我”带来的温情和对于生活的美好希望。 4.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火苗比喻成露珠,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煤油灯火苗的微弱,表达了当时生活条件的艰苦以及人们的节俭。 5.(1)用“灯花”为标题,可以概括文章内容。文章所写的是15岁那年的一粒灯火,即“灯花花”,“我”在“灯花花”下复习,“灯花花”虽小,但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2)用“灯花”为标题,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灯花”是吉兆,“我”终于考上师范,是对上进奋斗精神的肯定。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破解赏析句子题型5个切入点
    一、从修辞的角度入手。 1、修辞手法 + 内容 + 感情: 答题模式:运用 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有八种“设问、反问、比喻、排比、反复、对偶、夸张、拟人”。 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 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二、从字词的角度。 一个句子出彩,往往在乎一词,所以古人说,一字千金。一个词用得生动准确而精当,一个句子就有了精气神,一个人物就因这一个词或一个字活了。 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 答题模式:词的本义 + 语境义 + 情感(心理、性格、心情)
    三、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入手。(1)人物描写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 答题模式:描写角度 + 内容 + 情感(性格、心情、形象、品质) 描写方法:动作描写:……的动作,生动地写出了……语言描写:……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写出……神态描写:……的神情,细腻刻画了……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 (2)从感官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答题模式:本句从听(视、嗅、味、触觉)的角度+具体内容的分析
    四、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入手。 自然环境描写四步分析法 ①概括,先概括描写的内容(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背景等)。②气氛,渲染了……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③内容,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④结构,和上文……相照应,为下文……作铺垫、
    五、从深层含义的角度入手。 作家写文章手法不一,艺术风格各异,语言特色也大相径庭。有的通俗质朴,有的含蓄隐晦,话里有话,言外有意,这就有必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意。 (一)双关句答题模式:一要答出本义,二要答出深层含义; (二)富有哲理的句子:方法: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然后代入原句,用自己的话复述句意。 (三)言外之意句: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弦外之音,写出作者的真正用意。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炒菜的时候放几颗星星①以前,有各种各样的修理匠,修伞的、修碗的、修钢笔的、修表的。【甲】现在修理匠几乎不见了,东西用坏了就直接扔了,我们使用这些东西的成本降低了,消费欲被持续刺激,似乎我们活在世上就是为了消耗器物,生产垃圾。②【乙】现在可能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锅漏了也是可以修好的。洞较小的话,就打个补丁;洞太大了,或者洞太多,就把整个锅底换掉。③【丙】我家有好几口铝锅是换过锅底的。新的锅底是用铁皮镶的,像接烟囱一样,在连接的边缘处敲出可以互相扣嵌的Z形边,两片紧紧咬合在一起,再敲平、敲紧,于是新的锅底诞生了,滴水不漏,旧锅重新派上了用场。④但是这种补法只适用于平底的屉锅或汤锅,圆底的炒锅就没法换锅底了⑤记得我家有一口炒锅,锅底常年都是漏着的。有四五处洞,每个洞约芝麻大小。这么小的洞,也漏不出太多东西。于是在很多年里,就由它那么漏着,从没有正式补过⑥但我妈会时不时“非正式”地补一下——她每次揉面的时候,揪米粒大的一点点面粒,按在锅底小孔处。烧菜时,大火很快把粘在那几处的面团烧焦,烧焦后的面疙瘩便暂时堵住了漏洞。虽然这种补法也顶不了多长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锅的确不漏了。不像之前,烧菜时,火大了还没事,火一小,锅底就磁啦磁啦响。那是从小孔处漏出去的油或汤水与高温激烈相撞后发出的细小尖叫声。那时,烧火的人透过明亮的灶膛,会看到锅底那几处小小的、激动的沸腾。
    ⑦这口锅用了很多年,用得越来越薄,小洞越来越多,【丁】但那些年里,不知为何,我们从没想过换一口新锅。⑧在很多准备晚餐的时光里,总是没有太亮的照明。要么是马灯,要么是摇摇晃晃的蜡烛,它们的光芒只笼罩有限的范围。房间虽然因为它们有了些许光亮,却仍被黑暗所统治。板凳下面,灶台后面,天花板上,甚至火焰下方十厘米处,都黑得深不见底,正在炒菜的锅里也是黑暗。锅铲不停翻动,似乎想把黑暗搅拌得更加混沌。我手持锅铲,翻啊,搅啊。我们的食物充满黑暗。我们的果腹之物把这黑暗接引进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内部是黑暗的最终归宿。⑨但锅底那几颗星星,永远明亮闪烁。⑩我不停地翻炒,凝视那几粒忽隐忽现的星星。它们是红色的,极其明亮,在锅底的位置永恒不变,在宇宙中的位置也永恒不变。我非常熟悉它们。它们嵌在锅底,嵌在我眼中,嵌在日后历久弥新的神秘记忆里。世界越黑,它们越亮;世界越饿,它们越亮;世界越咸,它们越亮。它们越亮,锅底就越脆弱。我小心翻炒,担心把锅底戳破;又用力翻炒,希望星星更多,越来越多,更亮,越来越亮。
    1.文章标题“炒菜的时候放几颗星星”有何作用?2.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对了,还有补锅的匠人。A.【甲】B.【乙】C.【丙】D.【丁】3.文章第⑤段说“记得我家有一口炒锅,锅底常年都是漏着的。”为什么这口炒锅没有正式补过?4.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句子“那时,烧火的人透过明亮的灶膛,会看到锅底那几处小小的、激动的沸腾。”5.文中第⑩段划线句“我小心翻炒”与“又用力翻炒”是否矛盾?为什么?

    相关课件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课件 第25讲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课件 第25讲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含解析),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考点精析,网络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5讲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第25讲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考点精析,网络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5讲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讲练测:

    这是一份第25讲 词句的理解与赏析(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讲练测,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考点精析,网络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