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全国大部分地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书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曰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青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 ③①④②B. ④③①②C. ③④②①D. ④②③①
2.下列书法作品中,属于草书的一幅是( )
A. B.
C. D.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3.名篇名句默写。
(1) ______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 何当共剪西窗烛, 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3) ______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2) 非淡泊无以明志, 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3) 孔子在《论语》中,阐述了“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4) 曹操在《观沧海》中,描写山岛草木茂盛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三、书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4.请仔细观察下面字帖中的字,从中挑选12个不同的简体字,将它们临写在米字格内。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5.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师傅你错怪我也。这厮分明是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的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罢了,只是你手下无人。”
(1) 上面的选段选自明朝著名小说家 ______ 所著的《西游记》,文中提到的“妖魔”指的是 ______ 。
(2) 结合原著内容,说说孙悟空的性格特征有哪些?
五、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6.阅读感悟下面的选段。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我是一滴水,______于巴颜喀拉山。
不同于高山之巅上的沉默与清冷,一汇入河道,我便敞开喉咙,大声喧哗。我好奇地四处张望,青藏高原上,目之所及皆为一片绿海,微风拂过,婀( ā)娜多姿的柳条随风摆动,便有“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之景,令人心旷神怡。牧民看见我,迫不急待地带牛羊来我这儿饮水,我欣然看着这一切。
不久,我来到黄土高原,这里没有千里绿地如画展开,更多的是黄褐色的、仿佛被刀刃割过的千沟万壑。部分地区的人们过度砍伐,加上雨水的______,使得这块曾经的沃(wò)土变得沧桑,我也失去少女般的容颜,由清澈变为浑(hún)浊。“你为什么要砍树?”我生气地质问。正欲______绿色的伐木工人听到我的声音,先是一惊,随后无奈地说:“没办法,我也不想牺牲绿地,可我们要耕种,要发展!”我并不懂人类的“发展”言论,只知道他们破坏了环境。因此,想让人类好好______一下自然的威力。 我把所有一切的力量汇集起来,形成波浪滔天的洪水,怒吼着,咆(pá)哮着冲垮堤坝。谁料洪水淹没了成片的庄稼、无辜的家禽以及绝望的人们……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婀(ā)
B.沃(wò)
C.浑(hún)
D.咆(pá)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______
A.心旷神怡
B.迫不急待
C.千沟万壑
D.无奈
(3) 选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4) 对选文中划线病句的病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搭配不当
B.成分残缺
C.语意重复
D.用词不当
7.学习与探究。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大量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为激发同学们对文学的热爱,你所在班级将开展“走进文学部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活动内容。
(1) 请仿照栏目一、二的样式,再为此次活动拟写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阅读之星
栏目二:美文展示
栏目三: ______
栏目四: ______
(2) 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篇(部),向参加活动的同学写一段推荐语。
《春》《皇帝的新装》《伊索寓言》《论语》《聊斋志异》《朝花夕拾》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答题。
小溪流的歌
严文井
①小溪流有一首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②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山谷里总是不断响着他歌唱的回声。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他微笑。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他微笑。在他清亮的眼睛里,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像他自己一样新鲜,快乐。他不断向他所遇到的东西打招呼,对他们说:“你好,你好!”
③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他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小树叶不害怕,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长了小腿的蝌蚪还学青蛙妈妈慌张地蹬开了腿。
④小溪流笑着往前跑。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渐渐又有些旁的小溪流来同他汇合在一起,小溪流就长大了。于是,由小溪流长成的一条小河,高声地歌唱着,不分早晚地向前奔流。他精神旺盛,精力饱满,向着两边广阔的草原欢呼。
⑤小河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就这样又有些旁的小溪流来同他汇合在一起,小河就长大了。于是,一条长江低声吟唱着,不分时刻地向前奔流。他变得十分强壮,积蓄了巨大无比的精力。他眺望着远远隐在白云里的山峰,以洪亮而低沉的胸音向他们打招呼。他不费力就掀起一阵阵汹涌的波涛,他沉着地举起庞大的轮船,帮助他们迅速航行。他负担着许多,可是他一点儿也不感到吃力。大江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
⑥那些被波浪卷起、跟随大江行进的泥沙却感到累了,问:“喂,大江!老这么跑,到底要往什么地方去呀?”
⑦大江回答:“还要到前面去呀。”
⑧疲乏得喘不过气的泥沙愤愤地说:“‘前面,前面’!哪有那么多‘前面’!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还是歇口气吧!”
⑨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轻轻地笑了笑:“为什么?不行!不能停留!”
⑩泥沙带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可是大江还是不住地奔流。许多天就好像一天,许多月就好像一个月,他经过了无数繁荣的城市和无数富足的乡村,为人们做了无数事情,最后终于来到了海口。
⑪大江还是不知道疲倦是怎么一回事;他奔流着,奔流着,永远向着前方。于是,无边无际的蓝色海洋在欢乐地动荡着。海洋翻腾起白色的泡沫,热烈地向着四方放唱。他是这样复杂,又是这样单纯;是这样猛烈,又是这样柔和。他一秒钟也不停止自己的运动。
⑫他的无穷尽的波浪就这样一起一伏,没有头,也没有尾。月亮出来了,月亮向着他微笑。太阳出来了,太阳也向着他微笑。海洋感到整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好像近在他的身边。海洋更加激起了自己的热情。他不断涌起来,向上,向前,向着四面八方。无数圆溜溜的小水珠就跳跃起来,离开了他,一边舞蹈,一边飞向纯洁的蓝空。
⑬巨大的海洋唱着小小的溪流的歌:“永远不休息,永远不休息!”
⑭小溪流的歌就是这样无尽无止,他的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1) 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2) 选文中的“泥沙”象征什么样的人?
(3) 选文第⑭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答题。
母亲的土道理
①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没进过学堂,大字不识,面朝黄土背朝天,只是默默地劳动。
②儿时,母亲经常会带着我们姐弟几人到地里,让我们学着做些农活。母亲边干活边“挤”出一些如泥土般朴素的话语,让我们受益匪浅。
③年少气盛的我,常常在外面跟别人闹了别扭,便摩拳擦掌,气冲冲地要和人家理论;或者耿耿于怀,嘴里不停唠叨要报复。母亲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声不吭,只是叫我抓起锄头,跟她到地里翻地,准备下种。
④母亲手把手地教我如何翻地,然后又教我如何敲碎土块。她指着那块宽宽的土地,若有所思地说:“你看这土多厚实呀!播什么长什么。春天撒点青菜种子,过不了几天,便齐刷刷长出一大片。夏天播点玉米籽,一场雨淋过,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秋天又会多些收获。寒冷的冬天,随便撒点油菜籽,到来年春天,油菜花开,满眼金灿灿的。你们能填饱肚子,全靠它啦。你说这土为什么能养物养人?因为它心胸宽广,从不嫌弃庄稼,种啥就养啥。做人怎能连这土都比不上呢,怎能那样斤斤计较,老是把别人的过错记在心头,心宽点吧!”说罢,还没等我辩解,母亲便径自低着头侍弄她那心爱的泥土去了,一块一块地打理,那样精心,像在照料婴儿。望着黑黝黝的泥土,我仔细琢磨着母亲的这番话,心里渐渐地开朗起来。以后再跟别人闹不高兴,母亲这话便在耳边响起。
⑤那时我们的家在山窝窝里,生活条件十分窘迫,但母亲用她勤劳的双手侍弄着家里的那一亩三分地,种出一些农作物,养些猪,凑齐学费,坚持送我们姐弟上学读书。
⑥我们姐弟几个也很争气,纷纷考到山外读中学。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且不说有的同学脚蹬皮鞋,着实风光,单说上体育课,也得买双白球鞋吧。而山里来的我们脚上穿的是解放鞋,而且是一双鞋姐弟几个挨个穿,轮到我的时候,虽然经过缝缝补补,脚趾还是探出头来,“狮口大开”,仿佛是同学们在开口嘲笑我。我忍受不了,回家哭着闹着要买鞋子,要不就不读书了。
⑦母亲脸色有点难看,咬紧牙关,默默低下头。过了一会儿,才说“:不读书就跟我去地里劳动。”到了地里,母亲似乎在四下找些什么。不一会儿,她抓来三把颜色不同的泥土,摆到我的面前,让我辨别这三种泥土谁最能养物。跟惯了母亲在地里干活,这点小问题当然难不倒我。我不假思索地说是黑土。母亲夸我很聪明,顺势就土论土,说:“黑土外表虽然丑陋,但营养是最丰富的,养的庄稼收成也是最好的。其他两种红土和黄土,看起来确实比黑土要好看得多,但要是养庄稼那就有些问题了。”
⑧母亲望着我,接着说:“人也是这样,过分注意外表,时间和精力都分散到这些上面,哪还有心思去学习呢?本来应该给你买双鞋的,但家里条件确实不允许,勉强凑够了你们的学费。待你们努力学习,长了本事,不要说白球鞋,就是皮鞋也能买得起。”母亲的话一字一顿,像一颗颗小石头敲在我的心上……
⑨第二天,我赶紧跑回学校,再不注意衣服的漂亮与否,只要干净就行。
⑩像默默无闻的泥土一样,母亲一辈子的话不算多,但这些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朴实无华的道理,经过天长日久,愈加醇厚。它浸润着我们的心灵,滋养着我们的灵魂。
(1) 选文中母亲教给了“我”哪两个“土道理”?
(2) 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母亲脸色有点难看,咬紧牙关,默默低下头。(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但这些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朴实无华的道理,经过天长日久,愈加醇厚。(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 结合选文内容,对母亲做简要评价。
(4) 简要分析,选文题目“母亲的土道理”的作用。
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答题。
【甲】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节选)
【乙】
休宁县有村民张五,以猎为生。张尝逐一母鹿。鹿将①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②。母鹿度不可免,顾旁有浮土,乃引③二子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值张母出户,遥望见,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告子。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④之。张母曰:“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吾不忍母死仔孤,故破网纵仔。”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是焚网,永不复猎。
【注释】:①将:带领。②及:追上。③引:带领。④纵:放。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
②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______
③张尝逐一母鹿 ______
④母鹿度不可免,顾旁有浮土 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
(3) 选文【甲】中哪些内容表现了“狼”的狡诈?
(4) 结合【甲】【乙】两段选文内容,说说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八、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2) 本诗颈联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九、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12.写作。
题目:拒绝______
要求:(1)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信息;(4)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13.题目:这就是我要的生活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信息;(3)不少于 600 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衔接与排序的能力。需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解答】
首先研读材料,知道这道题是根据四季特点写的一组排比句;其次理清思路,了解四季的特点,如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夏季是多雨的,万物生长迅速的季节,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冬季是白雪皑皑的季节;再次,根据季节特点选择合适的句子,春日踏青,绿茵遍野透出一股清新,所以第一个空应该选择③,夏日听雨,雨是千丝万缕或有时似瓢泼,雨中的一切朦朦胧胧,所以第二个空选择①,秋日看花,花叶相辉,不免让人想起秋天美丽的红枫叶,秋天天气也随着转凉,所以第三个空应该选择④,冬日看雪,雪是洁白无瑕的,所以最后一个空应该选择②。通过分析,本题的排序应该是:③①④②。
故选A。
2.【答案】A
【解析】A.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是草书;
B.结体方正,横平竖直,是楷书。
C.结体较扁,笔画有波磔,是隶书。
D.笔势连绵,易写易认,是行书。。
故选:A。
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特点的掌握。
书体通常指楷书、草书、隶书、篆书、行书五种汉字字体。
楷书,中规中矩,结体端正;草书,结构简省,笔意连绵。隶书,字形扁阔,体势开张;篆书,体正势圆,美观大方;行书,用笔灵活,舒展飘逸。
3.【答案】【小题1】夜阑卧听风吹雨,却话巴山夜雨时
【小题2】自古逢秋悲寂寥
【小题3】非宁静无以致远,学而不思则罔
【小题4】思而不学则殆,树木丛生
【解析】(1)夜阑卧听风吹雨
(2)却话巴山夜雨时
(3)自古逢秋悲寂寥
(4)非宁静无以致远
(5)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字:罔)
(6)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4.【答案】答案:
示例:夫、尚、都、官、郎、中、海、题、佛、之、也、多。
【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属于基础题。
汉字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要注意加强。
5.【答案】【小题1】吴承恩
【小题2】白骨精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由“师傅你错怪我也。这厮分明是妖魔,他实有心害你”“常言道:“事不过三”可知,该名著为《西游记》,情节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本文段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唐僧师徒四人为求取真经行至白骨岭前,在白骨岭白骨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尸魔白骨精;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上山送湾的村姑、朝山进香的老妪和老翁,全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却人妖不分,反而责怪孙悟空肆意行凶,违反戒律,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花果山。此情节中的“妖魔”是正是尸魔白骨精。根据选段“师傅你错怪我也。这厮分明是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害”反信了那呆子的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可知,孙悟空能识破妖精的伪装,孙悟空有过人的智慧;在屡次被逐时仍坚定除妖,一心只为保护师傅;可见其英勇无畏;“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罢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可知,孙悟空在遭到唐僧的驱逐时还担心唐僧手下无人,孙悟空一面斩妖除魔,一面对师父忠心耿耿,可见其爱憎分明。
答案:
(1)吴承恩 白骨精
(2)爱憎分明、过人的智慧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嫉恶如仇,善辨是非,神通广大。
《西游记》的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我们要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斗志战胜一切的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6.【答案】【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C
【解析】答案:
(1)A
(2)B
(3)B
(4)C
(1)本题考查字音。
A.有误,“婀娜多姿”的“婀”应读作“ē”;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常见易错字。
ACD.正确;
B.有误,“迫不急待”的“急”应写作“及”。
故选:B。
(3)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第一空:“诞辰”是指出生的时日,即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诞生”是指出生,降生,也可用于比喻新事物的出现。结合语境“我是一滴水,______于巴颜喀拉山”可知,这里应用“诞生”;
第二空:“冲刷”指水流冲击,使土石等流失或剥蚀。“冲洗”指用水冲,使附着的东西去掉。前者是自然的水流,后者是人为的。语境“雨水”是自然的水流,所以此处应用“冲刷”;
第三空:“摧残”和“摧毁”,都有加以破坏的意识,但“催毁”的含义比“摧残”的重。“摧毁”表示从根本上加以破坏,以至于毁灭;“摧残”仅指伤害或破坏人、物的部分,使之残缺不全,不一定到毁灭的地步。语境中的“伐木工人”是对树木从根本上加以破坏,以至于毁灭,所以此处应用“摧毁”;
第四空:“认识”指认得。“见识”指接触事物,增长阅历。结合语境“因此,想让人类好好______一下自然的威力”可知,此处是说想让人类好好接触大自然,知道大自然的威力,所以此处应用“见识”。
故选:B。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ABD.有误;
C.正确,划线句中的“所有”“一切”语意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故选:C。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7.【答案】【小题1】名著推荐
【小题2】素材积累
【解析】答案:
(1)示例:名著推荐;素材积累
(2)示例:《春》——春花、春草、春风,领略春天大美风采;盼春、绘春、赞春,欣赏作者语言魅力。
(1)本题考查设计栏目的能力。此题围绕“文学”的主题进行设计,仿照示例以四字短语作答即可。如:经验之谈。
(2)本题考查对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解答时,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从列举的名著中选择自己熟知的作品,交代清楚名著的内容和意义,从而说出推荐的理由。注意做到语言简洁生动。如:《皇帝的新装》——愚蠢的皇帝、狡猾的骗子、天真的孩子,离奇的情节引人深思。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8.【答案】【小题1】乐观向前、不怕困难
【小题2】十分强大、理想远大、意志坚强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①根据“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他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可概括为:乐观向前、不怕困难。
②根据“一条长江低声吟唱着,不分时刻地向前奔流。他变得十分强壮,积蓄了巨大无比的精力。他眺望着远远隐在白云里的山峰,以洪亮而低沉的胸音向他们打招呼。他不费力就掀起一阵阵汹涌的波涛,他沉着地举起庞大的轮船,帮助他们迅速航行。他负担着许多,可是他一点儿也不感到吃力。大江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大江还是不知道疲倦是怎么一回事;他奔流着,奔流着,永远向着前方。于是,无边无际的蓝色海洋在欢乐地动荡着”,可概括为:十分强大、理想远大、意志坚强。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根据“那些被波浪卷起、跟随大江行进的泥沙却感到累了,问:‘喂,大江!老这么跑,到底要往什么地方去呀?’”“疲乏得喘不过气的泥沙愤愤地说:‘‘前面,前面’!哪有那么多‘前面’!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还是歇口气吧!’”可知,“泥沙”象征在前进途中缺少远大理想,没有坚强意志而被淘汰下来的人。
(3)本题考查结尾的作用。
文章用“乌鸦”与“沉船”与小溪流形成对比,突出小溪流不知疲倦、不断进取、坚定执着的精神。根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开头“小溪流有一首歌,是永远唱不完的”可知。“小溪流的歌就是这样无尽无止,他的歌是永远唱不完的”这个结尾突出强调小溪流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精力旺盛的强者形象;起到到首尾呼应,点明中心的作用。
答案:
(1)①乐观向前、不怕困难 ②十分强大、理想远大、意志坚强
(2)“泥沙”象征在前进途中缺少远大理想,没有坚强意志而被淘汰下来的人。
(3)突出强调小溪流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精力旺盛的强者形象;起到到首尾呼应,点明中心的作用。
文章用“乌鸦”与“沉船”与小溪流形成对比,突出小溪流不知疲倦、不断进取、坚定执着的精神。
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9.【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第③段“年少气盛的我,常常在外面跟别人闹了别扭,便摩拳擦掌,气冲冲地要和人家理论;或者耿耿于怀,嘴里不停唠叨要报复”,第④段“你说这土为什么能养物养人?因为它心胸宽广,从不嫌弃庄稼,种啥就养啥。做人怎能连这土都比不上呢,怎能那样斤斤计较,老是把别人的过错记在心头,心宽点吧”可知,母亲通过“翻地”教育“我”做人不应该斤斤计较,不要总把别人的过错记在心头,应该心胸宽广;结合第⑥段“山里来的我们脚上穿的是解放鞋,而且是一双鞋姐弟几个挨个穿,轮到我的时候,虽然经过缝缝补补,脚趾还是探出头来,‘狮口大开’,仿佛是同学们在开口嘲笑我。我忍受不了,回家哭着闹着要买鞋子,要不就不读书了”,第⑦段“黑土外表虽然丑陋,但营养是最丰富的,养的庄稼收成也是最好的。其他两种红土和黄土,看起来确实比黑土要好看得多,但要是养庄稼那就有些问题了”,第⑧段“人也是这样,过分注意外表,时间和精力都分散到这些上面,哪还有心思去学习呢?本来应该给你买双鞋的,但家里条件确实不允许,勉强凑够了你们的学费。待你们努力学习,长了本事,不要说白球鞋,就是皮鞋也能买得起”可知,母亲借“黑土”教育“我”作为学生不应该过分注意外表,应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上。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①句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结合“母亲脸色有点难看,咬紧牙关,默默低下头”分析,“脸色有点难看”“咬紧牙关”运用了神态描写;联系第⑥段“山里来的我们脚上穿的是解放鞋,而且是一双鞋姐弟几个挨个穿,轮到我的时候,虽然经过缝缝补补,脚趾还是探出头来,‘狮口大开”,仿佛是同学们在开口嘲笑我。我忍受不了,回家哭着闹着要买鞋子,要不就不读书了”可知,此句写出了“日穿的不如别人而向母亲哭闹,母亲因此有些生气、伤心;结合“默默低下头”,联系第⑦段“过了一会儿,才说:‘不读书就跟我去地里劳动。’到了地里,母亲似乎在四下找些什么。不一会儿,她抓来三把颜色不同的泥土,摆到我的面前,让我辨别这三种泥土谁最能养物”,第⑧段“人也是这样,过分注意外表,时间和精力都分散到这些上面,哪还有心思去学习呢?本来应该给你买双鞋的,但家里条件确实不允许,勉强凑够了你们的学费。待你们努力学习,长了本事,不要说白球鞋,就是皮鞋也能买得起”可知,此句写母亲在默默考虑找到教育“我”的方法,体现了母亲的用心良苦,为下文作了铺垫。
②句要求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结合“但这些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朴实无华的道理,经过天长日久,愈加醇厚”可知,加点词语“长”,本义是“生长”;结合“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朴实无华的道理”可知,“长”形容土地里“生长出”“孕育出”道理,可见母亲的道理如土地一般朴实无华(朴素);结合“经过天长日久,愈加醇厚”可知,母亲借土地给“我”讲的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醇厚”,说明母亲的道理经过不断的验证是正确的,是影响深远的,展现了“土道理”所展现出来的旺盛的生命力;联系第①段“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没进过学堂,大字不识,面朝黄土背朝天,只是默默地劳动”可知,母亲是农村妇女,大字不识,却能够通过“土道理”给“我”以人生的指引,言语中尽含对母亲的赞美。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第①段“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没进过学堂,大字不识,面朝黄土背朝天,只是默默地劳动”,第⑥段“母亲用她勤劳的双手侍弄着家里的那一亩三分地,种出一些农作物,养些猪,凑齐学费,坚持送我们姐弟上学读书”可知,母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的人;结合第②段“儿时,母亲经常会带着我们姐弟几人到地里,让我们学着干些农活。母亲边干活边从泥土中‘挤’出一些自己的如泥土般朴素的话语,让我们受益匪浅”,第④段“母亲手把手地教我如何翻地,然后又教我如何敲碎土块”,第⑤段“‘你说这土为什么能养物养人?只是它的心胸宽广,从不嫌弃庄稼,种啥就养啥。做人怎能连块土都比不上呢?怎能那样斤斤计较,老是把别人的过错记在心头,心宽点吧!’说着,还没等我辩解,母亲便径自低着头侍弄她那心爱的泥土去了,一块一块地打理,那样精心,像在照料自己的婴儿”,第⑧段“母亲望着我,接着说:人也是这样,过分注意外表,精力和时间都分散到这些上面,哪还有心思去学习呢?本来应该给你买双鞋的,但家里现在条件确实不允许,勉强凑够了你们的学费。待你们努力学习,长了本事,不要说白球鞋,就是皮鞋也能买得起”可知,母亲借泥土来告诉“我”人生的道理,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教子有方,有教育智慧的人。
(4)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初读文题“母亲的土道理”,不禁引发读者思考:为什么说是土道理,土道理是什么,等等;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文章主要写了母亲通过“翻地”教育“我”做人不应该斤斤计较,不要总把别人的过错记在心头,应该心胸宽广;母亲借“黑土”教育“我”作为学生不应该过分注意外表,应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上;故标题“母亲的土道理”是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同时也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母亲虽然不识字却能够通过“土道理”给“我”以人生的指引,点明母亲和“土道理”之间的关系,凸显母亲的人物形象;结合第②段“母亲边干活边‘挤”出一些如泥土般朴素的话语,让我们受益匪浅”,第④段“因为它心胸宽广,从不嫌弃庄稼,种啥就养啥。做人怎能连这土都比不上呢,怎能那样斤斤计较,老是把别人的过错记在心头,心宽点吧”可知,母亲寓理于事,教导“我”,指引“我”如何变得更好,暗含对母亲的赞美。
答案:
(1)①做人不应该斤斤计较,不要总把别人的过错记在心头,应该心胸宽广。②作为学生不应该过分注意外表,应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上。
(2)①运用神态描写。准确、传神地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哭闹有些生气、伤心,同时也在默默考虑找到教育“我”的方法。
②“长”,本意是“生长”的意思,在这里与“土道理”相连,显示母亲的土道理朴素且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也表现了“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3)①从母亲面朝黄土背朝天,只是默默地劳动看出,母亲是勤劳朴实的人。②从母亲借泥土来告诉“我”人生道理看出,母亲是教子有方的人。
(4)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母亲和“土道理”之间的关系,全文围绕此展开记叙,是行文线索,暗含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以及这些道理对“我”产生的影响,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文叙述了母亲借“翻土”教育“我”,借“黑土”教育“我”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勤劳朴实、富有教育智慧、教子有方的母亲,表达了对母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10.【答案】【小题1】追赶
【小题2】卸下
【小题3】曾经
【小题4】看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①句意: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驱,追赶。
②句意: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弛,卸下。
③句意:张五曾经追赶一只母鹿。尝,曾经。
④句意:母鹿知道自己不可能幸免于难,回头看见旁边有一个土堆。顾,看。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语:去,离开;犬,像狗一样。句意: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②重点词语:畜,牲畜;亦,也。句意:人类有着母子之情,牲畜也有。
(3)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从“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等内容可知,狼一开始假装睡觉,欺骗屠户,想从背后攻击屠户,可见狼的狡诈阴险。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从两文获得的启示可以分别解答,也可以综合起来解答。从甲文可知,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乙文可知,动物也是有灵性的,也是充满母爱的,值得尊重的。从屠户的杀狼,到张母的“破网出鹿”,再到张五的“焚网,永不复猎”,让我们明白:动物也是有灵性的,我们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味屠杀或放纵。据此作答,意对即可。
答案:
(1)①追赶;②卸下;③曾经;④看。
(2)①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②人类有着母子之情,牲畜也有。
(3)一只狼一开始假装睡觉,欺骗屠户,另一只狼想从背后的柴草堆打洞攻击屠户,这些内容足见狼的狡诈阴险。
(4)示例一:甲文启示我们,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乙文启示我们,动物也是有灵性的,也是充满母爱的,值得善待与尊重的。
示例二:从屠户的杀狼,到张母的“破网出鹿”,再到张五的“焚网,永不复猎”,告诉我们动物也是灵性的,不能一味屠杀或放纵。
参考译文:
【甲】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乙】休宁县有一个村民叫张五,依靠打猎谋生。张五曾经追赶一只母鹿。母鹿带着两只鹿仔走,不能迅速逃跑,于是被张五追赶上。母鹿知道自己不可能幸免于难,回头看见旁边有一个土堆,于是带着鹿仔到土堆下,用土覆盖在小鹿身上,而自己却投向张五的网中。正赶上张五的母亲出门,远远地看见了这一幕,于是她就跑到布网的地方,把看到的详细情况都告诉了儿子。她立刻割破了猎网放出母鹿,连同两只小鹿仔也放了。张五的母亲说:“人类有着母子之情,牲畜也有。我不忍心看到母鹿被杀死而两只鹿仔变成孤儿,所以割破了猎网放了幼鹿。”张五听到母亲的这番话,心中感动。因此烧毁了猎网,永远不再打猎了。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11.【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潮平两岸阔”的“阔”,是“宽广”的意思,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
(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作者在本联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答案:
(1)“阔”是“宽广”的意思。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2)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小题2】
【解析】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2.【答案】拒绝诱惑 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进我的房间,整个房间金光闪闪,墙上的横幅——“慎独”二字熠熠夺目。
我放下手中的笔,起身去倒水,却发现了桌上的电视遥控器,顿时忆起上个月的“看电视事件”。
那是个周六,父母出门;我独自在家,抵制不住那新上映的电视剧的诱惑,便毫不犹豫地拿起遥控器,“废寝忘食”地看了整日的电视。直至深夜父母归来才极不情愿地关掉电视。因为被父亲批评管不住自己,经不住诱惑,我还大哭一场。
今天也似那日,我又独自在家,正犹豫着要不要看电视。面对新出的电视剧,我心动了,准备打开时,上次的教训让我停下了动作。我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最终还是拿着遥控器进了房间。
坐在书桌前,满脑子尽是电视。执笔写题,却无一点儿思路。因为一道小题烦躁得在纸上乱画,“嘶——”纸面被笔尖划破。“啪——”我把笔狠狠的拍在桌上,抬头看着窗外的景色。此时,阳光变得格外刺眼,鸟儿似也在嘲笑我意志不坚定。恼羞成怒的我正欲把窗关上时,却看到了墙上的“慎独”二字。
刹那,父亲昔日的教诲从字中飘出,流进耳中,转进心里:“孩子,你可知‘慎独’之意?慎独者,即谨慎地独处,又名:自律。古今多少人将其奉为自己的座右铭,因它而受益匪浅。孩子,今日我赠你一幅‘慎独’,望你能学会慎独,抵制诱惑!”
如梦初醒般,我把遥控器放回原处,拿起尚温的水杯,将自己关进房间,一头扎进题海。
夜幕降临,我揉着酸胀的手腕,出房门倒水。随即听到了钥匙转动的声音,是父母回来了!我放下水杯,为他们提包放鞋,扶他们坐下,细细讲述了今日之事。
听罢,沉默良久的父亲拍拍我的肩:“做得好!长大了!”
我欣然而笑,走进房间,尚未开灯,如水的月光照在横幅上,“慎独”越发熠熠生辉。“慎独者,即谨慎地独处,又名:自律。”我望着横幅喃喃道,“我拒绝了诱惑。”
【解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要求以“拒绝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违背意愿,有害身心,不合公德,触犯法律,面对这样的要求或是行为,我们应该或委婉或断然地加以拒绝。我们需要拒绝的可能是容纳无限刺激的游戏,可能是让人垂涎三尺的名利,可能是懒散躺平的生活态度……,可据此补充题目为“拒绝游戏”“拒绝名利”“拒绝懒散”……拒绝每一份诱惑,不要拖到明天,否则它会造成伤害。可以谈“拒绝诱惑”给人带来的好处,同时也可以与“不能拒绝诱惑”进行对比,突出“拒绝诱惑”的意义重大。具体写作时,可以开篇点明主题,然后采用并列式或层进式的结构进行论述,要注意段落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主题与素材的契合性。此外,还要能适当地展开分析,并能运用多种方法组织行文。
这篇作文以一个具体经历讲述了作者在面对诱惑时选择拒绝,坚守慎独的原则。作者通过描述自己之前因看电视剧而忘记学习的经历,以及在再次面临类似情境时选择拒绝诱惑的决定,展示了自我反思和成长的过程。墙上的横幅上的“慎独”二字象征着父亲的教诲和指导,激励着作者抵制诱惑,追求自律。主题突出,行文流畅,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13.【答案】这就是我要的生活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你视而不见;觥筹交错,案牍累累,你望而生厌;巍巍泰山,绵绵长城,你望而却步;独寻那阡陌交通,田园之乐。
透过宦海的沉浮,人间的俗恶,我从你——陶渊明的身上,读出了一种境界,那就是你超脱尘世的人生追求——淡泊。
即使是“环堵萧然,不敝风日”,即使是“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能纠结你的心灵?终究是过往烟云,“晏如也”。
是因为淡泊!
何谓淡泊?淡泊是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逸;是朱熹“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品节详明德性坚定”的随和,亦是郑燮“难得糊涂”的豁达。
这样看来,淡泊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风,因为有淡泊的心态,所以无意花的容颜和芬芳,不惧树的挺拔、山的伟岸,故能生能消,能大能小,能强能弱;水,因为有淡泊的心态,故能容万物而心无万物,故遇礁更能卷起千堆雪,惊涛拍岸,一往无前;云,因为有一颗淡泊的心,所以能安于苍穹之下,随风做千万变化,不慕明月之华彩,不羡太阳之光芒,偶然倒影在水波的中心,转瞬间又消失了踪影……相随自然,不逼迫,不迷恋,不强求,不做非分的念想,这就是淡泊。
一个人若想从容处事,就必须以淡泊为伴。以淡泊的心态处世,我们才能倾听树间的鸟鸣,我们才能关注溪水淙淙;以淡然的心态对待生活,我们才能在心中开辟一方净土,保持清醒,自觉抵制花花世界中那些太多的诱惑。
然而,当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个商品经济时代里,被功利所包围的我们,人们忙忙碌碌,沉迷于欲望而不能自拔,进而丢失了自己。谁人又能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淡然?
世上的诱惑有千千万万,但只要淡泊一切身外之物,就能取得好的成就,只因为心静。太过看重身外之物,只能徒增烦恼与羁绊。心灵最美之处,叫淡泊。有一种美丽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物欲所扰,不为世俗所知,他来源于人的内心深处,是心灵最美光辉的闪现,这种美丽叫淡泊。
风流自赏,只容花鸟趋陪;真率谁知,合受烟霞供养;淡泊明志,方能忙世人之所闲。人世浮沉,繁华竞逐。万象纷纭以深深被浮华所附,我不愿累于这物欲横流的世界,我想要试着追寻我的宁静与淡泊,像陶渊明一样的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请以“这就是我要的生活”为题目,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考生可以根据所给材料的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任选一种参照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来写,要能突出其特点。正是因为每个人“各就各位”,世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每个人都需要选择,需要践行。这也就是说,无论选择哪种生活方式,都要脚踏实地,努力践行,而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选择怎样的人生,既有职业方向问题,又有理想追求因素。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勤奋踏实,努力不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青少年特别崇拜偶像,当今社会明星辈出,文化多元开放,不乏学生喜欢的各种明星,常见的有影视娱乐明星,也有体育界的等等。视野开阔的,更可写国外的人物,如《哈利•波特》作者、《暮光之城》作者,更可以写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善于观察者,更可以写身边平凡但令人尊敬的人,善于感悟者,写作对象广泛,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文章开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像陶渊明一样生活”。开头提出论点后,分三层论述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最后进行呼吁,回扣论点“像陶渊明一样生活”。A.诞辰
冲刷
摧残
见识
B.诞生
冲刷
摧毁
见识
C.诞辰
冲洗
摧毁
认识
D.诞生
冲洗
摧残
认识
溪流
特点
小溪流
① ______
小河
精神旺盛、精力饱满
大江
② ______
大海
无边无际、不断奔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书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楚雄州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书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书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