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边城(节选)》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边城(节选)》优质教学设计第1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边城(节选)》优质教学设计第2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边城(节选)》优质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5.2 *边城(节选)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5.2 *边城(节选)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歌曲导入,激发兴趣,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组讨论,理解文章标题,发挥想象,品味风景美,合作探究,感悟风俗美,课堂小结,比较鉴赏,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沈从文的生平及《边城》的主要内容。
    2.感受作品中所展示的水墨湘西的风景美和古朴淳厚的风俗美;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小说的主旨。
    4.比较鉴赏《阿Q正传》与《边城》。
    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作者所构筑的善与美的世界中的人性美。
    难点
    感受含蓄的心理刻画,体会其所展现出的翠翠的性格特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梳理课文情节,理解“边城”的文化内涵。
    2.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风俗美。
    3.比较沈从文的《边城》和鲁迅的《阿Q正传》在描写小城、村庄时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品味“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
    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这原是没有时间流过的故事/在那个与世隔绝的村子/翠翠和她爷爷为人渡船过日/十七年来一向如此/有天这女孩碰上城里的男子/两人交换了生命的约誓/男子离去时依依不舍的凝视/翠翠说等他一辈子/等过第一个秋/等过第二个秋/等到黄叶滑落/等等到哭了/为何爱恋依旧/她等着他的承诺/等着他的回头/等到了雁儿过/等等到最后/竟忘了有承诺/一日复一日翠翠纯真的仰望/看在爷爷的心里是断肠/那年头户对门当荒唐的思想/让这女孩等到天荒……”
    同学们,听完这首《等等等等》,你有怎样的感受?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边城》去了解一下吧!
    (设计意图:美妙的旋律,动听的歌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那么,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节日?课文写了几个端午节?课文在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各读一章,找出各章中提示端午节时间的词句。
    2.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课文主要描写的是端午节,写了三个端午节。提示端午节时间的词句:端午又快来了;还是两年前的事;上年一个端午;端午又来了。
    课文的结构:文章按眼前的端午——两年前的端午——上一年的端午——眼前的端午的顺序来展开情节。
    在这些端午节里,边城的故事在进行着。文章现实与回忆交错,忽而眼前忽而追忆,有顺叙,有插叙,最后又回到眼前的端午,回环往复,让我们仿佛进入了边城,跟着翠翠一起去感受热闹的端午节。
    3.文章正是以端午节为线索,串起了主人公,串起了发生在小城里的故事。朗读课文,思考:围绕端午节,第三至六章都写了哪些事?
    明确:(1)边城的人们观看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
    (2)翠翠到城里看龙舟,结束后巧遇傩送。
    (3)翠翠和祖父看龙舟,在避雨时巧遇天保、顺顺。
    (4)迎婚送亲的花轿来渡口渡河,撩拨了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4.概括第三至六章的故事情节。
    明确:(1)又到端午,忆起以往。
    (2)两年前,初遇二老。
    (3)一年前,初见大老。
    (4)触景生情,虑及未来。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筛选信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概括故事情节。)
    三、小组讨论,理解文章标题
    1.跳读课文,小组讨论:作者为何把这座小城称为“边城”?结合课文说一说。
    2.明确:“边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课文第1段属于社会环境描写。“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这点明了边城社会安定,边城人民不关心或者说不用关心他们生活以外的事情,体现了边城之“边”。
    文中第2段还写道:“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这说明他们的习俗保留相对完好,并没有遭受战争的破坏。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要称“边城”的原因。
    沈从文在体会了城市的庸俗、市侩的风气后,转而描写这个未受现代物质文明腐蚀的小城,可以说,作者是在描写“中国另外一个地方的另外一种事情,与都市无关,与喧嚣无关”。
    四、发挥想象,品味风景美
    1.出示《边城》第一、二章内容,以及有关边城的图片和视频。
    2.思考:读过了文章,看过了图片和视频,你觉得边城的风景美吗?细细地品味那些画面、那些色彩,说一说它们美在哪里。
    3.学生自由发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4.教师总结。
    读过文章的人可能都会发现本文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淡淡的美”,它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再次感受一下这座风景如画的小城:
    有一座小城,它依山傍水,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清冽,在水面上笼罩着一层薄雾,仿佛笼着轻纱似的梦。远处白云环绕着群山。楼阁、白塔掩映在群峰之间。在山间深翠逼人的竹林中,鸟雀鸣叫着。缓缓地走入城中,两岸古朴的吊脚楼,充满着生命的质感。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和黄昏中浅吟低唱。石拱桥在水面上倾听岁月的声音,与古镇风韵融为一体。在这座小城里,阳光静然流淌,诗意轻舞飞扬。
    这是一个桃花源般的世界,仿佛田园牧歌一般动人心弦。它自然、清丽、恬淡、雅致。它就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朴实恬静,优雅隽永,含而不露。这便是边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小说描绘的画面,品味边城的风景美。)
    五、合作探究,感悟风俗美
    1.如果你来到边城,你觉得你会看到哪些富有湘西地方特色的事物与风俗?
    明确:吊脚楼、渡船、苗家服饰、白塔、端午节捉鸭子、赛船、月下对歌、狮子龙灯等。
    2.小结:这些淳朴的风俗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给人桃花源般的幻想色彩和地域特色,给人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图景。
    六、课堂小结,比较鉴赏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边城,感受了作者所展示的水墨画般的湘西风景和古朴淳厚的湘西风情。边城在我们的脑海里已是一个世外桃源,人与景达到统一和谐之美,可以说茶峒一片和谐。而鲁迅描写的未庄则恰恰相反,未庄是一个闭塞又冷漠的世界,如同一潭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
    如果说未庄是个等级森严的地方,那么《边城》中的茶峒便是一个没有高低贵贱、自由平等的乐园。这里的人们自给自足、古道热肠,他们的生活犹如一首田园诗。这里“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这是一种健康的美,是一种自然而又令人向往的美。
    七、布置作业
    1.你喜欢作者笔下的这座小城吗?展开想象,描绘出你心中的“世外桃源”。
    2.阅读课文,比较鉴赏边城的人与未庄的人。
    (设计意图:作业一训练学生的想象和写作能力,作业二为下节课品味人性美、人情美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青山绿水风景美:白塔、渡船、吊脚楼(湘西风光)
    边城
    端午:赛龙舟、下水追鸭子
    (节选) 古朴和乐风俗美 中秋:唱情歌
    过年:舞龙耍狮、放烟花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引导学生品味人情美、人性美。
    2.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小说的主旨。
    重点难点
    把握人物形象,欣赏品味沈从文笔下的人性美、人情美。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学生描述边城的风景美和风俗美,营造一种美的气氛。
    2.导入新课:感受了边城的风景美和风俗美之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品味生活在其中的人的人性美、人情美。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营造美的气氛,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感悟人性美、人情美。)
    二、小组合作,感悟人性美
    (一)赏析翠翠的形象
    1.找出文中可以反映翠翠形象特征的语言、心理、行为和神态的句子。
    2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3.展示讨论结果。
    语言:(1)祖父问翠翠敢不敢一个人看龙船时,翠翠说“怎么不敢?可是一个人玩有什么意思?”——其实她想祖父和她一起看龙船,但不直说,而是表明自己并不胆小,只是一个人玩没意思,体现了她的聪明可爱。
    (2)“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她并不是真的生气,只是表现小女孩的娇嗔。
    (3)傩送与翠翠的对话——翠翠的纯真与可爱。
    (4)翠翠骂傩送时的语气——翠翠天性善良,就算骂人,也是“轻轻的”。
    (5)“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翠翠情窦初开,矜持、天真、含蓄
    (6)“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应当歇憩!”——翠翠对祖父的依恋和关心。
    (7)“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翠翠矜持、含蓄,内心想要祖父认同傩送。
    (8)“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翠翠对二老傩送有好感,祖父却用大老来试探,所以翠翠既恼又羞,让祖父不要再说了。
    心理:(1)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不久爷爷总会找来的。”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对祖父的信任和依恋,写出了翠翠的天真。
    (2)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翠翠的惧怕,反衬出她对祖父的深厚情感。
    (3)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总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翠翠的乖巧。
    (4)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
    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这些说明了翠翠是一个纯洁、情窦初开的女孩。
    她默默喜欢上了傩送,却因少女的害羞矜持,把感情暗藏在心底。朦胧的爱情给这个纯洁的女孩添了一份文静与羞涩。
    行为、神态:(1)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
    (2)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
    (3)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
    (4)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
    (5)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
    4.小结:翠翠是湘西边城一个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纯朴善良而又微微带些胆怯与羞涩的女孩。在她身上人们感受到了乡村少女的自然清纯,她是“美”的化身。
    (二)赏析傩送的形象
    1.学生表演:两个学生表演翠翠与傩送相遇时的情形。让学生把当时两人的神态、语气都表现出来
    2.学生探讨傩送的形象。
    3.明确:傩送是一个纯朴善良、幽默风趣的人。他看到翠翠一个人天黑了还在河边时,便好意邀她进屋去等,翠翠误会他并骂了他,他并没有计较,还让人送她回家,足见其纯朴善良的品质。他吓唬翠翠说“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幽默风趣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赏析祖父的形象
    1.学生跳读课文,画出描写祖父的句子。
    2.学生交流明确。
    (1)对翠翠疼爱有加。翠翠觉得一个人进城看划船不好玩,祖父便连夜赶到城里请熟人替自己看一天渡船,自己陪翠翠进城玩一天。
    翠翠的婚事还没解决,祖父十分操心,问翠翠假如大老要娶她,她是否愿意,翠翠回绝后他虽不再提了,“心中却很显然地还转着这些可笑的不好的念头”;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等话来试探翠翠的意思。这些都可以看出祖父对翠翠的关心。
    (2)善良、纯朴、尽职。祖父明白在过节的时候,一定会有乡下人来城里看龙船,所以他虽然陪翠翠去看龙船,也叫一个人来替他守渡船。这体现了他对工作尽职尽责。他在陪翠翠去看龙船时,又回去替那位帮他看船的朋友,让他去看看热闹。这体现出他的忠厚善良。朋友醉倒后,他虽然心里着急,但为了责任也没离开渡船。这再次体现了他对工作尽职尽责。
    (3)古道热肠,重义轻利。过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热诚尽责,馈赠他,他却“俨然生气似的”,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回赠一大束草烟。这体现出祖父的重义轻利。
    三、合作探究,感悟人情美
    1.体味祖孙情。
    思考:祖父关爱翠翠,翠翠爱戴祖父。文中很多地方都能形象地表现出这种浓浓的祖孙情。请结合课文进行分析。
    明确:(1)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即刻”,反映了祖父动作的灵敏、迅速。“一面……一面……”的连词运用以及“翠翠,翠翠”的连声呼唤,都说明了祖父的焦急。这些都表明了祖父对孙女真诚的爱护。“轻轻地说”,是翠翠故意不让祖父听见,“不是……不是……”“早被”这些语言描写,鲜明地表现出翠翠对祖父的嗔怪,但这种嗔怪又不大声张扬,只说给自己听,不惹祖父生气。这些都表现出翠翠对祖父的爱戴。
    (2)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祖父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想提醒翠翠,又怕触动了少女敏感害羞的心,说话很小心。先说顺顺好,再说大老好,最后又似乎多余地说“这一家人都好”。可见祖父对翠翠的爱是多么细致入微。
    (3)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因为今天太高兴一点,便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便不加检点笑着说”表现出祖父心情的迫切,但考虑到孙女的心理承受力,他故意带着玩笑的口吻来明确试探,可见祖父用心良苦。“你疯了!”则表现出翠翠对婚事的重视与掩饰心态,还表现出对祖父乱点鸳鸯谱的嗔怪。
    2.体味军民情。
    思考:官民同乐、军民一家亲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明确:“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特别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好勇取乐的军士……俨然毫不在意的样子。”
    其中“注重”写出了安民的思想,“得法”表明了治安方法的得当,“既……也……”表现出治安成果的巨大,“莫不”从范围上、“极”从程度上写出了官民同乐的普遍现象,“好事”写出了军士的主动性,“必”“照例”写出了端午军民同乐的常规性、有序性,“抬”写出了军民一家亲的真诚之爱。这些都鲜明地表现出官民同乐、军民一家亲、政通人和的社会状况,构筑了其乐融融的理想的社会生活模式。
    3.体味朋友情。
    思考:文中是如何体现朋友情的?
    明确:(1)“溪边的那个朋友,也应当来看看年轻人的热闹,回去一趟,换换地位还赶得及。”“看得好,就不必再回来。”
    其中“也”“换换”“不必”表现出老船夫推己及人的美好品质,体现出对朋友的关心。
    (2)老船夫听说十分高兴,于是把酒葫芦取出,推给城中来的那一个。两人一面谈些端午旧事,一面喝酒,不到一会儿,那人却在岩石上被烧酒醉倒了。
    老船夫非但不埋怨老朋友不理解自己急着赶回来的好意,反而“十分高兴”,表现出老船夫的随和。“推给”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两位老朋友间的互相谦让,更表现出老船夫的豪爽与热情。“一面……一面……”,我们似乎可以看见他们促膝交谈的场面,可以听到觥筹交错、开怀畅饮的笑语喧哗。
    (3)“你那天只是恨不得让城中的那个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
    这里通过翠翠之口,侧面表现出祖父对朋友的无比真诚,对友情的万分珍重,以及倾其所有的慷慨盛情。
    4.体味爱情。
    思考:爱情是甜美的,文中是怎样表现的?
    明确:(1)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沉默”说明爱情已经在翠翠心头萌芽,这使她辗转反侧,彻夜不眠。
    (2)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但”表示语意转折,说明语意的重点在后面。“总不如”,是用比较来烘托爱情的分量最重,那个端午最珍贵。爱情的滋味因真而甜,爱情的价值因善而美,爱情的长度因甜美而难以忘怀。
    5.体味人与物之情。
    思考:“和谐”是人与物相处的原则,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明确:(1)狗随人行,尽保卫之职责。翠翠到哪里,狗也随到哪里。“祖父知道黄狗在翠翠身边,也许比他自己在她身边还稳当,于是便回家看船去了。”
    (2)人安狗闲,平等相处。“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这是一幅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宁静而神圣。
    6.小结。
    作者描写的湘西边城,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里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
    四、分析环境,归纳主旨
    思考:1.边城的人性美与边城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2.作者写《边城》是要表达什么主旨?
    明确:1.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有古老的风俗习惯,这里有古老淳朴的民风,这里有优美的风景。正因为生活在这样稳定和谐的社会之中,生活在如此秀丽的自然风光之中,才会产生如此纯朴善良的人们。
    2.作者在谈及《边城》时说过,他的理想是要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作者通过对边城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构造了一个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的湘西世界,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友爱,展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人性的善良美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理解主旨。)
    五、比较阅读
    1.思考:鲁迅的《阿Q正传》和沈从文的《边城》都写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都致力于描写乡土中的人性,但他们的写作目的却不同,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2.明确:两部小说都是作者面对黑暗的社会,从人性出发,用文字触摸人性的黑暗或美好。鲁迅重在“揭丑”。在《阿Q正传》中,鲁迅塑造了一个病态的阿Q形象,将人性之丑恶暴露于世人面前。他健忘、卑怯、守旧又无知,盲目自大又卑躬屈膝。阿Q的“精神胜利法”,暴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
    沈从文重在“尚美”。在《边城》中,沈从文回归传统美德和自然人性,构造了一个集风俗美、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于一体的“边城”,天真善良的翠翠、重义轻利的老船夫……边城是沈从文心中的乌托邦,是他理想社会的化身。
    六、布置作业
    1.阅读《边城》全文,写一篇读后感。
    2.学完了《阿Q正传》和《边城》,你对阿Q和翠翠有什么话想说吗?请写出来。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8 茶馆(节选)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8 茶馆(节选)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剧情,乡妇,朗读课文,把握戏剧冲突,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8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8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直截了当,导入新课,简介剧情,初步感知,通读课文,拟写人物提纲,比较鉴赏,体会结构特点,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5.2 *边城(节选)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5.2 *边城(节选)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时间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