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陈情表》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陈情表》名师教学设计第1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陈情表》名师教学设计第2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陈情表》名师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知能对标,课文内容分析,学情整体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文内容分析】
    一、层次、内容
    《陈情表》是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疏,开篇陈述祖母抚养自己、自己奉养祖母的情况;接下来备述守臣推举、天子征辟与祖孙两人相依为命、不可分离的矛盾,表示自己并非不知满足、别有所图;最后再次强调祖母朝不保夕、自己不能远离的事实,祈请皇帝以孝道为重,容许自己先孝后忠。从实用文的角度来看,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推辞征辟、保全自己,但文章写得恳切真挚,感人至深。千载之下,读之仍令人动容。文章首段,先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第2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第3段直陈自己是“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这样,李密自己揭开了他与朝廷关系中敏感的要害,在身份上自贬,委婉地消除武帝的疑惑,取得对方的认同。接下来再次诉说了祖母“朝不虑夕”的情状,强调自己“区区不能废远”的处境。第4段针对前面铺陈的矛盾,提出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作者先说明终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报效国家,只是有先后缓急之分而已。紧接着进一步强调自己的难处,而且这难处真实到“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尽知的程度。最后再次明确恳求“听臣微志”,那么以后“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为晋朝尽忠。
    二、艺术特色
    从整体风格来看,本文的语言简洁流畅,叙事婉转亲切,描绘生动形象,情感真切动人。刘勰曾指出,表这种文体“悬侧者辞为心使,浮侈者情为文使”(《文心雕龙·章表》)。《陈情表》的语言属于质朴恳切的一类,不堆砌辞藻,不刻意修饰,不滥用典故,说实话,抒真情,自然感人至深。与后代大批徒具文采,缺少实质内容的表文相比,林云铭说《陈情表》“不事雕饰,唯见天真烂漫”(《古文析义》卷十)是有道理的。这篇文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以意为先,词不害意,雕而不饰,大巧若拙。
    三、教学优势
    古人云:“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孝。”(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九)虽然说得有点夸张,却点出了这篇文章所承载的文化观念——孝。《陈情表》标举孝道,情真意切。李密对祖母的孝心是真诚的,孝行是实际的。“孝”是中国人特别重视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成为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标准。所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礼记·中庸》),中国文化在社会生活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家庭本位,重视家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学习这篇文章,必然能对学生起到正面的积极的引导作用和感化作用。
    【学情整体分析】
    这篇文章体现了中国人对亲人、家庭、家族的重视。李密不愿为官而要奉养祖母,体现的是感人至深的孝道。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文化传统的某些核心内容。古人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事理思考、情感体验等诉诸笔墨,留下了许多佳作名篇。诵读这些作品,触摸民族文化血脉,可以增进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学情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活动准备】
    一、任务专题设计
    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围绕问题,深入文本;
    探究思考,畅所欲言;
    拓展延伸,传承文化。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积累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文言基础知识,并准确地翻译文中的部分文言句子。
    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李密的孝,体会其表达感情的技巧。
    3.探究李密用技巧表达感情背后的真正原因。
    4.体味作者平淡的文字中的深情,捕捉生活细节,学习运用白描写人的手法。
    三、教学策略设计
    在充分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围绕“谁在陈情?向谁陈情?李密为何要‘陈情’?陈的是什么‘情’?如何‘陈情’?”等问题逐层展开。然后设想皇帝是否会同意李密的请求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总结上升到中国的孝道文化,特别是忠孝两难的抉择问题上来。
    四、教学方法建议
    合作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积累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品味李密在表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难点:1.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以情动人的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2.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亲人的眷恋深情。
    六、教学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导入
    导入语一:
    魏太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邴原任五官长史。一次,太子宴会,宾客有一百多人。曹丕提出一个议题让大家讨论:“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大家众说纷纭,或救父,或救君,意见并不一致。
    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如忠与孝的矛盾等。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李密的《陈情表》。
    导入语二:
    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学习过诸葛亮写的《出师表》。陆游对《出师表》推崇备至,写诗赞叹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两句诗的意思:《出师表》这篇文章写得真好,千年以来,谁能跟它相提并论呢?其实在诸葛亮那个时代就出现了一篇堪与《出师表》相媲美的千古奇文,这就是李密的《陈情表》。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称。
    导入语三:
    生活中,拒绝他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被人讨厌、批评,甚至遭到猜疑和仇视。因此很多人只能违心地同意别人的请求。那当你遇到别人请求但自己又为难时,我们会怎么处理呢?
    拒绝是一门学问,李密就巧妙地拒绝他人。让我们共同欣赏他的《陈情表》。
    设计意图:给老师提供多角度的导入素材和思路。导入语一用曹丕的一段故事引入忠和孝的矛盾话题。导入语二从学生初中学过的《出师表》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导入语三从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出拒绝别人的教学思路。
    二、教学精讲
    (一)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知人论世
    李密,本名李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人。生于公元224年,卒于公元287年,曾在蜀国任尚书郎。他曾师从蜀国的谯周,谯周为著名的儒学大师和史学家。李密博览五经,尤长于《春秋左氏传》,其文辞不俗,被门人比作七十二贤中的子游,同学陈寿也评价他“机警辩捷”,在《晋书》中被列为“孝友第一”。
    司马炎,谥号晋武帝,祖父司马懿,父亲司马昭。他废魏称帝,建立西晋王朝。为人阴险多疑,杀戮无数。
    写作背景:(1)司马炎称帝,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国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李密到洛阳任职。李密被征召时间是公元267年[蜀汉(公元221—263年)东吴(公元222—280年)西晋(公元265—290年)],晋武帝执意征召李密,想要利用他争取蜀汉官员的支持和拥护。另外,李密作为“亡国贱俘”,被晋朝多次拔擢,晋武帝以此向东吴示范,瓦解东吴军队抵抗的决心,减少灭吴的阻力。(2)李密上表陈述实情不允许,家有年迈老祖母,无人照应。
    2.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通假字和生僻字的读音。
    臣以险衅(xìn) 门衰祚(zuò)薄 茕(qióng)茕孑立 床蓐(rù) 猥(wěi)以贱微 生当陨(yǔn)首 责臣逋(bū)慢 犹蒙矜(jīn)育 过蒙拨擢(zhuó) 宠命优渥(wò) 期(jī)功强(qiǎng)近 终鲜(xiǎn)兄弟 除臣洗(xiǎn)马 刘病日笃(dǔ) 盘桓(huán) 四十有(yòu)四 不胜(shēng)犬马怖惧之情
    (2)听录音,跟读课文,读出节奏,体会情感。
    3.再读课文,并初步思考:
    ①谁在陈情?向谁陈情?
    ②李密为何要“陈情”?
    ③陈的是什么“情”?
    ④如何“陈情”?(第③④问将是接下来学习的重点)
    教学策略:本环节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依靠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李密及时代背景,初读课文,整理文章思路。无论是段意的归纳、层次的梳理,还是依照“引子、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去划分全诗,培养的都是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围绕问题——深入文本
    1.李密为何要“陈情”?
    (给学生1分钟时间思考,从文中找出句子回答)
    明确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多次征召:时间词语“前”“后”“寻”,动词“察”“举”“拜”“除”,可以看出作者受到层层举荐,得到朝廷的重视。
    告诉不许:切峻、责、逼迫、催、临门、不许,可知作者受到来自各方面层层的压力,焦急,恼怒。
    2.陈的是什么情?
    作者与祖母的感情非常深厚,文中有多处描写作者与祖母之间深厚情感的句子,请你找出其中最能打动你的句子,进行品读。
    明确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子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由此可见祖孙二人特殊情境下的特别深情,更体现出李密不离不弃、始终如一的孝。
    (2)“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这几句不就是“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最好写照吗?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由此可以感受到祖孙之间的慈孝深情。
    (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此处作者连用四个四字词,而这些词语也变成常用的成语,其中运用落日来比喻祖母已快到人生的尽头,以此引发读者的同情。
    总结:作者虽是一名孤儿,但终能长成并成材,成为中央官员,这其中必有祖母的付出和培养。祖母是一位对李密恩重如山,但已疾病缠身、风烛残年的老人。过渡:如果李密这篇文章是写给普通人看的,那我们都能理解和同情他与祖母的感情,以及想要尽孝的心愿,可是这篇表的读者是一位皇帝——晋武帝,晋武帝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呢?他称帝手段野蛮,性格阴险多疑。如“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就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惨遭陷害并最终被司马昭所杀。而且在古代,违抗皇帝旨意可是杀头大罪(比如方孝孺),而李密这次陈情的结果如何呢?据史料记载:晋武帝读完《陈情表》后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停诏,允其不仕”;还“嘉其诚,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3.之前的拒绝中,李密也提到了自己尽孝的原因,结果失败了,那么这次只靠孝情可以打动晋武帝吗?
    明确 李密此时已经是“亡国贱俘”,面对皇帝的多次征召,还需要对皇帝表示忠情。
    问题:忠情何以体现?
    明确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另外全文共有581个字,其中李密自称“臣”就有27字,我们读来并未觉得言辞啰嗦,却更能感受到他对君主的尊敬和诚惶诚恐。
    问题:李密在《陈情表》之前也曾多次申诉上书,但均“告诉不许”,难道之前的“表”中没有布陈“忠孝”之情吗?这篇表文与之前的申告有何不同呢?
    明确 这篇表文表达忠孝之情中,自始至终都没有直接提出“不出仕”的要求,即没有直接拒绝。但是每一层都暗含了这样的请求。
    4.既然没有明确直接拒绝征召,那他又如何打破之前的两难处境呢?
    预设:(1)推出建国之初的“以孝治天下”的政策,自己“孤苦”更应该受到顾虑。
    (2)打消皇帝的疑虑,“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3)并非不就职,而是晚就职。提出忠孝两全的办法,先尽孝后尽忠。
    (4)自己两难处境人人皆知,毫无隐瞒。
    小结:文章尽情将矛盾在两个方面极致化。面对祖母,有“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相依为命的亲情。面对皇帝,有“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惶恐之情,悲恻动人,他又巧妙地将“忠孝”矛盾用坚守孝道的原则统一起来,委婉拒绝,这就为皇帝收回成命设立了台阶,也为自己日后妥协留下了空间。
    教学策略:通过逐层探讨,引出忠君和奉养之间的矛盾。反复诵读文章,理解李密的两难处境,提高领会理解的能力,培养体验与感悟的学科素养。
    设计意图:感知文章结构,厘清课文脉络。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具体探究做铺垫。领会文中与祖母刘氏的祖孙亲情,便于内化传统的孝道观念,培养选择与继承的学科素养。
    (三)合作探究——畅所欲言
    1.文章写完了,我们也读完了。我们再来设想一下,皇上看完文章会不会同意李密辞官,在家奉养祖母?(学生讨论,并作回答)
    (1)皇上也是人,并非铁石心肠,李密如此感人的陈情,应该可以打动他;
    (2)多次征召表现出自己求贤若渴,笼络人心的目的已达到;
    (3)“圣朝以孝治天下”,树立李密这一典范,更好地在全国推行“孝道”;
    (4)准许李密的请求,显示出作为皇上的宽容大度。更何况李密已经做出承诺:“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当然,这只是情理之中的推想。现在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晋武帝是如何批复的。
    《晋书·李密传》中记载,帝览之(《陈情表》)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古文观止》中则说,“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2.在这样表文中,是否可以先讲理后诉情呢?
    预设:回忆自己儿时的艰苦以及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经历,是孝情产生的基础,也暗合了后文中建朝初期的政策——“以孝治天下”,后展现朝廷对自己优待有加,自己的诚惶诚恐,“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是打消皇帝对自己的疑虑之情。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事,寓情于理,就可打动对方,更是说服了对方。
    但是如果起初就直接说理,就会使晋武帝认为李密的“况臣孤苦”是空话,无论李密之后再如何贬低身份,也都无济于事,只会加重晋武帝对他的猜忌。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讨论兴趣,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皇帝是否会同意李密的请求,在没有确切史料的前提下,答案是未知的,这激发了学生讨论的兴趣。
    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加入史料记载,引入本文诉情技巧的思考。提高学生领会理解、发散创新的能力,培养体验与感悟、关注与参与的学科素养。
    (四)拓展延伸——传承文化
    孝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最传统最优良的伦理道德。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请结合本文阐述一下你对中国孝道文化的理解。
    学生发言
    老师总结:孝心无价,请同学们一块大声朗读一下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中的这几段,体会至臻至美的孝。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换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无法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满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毕淑敏《孝心无价》
    教学策略:学生自由阐述对孝道的理解,进行总结。通过毕淑敏的文章再加以升华。在这之中学生的答案可能是千变万化的,根据教师的智慧随机应变。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的部分,能够拉近课文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孝道的领会理解更加地深入。提高学生批判赏析、内化完善的能力,培养意识与态度、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的学科素养。
    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高考内容
    第9课
    陈情表/李密
    项脊轩志/归有光
    学习理解能力
    观察记忆、
    信息提取、
    分析概括、
    领会理解
    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交际、
    解释推断、
    解决问题、
    策略运用
    创新迁移能力
    发散创新、
    批判赏析、
    内化完善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相关文化知识、作家作品
    2.文言现象(实词、虚词、特殊句
    式等)
    3.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4.文意概括与分析
    5.翻译以及情景默写
    第10课
    兰亭集序/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第11课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第12课
    石钟山记/苏轼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疏通文意,精读课文,探究写法,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赏析课文,研讨文章的艺术特色,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理清课文思路,归纳各段大意,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