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疏通文意,精读课文,探究写法,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导入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未能尽孝的悔恨,所以李密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平淡的话语却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为了“夙婴疾病”的祖母,李密日夜侍奉汤药,“未曾废离”。为了“日薄西山”的祖母,他放弃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高官厚禄。一个“孝”字,足以感天地,泣鬼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放录音,学生边听边体会文章的节奏感和文中抒发的感情。
2.诵读。再放录音,学生跟随录音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
3.整体感知,思考下列问题:(1)晋武帝为何要征召李密?(2)李密为什么要委婉陈情?
4.明确:(1)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纲领,推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2)李密在西晋建立前,曾在蜀国做官。李密作为一个“少仕伪朝”的“亡国贱俘”,四次被征召,四次拒绝,很容易使晋武帝产生怀疑,以为李密怀念蜀汉,不满新朝。在逼迫甚急的情况下,李密上表陈述情由,叙述自己不幸的身世,说明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
(设计意图:诵读课文,把握情感;分析问题,整体感知。)
三、默读课文,疏通文意
1.概括每段大意,说说各段之间的联系。
明确:第1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
第2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两难处境。
第3段:抓住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纲领,陈述自己孤苦的处境和从政经历、人生态度及政治思想。
第4段:恳请晋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
2.小结:作者以孝道贯串全文,既以情感人,又以理服人。
四、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学生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2)在写《陈情表》之前,李密已多次婉拒晋武帝的征召。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请认真揣摩文章,并参考有关背景材料说说你的观点。
(3)作者是怎样以“情”为贯串全文的主干,以“孝”为核心,将诉情与陈理融为一体的?
2.明确:(1)①抓住晋朝“以孝治天下”的纲领,说明祖母的处境,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②李密先自陈宦历,剖明自己的心迹;“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然后称颂君恩,表示圣朝“宠命优渥”,自己“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③李密供养祖母是孝,但不听从君主的诏令,不出来做官,就是不忠。李密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即先尽孝,后尽忠。
(2)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李密确实需要供养祖母刘氏,像文中所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
(3)文章第1段先陈述家庭的不幸,然后表明祖孙相依为命,写得凄切动情。第2段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然后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处于两难的处境。第3段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先言“圣朝以孝治天下”,言外之意则是供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合情合法,为下文“愿乞终养”提供了理论依据。第4段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是“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最后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
3.再次品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印发阅读材料《谈谈孝道》。
谈谈孝道
忠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支柱。忠孝是圣人提出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中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从秦汉开始,中国就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建成它并维护它要有两条保证。第一条,要保持对广土众民的大国高度集权的有效统治;第二条,要使生活在最基层的个体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高度集中的政权与极端分散的农民双方要互相配合,减少对立,在统一的国家协调下,才能从事大规模跨地区的工程建设、文化建设,防止内战,抵御外患,救灾防灾。个体农民从中受到实惠,则天下太平。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小农生产的家庭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国家有保护小农的责任。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得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使家庭和睦的最高原则是“孝”。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思想体系。这种高度抽象概括意义的孝,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功不可没。
孝道是古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来专门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当然也不是天经地义,永恒不变的。
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视农业,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安土重迁,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古代职业世袭,有“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古人生活于家庭之内,子女对父母要“晨昏定省”。古代婚姻很少考虑子女双方的感情因素,多凭父母之命即可组成婚配。
进入现代社会,中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传统观念规定的某些孝道行为规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难以照办。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家庭仍然起着安全港湾的作用。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把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地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这一课题关系社会治乱,更关系到民族兴衰。
(有删改)
2.学生畅谈对“孝”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
古人云:“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孝。”虽然说得有点夸张,却点出了这篇文章所承载的文化观念—孝。这篇文章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私情”能让大家有所感悟,有所行动。
七、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关于“孝”的名言,并就其中一句谈谈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赏析课文,研讨文章的艺术特色,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知能对标,课文内容分析,学情整体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理清课文思路,归纳各段大意,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