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新高考福建卷 福建物理高考真题试卷(原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新高考福建卷 福建物理高考真题试卷(原卷+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新高考福建卷福建物理高考真题试卷原卷docx、2024年新高考福建卷福建物理高考真题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4 年我国研发出一款安全性高、稳定发电时间长新微型原子能电池。该电池将衰变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衰变方程为,式中,是质量可忽略不计的中性粒子,则 X 表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0,电荷数,则X为。
故选B。
2. 如图(a),装有砂粒的试管竖直静浮于水中,将其提起一小段距离后释放,一段时间内试管在竖直方向的振动可视为简谐运动。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以某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试管振动图像如图(b)所示,则试管( )
A. 振幅为B. 振动频率为
C. 在时速度为零D. 在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B
【解析】
【详解】AB.根据图像(b)可知,振幅为;周期为
则频率为
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图像可知,时质点处于平衡位置,此时速度最大,故C错误;
D.根据图像可知,时质点处于负向最大位置处,则此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故D错误。
故选B。
3. 某公司在封闭公路上对一新型电动汽车进行直线加速和刹车性能测试,某次测试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和内图线为直线,内图线为曲线,则该车( )
A. 在的平均速度为B. 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 在内的位移比在内的大D. 在的加速度大小比的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在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
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在内速度一时间图像为曲线,汽车做非匀变速运动,在内图像为倾斜的直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根据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在图中做一条辅助线,如图所示:
可得在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在汽车的位移大小
可知的位移比的小,故C错误。
D.根据图像的斜率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由可知在的汽车加速度为
在的汽车加速度约为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和速度相反,则在的加速度大小比的小,故D正确。
故选D。
4. 拓扑结构在现代物理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现有一条绝缘纸带,两条平行长边镶有铜丝,将纸带一端扭转180°,与另一端连接,形成拓扑结构的莫比乌斯环,如图所示。连接后,纸环边缘的铜丝形成闭合回路,纸环围合部分可近似为半径为R的扁平圆柱。现有一匀强磁场从圆柱中心区域垂直其底面穿过,磁场区域的边界是半径为r的圆(r < R)。若磁感应强度大小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B = kt(k为常量),则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
A. 0B. kπR2C. 2kπr2D. 2kπR2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铜丝构成的“莫比乌斯环”形成了两匝(n = 2)线圈串联的闭合回路,穿过回路的磁场有效面积为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5. 据报道,我国计划发射的“巡天号”望远镜将运行在离地面约的轨道上,其视场比“哈勃”望远镜的更大。已知“哈勃”运行在离地面约的轨道上,若两望远镜绕地球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巡天号”( )
A. 角速度大小比“哈勃”的小B. 线速度大小比“哈勃”的小
C. 运行周期比“哈勃”的小D. 向心加速度大小比“哈勃”的大
【答案】CD
【解析】
【详解】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
可得
,,,
由于巡天号的轨道半径小于哈勃号的轨道半径,则有
,,,
故选CD。
6. 如图,用两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绳将半径为的半圆形铜环竖直悬挂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铜环两端、处于同一水平线。若环中通有大小为、方向从到的电流,细绳处于绷直状态,则( )
A. 两根细绳拉力均比未通电流时的大B. 两根细绳拉力均比未通电流时的小
C. 铜环所受安培力大小为D. 铜环所受安培力大小为
【答案】AC
【解析】
【详解】方法一:微元法
AB.如图,取通电半圆形铜环的一小段,可将其视为直导线,根据左手定则可知,改小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如图所示,其大小
根据对称性苛刻的,如图所示,对称的两小段所受的安培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消,则通电后半圆形铜环受到的安培力竖直向下,根据受力分析可知,通电后两绳拉力变大,故A正确,B错误;
CD.对每小段导线所受安培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求和,可得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方法二:等效法
通电半圆形铜环可等效为等效长度为直径,电流方向,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半圆形铜环受到的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
根据受力分析可得,通电后,绳子拉力
两根细绳拉力均比未通电流时的大。
故选AC。
7. 如图(a),水平地面上固定有一倾角为的足够长光滑斜面,一质量为的滑块锁定在斜面上。时解除锁定,同时对滑块施加沿斜面方向的拉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取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则滑块( )
A. 在内一直沿斜面向下运动
B. 在内所受合外力的总冲量大小为零
C. 在时动量大小是在时的一半
D. 在内的位移大小比在内的小
【答案】AD
【解析】
【详解】根据图像可知当时,物块加速度为
方向沿斜面向下;当时,物块加速度大小
方向沿斜面向上,作出物块内的图像
A.根据图像可知,物体一直沿斜面向下运动,故A正确;
B.根据图像可知,物块的末速度不等于0,根据动量定理
故B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时物块速度大于时物块的速度,故时动量不是时的一半,故C错误;
D.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故由图像可知过程物体的位移小于的位移,故D正确。
故选AD。
8. 如图,某同学在水平地面上先后两次从点抛出沙包,分别落在正前方地面和处。沙包的两次运动轨迹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且交于点,点正下方地面处设为点。已知两次运动轨迹的最高点离地高度均为,,,,沙包质量为,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取,则沙包( )
A. 第一次运动过程中上升与下降时间之比
B. 第一次经点时的机械能比第二次的小
C. 第一次和第二次落地前瞬间的动能之比为
D. 第一次抛出时速度方向与落地前瞬间速度方向的夹角比第二次的大
【答案】BD
【解析】
【详解】A.沙包从抛出到最高点的运动可视为平抛运动的“逆运动”,则可得第一次抛出上升的高度为
上升时间为
最高点距水平地面高为,故下降的时间为
故一次抛出上升时间,下降时间比值为,故A错误;
BC.两条轨迹最高点等高、沙包抛出的位置相同,故可知两次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相等为
故可得第一次,第二次抛出时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分别为
由于两条轨迹最高点等高,故抛出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也相等,为
由于沙包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机械能守恒,故第一次过P点比第二次机械能少
从抛出到落地瞬间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则故落地瞬间,第一次,第二次动能之比为,故B正确,C错误;
D.根据前面分析可知两次抛出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相同,两次落地时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也相同,由于第一次的水平分速度较小,物体在水平方向速度不变,如图所示,故可知第一次抛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较大,第一次落地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也较大,故可知第一次抛出时速度方向与落地瞬间速度方向夹角比第二次大,故D正确。
故选BD。
三、非选择题:共60分,其中9、10为填空题,11、12为实验题,13~15为计算题。
9. 夜间环境温度为时,某汽车轮胎的胎压为个标准大气压,胎内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体积和质量都保持不变。次日中午,环境温度升至,此时胎压为_____个标准大气压,胎内气体的内能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时的内能。(计算时取)
【答案】 ①. 3.0##3 ②. 大于
【解析】
【详解】[1]设大气压强为,初始时
,
末状态时
根据查理定律
代入数值解得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故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故时胎内气体的内能大于时的内能。
10. 镀有反射膜的三棱镜常用在激光器中进行波长的选择。如图,一束复色光以一定入射角()进入棱镜后,不同颜色的光以不同角度折射,只有折射后垂直入射到反射膜的光才能原路返回形成激光输出。若复色光含蓝、绿光,已知棱镜对蓝光的折射率大于绿光,则蓝光在棱镜中的折射角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绿光的折射角;若激光器输出的是蓝光,当要调为绿光输出时,需将棱镜以过入射点且垂直纸面的轴_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一小角度。
【答案】 ①. 小于 ②. 逆时针
【解析】
【详解】[1]由于透镜对蓝光折射率大于绿光,根据折射定律可得,入射角相同,透镜中蓝光折射角小于绿光折射角;
[2]此时输出激光为蓝光,要变为绿光,即由蓝光的折射光线垂直入射到反射膜改为绿光的折射光线垂直入射到反射膜,根据折射定律,需要减小入射角,由于入射光线不动,应逆时针转动棱镜。
11. 如图,圆心为点、半径为的圆周上有、、、、、、、八个等分点,点固定有一带电量为()的点电荷,其余各点均固定有带电量为的点电荷。已知静电力常量为,则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________。、分别为、的中点,则点的电势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点的电势;将一带电量为()的点电荷从点沿图中弧线移动到点,电场力对该点电荷所做的总功________(填“大于零”“等于零”或“小于零”)。
【答案】 ①. ②. 大于 ③. 大于零
【解析】
【详解】[1]根据对称性可得点和点、点和点、点和点处的点电荷在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矢量和均为0,所以点的电场强度等于点和点处的点电荷在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矢量和,由电场叠加原理可得,O点场强大小为
[2]电势是标量,取去无穷远处为电势,则点、的电势分别为
根据点电荷的电势和对称性可知
,,
,
可得
则。
[3]将点电荷从M沿MN移动到N点,电势能减小,故电场力对该点电荷所做的总功大于零。
12. 某小组基于动量守恒定律测量玩具枪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大小,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所用器材有:玩具枪、玩具子弹、装有挡光片的小车、轨道、光电门、光电计时器、十分度游标卡尺、电子秤等。实验步骤如下:
(1)用电子秤分别测量小车的质量M和子弹的质量m;
(2)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宽度d,示数如图(b)所示,宽度d=_______ cm;
(3)平衡小车沿轨道滑行过程中的阻力。在轨道上安装光电门A和B,让装有挡光片的小车以一定初速度由右向左运动,若测得挡光片经过A、B的挡光时间分别为13.56ms、17.90ms,则应适当调高轨道的_______(填“左”或“右”)端。经过多次调整,直至挡光时间相等;
(4)让小车处于A的右侧,枪口靠近小车,发射子弹,使子弹沿轨道方向射出并粘在小车上,小车向左运动经过光电门A,测得挡光片经过A的挡光时间;
(5)根据上述测量数据,利用公式v=________(用d、m、M、表示)即可得到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大小v;
(6)重复步骤(4)五次,并计算出每次的v值,填入下表;
(7)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子弹速度大小v的平均值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①. 0.99 ②. 右 ③. ④. 59.7
【解析】
【详解】(2)[1]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为0.1mm,则挡光片的宽度为
(3)[2]小车经过光电门的速度为
测得挡光片经过A、B的挡光时间分别为13.56ms、17.90ms,可知小车经过光电门A的速度大于经过光电门B的速度,故应适当调高轨道的右端;
(5)[3]小车经过光电门的速度为
子弹粘上小车的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
(7)[4]根据表格数据,可得子弹速度大小v的平均值为
13. 某实验小组探究不同电压下红光和蓝光发光元件的电阻变化规律,并设计一款彩光电路。所用器材有:红光和蓝光发光元件各一个、电流表(量程30mA)、电压表(量程3V)、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Ω,额定电流1A)、5号电池(电动势1.5V)两节、开关、导线若干。
(1)图(a)为发光元件的电阻测量电路图,按图接好电路;
(2)滑动变阻器滑片先置于________(填“a”或“b”)端,再接通开关S,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记录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和电压表示数U;
(3)某次电流表示数为10.0m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b)所示,示数为________V,此时发光元件的电阻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测得红光和蓝光发光元件伏安特性曲线如图(c)中的Ⅰ和Ⅱ所示。从曲线可知,电流在1.0~18.0mA范围内,两个发光元件的电阻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均是: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所测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小组设计一款电路,可使红光和蓝光发光元件同时在10.0mA的电流下工作。在图(d)中补充两条导线完成电路设计。_____
【答案】 ①. a ②. 2.82 ③. 282 ④. 电阻随电压增大而减小 ⑤.
【解析】
【详解】(2)[1]实验电路中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为了保护用电器,开关S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a端,使测量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为0;
(3)[2]电压表量程为3V,分度值为0.1V,所以图(b)所示电压表示数为2.82V;
[3]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发光元件的电阻为
(4)[4]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在1.0~18.0mA范围内,两个发光元件的电阻随电压增大而减小;
(5)[5]由图(c)可知,电流为10.0mA时蓝光发光元件的电压大于红光发光元件,因此可将滑动变阻器R2与红光发光元件串联后再与蓝光发光元件并联后接入电路,如图所示
14.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图(a)为《天工开物》中描绘的利用耕牛整理田地的场景,简化的物理模型如图(b)所示,人站立的农具视为与水平地面平行的木板,两条绳子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木板边缘。已知绳子与水平地面夹角为,,。当每条绳子拉力的大小为时,人与木板沿直线匀速前进,在内前进了,求此过程中
(1)地面对木板的阻力大小;
(2)两条绳子拉力所做的总功;
(3)两条绳子拉力的总功率。
【答案】(1)450N
(2)9.0×103J
(3)600W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木板匀速运动则有
解得
【小问2详解】
根据功的定义式有
解得
【小问3详解】
根据功率的定义,有
15. 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第Ⅰ象限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第Ⅱ、Ⅲ象限中有两平行板电容器、,其中垂直轴放置,极板与轴相交处存在小孔、;垂直轴放置,上、下极板右端分别紧贴轴上的、点。一带电粒子从静止释放,经电场直线加速后从射出,紧贴下极板进入,而后从进入第Ⅰ象限;经磁场偏转后恰好垂直轴离开,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粒子质量为、带电量为,、间距离为,、的板间电压大小均为,板间电场视为匀强电场,不计重力,忽略边缘效应。求:
(1)粒子经过时的速度大小;
(2)粒子经过时速度方向与轴正向的夹角;
(3)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答案】(1)
(2)
(3)
【解析】
【小问1详解】
粒子从M到N的运动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解得
【小问2详解】
粒子在中,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
、
又
解得
【小问3详解】
粒子在P处时的速度大小为
在磁场中运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由几何关系可知
解得
16. 如图,木板A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通过两根相同的水平轻弹簧M、N与桌面上的两个固定挡板相连。小物块B放在A的最左端,通过一条跨过轻质定滑轮的轻绳与带正电的小球C相连,轻绳绝缘且不可伸长,B与滑轮间的绳子与桌面平行。桌面右侧存在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A、B、C均静止,M、N处于原长状态,轻绳处于自然伸直状态。时撤去电场,C向下加速运动,下降后开始匀速运动,C开始做匀速运动瞬间弹簧N的弹性势能为。已知A、B、C的质量分别为、、,小球C的带电量为,重力加速度大小取,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不计。
(1)求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
(2)求A与B间的滑动摩擦因数及C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
(3)若时电场方向改为竖直向下,当B与A即将发生相对滑动瞬间撤去电场,A、B继续向右运动,一段时间后,A从右向左运动。求A第一次从右向左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的大小。(整个过程B未与A脱离,C未与地面相碰)
【答案】(1)
(2);
(3)
【解析】
小问1详解】
撤去电场前,A、B、C均静止,M、N处于原长状态,对A、B整体分析可知,此时绳中拉力为0,对C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解得
【小问2详解】
C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对C和B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分别有
,
其中
解得
C开始匀速运动瞬间,A、B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此时A、B、C三者速度大小相等,M、N两弹簧的弹性势能相同,C下降的过程中,对A、B、C及弹簧M、N组成的系统,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
【小问3详解】
没有电场时,C开始匀速运动瞬间,A、B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所以此时A的加速度为零,对A根据共点力平衡有
当电场方向改为竖直向下,设B与A即将发生相对滑动时,C下降高度为,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对B、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撤去电场后,由第(2)问的分析可知A、B在C下降时开始相对滑动,在C下降的过程中,对A、B、C及弹簧M、N组成的系统,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此时A的速度是其从左向右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此后A做简谐运动,所以A第一次从右向左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联立解得
次数
1
2
3
4
5
速度v()
59.1
609
60.3
58.7
59.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真题:高考辽宁卷物理试卷(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真题福建卷物理试题及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则其中的X表示,巡天号距地表,哈勃号距地表,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真题福建卷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考后更新),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