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一群银发老人真情(yǎn yì)的合唱《少年》在网络热传。永葆少年气,是历尽千帆、举重若轻的沉淀,也是乐观淡然、笑对生活的豁达。他们当中有恪守职责矢志“造飞机”的专家,有毕业后赶赴核试验基地的伉俪,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一干就是一辈子。
[乙]“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少年中国说》里的(péng bò)朝气,属于每一个志不变、心不老的人。①种在心中的信念未减,我们②能走遍万水千山。
(1)根据上面[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yǎn yì)_________________ ②(péng bó)_________________
(2)给上面[甲]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豁达( ) ②恪守( )
(3)[乙]段文字①②两处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可是……B.只要……就……
C.也许……也许……D.既要……也要……
【答案】(1)①演绎 ②蓬勃
(2)①huó dá ②kè shǒu
(3)B
【解析】
(1)演绎(yǎn yì):推演铺陈;
蓬勃(péng bó):繁荣而旺盛的样子。
(2)豁达(huò dá):指心胸开阔,性格开朗,能容人容事;
恪守(kè shǒu):指谨慎而恭顺地遵守、严格遵守。
(3)结合[乙]段文字可知,“种在心中的信念未减”是“我们能走遍万水千山”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故这里的关联词语应选择表示条件关系的。
A.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B.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C.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
D.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
2.古诗默写。
古诗可道豪壮之志向。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一句突出了词人的“少年狂气”;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表现词人渴望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理想。
古诗也可抒人生之感慨。如李白在《行路难》中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对被重新重用有所期待。秋瑾在《满江红》中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抒发词人知音难遇的情怀和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答案】①亲射虎 ②看孙郎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 ④赢得生前身后名 ⑤闲来垂钓碧溪上 ⑥忽复乘舟梦日边 ⑦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⑧青衫湿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居家办公、“躺在家里上课”是不少人一直以来的梦想。 。缺乏自制力似乎不算什么大事,但日积月累会改变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①疫情冲击下,很多人有了更多的居家时间,也有了更多的干扰。
②调查显示,只有32%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的自制力强,说明自制力俨然成了稀缺品。
③已然让很多人茫然失措。
④但真正实现了,很多人发现,情况与想象存在很大的差距。
⑤纷繁的网络信息、懒散的居家环境。
A.①③④⑤②B.④①⑤③②
C.①③②④⑤D.④⑤①③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行。解答此类题,先读懂语段的主要表达方式及主要内容;其次抓住局语句间的衔接词,确定语段顺序;最后通读并结合选项确定次序。
这是一段议论为主的语段,着重谈自制力缺乏发的危害。语段的主要顺序是: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居家办公、‘躺在家里上课’是不少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以及梦想与现实之间落差大的深层原因(干扰多、自制力差)。依据开头句“居家办公、‘躺在家里上课’是不少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以及下文可知,接下来重点谈疫情下这种梦想实现时的差距,因此其后面跟④句;④句后面因此紧接着是①句谈造成差距的原因;⑤句承接①句中的“更多干扰”;③句承接⑤句谈干扰的危害;结合“缺乏自制力似乎不算什么大事”可知上句应该谈“自制力”,因此③句后面应该是②句;正确顺序是④①⑤③②。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B.院中的那棵大榕树枝繁叶茂,根深蒂固,她就像我们的家人, 一直陪伴着、荫庇着我们成长。
C.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因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反省就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
D.电商的快速发展状况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很多品牌关闭了实体店,转为线上售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可望而不可即:指可以望到但无法接近,形容看似可以到达而实际上很难达到或不能接近。本句用来形容从地球到月亮是非常困难的,使用正确;
B.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也说根深柢固,多用指意识形态的观念等不可动摇。本句用来形容大树根深叶茂,对象误用,使用错误;
C.自吹自擂: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本句用来形容自我吹嘘,使用正确;
D.不言而喻: 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本句用来形容电商对实体经济的冲突这一道理很明显,使用正确。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往往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强弱兴衰。
B.中学生必须发扬发奋图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C.创立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不仅可以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品味,还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D.非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B.搭配不当。在“循序渐进”前加上“使用”;
C.语序不当。应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品味”互调位置;
D.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状况”。
6.小豫想为下面幻灯片中的文字选配一幅插图。A、B两幅备选图中,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简述理由。
【答案】A示例:建议选择A图。该图真实再现了林县人民抢锤打钎凿开山石的场景,能让人真切感受到他们修建红旗渠的艰辛,与文字内容匹配。
B示例:建议选择B图。该图描绘的是红旗渠修通后林县人民丰收运粮的情景,能显示修建红旗渠的意义,与文字内容匹配。
【解析】考查图文转换。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建议选择A图。图中两人,腰里系着绳子,站在山崖上。一人手拿铁钎,一人挥舞大锤,两人正在努力地开凿石壁。这幅图表现了当初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艰辛。与材料中的“修建红旗渠异常艰辛,其中‘青年洞’的开凿尤为不易,300多名壮小伙儿组成突击队,一锤一钎打了17个月,才凿出了长616米、宽6.2米、高2米的‘青年洞’”相契合。
示例二:建议选择B图。这幅图中一条清澈的水渠延伸向远方。水渠旁一条大道。大道上行驶着大辆的拖拉机,车上拉的是丰收的粮食。所以这幅图描绘的是红旗渠修通后林县人民丰收运粮的情景,正是人们修成了红旗渠,才有了今天的丰收。与材料中的“解决了当地55万人的饮水难题和54万亩耕地的浇灌问题。过去的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红旗渠建成后,‘旱涝都不怕,年年保丰收’”相契合。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12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①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
②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看到他人提拔重用了,顿时沉不住气,就千方百计走捷径;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怠慢和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和曲折,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③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④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⑤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君,主宰)。《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如果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 , ;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7.本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8.作者从哪些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
9.第⑤段运用两种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根据语境,仿照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补写出第⑦段中所缺的句子。
11.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本文对你的启示。
【答案】7.耐心,能够成就事业,更能成就人生。(或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8.耐心成就成功之美;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9.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10.示例: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句式连贯,内容合理)
11.示例:读完本文,我懂得了“耐心”,能够成就事业,更能成就人生”的道理。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学习是第一要务,要想学有所成,就要有耐心,不急躁,不急于求成,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能够将论点与自己的学习实际相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论点的概括。
本文前两段是列举现在的人没有耐心、过分浮躁的现象,论点在第③段,第③段有“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能成就人生”,可概括出“耐心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也可以用标题或最后一句“保持耐心,成就人生之美”来回答。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根据第④段“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概括得出:耐心成就成功之美
根据第⑤段“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概括得出:耐心成就过程之美。
根据第⑥段“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概括得出: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
第⑤段有“《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君,主宰)。《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引用论证,证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一文中提到……正是因为有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这是举例论证,证明“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仿写一般要从内容、句式和修辞等方面加以注意。仿句是“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内容是写如何修炼耐心,“功利”“淡泊”与“喧嚣”“宁静”是两组反义词;句式是“少一点……,多一份……”。据此可以仿写句子“少一点烦躁,多一份平静”“少一点邪念,多一份正念”。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能力,要求写阅读启示。
本文主要论述“耐心成就人生之美”,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耐心对于人的品格、对于人的成功的价值和意义。当今社会,信息繁杂,价值多元,人们被裹挟着匆匆前行,越来越缺少“耐心”这种可贵的品性。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二)(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挡道的外卖员
①窗外又是突然而至的大雨,本来正在忘我加班的朱启星被这暴风疾雨拉回了现实,才发觉肚子饿,一看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了,于是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点了一份常吃的外卖。
②他计算过,一般外卖员都会在十五分钟之内送过来,于是设了个闹钟小憩一会儿。闹钟响了,他打开手机查了一下外卖员的定位,怎么这兄弟绕着弯越走越远了呢?他有些气愤,可是打了几通电话都没人接。
③此时,一位外卖员正在暴雨中骑着电动车行驶在大街上,速度有点快,还霸道地骑在路中央,更要命的是后面还有一辆闪着灯的救护车离他大概十米左右的距离,救护车的速度明显是被压在了电动车的后面。
④路边站在棚子下做生意的老板,看见这一幕,气不打一处来,拼尽全力吼道:“那个小哥,你让开点啊,后面有救护车,别挡道了。”但是电动车和救护车瞬间从他面前呼啸而过,他说的话也淹没在了风雨声中。
⑤气愤的也不止这老板一人,还有人开着小车逼近电动车,不顾狂风骤雨,摇下车窗吼道:“送外卖的,你快点让开,让人家救护车先走。”外卖小哥始终认真地骑着车,丝毫不为所动。
⑥雨渐渐地小了,路上的行人开始多了起来,大家看见这两辆僵持的电动车和救护车,都不约而同地着急了起来。可是,电动车始终像是个领跑者,外卖员护着他脚间夹着的外卖餐往前疾驰而去,救护车也毫不示弱紧随其后。
⑦终于雨停了,救护车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医院就在前方,还有二十米的距离。电动车接了两声喇叭似乎在宣告胜利,然后往左边转走,救护车往右边转走,这一场恶战终于结束了。
⑧此时的朱启星有些气急败坏,接连打了几十个电话,终于接通了。已经被焦虑烦躁包围着的他,对着电话就开骂,电话那边只是静静听着、不敢出声,等朱启星骂完了,才颤抖着说了句:“实在对不起,您的餐到了。”
⑨朱启星抓起一件外套披上,乘电梯来到了一楼,然后气冲冲地打开了公司大门。外卖员浑身湿答答地拎着外卖站在一旁,可以看出他的手和脸被雨水浸泡得有些发白,嘴唇也不停地哆嗦,外卖员看见朱启星朝着他走来,于是十分抱歉地鞠了个九十度的躬,开口说道:“真是不好意思,这外卖送迟了,刚才我是……”没等外卖员解释清楚,朱启星已经抢过外卖,摆了摆手,说:“不用跟我解释,我知道你想说这雨太大了是吧?现在哪行哪业不是这么辛苦,解释和借口都是没有用的。你看我现在还在赶工作,我要是明天交不出货来,谁会听我解释?谁会听我诉苦?老板还不是照样扣我工资,根本不管你苦不苦,累不累。”
⑩外卖员就像个受训的小学生,不停地点头。朱启星拿起手机准备投诉,但是看着外卖员这个样子,心里还是泛起了同情,算了,谁都不容易。他转身要走,还不忘说一句:“工作努力点,别人才瞧得起你,你走吧,这次我不投诉你了。”外卖员又深深地鞠了个躬转身离去。
⑪朱启星正准备开门回公司的时候,接到了老爸的电话,电话那头劈头盖脸地骂了起来:“你小子在做些什么?电话一直打不通。你知不知道你妈刚才心脏病犯了,我找邻居打120,医院都没有救护车了。最后叫了一辆附近急救站的救护车来,结果司机又不认识去医院的路。还好有一个外卖小哥在前面带路,人家一送我们到医院就走了,脸也没看清楚,我只记得他的车牌号是230577,你查一下,我们当面去给人家道个谢……”
(选自《上海故事》,有删改)
12.根据文章内容,按下面提示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雨中带路→___________________→顺利送达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前半部分多处写到雨,有什么作用?
14.请对选文第⑨段画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15.第⑩段中写道:“外卖员就像个受训的小学生,不停地点头。”请揣摩并描写出外卖员此刻的心理活动。
16.选文第⑪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2.①遭人误解 ②迟到挨训
13.几处写到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增加事情的真实性;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外卖员善良、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有利于深化作品的主题。
14.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朱启星因为外卖员迟到盛怒、指责外卖员的样子,表现出对外卖员极大的不满。
15.示例:“您说的有道理,真是不好意思。我来迟了,尽管事出有因,但不能作为推脱责任的借口。这是我的责任。我应该承担责任。”
16.用朱启星父亲的话,补充交代了前文外卖员骑电瓶车指道的原因。为读者解开了心中的疑惑。这样行文,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言尽意无穷。引人深思。(意思对即可。 从内容及效果两方面)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仔细阅读文章,从外卖员的角度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结合第②段“闹钟响了,他打开手机查了一下外卖员的定位,怎么这兄弟绕着弯越走越远了呢?”第③段“此时,一位外卖员正在暴雨中骑着电动车行驶在大街上,速度有点快,还霸道地骑在路中央,更要命的是后面还有一辆闪着灯的救护车离他大概十米左右的距离,救护车的速度明显是被压在了电动车的后面”和第⑦段“电动车接了两声喇叭似乎在宣告胜利,然后往左边转走,救护车往右边转走,这一场恶战终于结束了”可知,这部分是写外卖员雨中带路;
由第⑧段“已经被焦虑烦躁包围着的他,对着电话就开骂,电话那边只是静静听着、不敢出声”可知,这里是由于外卖迟迟没有送到,外卖员被朱启星误解并辱骂;
由第⑧段“等朱启星骂完了,才颤抖着说了句:‘实在对不起,您的餐到了。’”和第⑨段“没等外卖员解释清楚,朱启星已经抢过外卖,摆了摆手”可知,这里是写外卖员终于顺利地把外卖送到朱启星的手中;
由第⑨段“不用跟我解释,我知道你想说这雨太大了是吧?现在哪行哪业不是这么辛苦,解释和借口都是没有用的”和第⑩段“外卖员就像个受训的小学生,不停地点头”可知,这里写外卖员因迟到受到了朱启星的训斥。
据此用四字词语概括即可。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文中多处写到雨,联系第①段“窗外又是突然而至的大雨,本来正在忘我加班的朱启星被这暴风疾雨拉回了现实”、第③段“一位外卖员正在暴雨中骑着电动车行驶在大街上”、第⑤段“但是电动车和救护车瞬间从他面前呼啸而过,他说的话也淹没在了风雨声中”、第⑥段“雨渐渐地小了,路上的行人开始多了起来”和第⑦段“终于雨停了,救护车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可知,文中的雨交代了朱启星点买卖、外卖迟迟未到这一故事发生的环境,使得故事更为真实可信;此外,雨从“突然而至”到“狂风暴雨”,也为外卖员这一惊心动魄的引路行为渲染了紧张、急迫的氛围,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雨“渐渐地小了”再到“停了”,这一变化也表明外卖员成功帮助救护车抵达了医院,挽救了他人的生命,突出表现了外卖员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能够升华文章的主旨。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这段话可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入手。仔细阅读第⑨段划线句子,由“朱启星已经抢过外卖,摆了摆手”和“不用跟我解释,我知道你想说这雨太大了是吧?”可知,这是对朱启星的语言和动作进行细致描写。联系前文第⑧段“此时的朱启星有些气急败坏,接连打了几十个电话,终于接通了。已经被焦虑烦躁包围着的他,对着电话就开骂”可知,因为外卖员送餐迟到了,朱启星非常生气,盛怒之下,他不听解释,指责外卖员不遵守职业规范,表现出了极度的不满;再联系下文第⑩段父亲打电话来的情节分析,这段描写为下文揭示事实真相,突出外卖员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作了铺垫。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揣摩。
联系第⑩段中的“外卖员就像个受训的小学生,不停地点头”这句话的上文情节“不用跟我解释,我知道你想说这雨太大了是吧?现在哪行哪业不是这么辛苦,解释和借口都是没有用的”和“谁会听我诉苦?老板还不是照样扣我工资,根本不管你苦不苦,累不累。”可知,这句既是批评外卖员,也说明了行业的原则问题,所以外卖员“不停地点头”,这也是对顾客批评指责的认同。外卖员自己心里也知道,尽管自己是为了救人而耽误了送餐,但作为外卖员自己的职责确实没有尽到,接受批评也是应该的,这是自己应当要遵守的职业规范。再联系第⑩段“外卖员又深深地鞠了个躬转身离去”,也可知道外卖员此刻心中应当是非常感激的。所以,据此分析,运用第一人称围绕“承认错误,接受批评”的心态进行揣摩即可。
示例:“您说的很对,非常抱歉。我送餐来迟了,给您用餐带来了困扰,我应该承担责任。”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分析第⑪段内容,由“你小子在做些什么?电话一直……你查一下,我们当面去给人家道个谢……”可知,本段是文章的补叙部分。联系前文第②段“闹钟响了,他打开手机查了一下外卖员的定位,怎么这兄弟绕着弯越走越远了呢?”第④段“但是电动车和救护车瞬间从他面前呼啸而过,他说的话也淹没在了风雨声中”和第⑤段“气愤的也不止这老板一人,还有人开着小车逼近电动车,不顾狂风骤雨,摇下车窗吼道”可知,文章开篇为外卖员走远路、走在救护车前面的行为制造了多次疑惑,大家都不理解外卖员此刻的行为。结尾再以朱启星父亲的话,补充点明了前文外卖员骑电瓶车挡道的原因,为读者解开了心中的疑惑。这样开篇制造悬念,最后再解开悬念,使得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能够极大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呜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①已有公辅②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③物,以色假④人。虽对人主⑤,必审而后言。毁誉⑥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
(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注】①颀然:高大的样子。②公辅:三公和辅相。③徇:追求。④假:这里是“看待、对待”的意思。⑤人主:君主。⑥毁誉:毁谤和称赞。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____________
②小大之狱____________
③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____________
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____________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19.认真阅读【甲】【乙】两文,简要概括曹刿与乐全先生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
20.【甲】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曹刿形象,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答案】17.①参与 ②诉讼事件 ③广博 ④声望
18.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19.曹刿与乐全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他们都以国事为己任,具有卓越才能,勇于担当。
20.示例一:将乡人和曹刿对国事的态度作对比,突出了曹刿对国家的责任感。
示例二:将鲁庄公与曹列对战前准备的认识作对比,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1)句意: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2)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狱:案件。
(3)句意:政事文学也不是不敏捷而且广博。博:广博。
(4)句意:但仪表堂堂已有三公辅相的声望。望:声望。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重点词:
惠:恩惠;遍:遍及;从:听从;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概括。
根据甲文“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知,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显示了曹刿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仍关心国事,是个有远谋的人。庄公提出治理讼狱“必以情”时,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直接要求参战,表明他是一个直言进谏,勇于担当的人。曹刿指挥鲁军在“齐人三鼓”之后才开始反攻,曹刿在观察了齐军败逃的情况之后才决定追击,曹刿的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沉着思断,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表明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乙语段就抨击当时“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从反面赞扬乐全先生是一个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有责任担当的人。“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分析可知,乐全先生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具有“公辅”的声望,直言进谏具有治国才能的人。
综上分析,曹刿与乐全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他们都以国事为己任,具有卓越才能,勇于担当的人。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运用。
对比手法的作用是通过比较,突出人物的品质或事物的特点,从而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曹刿论战》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照、映衬的写作手法,如:由“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知,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二是曹刿和庄公的对比。根据第一段中两人的对话可知,战争就要打响,庄公还不知道自己取胜的关键因素在哪里。而曹刿却早就知道取信于民才是获胜的关键。这处对比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参考译文:
甲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乙文:呜呼,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并非他们不擅长言语,政事文学也不是不敏捷而且广博,然而面临大事,很少有人不忘记平常所学、失去平日所坚持的志向,这些人的气度是狭小的。张公是一介平民百姓,但仪表堂堂已有三公辅相的声望。从年轻时为官,到老了还没有回来,从来不用言语讨好别人,用神色谄媚别人。即使面对皇帝,也一定要心里认同后再发言。毁谤和赞誉改变不了他,得到和失去也一样(坦然)对待,真正是孔子所说的用道义侍奉君王的大臣。
(二)(5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1.甲词上阕的“异”字神妙无比,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谈谈。
22.结合两首诗词内容,谈谈画线部分所流露出的情感有何异同?
【答案】21.围绕“异”字描绘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大雁南飞,军中号角声起,夕阳残照,衬着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
22.同:都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
异:甲词还抒发了将士久陷疆场,思念家乡,遥无归期的感慨。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赏析。
上阕从“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可知,“风景异”统领上阕内容,后面的“雁去无留意、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描绘出大雁南飞,军中号角声起,夕阳残照,衬着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的景象,这些都是“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风景。从而可看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图。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诗人饮一杯浊酒,对还没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收复异族刻石燕然而心有不平。虽然思念家乡亲人,但仍心系国家;“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表达了诗人忠贞的报国之心。故这两首诗部分都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
但从甲词中“浊酒一杯家万里”“归无计”可知,诗人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心中升起思念之情不知何时才能归家。所以,甲诗还抒发了将士久陷疆场,思念家乡,遥无归期的感慨。
四、名著阅读(5分)
23.“兄弟”是《水浒传》中最令人动情的两个字,走进名著,回答问题。
A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A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
(1)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__________________的长篇小说。
(2)选段中的A是______________,他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段中能石出A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1)农民起义
(2)①李逵 ②宋江怕他闹事,让他喝毒酒。
(3)忠诚(忠心),重情重义。
【解析】
(1)本题考查名著的文学常识。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梁山好汉有一百零八将,都具有鲜明的个性。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记忆。
根据文段中“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当时泪洒,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判断A为李逵,根据“药发而死”可知,死因是:喝了宋江给他的毒酒,毒发身亡。李逵之死: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了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3)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分析。
这个选段同中,李逵知道宋江给他喝了毒酒,还依然忠诚,想着死后和宋江葬在一起,结合“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分析得出,李逵是一个忠诚的人,并且重情重义。
五、写作题(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点点滴滴,本是平常,却于某一瞬间、某一经历,让你突然感悟到原来这些平常也可贵,值得珍惜。
请以“原来,平常也可贵”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到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当代奇迹】河南有一个水利奇迹——红旗渠,它是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历时十年在悬崖陡壁上修建的人工天河,解决了当地55万人的饮水难题和54万亩耕地的浇灌问题。过去的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红旗渠建成后,“旱涝都不怕,年年保丰收”。修建红旗渠异常艰辛,其中“青年洞”的开凿尤为不易,300多名壮小伙儿组成突击队,一锤一钎打了17个月,才凿出了长616米、宽6.2米、高2米的“青年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