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13.2 致大海—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导学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 13.2 致大海—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导学案(含答案),共13页。
第四单元 13.2 致大海重难点:一、写作背景《致大海》是一首著名的政治抒情诗,这首诗写于1824年,是在12月党人武装起义的前一年。此前,由于普希金的激进思想不容于沙皇专制政府,他们原想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由于他老师说情,让他去了南高加索,其实是变相流放。普希金性格刚正不阿,不愿迎合当地总督,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走前,普希金站在髙加索海边登髙望远,波涛汹涌的大海激荡起他的万端思绪,流放生活期间远离朋友、远离文学界,精神上非常孤独,他也曾产生过从海上逃亡到南欧、彻底离开俄国的计划,但宣告失败。就是在这种抗争无效期望渺茫的心境中,孕育了这首诗篇。二、作者介绍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莫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普希金的抒情诗有800余首,内容非常广泛,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自由颂》《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也有大量的爱情诗和田园诗,如《致克恩》和《我曾经爱过你》等。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三、补充资料普希金的语言特色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抒情诗语言的丰富、简洁。他的抒情诗的语言使用广泛,不仅包容了浪漫的美文和传统的诗歌字眼,还有现实的话语、日常惯用语和乡野民间词汇,甚至还有古斯拉夫语和时髦的外来词等等。尤其是他关于爱情的诗歌,篇幅不大,但结构紧凑、语言精练、十分精致。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絮语(xù) 屏息(bǐng) 徘徊(huí) 喑哑(àn)B.沉郁(yù) 挣脱(zhēng) 倔强(juè) 吐诉(tǔ)C.钏镯(chuàn) 泛滥(làn) 一摞(luò) 山脊(jǐ)D.啜饮(chuò) 露面(lòu) 诵经(sòng) 咆哮(xiāo)2.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值张老师的令郎结婚之际,我们办公室全体人员集体制作了一段视频,向他全家表达了诚挚的祝福。B.刚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名,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C.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活动,我过去垂询了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D.李教授出院了,小王在电话里对他说:“欣闻您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请问您何时来上班?”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不仅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观众奉献了一批优秀的节目,为戏曲的传承发展留下了可以借鉴的艺术精粹。B.尼泊尔官方宣布将重新测量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这项活动预计耗时两年,费用大概在140万美元左右。C.为使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海外得到进一步传播,我们要充分发挥海内外媒体的作用,注重内外并举、融媒联动,用好网上网下两个阵地。D.不像网络平台那样,传统文学期刊应该是一个可以聚集优秀作品、聚拢优秀作家、引领文学创作、吸引读者文学品位的优质平台。二、填空题4.根据拼音写汉字。③(jìng)大相( )庭 (jīng)( )渭分明 (jìng)不( )而走(jìng)( )挛④(shuò)震古( )今 (shuò)众口( )金 (lì)( )树(lì)( )石5.给加点字注音。①行藏( ) ②山冈( ) ③迷惘( ) ④喑( )哑 ⑤山脊( ) ⑥鹪鹩( ) ⑦黑莓( ) ⑧啮( )草三、小阅读-课内6.诗人在《致大海》中以“你”称呼大海,这种写法有何作用?7.试分析《致大海》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8.诗歌《致大海》追怀了拿破仑、拜伦,作者用哪些语言描写他们并透露了作者对他们怎祥的评价?9.诗歌《致大海》是如何体现对自由的讴歌的?试分析。10.给诗歌《致大海》划分层次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A项,“徊”应读“huái”,“喑”应读“yīn”;B项,“挣”应读“zhèng”,“倔”应读“jué”;D项,“哮”应读“xiào”。故选C。2.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项,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子,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于他人。使用不得体。B项,忝列:有愧于排列在其中。忝,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使用恰当。C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不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体。D项,“欣闻您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请问您何时来上班?”书面语色彩浓厚,打电话应用口语。故选B。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不合逻辑。“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与“为戏曲的传承发展留下了可以借鉴的艺术精粹”是同类内容,应连在一起,所以“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应与“为观众奉献了一批优秀的节目”互换位置。B项,“大概在140万美元左右”成分赘余。应该将“大概”与“左右”去掉任意一个。D项,“吸引读者文学品位”搭配不当,“吸引”与“品位”不搭配,应将“吸引”改为“提高”。故选C。4. 径 泾 胫 痉 烁 铄 栎 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第一组是对形近字“径”“泾”“胫”“痉”的辨析。“大相径庭”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泾渭分明”意思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不胫而走”形容没有腿却能跑,多指消息无声地散播。胫:小腿。“痉挛”是指肌肉突然做不随意挛缩,俗称抽筋,会令患者突感剧痛,肌肉动作不协调。第二组是对形近字“烁”“铄”“栎”“砾”的辨析。“震古烁今”意思是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烁”:发光。“众口铄金”大家都说同样的话,其力量足以能熔化金属。形容舆论力量的强大。后也指人多口杂,能混淆是非。“铄”:熔化。“砾”是形声字,石为形,乐为声。砾的基本意思是小石,碎石。可组词为砾石。“栎树”乔木或灌木,叶子有锯齿或分裂,柔荑花序,果实为坚果。5. cáng gāng wǎng yīn jǐ jiāo liáo méi niè【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识记字音的能力。做题时由易到难,注意分析那些疑难字的读音,注意调动知识积累,适当运用联想进行比较,注意用好排除法。“藏”读作cáng或zàng。读cáng时,意为:1.隐藏;潜匿。2.收藏;储藏。3.怀,藏在心中。4.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读zàng时,一般指城市西藏。“冈”:gāng。甲骨文字形为山上加网。从山,网声。本义:山脊、山梁。“惘”wǎng,形声。从心;罔声。本义:失意。“喑”,yīn,是形声字,口为形,音为声。“喑”本意是小儿哭泣不止(见《说文解字》)。现代常用意有嗓子哑。“脊”,发音jǐ,指人和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啮”niè,会意。从口,从齿。“齿”指牝齿、臼齿,具有钵臼之形,其功能为碾磨食物。“口”与“齿”联合起来表示“用臼齿碾磨食物”。本义:用臼齿碾磨食物。6.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是诗人对大海的倾诉,诗人在诗中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出现,直接对大海表达自己的激情,并蕴含深沉的苦闷,使全诗具有哀歌式的忧郁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人以大海为知心朋友,以面对面、心交心的方式向大海倾诉心曲。诗人赋予大海“自由奔放”的性格,它“反复无常”“任性”“无法控制”,不能“屈服”,这正是“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的本质原因。作者以“你”相称,向大海诉说自己的向往与悲苦,“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怒诉”。以“你”相称,便于诗人直接对大海表达自己的激情,并蕴含深沉的苦闷,使全诗具有哀歌式的忧郁美。7.诗歌以开阔的意象,澎湃的激情,纵情抒写大海。气势磅礴,意境雄浑,诗情奔放,读之好像我们也成了站在山崖上向大海呼唤或在风中久久徘徊于大海边的诗人。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抒情,诗情贵真,唯有真情能感动人心。诗人把自己最真实的心路历程借大海这一形象,用第一人称“我”对第二人称“你”的倾吐方式切入,使“我”与大海互为映衬,融为一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这首诗用开阔的意象,澎湃的激情,拟人的手法,直抒胸臆的文笔,纵情抒写大海,“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向大海倾吐自己的苦闷之情,借大海表达自己的理想向往。“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在这一对话过程中,诗人作为抒情主体,获得一个壮阔如大海的抒情形象,“哦,再见吧,大海!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我将长久地,长久地倾听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诗人把自己最真实的心路历程借大海这一形象,用第一人称“我”对第二人称“你”的倾吐方式切入,使“我”与大海互为映衬,融为一体。整首诗气势磅礴,意境雄浑,诗情奔放,是一曲悲壮而凄美的自由颂歌。8.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第8至第13节为第二层,诗人深情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抒发自己崇尚自由而壮志难酬,敬慕英雄而前途渺茫的困惑。这部分融理性思考于主观情感之中,体现了普希金作为一个极富政治思想的抒情诗人的犀利和严谨,理性和睿智。对于拿破仑,诗人肯定他前半段为自由革命而战的精神,但更多的是批评他后半段丢失自由的专制、侵略。“寒冷的睡梦”,“威严的回忆”,“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他长眠在苦难之中”,这些诗句流露出一种无情解剖、冷峻批评的意味,给人的感觉是:拿破仑野心勃勃,权欲膨胀,侵略扩张,残暴至极,他的兵败滑铁卢流放圣赫勒拿岛,最终病死,似乎是自作自受,罪有应得,谁践踏了自由,谁就只能与“寒冷”和“苦难”作伴。对于拜伦,诗人极尽讴歌之能事,说他是“天才”,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用大海精神塑造成长起来,“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的英雄。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一生追求自由,他说过:“要为自由而生,否则就在斗争中死去。”1824年,他渡海远征,到达希腊,倾其全部财产支持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他在对土耳其占领军的斗争中表现得十分英勇顽强,曾获勋章。同年4月份病死于希腊。他的一生为自由而呐喊,为正义而战,但他的悲惨结局使诗人悲愤至极,发出了让大海“喧腾起来”“激荡起来”的呼声。诗人鼓动大海以广阔的襟怀,惊人的威力,自由奔放的气势为死者而歌。否定拿破仑,褒扬拜伦,否定之中对于拿破仑为自由而战的思想又给予强烈的肯定,褒扬之中引发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悲观联想。“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拿破仑囚禁汪洋孤岛,自由斗士拜伦客死他乡,这种悲哀惨淡的结局让诗人倍感失望,隐隐作痛的诗句中流露出一种壮志未酬,前途渺茫,英雄无路,知音不再的惆怅伤感。在这几节诗句中,普希金表达的是一种凝重复合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由英雄的激情。9.①开篇以“自由的元素”称呼大海,将其与自由联系在起,意在借对大海的讴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讴歌。②第三节“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热爱、向往与矢志追求。“迷惘地徘徊”写追求中经历的艰难与迷惘;“珍爱”表现诗人对自由的珍重与热爱。③写大海有雄浑浪涛的回声,也有低沉、喑哑的发自深渊的声音;有黄昏时的幽静,也有“任性的脾气的发作”; 海的“喜怒无常”,正是它自由属性的体现。大海的自由和多样的美,引发诗人对自由和解放的向往。④“被缚住”“想要挣脱开”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和理想而不得的痛苦,“在岸边留下来”也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的坚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诗歌第一节第一句“再见了,自由的元素!”就赋予大海自由的特点,表明自己歌颂大海就是体现自己对自由的向往。开篇点题。第三节“我的心灵所向往的地方!多少次在你的岸边漫步,我独自静静地沉思,徬徨,为夙愿难偿而静静地沉思,徬徨”这里直接表达诗人对大海的向往是“心灵所向往的地方”,为了自由“静静地沉思,徬徨”“静静地沉思,徬徨”,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第四节“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写出了大海的自由“反复无常的激情”,这正是诗人对自由的理解。第十一节“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写出了自由之神歌唱自由之海,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永恒追求。总之,这首诗对自由的讴歌贯穿始终,《致大海》是一首著名的政治抒情诗。它是一曲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它写于1824年普希金第二次流放之际。诗人一生憧憬自由,抨击暴政,但他一生都被禁锢在专制暴政之中。这首诗是在追求自由而不得、极其忧郁和愤激的心境下创作的。但在诗人眼中,大海骄傲、阴沉、寂静、激情、任性,而正因为这些“反复无常”、“无法控制”的特性,大海显得多么“自由奔放”,这是它成为诗人“心灵的愿望之所在”的原因。大海是自由的象征,诗人极力赞美大海,也就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愿望。他面对大海,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他要把大海的自由精神装满自己整个心灵,要把大海的浩然之气带到没有自由的“森林”和“静寂的荒漠之乡”,带到诗人要去的地方。作者能以主观的感受感染外界事物,这正是浪漫主义对待事物的基本精神。随着诗人情感的起伏跌宕,全诗歌颂自由的主题被一步步深化,在最后昂扬的情感中更是得到升华,让读者充分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自由意志、力图冲破一切束缚的激情和永远充满希望的生命活力。总之,全诗气势豪放、意境雄浑、思想深沉,洋溢着奔放的热情,充满了积极奋进的精神,不愧是普希金作品中广为传诵的名篇。一位苏联诗人曾经说过:“从那时起,凡是在海岸上徘徊的人,在那浅浅的小船和空旷的黄沙之间, 借着心、目光和耳朵他会听到,普希金诗句像金屑散撒……”10.第1至2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表达了对大海的热爱之情;第3至7节:表达了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第8至13节:写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第14至15节:表明了永久怀念大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结构思路的能力。诗歌第1至第2节为第一层,主要描绘诗人热爱大海诗人引大海为知心朋友,以面对面、心交心的方式向大海倾诉心曲,一往情深地话别大海,激情洋溢地讴歌大海。诗人纵情歌唱大海的精神气度、性格力量,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景仰,对伟力的崇尚。第3至第7节为第二层,主要表达诗人追求自由的心声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诗人声情并茂地向大海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和伤心。这里有作者想摆脱黑暗,投奔自由而不得的难言之苦;有心灵挣扎,归于枉然的无奈决绝;更有追随大海,奔向远方而未能如愿的遗憾。诗歌第8至第13节为第三层,诗人深情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抒发自己崇尚自由而壮志难酬,敬慕英雄而前途渺茫的困惑。对于拿破仑,诗人肯定他前半段为自由革命而战的精神,但更多的是批评他后半段丢失自由的专制、侵略。对于拜伦,诗人极尽讴歌之能事,说他是“天才”,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用大海精神塑造成长起来,“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的英雄。诗人否定拿破仑,褒扬拜伦,否定之中对于拿破仑为自由而战的思想又给予强烈的肯定,褒扬之中引发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悲观联想,表达出一种凝重复合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由英雄的激情礼赞,又有对专制暴虐的冷峻批评,还有对穷途末路的惆怅哀歌,感情、形象的复合当中显示出理性思考的犀利和睿智。第14至第15节为第四层,收束全诗,照应开篇,抒发了诗人告别大海,怀念大海,铭记大海,传播自由的心声。语言评价拿破仑“峭岩”“光苿的坟墓”“威严的回忆” “沉浸在寒冷的睡梦”“长眠在苦难中”礼赞、同情、赞美拜伦“风暴的喧响”“天才”“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 将大海与拜伦联系起来,“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 “他是用你的精神望造成长”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