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 )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lì( )临 吝( )啬
【答案】①莅 ②lìn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莅临(lì):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吝啬(lìn):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应该用的时候也舍不得用。
2.下面各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是( )
A.班上的男生为了拍出好看的照片,一个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
B.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市内不同的小学,大家的英语口语水平参差不齐。
C.自习课上,同学们争相背诵,放开喉咙读书,真是人声鼎沸。
D.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
A.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此处被用来形容男生,使用对象错误;
B.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此处用来形容来自不同小学的同学们的英语口语水平有高有低,使用恰当;
C.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此处用来形容自习课上同学们争相背诵、放开喉咙读书的情景,虽然有些夸张,但符合语境;
D.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此处用来形容“我”用脚仔细感觉岩石的动作,符合语境。
3.【病句诊所】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停课不停学”网络学习,培养了我们自觉参与、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
B.航天员邓清明为圆航天梦坚守24年,他坚持不懈、敬业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C.一个人能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D.为了防止树木在冬天不被病虫伤害,园丁们特意在树干上刷了一截白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介词“通过”埋没了主语,可以删掉“通过”;
C.两面对一面,可以将“能否”删掉;
D.否定失当,“防止”“不”双重否定表肯定,句意发生变化,可以删掉“防止”或“不”。
4.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
从窗内往外看时,
①而那一朵红莲今晨却开满了
②白瓣儿散漂在水面上
③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
④亭亭玉立在绿叶间
A.④①③②B.③②①④
C.①④②③D.②③④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排序。
纵观语句,可知写了从窗内往外看到的白莲和红莲的样子,根据①句中“而……却”表转折可知,先写的是白莲,因此③句应排第一位;②句紧承③句写白莲凋谢的样子,应排第二位;①句转写红莲,应排第三位;④句紧承①句写红莲盛开的样子,应排第四位;可见排序为:③②①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此句中的“一群黄蝴蝶”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B.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家父”“拙见”“敝人”等都是古代常见的谦辞。
C.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赏菊、佩茱萸等。
D.“他在教室里”和“他在阅览室读书”两句中的“在”都是动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综合。
D.有误。“他在教室里”的“在”是动词,作谓语。“他在阅览室读书”中的“在”介词,“在阅览室”是介词短语。
6.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4)我国古代文人将淡泊名利、修养身心作为立世济民的根本,孔子在《论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导他的学生正确对待富贵;诸葛亮在《诫子书》勉励他的孩子在个人修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风正一帆悬 (2)夜阑卧听风吹雨 (3)便引诗情到碧霄 (4)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综合性学习:
7.学校组织“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你想收集一些与交友有关的名言警句,以下搜索关键词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A.可爱的朋友B.论述交友C.赠友诗词D.交友名言
(2)请仿照前一句,再补写一句赞美友情的话。
友情是一缕和煦的春风,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______,_______。
(3)你的一个好朋友总是在双休日约你一起玩,可到周一他经常交不齐作业。作为他的朋友,你会怎样劝说他?
【答案】(1)A
(2)示例:友情是一汪清澈的泉水,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
(3)示例:我们玩游戏可以,但不能过度。作为学生,我们应以学习为主,如果因为玩游戏而完不成作业,得不偿失。希望你能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我们可以完成作业以后再去玩。
【解析】
(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A.如搜索“可爱的朋友”,搜索到的可能会是有关“可爱的朋友”的一些文章,“可爱的朋友”是对象,不是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不适合。故选A。
(2)本题考查仿写,表达对友情的赞美,与例句格式相同,语义相关,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友情是一米灿烂的阳光,扫净我们生活的雾霾。
(3)本题考查劝说语。属于开放类试题,表达时要注意紧扣话题,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理由要充分,表述要合理,表意要清晰,语气要真诚委婉。首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围绕着“学生应以学习为主,因为玩游戏而不写作业,是错误的行为,可以完成作业以后再去玩游戏”“玩游戏不能过度”来表述自己的看法。示例:你总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周一如果被老师发现了,我可就成罪魁祸首了。你还是先把作业做完吧,这样我们才能玩得开心。
二、阅读与理解(共46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7分)
【甲】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是一首绝句,作者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乙】诗是一首寓情于景的小令,有“秋思之祖”之称。
B.【甲】诗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乙】诗用极端简练的白描,勾勒出一幅游子深秋远行图。
C.“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巧妙地抒发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和不得归之苦。
D.“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气氛,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9.“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值得细品,请你对句中的“涨”字略作赏析。
10.【甲】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和【乙】诗中“小桥流水人家”两句都运用了反衬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反衬手法在抒发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答案】8.B
9.“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注满秋池的景象,又衬托出诗人深重绵长的愁绪。
10.甲诗用“却话巴山夜雨时”未来夫妻相聚畅谈的欢乐场面,反衬诗人今日思念之愁苦。乙诗用“小桥流水人家”温馨恬静的景象,反衬了诗人的羁旅之苦。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B.根据“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这是虚写;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写眼前,是实写;因此运用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而非“动静结合的手法”。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词语的赏析。
根据“涨”字为动词可知,写出了巴山夜雨的动态,将秋天的池塘境满的情景,给人一种动态美,根据诗歌的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可知,诗人不知何时才能回家乡,有一种在外漂泊之感,之后便写到了夜雨填满池塘,将自己的思乡之愁转换为满满的池塘之水,化无形为有形,更显诗人思乡之深。可据此作答。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作用。
“小桥流水人家”意思是: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小桥”“流水”“人家”共同勾画出了温馨恬静的画面,这更加反衬出了漂泊他乡的诗人的孤寂之情。“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的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欢乐情景,更加反衬出诗人此时独处巴山的孤独之感和思乡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甲】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狼》
【乙】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1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狼不敢前 其一犬坐于前
C.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吾之患在鼠
12.根据文意,下列句中停顿或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B.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4.小故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甲文告诉我们,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乙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结合故事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1.D 12.C
13.(1)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2)一只狼直接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地蹲坐在前面。
14.赵人因为鼠患,而养猫。儿子因为猫吃掉鸡,而要除掉猫。父亲告诉儿子养猫的用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分清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可因小失大(或者多看别人的好处,不要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意思接近也可)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名词,神情/动词,打算、企图;
B.动词,上前/名词,前面;
C.动词,攻击/名词,敌人;
D.相同。助词,的。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有误。句意: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重点字词:禽兽:狼。变:变化。诈:欺骗、狡猾。几何:多少。哉: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句子结构:这是一个疑问句,句末语气词“哉”,加强了疑问的语气。“禽兽之变诈”是句子的主语,表示禽兽的狡猾手段。“几何”是谓语,询问这些手段的数量或程度。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1)重点字词:一狼:其中一只狼。洞:挖洞。意:意图、打算。将:将要。隧:挖洞。以:用来。攻:攻击。
(2)重点字词:径:直接。去:离开。犬:像狗一样。于:在。前:前面。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乙文“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可知,赵人告诉儿子,老鼠之害是“吾将饥寒”,猫的害处是“无鸡”吃而已,距离“饥寒 犹 远”,孰大孰小让儿子思考。因此,本文的寓意是不能因小失大,要看到问题的主要方面,善于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参考译文:
【甲】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讨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三)课内文段阅读(共8分)
阅读《猫》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②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③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④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⑤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5.从文段中找出揭示“芙蓉鸟事件”真相的句子,写下来。
16.分析一下“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17.联系全文说说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15.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16.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明“我”知道猫是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后,无比内疚、后悔的痛苦心情。 (大意正确即可)
17.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内容上,是写因为“我”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心中负罪感永远无法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及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久”不养猫。表达了“我”深深的内疚和自责。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①段“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可知, 这里直接揭示了“芙蓉鸟事件”真相,即一只黑猫捕捉了一只黄鸟,而非作者先前所误解的自己的猫所为。这个真相的揭示,使得作者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失,引发了后续的情感表达和内心独白。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这句“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这里,“针”作为喻体,形象地描绘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痛苦和自责。每一根“针”都代表了作者对于误判和冤枉猫的愧疚和后悔,它们深深地刺入作者的良心,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这种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作者的内疚和后悔之情得以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句段的作用不能脱离全文孤立看待,要看它在全文的位置,做到“段不离篇”。
从结构上看,这句话与文章开头形成了照应,使得整篇文章更加完整、紧凑。文章开头提到了作者家里曾经养过猫,而结尾则明确表示再也不会养猫,这样的首尾呼应使得文章在结构上更加严谨。
从内容上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因为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而产生了深深的内疚和自责。由于这种负罪感永远无法消除,作者见了猫就会触及灵魂的伤痛,因此决定“永久”不养猫。这样的结尾使得文章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同时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的内心情感。
(四)文学文本阅读(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教数学的“语文老师”
吴睿
①老陈是我见过教数学教得最好的“语文老师”。
②在碰到老陈以前,我所有的数学老师上课时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似乎数学老师总带着一副冷冰冰且有点呆然的面孔。但老陈,一个有着天生幽默与理性思维的老男孩,一个爱“附庸风雅”与“故作深沉”的老爷子,却一反数学老师该有的常态,慢慢走入了我年轻的心。
③还记得老陈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样子:他腆着肚子,脚步一晃一晃,自我介绍道:“各位朋友,谢谢大家,你们来了。我是老陈,是一个残疾人,你们不许欺负我,你们回答问题的声音尽量大一点儿,不能在下面窃窃私语。”介绍完自己之后,老陈开始上课了。他用“兰花指”夹着粉笔,在黑板上画着,不由分说便列出了许多知识点,毫无疑问,学校给我们文科班安排了一位“高人”,但我们并没有遇见良师该有的兴奋。
④文科生难免对数学心生畏惧,而这则外化为课堂气氛的凝重。老陈见我们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便提高声调:“万水千山总是情,声音大点儿行不行?”我们说行,他还不依不饶地说:“有同学好像怕我听见一样,别以为我不认识你们。你看,那个欧阳锐我就不认识……”我们终于在数学课堂上爆发出了久违的哄堂一笑。
⑤老陈经常在黑板上写着与数学不怎么相关的话,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解析几何的重点就在于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然后开始若有所思。没错,老陈努力用文科生的思维去解释数学。他用近乎“怪诞”的方法,渐渐地使我们这群讨厌数学的人开始在数学课堂上集中精神。
⑥比如,老陈会问:“这道题怎么写?”然后自己回答:“把这里抹去,揪起你的盖头来。呀嘿嘿,哇哈哈,这个时候武侠高手就出现了,他的名字叫李连杰(联结),你们看这条边,再加上这条边,他的平方加上她的平方等于它的平方。以后啊,对于这个勾股定理我们就说是'拉芳加拉芳等于小芳',明白了吗?”霎时间,我们笑得合不拢嘴,所有的压力和难题带来的困扰,早已随着笑声一道飞到了九霄云外。
⑦因为老陈,我们学会了打手势、说哑语,知道了数学和文学还有浪漫的碰撞,理性和感性也可矛盾地并存,懂得了能力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
⑧有一次,老陈出了一道等差数列的题目,我们都不会。他骄傲地向我们炫耀说:“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道题目的精妙之处?它是按照‘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样的句式出的。”虽然我们都表示“嗤之以鼻”,但老陈还是傲慢地大笑我们笨。这次,老陈激起了我们的“共怒”。“老师,在数学方面,你是‘上等马’,我们是‘下等马’,当然比不过你。但我们知道‘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有一个很妙的对子,你要是对出来,我们就服你。”有同学故意用我们的长处去挤兑他的短处。
⑨“对,对!”全班同学都起哄道。
⑩“这有何难?”老陈双手负背,摇头晃脑,一边踱步,一边说:“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余音袅袅,我们哑口无言。
⑪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曾经我们最讨厌的数学课居然变成了我们每天的期待。我们聚精会神地听老陈“胡扯”,生怕漏掉可以让我们快乐一星期、一个月的“金玉良言”。
⑫现在,我肯定我们很多人早已淡忘了“lg”为何物,排列组合要如何解,但我们都不会忘记他——老陈。
18.阅读全文,请根据提示概括“我们”对老陈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
第一堂课,老陈来到“我们”班,大家(平静)→当老陈努力用文科生的思维去解释数学时,大家在数学课堂上( )→在多次思维碰撞后,大家对数学课( )→多年后,大家对老陈(不能忘记)。
19.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虽然我们都表示“嗤之以鼻”,但老陈仍是傲慢地大笑我们笨。
20.任选下面其中一句话,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1)老陈见我们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便提高声调:“万水千山总是情,声音大点儿行不行?”
(2)霎时间,我们笑得合不拢嘴,所有的压力和难题带来的困扰,早已随着笑声一道飞到了九霄云外。
21.说说选文第⑦段有什么作用。
22.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老陈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8.①集中精神 ②充满期待
19.“傲慢”原意是极端的自高自傲,这里形象地写出老陈存心以极度喜悦的样子激活学生思想的神态,表现其睿智和良苦用心。
20.(1)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文科生难免对数学心生畏惧,外化为课堂氛围的凝重状态。
(2)运用夸张手法,突出衬托了老陈的数学课堂上带给我们的快乐。
21.承接上文,表现我们在老陈的数学课上受益匪浅,突出老陈对我们的影响之大,表达了我们对他的敬重之情。
22.如:细心、心地善良、教育有方、幽默风趣等。
【解析】
【18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第一空,可直接提取第⑤段“渐渐地使我们这群讨厌数学的人开始在课堂上集中精神”中的“集中精神”作为答案;
第二空,可直接提取第⑫段“但我们都不会忘记他——老陈”中的“不会忘记”作为答案。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傲慢”意思是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根据第⑧段“有一次,老陈出了一道等差数列的题目,我们都不会。他骄傲地向我们炫耀说:‘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道题目的精妙之处?它是按照‘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样的句式出的’”可知,“傲慢”贬义褒用,形象地写出老陈故意以极度喜悦的样子激活学生思想的神态,表现其教育机智,极费心思,用意深远。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1)语句“老陈见我们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便提高声调:‘万水千山总是情,声音大点儿行不行?’”,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将“学生”喻为“霜打的茄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科生对数学畏惧,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样子,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整个课堂气氛凝重的情况。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我们笑得合不抚嘴”是动作描写,写出了我们的快乐;“所有的压力和难题带来的困扰,早已随着笑声一道飞到了九霄云外”则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老陈在课堂上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突出了老师的高超的教学水平。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
选文第⑦段“因为老陈,我们学会了打手势、说哑语,知道了数学和文学还有浪漫的碰撞,理性和感性也可矛盾地并存,懂得了能力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承接上文③④⑤⑥段,表现我们在老陈的数学课上受益匪浅,收获多多,突出老陈对我们的深远影响,他不仅仅是一个数学老师,更是一个能够引导我们思考、启迪我们智慧的人。因此,这一段也表达了我们对老陈的敬重之情,为后文写我们对老陈的怀念做铺垫。同时,这一段也照应了文章的标题,突出了老陈的独特身份和魅力。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第①段“老陈是我见过教数学教得最好的‘语文老师’”,第⑤段“他用‘兰花指’夹着粉笔,在黑板上画着,不由分说便列出了许多知识点,毫无疑问,学校给我们文科班安排了一位‘高人’”,第⑫段“既然碰到了一位语文知识这么好的数学老师”,第⑯段“‘这有何难?’老陈双手负背,摇头晃脑,一边踱步,一边说:‘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余音袅袅,我们哑口无言”可知,老陈巧对对子,让我们佩服,可见他学识渊博。
根据第⑥段“万水千山总是情,声音大点儿行不行?”,第⑩段“把这里抹去,掀起你的盖头来。呀嘿嘿,哇哈哈,这个时候武侠高手就出现了,他的名字叫李连杰(联结),你们看这条边,再加上这条边,他的平方加上她的平方等于它的平方。以后啊,对于这个勾股定理我们就说是拉芳加拉芳等于小芳,明白了吗”可知,陈老师学识渊博,课堂风趣幽默,许多跨学科的知识能够信手拈来。
根据第⑨段“没错,老陈努力用文科生的思维去解释数学。他用近乎‘怪诞’的方法,渐渐地使我们这群讨厌数学的人开始在数学课堂上集中精神”和第⑰段“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曾经我们最讨厌的数学课居然变成了我们每天的期待。我们聚精会神地听老陈‘胡扯’,生怕漏掉可以让我们快乐一星期、一个月的‘金玉良言’”可知,老陈热爱教学,关爱学生,懂得学生心理,教学有方。
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五)名著阅读(共7分)
23.阅读下面从《西游记》中摘录的文字,回答问题。
摘录一;
行者道:“有个铁扇仙的芭蕉洞,在何处?”樵子笑道:“这芭蕉洞虽有,却无个铁扇仙,只有个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行者道:“人言他有一柄芭蕉扇,能熄得火焰山,敢是他么?”樵子道:“正是,正是。这圣贤有这件宝贝,善能熄火,保护那方人家,故此称为罗刹女,乃大力牛魔王妻也。”行者闻言,大惊失色。
摘录二;
沙僧道:“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又问:“那方有经?”八戒道:“西方有经。”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沙僧道:“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
(1)《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被鲁迅称为“_______小说”。上述文段的故事情节可概括为_________
(2)摘录一中行者“大惊失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著内容回答。
(3)摘录二中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
【答案】(1)①神魔 ②三调芭蕉扇
(2)悟空请观音收服了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让他做了菩萨的善财童子,从而跟铁扇公主结了仇。
(3)沙僧认为“进退两难”,深为取经前途担忧;猪八戒想“拣无火处走”,其一贯的“散伙”想法再次复燃;唐僧“只欲往有经处去”,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
【解析】
(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第一空。鲁迅评论《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称之为“神魔小说”,被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的古典文学名著。
第二空。结合文段中“这芭蕉洞虽有,却无个铁扇仙,只有个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这圣贤有这件宝贝,善能熄火,保护那方人家,故此称为罗刹女,乃大力牛魔王妻”可知,故事情节可概括为:三调芭蕉扇。
(2)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
在摘录一中,行者“大惊失色”的原因是他从樵夫口中得知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妻子。而在此之前,悟空请观音收服了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让他做了菩萨的善财童子。这一行为使得铁扇公主对悟空心生怨恨。因此,当行者得知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妻子时,他担心会因为之前的过节而遭到铁扇公主的报复或阻挠,所以表现出了“大惊失色”的反应。这也为后续行者与铁扇公主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分析。
①沙僧说“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表现出他对于取经前途的担忧,认识到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感到困惑和无助。
②猪八戒则建议“只拣无火处走便罢”,这表现出他一贯的“散伙”想法再次复燃,遇到困难就想逃避,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③唐僧则坚定地表示“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这表现出他对于取经任务的坚定决心和信念,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会勇往直前,不放弃取经的目标。
三、写作(50分)
两道作文题任选其中一个。
24.水过留痕,雁过留声,在已经走过的岁月中,总有一种东西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抹之不去。它可以是一种声音,一抹微笑,一个眼神;它可以是一份思念,一份感动,一份悔恨……
请以“抹不去的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文体为记叙文,不少于5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严禁抄袭或模仿试卷中阅读语段);(4)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略。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的路上,总会有一些给我温暖的人,总有一些温暖的瞬间铭刻在我们心里。他们就像阳光,照亮、温暖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动万分。
请围绕“温暖”这一话题,自拟题目,叙写生活,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请把拟好的题目誊抄到答题卡指定位置。
(2)不抄袭,不套作,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